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賣光”醫院十年後,宿遷為何重建公立醫院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8036

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長久地擺在國人面前,使醫改的每一步都成為社會關心的焦點。圖為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科醫院重癥監護室里的危重患兒。 (東方IC/圖)

中國境內唯一一個沒有公立醫院的地級市宿遷,如今正在由政府財政全額出資,建造一所大型三甲公立醫院。以醫療市場化成為改革標桿的宿遷,為何重新伸出政府之手?十余年來宿遷民營化的醫療改革遇到了什麽問題?

春節假期剛過,年初七,宿遷第一人民醫院的工地就開工了。

在穿宿遷而過的京杭運河和古黃河道之間,一片開闊的土地上,占地面積330畝、約33個足球場大的醫院聳立其間。醫院主體工程已經完工,正在進行內部和外部裝修,部分行政人員已搬進醫院辦公。

計劃2014年年底投入使用的宿遷第一人民醫院,正在加緊追趕工期,期望兌現2015年9月正式對外營業的承諾。

從2011年籌劃開始,宿遷要建一所大型公立醫院的消息,就引來爭議重重——十余年前,宿遷因迫於經濟落後的窘境,決定將醫院、學校賣掉,籌集城市發展資金。宿遷因此成為中國境內唯一一個沒有公立醫院的地級市,也是公立醫院民營化改制的試驗田。

如今,十余年過去,宿遷卻要由政府財政全額出資,舉全市之力,建造一所2000張床位的大型三甲公立醫院。

這所名為宿遷市第一人民醫院的公立醫院,據稱是宿遷自1996年建市以來政府投資的最大規模單體建築。18億元的投資全部由市級財政承擔、醫務人員給事業單位編制,成為政府的“親兒子”。

以醫療市場化成為改革標桿的宿遷,為何重新伸出政府之手?

民營化改制十多年後,宿遷又要有公立醫院了,圖為即將落成的宿遷第一人民醫院。 (南方周末記者 劉薇/圖)

“我們很務實的”

“我們宿遷是很靈活的,能發揮市場作用的時候,就發揮市場作用,市場不行了,政府就要補一補”,針對建設三甲公立醫院的初衷,宿遷市衛生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程崇高對南方周末記者稱。

決策是2011年繆瑞林任市委書記時作出的,經由三任書記貫徹至今。

為建設這所大體量的三甲醫院,宿遷計劃由市級財政分批投入16個億資金,因為建設難度和周期遠遠超出預期,投入目前已追加到18個億。

扶持政策也配套而出。為了招來好醫生,政府批準了2000多個編制,目前已經招聘了400余名醫務人員,因為開業日期從去年底推遲到2015年9月份,這些醫生由財政發放基本工資,並被分批送到北京、上海等三甲醫院學習。

借鑒南京鼓樓人民醫院改制成功的經驗,新建的第一人民醫院也“拉”來了和鼓樓醫院水平相當的江蘇省人民醫院合作。說“拉”並不誇張,因為一開始江蘇省人民醫院並不樂意合作,後來通過省衛計委的協調,才最終達成了合作。

省衛計委的人一開始也並不贊成宿遷再建一所大型公立醫院,建議要集中精力把現在的醫院辦好。宿遷沒同意,並最終說服了省衛計委。

但也有主管部門人士至今仍認為這是在走回頭路。當時他們做過測算,認為從平均床位等指標看來,宿遷的醫療資源水平並不低,沒有必要由政府來另外興辦醫院。

據其透露,在過去幾年中國家為了推進醫改給予了公立醫院大量投入,但宿遷因為早已沒有公立醫院,錯過了這些補貼。

“不是改革風向變了,而是一種實事求是的選擇”,程崇高稱,一些學者、方方面面的意見,認為宿遷不應該再搞公立醫院,希望保持宿遷樣本的完美性。“但我們是很務實的,還是要首先滿足老百姓對優質醫療的渴求”。

