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信業重組之路: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作者:張峻愷 導讀 南北車合並催生出“中國神車”後,各類型的央企合並傳聞不絕於耳,其中關於三大運營商的重組傳聞更是甚囂塵上,這種可能性如何?本期港股那點事分享來自電信行業資深人士、格隆匯會員張峻愷的觀點,供大家參考。 由於恰逢牛市,南北車的合並引發大媽搶購狂潮,近期中字頭股票合並的消息不絕於耳,由於本人工作的關系,不停有人來咨詢是否有可能電信業重組,主要的傳聞無非以下幾種形式: 1、移動、聯通、電信三家重新合並; 針對以上的電信業重組傳聞,本文希望能通過邏輯來分析下可能性,首先要說明的是,本文作者只是一名電信從業一線人員,沒有任何的內幕信息,本文只希望對比國外的電信運營商等模式和預計國內的改革方向來推測電信業重組的未來方向,如果最終的結果並未如本文所預期,那只能被國家和朋友們打臉了。 一、從一組圖說起 由於本人工作關系,平時出外旅遊的時候,很喜歡留意別的國家的基站長什麽樣,去過美國的朋友如果有留意美國的基站的話,會看到下圖的壯觀情景:一根水泥或者鐵桿上面,密密麻麻的掛滿了一堆天線,這種情形在國內是無法看見的(國內每個運營商都是一個塔),其實當時本人看見美國的這種情景的時候心生羨慕,因為區區一個基站就恰好說明了美國電信業的先進和合理性,起碼有兩點: 1、美國有統一的基站鐵塔公司提供基站規劃建設和管道建設,各基礎運營商不需要投入鐵塔建設,管道施工等工程,只需要向鐵塔公司租用,極大的節省了社會的重複建設成本; 2、美國的電信業競爭相當充分!按一個運營商一個基站需要三根天線計算,粗略估算美國的基礎運營商應該有不下4家,加上各種虛擬運營商,美國人民的通信資費那麽便宜真的是情理之中! ![]() ![]() ![]() ![]() 為此,本文在此先下個結論:幾家運營商合並的傳言方案,只會嚴重阻礙國家的發展,電信業重組的未來,應該向美國等成熟發達國家的模式發展:一個鐵塔公司運營獨立,幾家基礎運營商並行發展,更多家的虛擬運營商各顯其能。 二、國內電信運營之殤 在說明國內電信運營問題前,我本想科普一下通信的原理,不過為避免把大家弄暈,想想還是算了,大家可以把問題簡化一下認為,通信分為有線+無線兩部分,在組網的時候和大家息息相關的問題有:有線部分需要開挖管道,無線部分需要在天面架設天線,這兩個問題正是國內運營最不合理的地方,請看下面的圖,國內電信建設先天之殤在於: 1、由於三家運營商各自獨立運營,因此每個運營商都會在自建鐵塔和租用天面,這樣的結果就是讓多個樓盤都重複的布放不同運營商的天線和設備,在郊外也可以看到三家的鐵塔緊挨著布放的奢侈情況。更嚴重的一點在於,由於天面和鐵塔資源稀缺,因此三家運營商為了競爭,因此會互相擠占,一家找到基站選點後會想方設法讓其他運營商不能到位,加重了無效的建設。 ![]() ![]() 先來看看中美的運營商資費對比: 美國 ATT:流量、通話時間、短信均不限量,60美元(約合367元人民幣)。 T-Mobile:流量、通話時間、短信均不限量,70美元(約合428元人民幣)。 Sprint:流量、通話時間、短信均不限量,110美元(約合673元人民幣)。 中國 4G“飛享”1G,420分鐘,128元。 聯通4G套餐,1G,500分鐘,136元。 4G“樂享”1G,500分鐘,129元。 