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ic/圖)
4月15日,國家統計局公布了2015年第一季度國民經濟運行情況。
數據顯示,2015年第一季度,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140667億元,同比增長7%,這是中國自2009年一季度、金融危機時代以來最低增速。
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7770億元,同比增長3.2%,第二產業增加值60292億元,增長6.4%;第三產業增加值72605億元,增長6.9%,從環比看,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增長1.3%。
該數據符合此前多家機構的預測。據第一財經日報消息,國家信息中心發布報告認為,當前房地產市場調整與分化並存,通貨緊縮風險顯現,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但改革持續釋放紅利,宏觀調控政策繼續發揮支撐作用,宏觀經濟運行有望緩中趨穩,預計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為7%左右。
多家機構預警,要有跌破“7”的心理準備。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報告預計,中國2015年一季度GDP下滑至6.85%左右,消費物價指數(CPI)為1.2%左右。
此外,一季度經濟繼續放緩已成業內共識,市場預估的GDP增長率普遍集中在7%或以下。
對此,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盛來運在同日上午召開的新聞發布會表示,今年一季度增速回落,還是在預料之中,這種回落也很正常,因為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以後,增速換擋、增速回落一定程度上講有利於調結構和轉方式。
盛來運稱,當前下行壓力主要來自於兩個方面:一是從國際層面來看,主要是世界經濟仍處在危機後的深度調整之中,經濟複蘇比較緩慢,世界貿易外部需求明顯不足,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們的出口。二是從國內來看,當前正處在“三期”疊加的關鍵階段,增速換擋的壓力和結構調整的陣痛相互交織,新動力的體量小,短期內難以彌補傳統動力的消退帶來的影響,經濟目前存在下行壓力。
數據還顯示,2015年一季度,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51.6%,比2014年同期提高1.8個百分點,高於第二產業8.7個百分點。
工業內部創新升級步伐加快。一季度,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4%,裝備制造業增長7.7%,增速分別比規模以上工業快5.0和1.3個百分點。
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進一步縮小。一季度,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速快於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個百分點,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倍差2.61,比上年同期縮小0.05。節能降耗繼續取得新進展。一季度,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同比下降5.6%。
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盛來運表示,盡管經濟增長速度有所回落,但是結構調整是在穩步推進的,轉型升級步伐也是在加快的。產業結構的一個明顯變化,服務業的發展仍在加快,經濟結構由工業主導向服務型主導轉型的趨勢更趨明顯。2013年三產占GDP比重46.9%,2014年提高到48.2%,今年一季度是51.6%,比重進一步提高。
而從需求角度來講,雖然投資增速有效放緩,但消費增長還比較穩健,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一季度實際增長10.8%,和去年基本持平。收入分配結構也在持續改善,農村居民的收入增速繼續快於城鎮,以至於城鄉居民的收入倍差在下降。單位GDP的能耗在去年下降的基礎上,今年繼續下降。從這幾個指標可以明顯看到中國經濟的結構是在繼續優化的,轉型升級的步伐是在加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