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H&M總部直擊!小文具商如何變瑞典首富家族

2015-02-02  TCW
 

你知道掀起全球平價服飾革命的是誰嗎?從它起始之後,才有西班牙的Zara、日本的優衣庫(Uniqlo)。而它掀起的革命,影響的不僅是服裝業,還包含百貨業,甚至房地產業。

它是H&M,被品牌諮詢公司Interbrand評選為全球最有價值的服裝品牌,是全球營收第二大規模的成衣企業。

二月十三日,它將首度來台,插旗台北信義區,搶奪台灣平價服飾約百億元大餅;此舉,也將讓信義區百貨勢力再重組。別小看平價服飾業的影響力,以先前如優衣庫、Zara同時進駐的東區為例,因每日加總來客數近萬人,就讓忠孝東路四段第一排租金再漲一倍,引發店面洗牌。

有意思的是,這個品牌,是成衣界最神秘的傳奇。

創辦人,是個賣筆小文具商轉行做成衣,做到兒子變瑞典首富

它的資訊極少,哈佛商學院的個案,形容它神秘、特立獨行。從它已逝的創辦人厄林.帕森(Erling Persson)為首,到家族第三代、現任H&M執行長的卡爾約翰.帕森(Karl-Johan Persson),接受國際一線媒體專訪的次數寥寥可數,過去甚至未曾在兩岸媒體前露面。

但外界卻對它們充滿好奇。

厄林.帕森,一個賣筆的小文具商,到底是怎樣在五十五年間(編按:二○○二年過世)創造這個帝國?他不但不跟銀行借錢,最後還讓兒子史蒂芬.帕森(Stefan Persson)以超過新台幣七千億元的身價,成為瑞典首富?

他身處一個極地之國,全年平均溫度不到攝氏一度,卻能設計出賣到全球五十五個國家的衣服。香奈兒創意總監卡爾.拉格斐(Karl Lagerfeld)搶著跟它們合作,連美國第一夫人蜜雪兒.歐巴馬(Michelle Obama)都穿它的洋裝。

它的單價明明比Zara便宜六成,但獲利能力卻相差無幾,甚至,以二○一三年股東權益報酬率(ROE)來看,它是三家平價服飾品牌中,最會幫股東賺錢的公司。它,是怎麼做到的?

我們在它來台的前三週,飛到總部所在的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試圖找出答案。

經過十五小時飛行,抵達這個六四%國土被森林覆蓋、約六分之一領土位於北極圈內的國度;飛機還未降落,從窗戶看見地面,已是無盡的白。時間雖近正午,天空卻一片死灰,像永遠停留在天未亮的清晨。

瑞典鬧區,正值換季出清吃一頓麥當勞套餐,就能買一件洋裝

當地人告訴我們,這是一年最難捱的時候,日照時間僅有五小時,氣溫都在攝氏零度以下。這是個很陰鬱的國度。

這個氣候,和H&M店面的銷售氣氛相差甚遠。在斯德哥爾摩最熱鬧、宛如台北東區的Drottninggatan街上,五個街角,H&M與旗下副牌的店鋪,就有十家。在整個城市白與灰的單色調間,H&M的大紅色招牌、占去三分之一落地窗的「70% Sale」鮮紅字樣,配上一層樓高的LED螢幕、流行音樂,格外顯眼。

走進店裡,映入眼簾、被該公司內部稱為「A-Area」的重點展示區,模特兒已經換上春天的粉紅、粉紫色新款,外套、洋裝定價約新台幣八百元起跳。再往裡走,一排正打折出清的換季商品,吸引一群金髮碧眼、身材高挑的典型北歐美女駐足翻找,因為,這裡多的是一件約新台幣三百元的上衣、四百元的裙子;更往店內深處看,一雙平底鞋只要約台幣三百六十元。

一道大門,門內門外,像是兩個世界。門外,瑞典麥當勞的大麥克附飲料、薯條的套餐,必須付出新台幣近四百元,星巴克最小杯的拿鐵,也要新台幣一百七十元。換句話說,吃一頓午餐,就能買一件它的長袖洋裝,喝一杯咖啡,就能買一條圍巾,不枉瑞典是全球人均GDP第七高的名聲。

CEO現身,一身平價行頭穿自家三千元西裝,配牛仔褲、休閒鞋

我們訪問這個神秘家族的第三代,史蒂芬的長子,年僅三十九歲的CEO卡爾約翰.帕森。

他毫不避諱的分享,這個家族的致富邏輯:「錢,應該花在刀口上。」

他的服裝,很不辜負自己的論述。卡爾約翰身上沒有袖扣、沒有領巾、沒有皮帶,穿的是COS(H&M旗下副牌,單價約新台幣三千元)的西裝外套、H&M白襯衫,搭配瑞典在地品牌牛仔褲,腳穿白色膠底休閒鞋。

