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納指與15年前已今非昔比 CANSLIM笑熬股市

http://xueqiu.com/5065013516/37102793
15年前,大家為科技股癲狂,之後又被打回原形。今天,科技股再次成為新寵。科技股比重很大的納指幾乎重回2000年納指的最高點。

大家可能會說,哈哈,歷史正在重複上演。但是今天的納指已非15年前所能比擬, 科技股比例變小,估值相對2000年便宜,公司變得更加大,更加成熟。 很多公司的創始人都退居二線。

新公司湧入,更加大,更加成熟 – 現在納指排在前十的公司包括$蘋果(AAPL)$  ,$Facebook(FB)$  ,$谷歌(GOOG)$  ,$亞馬遜(AMZN)$  等,而15年前,蘋果連iPod還沒推出,谷歌還未上市,臉書的老闆還在高中泡妞呢。而15年來還在納指前十的只有微軟,$思科(CSCO)$  , 和$英特爾(INTC)$  。

科技股相對比例變小 – 雖然納指還是以科技股為主,但是比例相對從15年前的57%變成現在的43%。軟件公司從過去的24%到如今的10%。相反生物科技,有線電視和醫藥類股的權重加大。所以與其說納指是科技類較重不如說成是成長型股票較重的指數。

估值相對便宜 – 大家還可以說現在是泡沫,但是如今的估值比15年前便宜很多。2000年的P/E 估值是152倍,而如今的估值是26倍。個別公司來看,雅虎2000年的估值是787倍,現在是36倍,蘋果從37倍調到的17倍。

絕對數量變少 – 現在納指的總共公司從15年前的4715個掉到如今的2568個,但是個體公司相對變大,變成熟。公司相對變少的原因並不主要是因為科技公司的破產,最大的原因是公司的相互合併。據統計過去15年來不再成為納指成分股的公司有46%的原因是被併購。同樣,在過去的15年間,有20%(710家)的公司是新IPO公司,例如臉書和谷歌。

本文作者:Victor Reklaitis, 摘自: Marketwatch.co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349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