📖 ZKIZ Archives


到底什麼是最重要的?



From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3f36780100a9te.html


大量的二手經驗書籍有一個極為嚴重的弊端。就是人云亦云,寫書的作者本人往往沒有親自操盤的大量經驗。而僅僅是聽一流操盤手的隻言片語。正如《海龜交易法 則》的書中對假專家的批駁。假專家可以背誦出一切華爾街朗朗上口的格言警句。但他們始終搞不清重點在哪里?或者根本無法理解重點和重點之間的不可分割的關 系。 回顧期貨投機操盤的數年,現在發現,期貨投機中,乃至股票投機中,沒有可以忽視的地方。但無論是書籍的誤導,還是論壇的討論,還是同行間的交流,總是片面的強調某個單方面的東西。而實質上,就如我以前的帖子中強調的那樣:每一個重點,必須依靠其他重點來實現。
比 如資金管理。這是自稱高級交易者特別熱衷的話題,說白了就是輕倉操作,僅動用總資金的一部分,來分散風險。但是很遺憾,如果沒有絕佳的技術,不會挑選適當 的點位入場,一味的追漲殺跌,再好的資金管理,其實就是爆倉的緩衝地。好的資金管理技術,保證了你不會馬上爆倉,但是將帳戶資金耗盡是遲早的事。
再來說止損。和資金管理技術一樣,這是限制風險的工具。《通向金融王國自由之路》這一標準的二手經驗大全一書中,作者樂不可支的,以發現新大陸的心態,展 示了一種,據稱隨機入市的交易系統。當然該系統並不具備任何實戰價值,而只是證明一個觀點------入市點不重要。也許作者的本意並不是如此,但作者明 顯對讀者造成了誤導。使得人們不再把重點精力放在耐心尋找低風險的入市點上。顯而易見的是:如果在高風險的入市點入場,即趨勢發展到中後段,則極有可能, 高概率的觸發緊密的止損,或者你無法將止損設在合理的反轉點位,而是將止損放得太寬,被觸發後,趨勢又繼續原來的方向。這樣頻繁的止損,和交易頻繁過度, 以及沒有抱牢原有趨勢方向的頭寸有緊密的聯繫。這也是做炒單交易鮮有成功者的原因。【www.irich.com.cn交易之路 投資經驗薈萃】再來說入市信號。很多書籍強調入市信號,儘管高級交易者們目前嘲笑這種古樸的初級的東西,但是卻沒有人理解入市信號之所以重要,以及之所以又不重要的真正 原因。原因很簡單:信號有真假之分。一般來說,無論是用指標,還是用技術形態。交易信號都存在一個嚴重問題就是在趨勢發展的各個時段,總是會發出順應趨勢 方向的信號,和逆趨勢方向的信號。如何過濾這些假信號,和風險極大的末段信號,這需要有對趨勢的良好的認識和研判。一位元的採取某種入市信號,而不考慮趨 勢,結果往往是頻繁的進進出出。再來說趨勢,趨勢有兩種,明顯的向上向下的趨勢,和橫向的無趨勢。兩者有著本質的不同。就目前我的經驗來說,在一切行情中都採取無趨勢行情中適用的高拋低 吸的戰術,往往是賺小錢,失大錢。在一切行情中都採取趨勢交易的跟蹤戰術,往往是虧小錢賺大錢。但是二者絕對不可得兼。有的人試圖論證給我說,採用兩種技 術,或者兩個帳戶操作。這僅僅是停留在理論上的,頭腦中烏托邦的幻想。世界上每一個成功的交易員,都是做趨勢的。沒有做高拋低吸的,做高拋低吸註定長久不 了。即使是做日內交易的鮑德溫,查理D,BNF等等,也僅僅是在日內範圍內進行趨勢交易,而不是一直在不停的高拋低吸。所以忽略了趨勢,而一味的找進場信 號,就會陷入這種陷阱之中,陷入誤區之中。所以我回到本文的主題:正如我過去始終強調的,交易是一個系統的工程。每一個環節,都需要其他的環節來配合。單純的一知半解,就是李佛摩所說的“半桶水” 那種人。事實是什麼?事實是,從入市點,到出場點,到止損,到資金管理,到趨勢判斷,都很重要。即使你收集了無數的資料來對某一個環節達到了精通,你仍然 無法進行成功的交易,因為你忽視了各個環節之間的聯繫。理論家就是這麼來的。理論家精通某方面的東西,引精據典,吐沫橫飛,但是唯一不能做的事就是--賺 錢。原因就是,理論家們忽視了這樣一點,交易不需要對某個方面的理論精通,需要的是有一個系統性的思維,考慮各種不同的市場狀況和不同方向的假設,特別重 要的是,兼顧賺錢和賠錢的倉位,有所放棄有所選擇的,應對各種市場狀況,設計出一套合理的操作策略。————————————————————————————————給超版探索一下,作為一般水準的投資者來說輕倉可以敗而不倒,這就無行中爭取到了學習進步的寶貴時間,如果上來不輕倉在保證金交易一般水準的人很快就會玩完無疑,根本沒有學習進步的機會,如果在籌不到錢也就永遠不能在進市場了。
在就是入市信號作為一般水準的投資者,居統計入市時機的把握,真是不如隨機的好,這樣止損和出局就顯得重要了,看一下就知道低風險的操作一般水準的投資者 是根本把握不了的無疑,甚至連什麼是低風險操作的概念都搞不清楚,當然對於高於平均水準的人就不同了,老范還有對高於平均水準的投資者有另一種說法,所以 以我的觀點看,金融一書的觀點一部分內容是給一般投資者看的,另一部分是給高於平均水準的投資者看的,只是老範沒有言明罷了,還有一點可能就是不想說的太 明白了,因為內容有的適合一般投資者,有的內容只適合高於一般水準的投資者又沒有特別說明所以此書限的前後有點矛盾,但是通過辯證的認識方法其實就不矛盾 了,就是一部分內容適合給一般投資者看,另一部分內容適合高於一般水準的投資者看。