「H&M的經營是錙銖必較,」瑞士信貸前分析師考克若(Nathan Cockrell)接受《彭博商業週刊》(Bloomberg Businessweek)採訪時,曾如此形容該公司。

省,是因為厄林.帕森當初創業時,是以想賣人人都買得起的平價時裝概念出發。但,H&M身在瑞典,沒有如Zara般,有西班牙的紡織聚落撐腰,也沒有如香港對手Esprit般,這麼接近中國低成本供應鏈的優勢,把成本降到最低,是厄林想到的第一個做法。

總部走一圈,人人成本掛嘴上搭小黃不能報帳,老闆出差坐經濟艙

帕森家族是這樣貫徹它們的小氣哲學。

這家公司一年淨賺約新台幣七百億元,但這家公司的大門,竟然只是扇能容兩人一起通行的透明旋轉門。大樓裡,隨處可見的,不是漂亮的服裝照片,而是「Cost-conscious(成本意識)」的標語。

H&M Home的設計師特瑞絲(Therese Kahnlund)站在簡單裝潢的辦公室裡,告訴我們:「在這裡,成本決定一切。」她解釋,在設計師畫出產品草圖後,採購人員會依原料、製作成本初估定價,「然後,我才能知道我有多少發揮空間,可以用什麼材料、畫多少樣式、加幾個裝飾……」「每個人都要有成本意識。」

我們頓時覺得很錯亂,這是個會跟卡爾.拉格斐、巴黎世家(Balenciaga)創意總監王大仁合作的品牌,但過去他們的員工坐計程車不能報帳,即使現在,出差搭飛機也只能坐經濟艙,包含卡爾約翰在內,只要在歐洲境內,也只坐經濟艙。

根據H&M二○一三年財報,卡爾約翰的年薪約新台幣四千八百萬元,不到Zara母公司英德斯(Inditex)執行長伊斯拉(Pablo Isla)的五分之一。

「只要浪費一克朗(瑞典幣),都可能對H&M造成威脅。」這是該公司內部琅琅上口的警戒詞。

無所不用其極的尋求低成本,決定了它跟Zara不同的營運模式(詳見第六十一頁表),將生產全數外包、七成亞洲製,幾乎不用空運運送貨品,讓H&M生產成本最多可比Zara減少二○%;最後,達到單價是對手的四○%,獲利能力卻差不多的水準。

整場採訪,最常聽到成本效益該花錢不手軟,找名模和貝克漢代言

不過,小氣,不足以說明這個家族致富的關鍵。在不該花錢的地方,小氣到摳門,但在該花錢處,他們,卻又大方到驚人。

和Zara每年行銷預算約僅占營收○.三%相比,H&M達三%到四%,相當於一年砸新台幣兩百億元在行銷與代言費上。他們的代言人,包含全球身價最高的模特兒吉賽爾.邦臣(Gisele Bundchen)和貝克漢。

「把H&M和Fashion(時尚)連結在一起,建立品牌差異化,是最有效的投資。」卡爾約翰說。「我不會用節儉(frugality)來形容,我們更看重的是成本效益(cost-efficient)。」

試想一下,一件王大仁自創品牌Alexander Wang的運動衫,要價近新台幣兩萬元,但在與H&M的聯名系列中,類似商品竟只要約一千六百元就能買到,是原本的十二分之一。地攤價位的產品,瞬間讓買到的人感覺賺到,自然,就吸引大批十八歲到三十五歲區間的消費者採購。

其實,H&M的服裝質料常被抱怨不佳,但是看在大牌加持與低價上,消費者就把它當作消耗品,定期上門。《彭博商業週刊》甚至評論,該公司讓服裝變成生鮮商品,講求鮮度,創造不斷丟棄與更新的循環。

說穿了,H&M的成功方程式並不特別,它們,只是決斷的把資源,放在最重要的地方。

聽起來,真的很簡單。但,「把傳統模式執行到最徹底,就是難度,」長期觀察服裝產業的旭榮集團執行董事黃冠華說。

為了求低價,H&M全球超過八百家供應商,一萬四千款商品的生產全都外包,要確保品質,一年訪廠頻率就超過三千次,每次稽查超過三百個細項,連代工廠員工出勤狀況也管,一位供應商董事長透露,其檢查標準都高於Zara。

