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3證據破除迷思:社會宅不會拖垮房價


2015-03-23  TCW  
 

 

台北市長柯文哲宣布釋出捷運聯開宅當社會住宅後,小碧潭站「美河市」和台北橋站「冠德美麗台北」住戶擔憂房價下跌,甚至要在出租戶與住戶間築起「貧富牆」,「築牆隔離社會住宅用戶」、「房價跌了要政府賠償」等說法讓爭議再度升溫。

「如果當初簽約時,契約上明定會做社會住宅,我不會買!」美河市住戶、三十五歲的鍾先生剛結婚,以預售價一坪三十多萬元入手,還有十年貸款在身,預計五年後換屋。但現在的他,卻擔心社會住宅「住戶素質不佳」的標籤下,導致脫手時房價比鄰近住戶低。

鍾先生強調,自己反對「貧富牆」,也不認為經濟能力與人品素養有關,但他擔憂:「只要有一個人對社會住宅有疑慮,不願意買,對我來說就是風險。」可以的話,他還是希望柯文哲喊停。

儘管聯開宅住戶對房價下跌憂心,但柯文哲聞言後,第一時間接受本刊記者訪問,淡定回應:「我沒有要把房價打下來,只是要讓它凍住,升不起來。」他說,關鍵是數量,目前規定收入分布在家庭年收入水平最低四○%者才具有申請資格,但如果量夠多,足以讓他照顧到最低的六○%到六五%族群,就能幫更多人實現居住正義。「現在我手上只有三千戶,目標是五萬戶。」

社會宅元年,開跑!普及率不到0.1%,各地首長當政見推

「所以說,有沒有比貪汙更嚴重的事?(就是)決策錯誤。」柯文哲甚至反問:「如果以前的政府有蓋出五萬戶,我現在還會有什麼問題?」

柯文哲不僅對本刊記者重申興建五萬戶社會宅的目標不變,針對美河市住戶發言,他也再次強調:「一定要混居的啦,不然會變成貧民窟。公務員又不是笨蛋,我們的設計一定會做到讓大家滿意。」

柯文哲信誓旦旦要推動的社會住宅,到底對台北市是一枚多大的震撼彈?真的會壓垮房價?首先要面對的是:五萬戶,究竟是多龐大的量體。

台大土木系教授、前內政部長李鴻源分析,在台北市若要興建一般鋼骨大樓,不計土地成本,一坪造價約十萬元,假設一戶社會住宅的面積二十坪,代表一戶造價即兩百萬元,再加上室內裝潢五十萬元,一戶二百五十萬元。

「就算利用既有的(公用建築),能找出三千戶就很不錯了。」以五萬戶扣掉三千戶的四萬七千戶來計算,興建費用總計也逼近一千二百億元。此數字是最保守估算的結果,但已是今年三二九檔期全台推案總量(約三千億元)的四成左右。

更值得留意的是:社會住宅,從來都不只是台北市的政策而已,而是與全台灣民眾皆切身相關的議題。

社會住宅推動聯盟的資料顯示,目前全國的社會住宅數七千一百多戶,僅占全國住宅總量(約八百三十二萬戶)的○‧○八%,明顯偏低。有鑑於此,去年內政部宣布將大力推廣社會住宅,並發下豪語:未來十年內,也就是在二○二三年時,全國社會住宅來到十萬戶。

根據內政部統計,去年住宅類建照核發數量達十二萬四千戶,換言之,十萬戶已達去年一整年新案量的八成,只不過不會一口氣釋出。若如期完成,是否形成排擠建商推案的潛在效應,也是業界關注焦點。

李鴻源解釋,這十萬戶指涉「廣義」的社會住宅,包括興建社會住宅達到三萬四千戶、租金補貼將達到六萬五千戶,但他坦言,內政部無法獨力完成,必須由地方政府提供土地或房舍。

換言之,在各地方執政首長一一兌現的前提下,全台灣的社會住宅,可能將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十萬戶落成之前,各界爭論也將因此一發不可收拾。以這次美河市的爭端來說,最主要就是擔心社會宅的租戶素質會影響房價。

倘若有一天,你居住的社區突然成為未來社會住宅預定地,或社會住宅就在你家隔壁,你是否也會產生「房價可能波動」的疑惑;甚至說,如果「反對社會住宅等於製造階級衝突」輿論再起,由於全台人民皆置身其中,勢必掀起比現在更尖銳、更無解的一波對立。

三大證據支撐房價,安啦!族群不同、低利率、租金高,難打房

台北市聯開宅與周遭房價下跌是否應該畫上等號?訪問過一輪專家、學者後,答案都是否定的。理由是,以供需面而言,即使社會住宅價格便宜,「看得到、也吃得到」的民眾仍占相對少數,對市場影響有限,再者採取「只租不售」方式,更不會直接衝擊到民眾既有的購屋需求。

長期關注房市議題的政大地政系教授張金鶚強調,社會住宅的存在,目的從來就不是打壓房價,而是讓住不起房子的人多一個選擇,舉世皆然。

OURs都市改革組織秘書長彭揚凱則說,政府若大量興建銷售用的平價住宅,確實可能衝擊房價,但「只租不售」的社會住宅,鎖定的是現階段無意買房、打算暫時賃居者,目標族群截然不同,也就無所謂影響既有購屋需求的問題。

