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蒂爾的15條成功準則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226/149225.html
黑馬說:如果你還沒聽過Peter Thiel(彼得·蒂爾)這個人,但你一定知道支付工具PayPal、社交網站Facebook、電動汽車特斯拉Tesla、美國點評網站Yelp、職業社交網站LinkedIn和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這些矽谷熱門公司,Peter Thiel正是PayPal的創始人、其他這些公司的投資者。26-27日,矽谷創投教父Peter Thiel攜商業史詩之作《從0到1》首次抵華,與國內眾多創投大咖論道北京,傳授2015創業與投資終極指南。成功並不是必然,其成功模式值得借鑒,先看看他的成功準則都有哪些?
第1條:不斷自我超越
Peter Thiel有一種強大的思考模式,助其實現自我超越——這是建立在反思和形式邏輯基礎上的。他不僅是一個思想家,而且是一個實踐家,由於實踐對思想的反哺,使得他的超越具有更大的現實力量和燈塔效應。
“自我超越”的方法論在於:跳出目前的邏輯框架,在一個升級的極大空間和時間維度上,對世界進行重新梳理、再建,以縝密的形式邏輯重新架構,而獲得一個更高維度的俯視視角,並發展出拯救策略;在不斷地升級、重組過程中,跳出思維慣性的窠臼,而不斷地實現自我超越。
第2條:大量閱讀書籍
Peter Thiel閱讀的書籍龐雜而深奧,涉及哲學、歷史、經濟學、人類學和文化,令他已然成為當今美國最重要的公共知識分子,擁有了索爾斯坦·凡勃倫或者諾曼·梅勒等學者曾經擁有的地位。然而蒂爾—他是一位自由主義者,信仰基督教—與他們存在顯著差異,即他支持的觀點更加難以預料,而且他贏得自己的地位主要是依靠商業,而不是文學和學術著作。
第3條:選準時機
你要做的事業,時機正好嗎?當時的金融業在互聯網領域缺乏創新,用戶之間的支付極不方便。於是他結合自己的互聯網經驗,創立了PayPal。
第4條:找一群誌同道合的人工作
在一開始創業的時候,至關重要的決定是和誰一起做。大多數早期的PayPal員工,以及PayPal幫都是通過一個朋友圈而非獵頭招來的。他們從來沒有聘請專業的招聘或獵頭公司去招聘員工,而是采取一種病毒似的招聘模式,利用員工人脈網絡進行招聘,他們在招聘與自己類似的人。因此他們吸收的成員都和創始人一樣具備創業的激情和智慧。和朋友、理想氣質相近的人建立公司是最靠譜的。
第5條:完全開放的領導風格
Peter Thiel的領導風格別具一格,在PayPal期間,他采用了一種完全開放的方式,讓所有員工看到客戶記錄、營收流、欺詐損失、以及資本支出等方面的數據。
第6條:勇於創造創新性壟斷公司
1998年,Peter Thiel創辦PayPal並擔任CEO,2002年將PayPal以15億美元出售給eBay,把電子商務帶向新紀元。開創創新性壟斷企業的路徑是:先在利基市場取得壟斷地位,再在成功的基礎上擴展到臨近市場,一步一步擴大壟斷,不要找原有產業的麻煩,不要像Napster那樣試圖去毀滅原有產業,因為這樣會帶來麻煩,當擴張到臨近產業的時候也要遵守這個原則。
第7條:無法打敗對手就聯合起來
我們常常以為競爭才是商業的本質,甚至為了打敗對手,將所有精力放在競爭上,但是如果無法迅速取得勝利的競爭,只會導致價值的消耗,而不是創造價值。無法打敗對手,就聯合起來,比如當初Peter Thiel聯合Elon Musk創造了paypal。
第8條:考慮末發優勢
先發優勢並不一定是好的,末發優勢是等別人開創了市場,但是由自己來最後一擊。
第9條:成功來自於能力和計劃
人生不是一張彩票,不應該把一切歸因於運氣,甚至放棄對未來的控制。從跨境電商PayPal、社交網站Facebook、電動汽車特斯拉Tesla、美國點評網站Yelp職業社交網站LinkedIn到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Peter Thiel都提前抓住了產業熱點。PayPal成立於網絡泡沫時期,但公司卻非常成功,這不得不歸功於其創始人的能力和智慧。
第10條:投資能夠產生更多價值的最好的企業
投資家每年都會投資一堆企業。但是投資家會把自己每年每天的精力用在和初創的企業共同發展上,最後,投資家投資的企業中,一家帶來的收益超過其他所有,而第二名帶來的收益,又超過除了第一名的所有。
根據2/8定律,最靠前的企業才能得到超過後面所有人的收益。人也是一樣,進入正確的公司,比在一個公司里面做正確的事情有價值。
第11條:高盈利能力的持久性
一家企業的估值是由以後幾年的現金流決定的,這就是為什麽很多互聯網企業現階段雖然虧損或者盈利很少,但是有很高估值的原因。
而持久性有幾個特征,分別是:技術優勢(比第二名好10倍)、網絡效應(需要規模、但大市場的規模比較難取得,所以一開始要進入小市場)、經濟規模(很多傳統產品都難以取得規模效應,網絡產品的規模效應比較明顯)、品牌(品牌依附產品存在,僅僅有品牌的科技公司是行不通的)。
第12條:試錯當作積累經驗
不信奉什麽創業禁忌,而是把試錯當作積累經驗的過程,越可能接近成功。
第13條:具備技術突破能力
你具備技術突破,還是微創新式改善?不應該僅僅滿足於將已有經驗批量複制的水平進步。如果你的團隊在幕後的工作做得很充足,那就不需要擔心類似“假如微軟也進入這個領域,我該怎麽辦?”,或是“如果騰訊進入了這個領域,我該怎麽辦?”這樣的問題。那些資金充足的大公司會發現,要抄襲你的產品也是很困難的,因為進一個領域要做的工作遠比表面看來要複雜。
第14條:要有辦法推廣產品
除了創造產品,你有沒有辦法分發推廣你的產品?銷售的核心是潛移默化地改變人的想法,而不是對客戶忠誠。銷售要針對合適的群體,針對這些群體正在使用的產品的痛點,實現徹底代替現有產品的壟斷目的,然後再擴大戰果,進入非痛點群體。最後,不僅僅產品銷售是銷售。媒體公關也是銷售,優秀的媒體公關會為公司帶來優秀的投資人、優秀的潛在員工、優秀的潛在客戶。
第15條:找到其他人沒發現的獨特機會
比如軟件公司Palantir就是因為當初PayPal初創的時候有很多詐騙,PayPal無法僅僅用電腦來識別詐騙,因為詐騙分子會隨時變化,而電腦軟件卻不能。所以,用軟件來標示出可疑分子,再用人來判斷是否真的是詐騙分子,就解決了PayPal的詐騙問題。Peter Thiel根據此創意,開創了Palantir公司,幫助政府部門、公司識別恐怖分子、金融詐騙等。
本文綜合CSDN 商業周刊中文 新華網 豆瓣閱讀 百度等網絡資料。
本文為i黑馬原創,謝絕轉載,如轉載請聯系微信號zzyyanan。
如果你對更多創業幹貨感興趣,請加微信Cherrywu1989,註明“姓名+公司名+職位”,否則黑馬哥不會把你拉入創始人雲集的微信群
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