尾聲,CEO淡定看競爭拓點遠比Zara晚,卻最會替股東賺錢

「很少人敢拒絕,除了它,你找不到訂單量這麼大、這麼穩定的客戶,」一位台灣代工廠的董事長說。

「這個產業,供應鏈管理是基本功,即使有再好的獲利模式,在其中一環卡住、供應不及,就輸人一步,」台灣大學工商管理學系教授郭瑞祥說。

為了自己的抉擇,H&M也必須做出犧牲。

和同業相較,H&M不僅最晚來台,更比Zara晚十年進軍美國;發展副牌、電子商務的腳步,也落後。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說:「H&M近年做的每個決定,都慢了Zara一大步。」

因為,H&M的模式,也不容許自己走太快。若以單店營收估算,H&M是Zara的一.七倍。因為單價低,所以其必須確保當地有相當的經濟規模可支撐,開店才能賺錢。

「要到新市場展店,租金、開店成本、人才、地點,只要一項不符合要求,我寧願等。」卡爾約翰說。

所以,為確保獲利,H&M提出的租約條件,常讓房東或通路方無法接受。像這次H&M來台,就等了三年,最後與微風集團簽訂的長約,超過十年;甚至長過微風向地主富邦承租百貨經營權的年限,必須由富邦派人出席、三方共同議約,才簽下此案,「台灣首例,H&M真的很硬!」一位國內零售業的主管透露。

針對展店過慢的疑問,卡爾約翰回答我們:「我不用拿第一,現在的步調,沒什麼不好。」

眼前的CEO,這個家族,不追求第一,不跟銀行借錢擴張,從瑞典走到美國市場,就考慮了五十年。但,他們依照自己的步伐,最後掀起全球平價服飾風潮,還成為最會替股東賺錢的平價服裝品牌。

這五年,H&M營收平均成長率約七.八%,合乎創辦人厄林「緩慢的加速」(hastening slowly)主張。

這個企業,做出了自己的選擇。這,多不簡單。

我們有多少人,汲汲營營在執行上,卻從來沒想過,自己的企業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企業;而自己,又想要成為怎樣的一個人。

一九七○年代,H&M也曾經滿懷野心,從平價跨足高價服裝市場,卻導致利潤下滑。這教會厄林,隔行如隔山,如果擅長一件事,就應該堅守最初的經營理念,他既然想要做平價服飾,就該持續做到最好,最後,做到一個全世界都勝不了你的境界,就贏了。

用六十八年的時間,專注做自己抉擇的事情,這個道理聽起來很簡單,很不花俏。但這就是我們在瑞典,看見他們能超越IKEA創辦人,成為首富的秘訣。

【延伸閱讀】第一次失敗,教H&M的五件事

在H&M前身Hennes(瑞典文的Hers)開幕一年後,厄林.帕森面臨創業第一次失敗。當時,在Hennes訂製一大批短裙後,一名巴黎時裝設計師隨即發表一款長度較長的裙子,蔚為風潮,讓厄林全倉庫的短裙瞬間顯得過時,因而滯銷。這次危機,形塑其往後的企業文化:

一、別為了成長而成長:「緩慢的加速」是厄林篤信的哲學。他認為,每年店數成長一五%到二○%已經足夠(現為一○%到一五%),因此,他想了五十年,才赴美國開店。卡爾約翰解釋,當時的他們還沒準備好。

二、跟著時勢走,別逆勢:H&M創業後很快發現,要跟隨流行,而並非創造流行。於是,該公司從最初一年採購一次,持續增加,現在是一年十二次,藉此壓低風險,以免對潮流預測錯誤。

三、零庫存才是王道:H&M信仰「零庫存」,因此傾向將所有產品、尺寸全都放上貨架。厄林認為,只要商品留在倉庫一天,就是成本。

四、做最擅長的事:一九七○年代,H&M曾因想和高定價的服裝零售品牌競爭,導致獲利下降。讓厄林決定回到本業,經營平價服飾。

五、先試驗,再上路:曾有人問厄林為何選在家鄉韋斯特羅斯(Vasteras)創業,而不是大城市斯德哥爾摩?他回答:「因為就算我失敗了,也不會影響我在斯德哥爾摩的名聲。」因此至今,H&M仍相當重視商品上市前,小規模的市場銷售測試。