這兩者之間的差距的確有些大,眾所周知,美國有四大基礎運營商,中國有三大,兩國表面看上去基礎運營商之間的競爭都比較激烈,資費差別如此之大的還有一個變量原因是因為,美國有足夠規模的“虛擬運營商”加入到戰場。 三、國內如履薄冰的虛擬運營商 根據官方統計,截至到2014年年底,共有20家國內虛擬運營商(蘇寧、京東、愛施德等)開始對外放號,但只占拿到牌照的虛擬運營商公司數的一半左右,而且放號規模非常的不理想,最大的一家也只放出了20萬張左右,而且這里面還包括了其公司員工、機械卡、低價卡等無效或者APPU值非常低用戶,可以說2014年國內虛擬運營商可謂開局不利,如履薄冰,甚至有幾家虛擬運營商已經決定退出這個市場。 首先這里想說明一下,為什麽理論上虛擬運營商和傳統的基礎運營商競爭,他還能存活? 1、理論上,虛擬運營商從基礎運營商處批發短信、話音、流量再零售,可以賺取運營商的溢價,也就是類似蘇寧、國美賣家電一樣,是輕資產運營,可以按互聯網公司估值; 基於以上兩點,國內虛擬運營商其實是能成為輕資產運營的資本新貴的,國內第一代的無名分虛擬運營商全通教育(SZ.300359)、京天利(SZ.300399)、網宿科技(SZ.300017)已經證明了此種模式的生命力(並且在資本市場上已經被炒飛了天)。但是同樣是這種附加電信運營服務的受益者。但是為什麽去年國內虛擬運營商會活的那麽慘?原因很簡單:虛擬運營商的存活,是要看基礎運營商的臉色,只要三大運營商認為虛擬運營商有戒心,那麽虛擬運營商就沒日子好過。 舉個例子:國內提供類似vonage手機客戶端業務的APP現在都在夾縫中生存,用戶規模足夠大,都會遭到運營商的封殺。 ![]() 四、國內電信業改革之方向 一項改革,不管以什麽方式方法,他總要有一個符合歷史發展洪流的方向和目標,李總理提出的“互聯網+”國家戰略後,很明顯電信業的目標只有兩個: 1、讓帶寬更寬,用戶上網速度更快; 電信業改革只有能達到以上兩點,國家的“互聯網+”戰略才能真正落地,因此,要達到以上兩點,我認為國家對電信業的改革已經有了很明確的規劃和目標,並已經開始實施: 1、向美國等發達國家學習,成立鐵塔公司,將三家運營商的基礎設施運營建設部分獨立出來,並入鐵塔公司,減少電信行業內鐵塔以及相關基礎設施的重複建設,以後三家運營商選址和基建將采用向鐵塔公司租用的模式,基礎運營商只要專註於網絡的運營。 ![]() ![]() 話又說回來,整個電信業改革將會相當的困難和漫長,以鐵塔公司的成立為例,現在第一步只是將新增的天面納入公司統一運營,要等到所有的三家基站和管道納入公司,預計起碼得有3到5年時間。包括虛擬運營商現在夾縫求生存的狀態,想短期扭轉國內電信行業的現狀恐怕不易。但是,可以看到,國家已經在按正確的方式推進整個電信業的改革,改革需要時間和執行力,推動改革的過程中也會有不同的雜音。只要放眼前方,把好手中的船舵,不受傳言和責罵幹擾,最終才能到達彼岸。 如果中字頭公司合並非要有一個邏輯或者原則的話,我相信國人是內戰內行,外戰外行,所有出國競爭的公司才有合並的動力,比如南北車(中國南車和北車)南北船(中國重工和中國船舶),飛機(中航飛機),鐵路(中國中鐵和鐵建),對於暫不具備對外擴展的運營商來說,合並只會激起民怨,但中國運營商是否也有出海的一天,我們只能到那天再做分析了。 格隆匯聲明:本文為格隆匯會員個人文章,不代表格隆匯觀點。格隆匯作為免費、開放、共享的海外投資研究交流平臺,並未持有任何關聯公司股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