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天然氣產業鏈:好日子剛剛開始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1568

本帖最後由 jiaweny 於 2015-3-8 17:53 編輯

天然氣產業鏈:好日子剛剛開始
作者:格隆

在香港市場呆的時間稍微長一點的投資者,相信都知道擁有簡單清晰盈利模式、穩定現金流、可觀股息率的天然氣行業是天生的貴族行業,過往曾經多麽受國際資金青睞,也給投資者帶來過多麽可觀的投資收益。但過去一年多,因上遊氣價上漲、下遊用戶因經濟不景氣而需求下滑,以及能源領域反腐等,行業整體連綿下跌。

最近情況很明顯發生了很大變化

上周末的一個最大的熱點就是柴 靜掀起的全民環保熱潮,這本身當然利好天然氣。又非常巧合的是天然氣價格改革又邁出了巨大的一步,增量氣下調0.44元/立方米,存量氣上調0.04元/立方米,實現了存量氣和增量氣價格的並軌,這又是絕對利好天然氣的。再加上國際天然氣價格的不斷下調,結果就是天然氣板塊全線反彈

但格隆認為這只是天然氣產業鏈好日子的開始,還遠沒有結束。以下格隆就相關行業問題做些直觀的圖表和數據分析,相信您能一目了然。

I、最大催化劑:天然氣調價超預期
在國際油價大幅跳水後,天然氣的價格聯動終於姍姍遲來。國內這次調價方案,增量氣大幅下調0.44元/立方米,存量氣象征性上調0.04元/立方米,無論增量,還是存量,都明顯超出市場預期,直接拉升整個天然氣行業的景氣度打了一個新高度。
II、天然氣為什麽要發展

答案就是環保——兩會上傳出的信息是,習大大說要象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

順帶說一句,環保行業幾乎是未來政府投入導向上不確定性最小,政策瑕疵最小的行業,這就是為什麽格隆前期一再強調:除了環保還是環保的原因。對未來的投資而言,你的組合里讓環保行業占有較大比重,風險應該是很低的

我們再回到天然氣行業。簡單對比下汽油車和燃氣車尾氣的排放就知道了。


如果和煤炭比那麽優勢就更大了

III、國內天然氣市場怎麽樣
雖然國內天然氣消費和產量都增長非常快,近幾年的增長都能達到10%-20%,但是天然氣占一次能源中的比例仍然非常低。(見下圖)


在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 年)》中明確指出,到2020 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5%,天然氣比重達到10%以上,煤炭消費比重控制在62%以內。天然氣總消費量將提升至3600億方,相比2014年的1830億方接近翻倍。

當前從一次能源消費結構看,天然氣占比仍僅4%,不僅遠低於世界25%的平均水平,也低於亞洲9%的平均水平。若2014-2020 期間中國能源消費總量保持 3.6%的複合增長,到 2020 年天然氣消費比重達到 10%,則 2020 年中國天然氣消費量將較 2013 年增長約 120%7 年複合增速高達 12%


IV、國內生產量跟不上消費量怎麽辦:進口

會有人問:石油價格下來,天然氣價格下來,需求起來了,供給跟不上怎麽辦?
當然是進口。

進口途徑也就兩個,管道和LNG船(液化天然氣)


管道與LNG進口量

有進口就有了一個價格的問題,國內產的天然氣很便宜,有些地方的開采出來的氣成本就1塊多每立方米,而進口的價格則按照國際上流行的跟隨石油價格,考慮供需關系,不同產地考慮運輸成本,價格變動很大,但也高出國內好多,一般要2-4塊每立方米。那麽如果一下子把氣價調那麽高的話那麽很多消費方就不用活了,所以就有了存量氣和增量氣的概念。簡單來說,存量氣(以前用的)按便宜的賣,增量氣(比以前多用的)按貴的賣。但很明顯,這不是長久之計,於是國家試圖慢慢的提高存量氣價,慢慢降低增量氣價(國際油價下跌剛好給了機會)來使兩者價格同步。未來則慢慢進入到市場決定價格的方式。