實價登錄數據也指出,「社會住宅會影響房價」的說法無法成立。自二○一二年到二○一四年期間,台北市每一處公營住宅周邊房價,皆呈現上漲趨勢,甚至有漲幅超過兩成。

綜觀上述因素,加上低利率政策短期內難改變,市場預估,即便美國展開升息循環,至多升息一碼,利率還是處於低檔,定存依舊無利可圖,為了尋覓高於定存報酬率的去處,仍有大量資金回流至房市,在這種大環境下,房價本來就不易來到下跌走勢,更不會因為政府祭出相對少數的公營住宅就反轉。

另一方面,雖然北市府的社會住宅租金號稱是市價七到九折,但不少專家認為價格並不便宜,莫說社經地位弱勢者無法負擔,就連柯文哲也公開表示,對絕大多數年輕人來說,價格仍偏高昂。

這就牽涉到住戶高分貝抗議的另一個問題:社會住宅的居民素質良莠不齊,可能「劣幣驅逐良幣」,嚇跑原本居民。

事實上,以北市府第一波開放申請的捷運共構宅來說,當中不少是新成屋,租金本就高於周圍中古屋,住商不動產企研室主任徐佳馨舉文山區為例,每月二萬元五千元以內,可租到二十五坪中古公寓,同坪數新成屋則在二萬五千元以上,就算此價格再打個八折,對一般年輕上班族而言,也未必便宜。

再以北市府都發局提供的案例試算,位於龍山寺站、面積二十六坪的共構宅,以市價打七折後租金約二萬一千七百元,確實和一般北市新成屋租金相去不遠,並非刻板印象中的「老弱殘窮」所能負擔的。

徐佳馨則是基於市場買賣氛圍的因素提醒社會宅原住戶:若一直對外宣稱房價將因此走跌,久而久之,即便未來有買方來接洽,也會懷著「你自己都說你房子會跌價」的心態來殺價,得不償失。

政府、業者、民眾,求三贏!住戶應有同理心,北市府須加強溝通

「現在的社會住宅又不是管理不好,或給髒亂的低收入戶住的。」六年級前段班的Cindy,年薪近百萬元,在行天宮共構宅賃居約兩年半,房間約十坪,每月房租一萬二千元,對住處的整體品質尚稱滿意,她認為反對興建者是「有錢的天龍國人」,太過自私,應多為年輕人設想,也大力支持政府釋出更多社會住宅給一般民眾。

但這次引發爭議,也有不少聲音指出:如果台北市政府一開始能先進行更細膩的溝通,或許不至於掀起這軒然大波。

住在美河市的鍾先生坦承,自己一開始根本不知道社會住宅是什麼,只能上網查詢,或和鄰居討論,搜尋片面資訊。這讓他忍不住質疑:「為何市府處理得這麼粗糙,說上路就上路?我們都來不及了解。」

其實,不論是這次的聯開宅或二十二處公辦都更,在張金鶚眼中,柯文哲的做事方式傾向「我先講再說」,之後各界再慢慢討論,供市府參考、修正,但也因為在尚未成熟階段即公布,反而容易引起爭議。徐佳馨也認為,因為住戶對細節不夠了解,才造成今日所有誤解。她建議北市府官員拿出官方數據(如實價登錄網站),證明房價並未受到直接影響,並安排參訪成功的公營住宅案例,或與其住戶交流。

柯文哲曾說,台灣就是對的事情沒辦法做,錯的事情一直做,才會積弊叢生。如今既然北市府對社會住宅勢在必行,當務之急就是用對的方式,做出公營住宅的成績單,甚至樹立起全新的典範,打造政府、業界、民眾的三贏局面。

【延伸閱讀】全台遍地開花!10年內推出10萬戶社會住宅˙新北市市長朱立倫喊出5年內7,000戶(2-3年內1,600戶)˙台北市市長柯文哲喊出8年內5萬戶˙桃園市市長鄭文燦喊出4年內2萬戶(每年3千到5千戶)˙新竹市市長林智堅喊出4到8年1,500戶˙台中市市長林佳龍喊出4到8年1萬戶˙台南市市長賴清德將在公辦都更計畫保留公住宅,或出租鐵路地下化專案照顧住宅餘屋˙高雄市市長陳菊已選定閒置國有地,並適度結合TOD(公共運輸引導城市發展)高雄 好厝計畫˙花蓮縣縣長傅?萁喊出4年1,000戶

【延伸閱讀】3大公營住宅,租購條件一次看懂國民住宅˙興建方式:由政府主導,於公有地上興建平價住宅˙對象:以軍公教、中低收入戶、身心障礙人士為優先˙承購╱承租方式:出售為主,申購民眾多時,以抽籤決定花落誰家˙所有權:屬於買方民眾˙價格:市價8~9折

社會住宅˙興建方式:政府利用既有土地、房屋,直接或補助興建˙對象:現階段無力購置住宅的民眾,或社經弱勢族群˙承購╱承租方式:只租不售˙所有權:屬於政府˙價格:市價7~9折

合宜住宅˙興建方式:政府提供土地並規定售價上限,採BOT方式,由得標建商出資規畫、興建、銷售˙對象:家庭年收入在台北市水平最低50%(低於158萬元)、無自有住宅者,優先申請˙承購╱承租方式:以出售為主,保留5%~10%做社會住宅。規定的持有年限內不得轉讓˙所有權:出售部分屬於買方,社會住宅屬於政府˙價格:市價7折

資料來源:各首長競選政見、社會住宅推動聯盟整理:張舒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846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