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jiaweny 於 2015-4-2 10:08 編輯 國務院一日連發“三箭”穩增長,機構大佬們是怎麽看的? 作者:祁月 穩增長重要性上升 自兩會以來,國家密集推出的多項新政幾乎都與保持經濟持續穩定增長有關。上述“三支箭”更是如此。包括國家主席習近平和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內的高層官員也數次在不同場合強調,今年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要確保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任務。中國經濟增速在2014年放緩至7.4%,創下24年最低水平。 據《經濟參考報》,多方專家表示,國家之所以推出諸多與穩增長相關的政策,是因為將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確有必要,而達到這一目標的難度又在加大。 中國宏觀經濟信息網研究部研究員李娜認為,2015年開年經濟增長加速下滑,內需萎縮超預期,外需不確定性大,需求疲弱與產能過剩格局並未有實質改善,結構性矛盾凸顯,穩定經濟增長任務艱巨,短期政策需重拳出擊。 華爾街見聞提及,安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高善文表示,去年的財政收縮的沖擊在今年可能擴散, 去年8月以來,中國經濟遭受了一次財政收縮的沖擊,各項財政開支意外大幅度下滑,導致經濟增速突然出現比較明顯的臺階式下滑,破壞了正在建立起來的平衡狀態。在這樣的背景下,企業盈利再次出現比較明顯的惡化,經濟的低通脹壓力明顯加劇。從今年前兩個月的數據看,這種沖擊很可能開始擴散,構成了對私人部門的投資活動以及私人部門可選消費的沖擊。 面對這樣的局面,至少從表面來看,整個財政貨幣政策被迫轉向比此前更加積極的方向去支持總需求的增長。短期內,通過改善市場主體預期以及財政開支擴大,能夠起到比較短暫的階段性作用,但是經濟重建平衡更主要的力量還將基於供應繼續收縮和調整來實現,也許最早要到下半年甚至明年才能重新確立起來。 全國社保基金“接盤地方債” 昨日的國務院會議最大的亮點在於“將全國社保基金投資範圍擴大到地方政府債券”,並且“將企業債和地方政府債投資比例從10%提高到20%”。 在興業證券宏觀分析師王涵看來: 社保資金投資範圍擴大,不在於其規模多少,而在於“釋放長期限資金”的信號意義。後續來看,引導更廣泛意義的保險、養老資金進入長期項目投資,同時配以降準、加速資產證券化等手段,應該是必然的方向。 民生證券管清友認為,引入社保基金接盤地方債,是在釋放穩增長政策信號,緩解地方債務風險壓力, 當前經濟下行壓力仍然較大,之前財政政策太緊,存量上盤活存量財政資金,增量上引入新的資金來源參與基建投資穩增長是必然趨勢,這正是調高社保基金參與基建投資項目的政策意圖。 二季度是地方債務到期的高峰,在經濟和房地產雙下行的背景下,財政收入必然吃緊,低息長期債務置換高息短期債務有利於緩釋地方政府債務風險。但如果央行不提供增量資金,存量配置向地方債和企業債傾斜必然擠出利率債和國開債的配置需求,債券市場信用利差繼續收窄。 社保基金接盤地方債,擴大股權融資規模,也是為了降低實體融資成本,管清友還稱, 擴大社保基金股權投資範圍,一方面明確釋放了高層明確的支持股權融資,通過股權融資降低實體的信號;另一方面也有平衡社保基金收益率的考慮,不能只拉著你強買低息地方債,不給點甜頭。 他還表示,社保基金一級市場直接參與同業存款投資,有利於穩定銀行負債端來源: 利率市場化大趨勢下,同業存單是未來銀行負債版圖的重要組成部分。外匯占款高增長時代一去不複返,銀行需要穩定的負債來源,負債來源不穩定是銀行不願意擴大中長期信用規模的重要原因(直接感受是過去兩年銀行做按揭意願系統性下降),而社保基金參與一級市場直接同業存單,實際上是為了穩定銀行負債來源,讓銀行能夠更好的支持實體經濟。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對《經濟參考報》表示,未來一段時間內,穩定經濟增長都將是中央政策最大的主題。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由於GDP基數巨大,經濟轉型、結構調整困難重重,地方政府的債務違約風險較大,繼續靠銀行系統擴大信貸來穩增長並不現實,在當前股票市場已經有風險的情況下,擴大全國社保基金的債權和股權類投資,允許其投資貨幣市場工具,一方面起到了擴大投資渠道、分散投資風險的目的,另一方面,引導全國社保基金加大對於城市基礎設施、央企以及其他企業的股權投資,也將對穩定經濟增長、推動經濟轉型起到極為重要的作用。 財政+電子商務並行用以穩增長 國務院昨日通過“盤活和統籌使用沈澱的存量財政資金+加快發展電子商務”的並行措施來穩增長。 華爾街見聞此前提及,高層多次提出要盤活存量財政資金。財政部在3月23日發通知稱,將開展地方盤活財政存量資金專項檢查。 北京大學經濟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蘇劍稱,在穩增長為首要目標,且政策取向為貨幣中性、財政擴張的大背景下,目前財政政策的實施主要以盤活存量財政資金,並統籌使用的方式進行, 盤活存量財政資金而不是依靠增量資金,是為了在不增加稅收或政府債務的情況下擴張經濟。統籌使用的原因是在目前反腐力度加大的情況下地方政府存在不作為的現象,導致財政政策傳導機制不暢。據介紹,去年地方政府有1萬億元財政資金沒有花掉,這相當於去年中國GDP的1.6%。如果這些錢被花掉,那麽去年的GDP增長率就不止7.4%。 管清友認為,以電子商務、互聯網+、制造業2025等服務業為核心的新增長點和圍繞其打造的全新產業鏈,是中國經濟增長的未來。 蘇劍表示,發展電子商務有利於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刺激經濟: 發展電子商務是通過激活民間在電子商務領域的消費和投資來刺激經濟,采取的都是供給管理政策,比如減稅、簡政放權、資金支持、創業就業支持等等。這種政策有利於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在不增加政府債務的情況下刺激經濟。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錢穎一強調: 政府工作報告中關於2015年工作總體部署中的新亮點是提出了發展的新動力。中國經濟的根本問題不是短期波動問題,而是經濟進入新常態、發展進入新階段的問題,是提高供給動力和效率的問題。 來源:華爾街見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