V、天然氣價改的目標方向

以下摘自發改委文件

天然氣價格改革的最終目標是放開天然氣出廠價格,由市場競爭形成,政府只對具有自然壟斷性質的天然氣管道運輸價格進行管理。在廣東,廣西兩省開展改革試點,主要是探索建立反應市場供求和資源稀缺程度的價格動態調整機制,逐步理順天然氣與可替代能源比價關系,為在全國範圍內推薦天然氣價格改革積累經驗。”

按照國際通用方式,天然氣改革會參考兩種國際方法

1)未來氣價會和石油聯動,例如日本歐洲的模式
中國的公式發改委也給了:

如果用這個公式,假設15 年上半年 Brent 油價均價為 70 美金/桶(目前看似乎有點困難),那麽價格差不多是2.28元/m³。相對於按照 14 年下半年調整後的 2.88 元/m³,存在 0.60 元的下調空間。當然政府可能還會考慮中石油以及非常規氣的利益,所以 0.60 元的測算值應該會有一定程度上的折扣。 再用日本的例子說進口氣價,由於國際油價的下跌加上歐洲經濟通縮,日本最新可以從國際市場上拿到6.88美元每百萬英熱的天然氣,大約也就是1.5元每立方米。

2)由供需關系決定,建立上海天然氣交易所,例如美國

長的不敢說,短期看(1-3年),隨著大量LNG接收站,跨國天然氣管道的建成,未來天然氣進口能力能力大增。加上中國現在簽的很多天然氣合同都是“照付不議”合同(錢按合同上談好的量給,用不用的掉是中國自己的事)。所以國內的供給端將會非常給力,而需求端則很在意天然氣價格。

不管中國天然氣改革會向什麽方向靠攏,或是結合國情取長補短未來氣價的進一步下調應該都是大概率

VI、天然氣行業未來預測

從短期看,天然氣價格的上漲是從2011年開始,而從2011年之後,天然氣的消費增長幅度其實是大幅下降的,從20%降至10%左右。2010年時,一開始天然氣供不應求,多地都出現了限氣的狀況,所以三桶油在看見的未來的發展前景後開始大量投入天然氣基礎建設,例如海邊LNG接受站,管道天然氣等。但隨著2011年氣價開始上漲,新目標用戶用氣的意願開始下降(煤炭發電成本大大低於天然氣),所以14年來出現了天然氣供大於求的局面。

如果氣改順利,則未來中國天然氣行業將因為以下幾點,可能出現爆發式增長:

1)天然氣價格的下降。

2)國家政策傾斜。環保的需求需要我國把天然氣能源結構從4%上調至15%。未來煤炭的洗煤處理,煤炭發電尾氣的脫硫脫硝標準提高可能使煤炭不再具有絕對價格優勢。

3) 中國經濟的順利築底,以及經濟轉型的持續推進。

上面三點結合將使國家可以順利推廣天然氣,從而大大增加天然氣用戶基數與需求。

VII、幾個可能受益的標的

行業向好,整個產業鏈都會受益。這里格隆簡單介紹兩家受益行業景氣度向好的標的。

中集安瑞科(3899

中集安瑞科有三個業務板塊

1:能源裝備:(CNG壓力容器,CNG拖車,LNG,LPG拖車及儲存罐,天然氣加氣站系統,天然氣壓縮機,LNG應用等項目工程服務)

2:化工裝備:(化學液體,液化氣體及低溫液體罐式集裝箱)

3:液態食品裝備:(不銹鋼加工罐及儲存罐,項目工程服務)

根據14年中報,三個業務占比如下:


受之前天然氣價格上漲及石油價格下跌的影響,天然氣行業整體不景氣,能源裝備板塊業績同比下滑超過7%。


也導致了公司股價從最高的14元直接腰斬至最近的6.5元。


一些變化:

