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當經濟不景氣的時候,你有加碼投資的勇氣嗎? 股神巴菲特有一套「危機入市」哲學:「別人貪婪時我恐懼,別人恐懼時我貪婪。」這個信念,讓他在金融海嘯時,斥資逾二百五十億美元投資美國銀行、高盛等六大企業,五年內,賺回一百億美元。 危機和轉機,往往是一線之隔。但甘冒風險的人,卻少之又少。 倒閉潮起,他卻敢砸大錢囤貨「二十年沒遇過的低價,不買才是憨」 張訓嘉竟然也是憑著「別人恐懼時,我貪婪」哲學,成為台灣第一大。 同樣是在巴菲特危機入市的二○○九年,受到海嘯影響,企業訂單緊縮,以上市公司秋雨印刷為例,該年營收比二○○八年下滑一五%,中小型印刷廠甚至出現一波停業、倒閉潮,「那時候其實壓力很大,我們剛好要買廠房,又買了四台機器,花了一億二千萬……。」健豪財務長的張維茹想起當時狀況,依然記憶猶新。 就在人心惶惶之際,張訓嘉卻計畫著另一場豪賭。 二○○九年第一季,眼看紙價從每噸近一千美元,跌破六百美元,便宜快四成,「我做印刷二十幾年,歷史上從來沒有這麼便宜過,不買才是憨!」還是市場老二的他心想,這正是一舉超越對手的好時機。 於是,他一口氣掏出上億元,買了將近一年份的紙張,是同業庫存四到五倍,手筆之大形同壟斷貨源,連永豐餘都不敢跟他交易,怕得罪其他客戶,「他就跟我說:『你留一點後路給大家嘛。』我才不理你。」張訓嘉只好再跑到中國、韓國收購紙張,還打算把公司所有現金投下去,讓張維茹看不下去,連忙勸阻,「他根本瘋了!」 瘋狂的背後,其實是他累積超過二十年,對景氣循環的判斷。當對手還在觀望,張訓嘉卻算準出手時機,果然,不到兩個月,價格開始反彈,等到年底已經大漲五成。 即便過了五年多,談起此事,張訓嘉仍興致勃勃的說,「我如果有錢一定全部給它買,買到大家嚇死,即使借錢都要買。」他之所以如此大膽,全因看透對手的恐懼。 當時,第一大業者白紗科技正準備登錄興櫃,考量到財務數字,得避免囤積過多庫存,至於其他人,「都是等看到成長(指紙價上漲),確定了才會買,不像他還沒看到就買了,對未來一點都不害怕。」與張訓嘉認識超過十年,布萊特數碼科技董事長殷慶璋觀察。 不景氣時加碼投資,同樣的狀況,也曾發生在台積電身上。二○○九年六月,卸下台積電執行長大位四年的張忠謀再度回鍋,一改蔡力行裁員做法,隨後反而將該年預計的十八億美元資本支出,增加到二十七億元,開拓產品線,「就算面臨經濟衰退,也不要認為是世界末日來臨。」張忠謀說。 位在景氣下滑階段,蔡力行的撙節做法,幾乎是當時大多數上市公司執行長的直覺反應,但張忠謀一回任,敢逆勢加碼投資,來自於他對半導體景氣的深刻觀察。張訓嘉同樣逆勢加碼,讓他拿下台灣五○%合版印刷市占率,成為「印刷界的台積電」,亦是來自他對產業的深刻認識。 證據,就是他所制定的「價格表」。 健豪成立十八年來,共出過的數十本價格表,其中有一本特別引人注意。 同業質疑,他犧牲獲利換市占「三個月殺一次價,以後不用再比價」 二○○九年八月出版的「殺更大!」當外界還看不懂張訓嘉為何囤積多達十個月的紙張庫存時,沒想到,他居然趁紙價上漲時,連續三次降價,一年內出了四本價格表,硬生生把一盒名片價格從十幾元砍到僅剩個位數,讓還在為紙張成本所苦的對手,難以跟進。 一位與張訓嘉交手過的同業提起這件事憤恨的說,「這個價格真的可以做嗎?我們都把他當笑話,不跟他同一路。」 對一般企業主來說,原物料成本比同業低三○%,即使不漲價也能賺進更多利潤。但張訓嘉卻不這樣想。他寧願犧牲獲利,換取更大市占率,自此從老二變老大,二○一○年營收達十八億元,超越白紗的十六億元(合併營收),成為市場價格制定者。 「他們都覺得我怪胎啊……,那時候多好玩,爽翻了啊,每三個月殺價一次,以後都不用看同業的價格了。」張訓嘉自信的說,他還曾出了一本封面寫著「聖經」兩字的價格表,向外界宣告,以後行規由他來制定,但沒想到不久後就有同業跟著照抄,「我們叫印刷界的聖經,結果他們叫佛經咧!」 這本聖經,正是張訓嘉能有今天地位的關鍵。 打開健豪的價格表,光最簡單的名片就超過六十種,不管是紙張種類、張數、規格……,連同業價格比較,仔細到即便價差只有一、兩塊,都得特別註明,甚至因為商品數量超過六千種,還得出五本,才能把所有品項介紹完畢。這上千項商品該如何定價,都是他反覆推敲而來。 敢砸敢殺,他不按牌理出牌「同業說他瘋,卻忽略他有多認真」 了解景氣波動、同業策略,只是第一步,接下來,哪些商品該降價或漲價,才有利潤可賺,還牽涉到工廠生產效率、產品良率問題。最後,為了降低客訴量,連下單、交件、物流配送時段都清楚列出,要定出這本價格表,需要了解業務、採購、製造、客服等各方面能力。 因為過程極為繁瑣,張訓嘉說,為了這本價格表,老婆差點跟他鬧離婚。早年為了靜下心來寫價格表,他只好假借出差名義離家,一個人到飯店,抱著電腦待在房間整天不出門,而這一想,至少得花兩個月,才能寫好一本。如此工夫,是那些稱他瘋子、不按牌理出牌的人,所看不到的。 「同業都覺得他很殺、瘋瘋的,可是都忽略他認真程度有多高,」跟在張訓嘉身邊十二年的健豪台北區副總經理謝德威說。 直到現在,即便公司從二十幾人,擴展到超過五百人,但兩年前才完工的台中精科園區新廠,從水電、配線、到廠房結構,也全都是張訓嘉一手規畫,「他是全能的,跟一般老闆不一樣……,一台印刷機要多少電力、乘載重量,廠房要多大範圍、面積多少,都可以瞬間算出來給你看。」張訓嘉沒有下班時間,即使空閒,也是低頭滑手機,隨時監看員工傳來的情報。 在對手眼裡,張訓嘉只是敢砸、敢殺,但他卻是少數能夠實踐巴菲特危機入市的老闆,靠的是他在這個產業裡,蹲得夠低所學到的真工夫。 【圖表】一本60頁的目錄,成為兩岸印刷聖經——傳統印刷業估價表與健豪估價表比較 【延伸閱讀】合版印刷 合版印刷指的是,把許多相同規格的名片、海報、賀卡等集中在一塊版上印製。就像台積電的晶圓代工概念,把各家IC設計公司的晶片集中在一片晶圓上生產,可節省排版時間,以及紙張、版材與人工費用,達到少量多樣的生產效率。 不同於傳統獨立版做法,得開一塊版印刷,成本相對高,因此要到一定量,業者才肯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