只有一座三乙醫院

優質醫療資源的缺乏,正是宿遷民營醫療機構十余年發展後最大的瓶頸。

根據宿遷市衛生局提供的數字,至2013年底,全市醫療衛生總資產84億元,衛技人員21080人,床位19085張。與改革之初的醫療衛生資產4.95億元、8000余名衛技人員、床位5000余張相比,增長速度高於宿遷周邊地區,也常被用來證明開放市場,民營化體制更有利於醫療服務供給的增加。

改制之利不止這一點。

因為改制後的民營醫院可以不必受招標約束自主采購藥品,藥品和器械進價要明顯低於政府招標采購價,多名民營醫院院長證明“至少低十個點”。進價的降低,使民營醫療機構在制定藥品銷售價格時,有一定的降價空間,為了吸引患者前來就診,民營機構會讓出一部分利潤給患者。

服務態度也有明顯改進,“患者到了我們醫院,才是真正的上帝”,工人醫院院長陳斯凡對南方周末記者稱。

然而,醫療機構數量的提升,至少到目前,都還沒有帶來優質醫療質量的同速提高。

醫療質量高低,難有具體標準,一位專業醫生認為,複雜手術的開展情況,可以作為評判的指標之一。

宿遷鐘吾醫院常務副院長韓炳智對南方周末記者稱,最近幾年,醫院發展很快,業務量每年都在以20%,甚至30%的速度發展,但只是增長了一些常見病多發病。一些大一點的手術,比如胸科的食道癌手術,這幾年反而在萎縮,原來一年能做60臺,現在也就20臺左右。

工人醫院院長陳斯凡也承認,在幾乎全部是民營醫療機構的宿遷,醫療技術水平的提升相對緩慢。

作為一個550多萬人口的地級市,宿遷至今仍只有一座三乙級別的醫院,其他醫院均在二級和以下水平,且發展實力不均,城區內發展較好的二級醫院也就四五家。而周邊同樣行政級別的地級市淮安,三級醫院就有3家。

在此背景下,一些複雜的手術、對醫療技術要求較高的病,患者多會選擇到附近的南京、上海就醫,不僅患者負擔增加,醫保也流失嚴重。

宿遷民營醫療機構十余年發展後,“優質醫療資源不足”成為宿遷市政府再次出手打造公立醫院的理由。

孤島效應

理應競爭出質量更好、更有利於患者的醫療服務供給的民營化改制試驗田,經過十余年的自由生長,並未在數量和質量上都結出令人特別滿意的果實。

類似於中國民營經濟發展初期的“個體戶”和“合夥制”階段,宿遷民營醫療機構中,目前外部大資本進入的不多,其管理理念和競爭手法也多處於民營經濟發展的初期,一些高端民營醫院目前並未在宿遷出現。

這和最初宿遷公立醫院改制時引入的民營資本的基因有關。

十年前拍賣醫院時,除了最大的市人民醫院由南京鼓樓醫院和金陵藥業以股份制的方式進行了改造,其他醫院(包括鄉鎮醫院),多數被宿遷本地特別是醫療系統內的人購買,賣價一般在幾百萬左右。

例如,宿遷工人醫院的購買者,就是原來在宿遷鄉鎮醫院工作的醫生陳斯凡。其和幾個“兄弟”合資購買了工人醫院這塊牌子,醫院發展資金多靠親戚朋友貸款和醫院職工集資。

業務量排名第二的鐘吾醫院,是2002年改制初期,由原宿遷人民醫院二十幾個科室主任集體出走,從零建設的一所二級醫院。

只有與南京鼓樓醫院和金陵藥業合作的股份制醫院人民醫院,是宿遷民營化改制中,少有的引入外部資本的“靠強”式合作,這所醫院目前已從原來的二級醫院發展為三乙醫院,成為宿遷目前醫療服務質量的標桿。