1)而根據最近傳出的信息,14年下半年的業績較上半年有所好轉,14年整年能源裝備板塊可能下滑3%-4%左右。隨著整個行業景氣度提升,天然氣整個裝備行業也會慢慢好轉。而國內各大LNG接收站和進口管道相繼完成,對相關裝備的需求也會很大。目前的信息顯示,公司的訂單相當飽滿,明顯已進入一個新的成長周期;

2)天然氣價格下跌很利於政府推廣天然氣船只。2014年9月底,國家能源局召開了《關於液化天然氣燃料動力船舶加註站布局指導意見》征求意見座談會,提出全國形成“兩橫兩縱兩網十八線”的船舶LNG加註布局網絡。船的壽命比車長,加氣量大,且新建、改造的投資成本更高,一旦該市場空間打開,規模相當可觀。我國是船運運輸大國,船舶眾多,運輸船舶達二十三萬艘。如二十多萬艘船有50%采用天然氣作為動力,按每座LNG加註站供應100艘船計,最終應有1000個LNG加註站方能滿足市場需求。因此船用LNG加註站市場巨大。

3)另外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是中集安瑞科的業務還包括核電站裝備與核燃料儲運裝備解決方案,也明顯受到核電重啟的影響。

4)公司靜態PE目前為12倍,低於公司長期的平均16倍PE。

北京控股(0392

公司兩大業務板塊,管道燃氣銷售和啤酒

在氣價趨勢性下調,下遊用戶需求看漲的大背景下,燃氣銷售公司受益是明顯的。但市場往往把視線集中在了中國燃氣、華潤燃氣等公司(無疑以上兩家也是好標的公司,尤其中國燃氣但市場關註和解剖已經足夠多,所以格隆在此不做展開)卻忽略了同樣受益的北京控股。

簡要把邏輯展開如下:

1)北控77%的利潤都來自北京燃氣,估值1.1倍PB,12倍PE,股息率2%,在大市值股票里是有相當吸引力的;

2)關於天然氣銷售,在天然氣價格上漲的時候,即使上漲的氣價可以順利向客戶順出,也存在一個時間差,導致燃氣銷售公司的毛利率在不同程度的下降(如下圖)。那麽當氣價下降,這個過程就可以反過來,用戶價格下降慢於公司氣價成本下降速度,從而提升公司的毛利率。


3)氣價下降有利於政府遊說企業棄用煤炭改用天然氣。即使用戶氣價降幅大於成本下降,但用戶使用天然氣意願提高將產生薄利多銷的情況。

3)北京的兩大天然氣發電項目已經在14年底陸續投入運營,陜京三線輸氣仍有提升空間,陜京四線工程開展順利,都可以在未來提升公司盈利水平。

4)公司除了控股燃氣業務,還在不同程度參控股了北控水務(0371),北京發展(0154)。他們分別屬於水務和固廢板塊,都非常受益於環保的需求。

5)公司的燕京啤酒收入穩定增長,說不上會有多少突出貢獻,但起碼不會拖累公司業績。

6)陜京線中遊輸氣費下調的預期已經在前期的股價下跌中體現,而公司不像其讓他管道燃氣公司,公司沒有接駁費的風險暴露。


7)市場講故事層面,一是股東與管理層的增持。大股東在60元時增持了0.4%的股份,CFO等高管也在61元附近增持。二是公司分拆上市的預期。這個村子不確定性,但可以視作一個零對價的看漲期權。


VIII、畫蛇添足的總結
格隆最後再畫蛇添足總結一下:在新政府的未來新經濟藍圖中

I、環保行業

II、天然氣行業

基本占據了最優的政策風口,而且這個風在可預見的將來會一直刮下去。

這就是格隆所一直強調的,投資其實不複雜。好的投資人一定是一個擅長卡位(用更通俗的話叫站隊)的戰略家,而不是一個逢人就剁,抽刀就砍,只看眼前錙銖利益的戰術型交易者。

我們多數時候是賺一個大趨勢的錢,找一塊沃土,然後多插幾根樹枝,等著收獲就好了——如果眼見的沃土你不挖,一定要標新立異,去鹽堿地辛苦勞作,那只有祝福你好人好夢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505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