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行開吓 蔡東豪

2015-04-16  NM
 
 

 

投資者最痛,不是沒買一隻後來爆升的股票,因為可安慰自己,雙方欠缺緣分,沒法強求,遲一陣便忘記。投資者最痛,是在跌市時,抵受不住一時的負面情緒,沽出心愛股票,然後眼巴巴看着股票反彈,這種痛,痛至入心入肺。因為曾經擁有,投資者投入感情,說好了一同走至天荒地老,但自己卻為了戇居原因棄心愛而去,日後股票飛黃騰達,投資者可痛一段長時間。

在不適當時候沽出股票,是投資者的通病,最常見的不當時候,是跌市之中。跌市氣氛不好受,壞消息從四方八面湧至,財經演員跟風唱淡,這時候投資者對壞消息敏感度特高。市況愁雲慘霧,前面一片迷茫,投資者感到巨大壓力,人受壓後最想做的事情,是遠離壓力,走向一個安靜地方。受壓投資者沽出手頭上股票,然後告訴自己:「等情況好轉,我再買番。」情況好轉的話,股價上升,投資者跟股票重遇,經歷「低賣高買」的循環。

舉一個很多人歷歷在目的例子,不少投資者仍未能從2008年的噩夢復元,這一役非常慘烈。2008年雷曼爆煲,引發全球金融危機,香港不能幸免,這時候投資市場如末日降臨,所有壞事情都彷彿出現,更慘的是未來似是會更慘。投資者看不清局面,只懂得驚,然後總有人從旁贈一句:「留得青山在,走為上着。」2008年恒指跌四成,照我所知,這時候離場的投資者不少,原因是抵受不住壓力,想「行開吓」。

2008年恒指由高位26,000點跌至年尾15,000點,2009年三月跌至最低11,000點,這期間投資者震完再震,很多人抵受不了震盪,選擇暫時離場。從11,000點最低位,不足一年時間,恒指升一倍至2009年底的22,000點,收復大部分失地。沽貨後勁升,這一巴摑得很痛。

在低位不惜沽貨,是因為投資者恐懼,擔心進一步再跌,心理上,沽貨可減少眼前損傷。投資者其實是在做一件公認做得不好的事情:Market Timing,即是捕捉市場轉折位,在適當時機進出市場。跌市時,投資者最不應該做的事,是沽貨,這種「行開吓」的心理,通常是基於情緒多於事實。一個又一個學術研究指出,投資者不善於Market Timing,出入市場時機通常是錯。研究指,除非投資者有很強信念,否則應靜觀其變,切忌出出入入,輸價位兼輸交易費用。投資者應該做跟市場情緒相反的事,但人性難違,這正是投資的最難處。

投資者很懂得在心裡計數(或可稱發夢),如果能在這低價位買入,在這高價位沽出,多好?但這條數是基於近乎不可能的假設,因為決策過程中投資者須面對貪婪和恐懼的情緒,這兩隻魔鬼是投資者的死敵。畢菲特說過,其他人恐懼的時候,投資者應該貪心;其他人貪心的時候,投資者應該恐懼。可是,投資者的行為通常跟畢菲特所說的相反,因為投資者敵不過情緒。

跌市中,投資者應做的事,是繼續持有,不要妄想Market Timing。混亂中,投資者想的東西受外間影響,所作決定通常是錯,在不適當的時候沽和買,隨時被摑完一巴又一巴。行開吓先沽貨,表面上是謹慎,很難想像,我竟會建議投資者不用謹慎,但事實說明,跌市中的謹慎多數是不智的。那麼止蝕呢?止蝕是指買進不應買的股票,發現錯誤後,止蝕是正確處理方法,但當大市大幅波動,Market Timing超越普通投資者所能計算的範圍,止蝕很可能是多餘。

如果一隻股票是抵買,股價跌了,投資者是否應該在低位增持?理論是對,但實質做出來近乎不可能,除了少數專業投資者,很少人能戰勝自己的情緒和外間的壓力。跌市中能夠坐着不動,已經是了不起的行為。

投資很多時是關於犯錯,所有投資者都會犯錯,犯錯較少便有機會做出好成績,這是相對,而不是絕對的道理。跌市時,投資者犯錯機會最大和最多,在這時候扮聾和扮盲,是最適當行為。

蔡東豪

上市公司精電國際前行政總裁,他曾任職投資銀行,在《信報》以筆名原復生撰寫財經專欄,對投資及求知有無限渴求,習慣早上四時起床寫作找樂趣。http://www.facebook.com/TONYTONGHOOTSOI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022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