程崇高對南方周末記者稱,十余年發展下來,宿遷二級以上醫院的易手率並不高,最初買下醫院的人基本都還在。

“說實話,我們這些人原來都是醫生,也沒有學過管理知識。”韓炳智稱,醫院要發展難免有所局限。

而醫院成立之初為了留住人才而設計的均股制,也在後來限制了鐘吾醫院的發展速度。決策效率低下,買個設備,有的股東願意投資,有的股東不願意投資,拖延了整個醫院的發展速度。在醫院盈利是用於醫院發展,還是給股東們多分點現實的利益上,不同人也有不同想法。

更內里的原因是,改制後醫院老板從政府換成了個人,但賺錢方式並沒有變,依然是和大環境一樣的“以藥養醫”。鐘吾醫院韓炳智副院長坦言,在缺失了政府財政投入這一塊收入後,民營醫院不僅難以改變“以藥養醫”,甚至更嚴重。

盈利模式不變,醫療服務的需求又在持續增長,即便不能處理技術要求更高的複雜手術,常見病和多發病的處理已經足以支撐醫院每年20%的業務收入增長。老板們自然不願意花大力氣在短期難見效益的醫療水平提高上。

同時,孤島宿遷在周邊均是公立醫院的現實環境中,面對公立醫院素有的體制優勢,也很難招聘到更優秀的人才。

2003年畢業於徐州醫學院的王士平,雖然家就在宿遷,他還是在畢業後選擇留在徐州,因為“宿遷都是民營醫院了,不想回來”。

你會選擇公立醫院還是民營醫院?王反問南方周末記者。他認為,無論是從醫生能力的培養、病患的數量和質量還是身份待遇,目前民營醫院都還無法和公立醫院相比。

工人醫院院長陳斯凡也指出優質人才難招,他們年前本來簽約了四個博士生,過完年都沒來。在宿遷,招聘一個醫學博士,都是市長出面簽約,“別的地方哪會這麽興師動眾?”陳斯凡問。

不過,公立醫院能在多長大程度上改善延攬優質人才的問題,還是個未知數。當地一位相關人士尖銳地說,“主要還是沒有優質人才願意來宿遷這個窮地方吧,跟公立還是民營的有多大關系?”

艱難升級

“技術不發展,終歸要走到盡頭”,韓炳智稱,經過十幾年的發展,民營醫院的院長也漸漸意識到這個問題,大家聚在一起經常討論,醫院如果要繼續做大,未來肯定要在人才和技術上主動投入,至少要把原來那些不正規的東西去掉。

南方周末記者在宿遷走訪發現,一些發展較好的民營醫院,幾乎都在大興土木,擴建門診樓、住院樓。人民醫院2013年新投入使用了一座外科大樓,副院長張榮林稱,投資了2.5個億,全部靠的是醫院自身十幾年來的收入積累。

鐘吾醫院十幾年發展下來,也一直在改善硬件。從原來租用的一片只有200張床位的平房區搬出,建設了自己的門診大樓,500張床位的住院樓,目前一座新的住院樓仍在建設中。

除了硬件的改善,資本也在逐步換代升級。

2012年,鐘吾醫院和上市公司上海複星醫藥達成了合作,複星出資9900萬,控股了鐘吾醫院55%的股權。

複星醫藥進入後,帶來了更加先進的管理經驗和更穩定的資金投入。僅僅一個財務報表,複星來的財務總監就提出來很多問題,管理越來越規範。

不過,即便是複星這樣的醫藥上市公司控股後,在引進更優秀的人才和先進醫療技術上目前也還沒有更多作為。“當初合作的時候,對方說我們有很強的醫療資源,可以幫助鐘吾發展,但兩年下來還沒有明顯的成效。”

韓炳智稱,對方也牽過一兩次線,但合作最終都沒談成。“都是上海南京很牛的公立醫院,我們這個地方太小,這點回報人家也看不上,沒有動力和你合作。”

韓炳智很期待國家正在推的醫生多點執業政策,“如果醫生真能流動起來,對我們或許是個好事”。

親兒子和幹兒子

就在此時,政府決定再次出手。

對於正在發展中的民營經濟,是給予其足夠的耐心,讓其發展壯大,防止公立醫院對民營醫院發展的虹吸作用;還是及時彌補市場不足,政府再次出手,以公立醫院的體制優勢參與競爭?管理者能否在面對親兒子和幹兒子時,制定公平的競爭政策?

