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瑞郎究竟為何大漲?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747

為什麽瑞士法郎可以一夜之間升值30%?這個問題的答案一言以蔽之就是:試圖進入瑞士的資金要比試圖流出的多的多。不過這其中存在一些有趣且有爭議的細節,特別是,誰在大量購買瑞士的低收益資產?

在2010~2012年間因歐洲出現債務危機並伴隨著經濟放緩,瑞士成為了資金良好的避險天堂,特別對於那些歐洲其他國家的富人,這些人擔心的事情包括高賦稅、銀行破產、貨幣貶值等等。

所以大量的資金由希臘、西班牙等地流向瑞士,導致歐元對瑞士法郎貶值,也促使瑞士央行於2011年9月時引入歐元/瑞郎匯率1.20的利率下限,因貨幣升值會導致本國出口受到嚴重影響。之後伴隨著歐元區的情況由急速惡化轉為緩慢惡化,資金流入瑞士的速度2012年中期以後也隨之放緩。

下圖是瑞士央行的外匯儲備數量表,可以看到即使當央行引入匯率幹預以後,資金凈流入的狀況依然沒有停下腳步,央行的外匯儲備繼續增長:

SNB-fx-reserves

但2012年末至2014年中期,瑞士央行的外儲相對穩定,這可能解釋了為什麽瑞士央行漸漸產生了“即使撤消匯率下限,瑞郎也不會升值太多”的錯覺。

還可以看到,大概在六個月以前,瑞士央行的外匯儲備再度開始增長,這可能是由於希臘政局的不確定性開始增加。

當然,除了外部因素,瑞士內部是否也存在逆轉資金流向的力量呢?根據德意誌銀行的一份報告,過去幾年中的資金凈流入主要由於瑞士國民將資金從國外撤回,而不是外國人試圖將資金轉移至瑞士,盡管兩種情況的結果都是一樣的凈流入。

德意誌銀行認為,瑞士國內對國外資產的需求匱乏程度要大於國外對瑞士資產的需求程度,這導致了瑞士資本流出減少。瑞士居民購買外國存款及債務工具的數量在2012年以後出現了明顯的下降。

DB-Swiss-haven-flows

所以,自2012年以來瑞士央行堅持匯率下限的做法並不是為了限制外國人的投機或避險資金流入,而是為了限制自己國家的居民。更具體一點來說就是那些瑞士的出口企業以前將出口得來的歐元或日元換成了相應國家的固定收益產品,如今這些企業不願再這麽做,更希望將這些外匯資產轉換為瑞士法郎的存款。

下圖顯示了瑞士的凈國際投資頭寸(NIIP),可以看出瑞士人購買了大量國外資產,因為這些國外資產往往是以外匯計價的,所以顯示以瑞郎的計價的投資呈現凈流出狀態,而其他貨幣則是凈流入:

DB-Swiss-NIIP-by-currency1

德意誌銀行表示:

對於瑞士法郎,事實上其升值壓力來源於缺乏資本外流,而不是投機性資本流入,這可以解釋哪里來的那麽多人願意買收益率超低的瑞士資產(瑞士存款負利率,十年期國債收益率也為負值),真正的答案是:沒人買。

德意誌銀行的觀點支持了瑞郎被低估的觀點,而不是像瑞士央行所認為的被高估。

因為如果你是瑞士人,你會趁本國貨幣被高估的時候大量購置外國資產,以防購買力下降。類似的情況如:油價高企時石油出口國會大量對外投資;企業股價被高估時,企業往往會趁機做一些並購。

相反,如果你的貨幣被低估了,你的購買力相應也被打折,也就會比原來購買更少的外國資產。

事實上,瑞士是個高經常帳盈余,而人均真實消費水平較低的國家,這是瑞士法郎被低估的證據之一。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970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