看下面就是金融一書下面這一段就,對高手的要求就寬的多了
“如果你的系統期望收益很高,比如可靠性大於百分之50,風險回報率大於3或著更好,那麼你就能夠非常安全的拿資本的一個更高的百分比去冒險” 有一個投資者系統的可靠性超過了百分之60,老範說如果配合資金管理就絕對是一個聖杯系統,由此可見老範對於入市設置還是很重要的,就是因為一般人根本掌 握不了好的入市,,才強調資金管理和止損出局的重要性,而對於高於市場平均水準的人就用另一種口氣了,你的基本任務就是尋找大r乘數的交易機會,這就說明 了老範的對一般水準和高於一般水準的投資者口氣是不一樣。 我的看法是對於高於平均水準的投資者,就不是僅僅滿足於盈利了而是追去卓越的回報,那麼入市的設置還是占第一位的無疑,好的入市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還 有在入市的資本風險百分比上也不必僅僅限於百分之2,如果系統可靠性,回報率高。資本風險完全可超過百分之2,就是在百分之3到百分之5也應該沒有問題 (資本風險高於百分之3被稱為市場殺手)[ 本帖最後由 劉潤 於 2008-4-26 15:03 編輯 ]

感謝批判,我必須理性的承認該問題上我確實缺少發言權。不過我換個說法,我入市的次數遠超過萬次,也就是說,在決策入市點方面,我有萬次以上的經驗。通過我的經驗,我可以對入市點的問題有如下發言:好的入市點,讓你順利的持倉,合理的止損,你承擔的風險有限,但收益遠高於風險。對於隨機入市點,我沒有刻意的去隨機入市[因為我還沒有神經失常],但我的大額的虧損,可以說都是我在情緒衝動的沒有明確信號下的開倉造成的大幅虧損。我在做期貨經紀人的時候,接觸了大量的客戶,可以這麼說,新手的生存率低得另人震驚,新手的虧損一般都是由於追漲殺跌,也就是說新手的入場點往往都是老手的出貨點,不精心的選擇入場時機,則註定成為市場的肥肉,在你被榨幹之前。我所談的東西大多是我多年的實踐性的東西,至於理論性的論證統計,數學統計,我確實沒有。不過我還是比較開放的,如果你能提出大量的統計結果來論證你的某些結論,我還是完全虛心接受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losszs發表於 2008-4-27 19:30
討論似乎集中在了入場點的重要性上!有點鑽牛角尖。我的理解是,交易的幾個要素都是很難解決的問題,但是決定交易者生存能力與否的應該是——解決遇到問題的能力。當大多數人都瞭解了交易的幾大要素之後,一般人的技術和能力都差不多,穩定盈利人群中要拔尖的話,就要靠幾種要素中的一種了。比如入市手段大家都差不多,那麼要比別人多賺錢,你需要在其他要素上花功夫。在資金管理,止損啥的差不多的情況下,那麼入市就是直接影響盈利卓越與否的因素了。不過按照我當前的經驗,覺得其他大家技術水準都接近,標準差最大的就是入市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youthto發表於 2008-6-14 11:30
有技術,但不全面,不行有全面技術,但心理不過硬,不行有全面技術,心理過硬,但運氣太差,也不行只要進入了市場,就需要面對這些東西,特別是對於做日內來說

這個全面,可以理解為至少2種意思【www.irich.com.cn交易之路 投資經驗薈萃】
1.對某項技術的全面瞭解,正如你提到的雙底、雙頂,對這項技術的全面瞭解,包括你如何通過這項技術在各種品種,各種市況下做出判斷,建倉、止損、止贏,長期下來能在市場裏獲得穩定的利潤。
2.對各種技術的全面瞭解,這取決於人的個性吧,沒強求這麼做至少需要做好第一點關於心理,沒經歷過風浪,一個人並不知道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如何,看書,只能積累知識,心理鍛煉只能到市場裏練,鍛煉心理快速的方法,就是犯錯,就是虧損,大虧-----------------------------------

nrl 於 2008-6-14 22:23 發表最重要的當然是心理。因為方法可以學,可以自己總結。純粹講方法的話,重要的是形成簡單、一致、可持續的體系,而這種方法一定是經得起時間和市場考驗的。 講心理,就要講觀念和認識自己的問題。市場是人性的鏡子。最難的是對最簡單事情的長期堅持,最容易的是懷疑和動搖。方法沒有高低,只有適合不適合。一句話,最重要的不是方法,不是技巧,是自己,是對市場的順應,是對自己的超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4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