【延伸閱讀】1分鐘看H&M

●1947年在瑞典的韋斯特羅斯成立,為全球第1家平價時尚連鎖品牌

●創始店為女裝店Hennes(瑞典文的Hers),後因買下隔壁的釣具狩獵用品店Mauritz Widforss,改名Hennes&Mauritz,簡稱H&M

●全球共11.6萬名員工(Zara母公司共約13萬名)

●平均單價約新台幣600元(優衣庫約750元)

●產品賣到全球55國(Zara88國、優衣庫15國)

●除H&M,還有COS、Monki等5個副牌

【延伸閱讀】關鍵成績單

●最有價值服裝品牌!全球第2大服裝零售商,獲品牌諮詢公司Interbrand評選最有價值服裝品牌

●最多品牌聯名!2004年首次聯名款與香奈兒創意總監Karl Lagerfeld合作,提升當季獲利24%;最新一次與巴黎世家創意總監王大仁合作,在中國10分鐘秒殺。其他合作方還有Lanvin、凡賽斯、Roberto Cavalli、Jimmy Choo等

【延伸閱讀】H&M店數只有Zara一半,營收卻在伯仲之間—平價時尚品牌H&M與Zara比較

一、H&M(1947年成立)

●營收4,231億元

●毛利率58.2%

●淨利率12.6%

●ROE38.5%

●平均單價新台幣600元

●展店慢:3,537家

●全外包:除了設計、採購、IT,其餘全數外包生產

●亞洲製:70%亞洲生產,做交期6個月的基本款商品;30%歐洲生產,做交期16~18天的流行款

●物流費較省:90%鐵路、海運、公路,非不得已才空運

●補貨率高:補貨率23.1%,重複生產熱賣商品,直到有庫存壓力,便降價出售;每季超過一半產品降價出售

●敢砸錢宣傳:行銷預算占營收3%~4%,主打知名設計師、名人聯名款

●款式較少:每年1萬4,000款

二、Zara母公司英德斯(1963年成立)

●營收4,519億元

●毛利率58.9%

●淨利率13.3%

●ROE27%

●平均單價新台幣1,400元

●展店快:6,570家

●多自製:70%自營工廠、30%外包,成本比H&M多了15%~20%

●歐洲製:80%歐洲製造,交期最短12天

●送貨較快:空運、卡車、地下運輸帶

●補貨率低:補貨率僅2.8%,熱賣商品賣完,改以新款取代;每季僅15%商品降價出售

●宣傳較少:行銷預算占營收0.3%

●款式多:每年2萬5,000款

註1:H&M計算區間為2013/12~2014/8;英德斯2014/2~2014/10註2:股東權益報酬率(ROE)為2013年數據整理:郭子苓

【圖表】營收連年創新高——H&M 近5年營收成長圖

【延伸閱讀】H&M 設計基地長這樣!每年1.4 萬款新衣,從這誕生

■ 熱賣秘密

排行榜》每週更新前1週的10大熱賣單品,公布於員工餐廳,藉此向全公司傳達第一線顧客回應。通常,基本款衣褲銷售最佳。

■ 空間哲學

White Room》設計師尋找靈感,將設計草圖打版成樣品、商品化的整合平台,統稱「White Room」,包含圖書室、顏色室、打版部、衣物庫等。命名來源,是因舊辦公室為省錢、無裝潢,牆面全部留白,沿用至今。

■ 靈感來源

趨勢牆》設計師透過1 年4 次靈感之旅,從街上、時裝秀等分析出最新流行趨勢,並彙整相關圖樣,製成紙板溝通。現已在構思2016 年春夏新品。

攝影棚》為掌控文宣品質,H&M 自營攝影棚,經手超過1.4 萬款新品,光造型搭配師就有10 人。參觀當天,曾登上《VOGUE》封面的荷蘭名模Cato Van Ee 正在拍照。

顏色室》蒐藏逾3,500 種顏色,並編碼保存,統一設計與生產部門的語言。該部門每季還要研發6 ~ 8 種新色,並送往英國染製,因瑞典已無傳統染坊。

■ 趣味發現

1. 瑞典日照時間短,辦公室各處都有大片落地窗、天窗,以免錯過陽光。

2. 廁所寬度約90公分,比公廁還小。

3. 總部大門僅容2人同時進出,淺灰色的H&M 字樣更是低調。

4. 23歲當上旗艦店部門經理的Marcus,大學念土木工程(瑞典人多從事建築業),畢業轉投H&M,見證瑞典熱門產業轉移。

5. 瑞典人11點就開始午餐,員工餐約新台幣250元,接近當地大麥克的單點價。

6. Cost-conscious成本意識,是該公司的核心精神,各部門辦公室都可見到這個標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131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