“這些問題,我們都想過”,程崇高對南方周末記者稱,民營醫療機構是宿遷的招牌,政府肯定不會希望他們都死掉。因此,在第一人民醫院招聘時,特別承諾不會從本地醫療機構中挖人才。

盡管有這樣的承諾,還是讓民營醫院很擔心,“現在醫生都是自由流動的,人家就願意去,政府難道不讓去?”一位民營醫院的院長對南方周末記者稱。

事實上,確實也有部分當地民營醫療機構的醫生選擇跳槽到新建的第一人民醫院,已經是宿遷最好醫院的人民醫院也有三四個人選擇跳槽。

王士平是眾多來自宿遷周邊城市的應聘者之一。據其估計,目前已經招聘的近500個人中,大概有三分之一來自宿遷本地醫院。有著近10年工作經驗、剛剛深造後碩士畢業的普外科醫生王士平很想進入一家大型公立醫院磨練技術。

公立醫院目前仍然是醫生選擇的主流,這從第一人民醫院相比宿遷其他民營醫院更容易的招聘就可以看出,“公立醫院目前仍有巨大的優勢,除非政府主動退出,否則民營醫院根本沒法和公立醫院競爭”,王士平說。

出於對未來的種種擔心,一位當地醫院的負責人甚至給政府負責人打電話,請其對當初“不會再建公立醫院”的承諾負責。

還有一些民營醫院也伸手向政府要編制了,並稱政府也在考慮,看能否給民營醫院一些空編,實際不由財政負擔。

既然由此帶來一系列阻力和質疑,宿遷為什麽不引入外來資本興建這所三甲醫院,而一定要自己來建?

程崇高稱,宿遷的大門一直開著,事實上是沒有人來投資,“宿遷決定建第一人民醫院,是在2011年”,當時國家的醫改還在強調醫療機構的公益性,社會辦醫政策尚不明朗,社會資本也沒有像現在一樣湧現。

但一位當地醫療系統人士對南方周末記者稱,醫院建設過程中,也有社會資本表達了想要參與的意思,衛生局也上報了,政府回複暫時先不考慮。

事實上,政府考慮出手,除了受困於宿遷優質醫療資源不足的困境,還有諸多其他現實的考慮。

比如,沒有一個技術過硬的醫療機構存在,招商引資都有了瓶頸,程崇高稱這是切膚之痛。再比如,遇到SARS、禽流感等公共衛生事件,民營醫院動員起來總沒有公立醫院那麽順手。

即便是在現在,宿遷依舊是江蘇經濟最落後的地級市,排名一直墊底,境內至今沒有鐵路。舉政府之力創辦的這所公立醫院,未來發展靠什麽?

程崇高反複強調,現在給第一人民醫院的一些特殊政策,都是為了在“親兒子”還小時,扶上馬,送一程。日後為了讓其發展得更好,依舊要放到市場上競爭,肯定不會給特殊政策,“宿遷的門已經打開了,肯定不會再關回去了”。

既有公立醫院、又有民營醫院的宿遷醫療市場,是各取所長增加了宿遷醫療市場的豐富性,還是公立醫院的政策優勢減緩了宿遷民營醫療機構的發展?這些都有待時間檢驗。

盡管目前選擇了公立醫院,但王士平總感覺十年後的自己,技術修煉成功,還是會走向民營醫院:政府財政壓力加大,社保不堪重負,一定會打破公立醫療機構和民營醫療機構目前的格局。“現在的事業單位改制,就是破除公立醫院體制優勢的一個信號,到時民營醫療機構或許才能獲得真正發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483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