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傘形信托:它不是雷鋒 也不是洪水猛獸

來源: http://www.guuzhang.com/portal.php?mod=view&aid=1261

傘形信托:它不是雷鋒 也不是洪水猛獸
作者:格隆匯 承一


導讀:銀行收緊傘形信托杠桿比例的消息引發A股市場劇烈波動,市場當心傘形信托降杠桿可能再度引發“119式的踩踏”,真會這樣嗎?


27日,銀行收緊傘形信托杠桿比例的傳聞引發股市強烈反應,而這一消息在28日繼續發酵,引發市場的寬幅震蕩,而經過多方證實,股份制銀行的確正在收緊傘形信托的配資杠桿。但是否傘形信托杠桿比例降低,就會形成市場“踩踏”事件?而傘形信托資金在市場上扮演著什麽角色呢?


1、 傘形信托為何物?


傘形信托是借鑒傘形基金的產物,指同一個信托產品之中包含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類別的子信托,投資者可根據投資偏好自由選擇其中一種或幾種進行組合投資,滿足不同的投資需要,這是書面上的意思。


具體到股市而言,則與分級基金類似,優先劣後資本組合在一起實現各取所需,優先資金賺取高額利息,劣後資本實現高杠桿。操作上則是以信托的形式融資,然後對個人投資者分配子賬戶,獨立核算。本質上,與券商融資業務、分級基金一樣,杠桿化操作,只是在杠桿比例和門檻上有區別。


兩融業務證監會有明確的規定,要求有50萬門檻(雖然很多券商並未遵守),而眾多在二級市場交易的分級基金則沒有門檻;在杠桿比例上,兩融杠桿一般在1:1-1:2之間(近期券商違規操作,杠桿有所放大),而分級基金的杠桿比例則多為1:1左右,而在進入股市的傘形信托中,融資比例可達1:3。綜合來看,傘形信托具有高門檻、高杠桿的特征。



2、 傘形信托與新增委托貸款對應?


由於監管層在委托貸款的委托人方面,並未將保險、基金子公司和券商資管排除在外,那麽,券商資管或基金子公司就可以設立專項資產管理計劃,而該計劃與銀行理財資金或自營盤對接,而委托貸款的流程和傘形信托的資金流動方式非常吻合,在技術層面,沒有限制。


另外,月度新增委托貸款的爆發不具備季節性,而是與上證指數的時間周期內的漲幅由較大關聯。2014年12月,新增人民幣貸款中委托貸款達到4551億元,環比增長達到258.34%,而在去年12月整整1個月的時間里,上證指數的漲幅達到了20.56%;此外,在2012年12月4日至2013年2月17日,上證指數從1956.62上漲到最高的2432.40點,在46個交易日里,漲幅達到了24.31%,這期間,在行情的前兩個月,新增人民幣委托貸款分別達到2076和2061億元,而這一指標在2013年11月還只有1218億元;在2013年8月初至9月中旬,同樣存在一波漲幅達到11%左右的行情,這一個月的新增人民幣委托貸款達到2938億元,環比增長52.46%。由此可見,新增委托貸款的月度性不規則爆發與二級市場的行情密切相關。


我們註意到,委托貸款的增長並非與上證指數的走勢在時間軸上連續相關關系,而只是在特定時點上關聯較大,而這一時點主要對應的是上證指數在短期內快速上漲,賺錢效應較強。這也與傘形信托特點有關,由於融資杠桿較高,為降低風險,也只有在趨勢較為明確的情況下,融資意願才會越強。


3、 傘形信托的規模


傘形信托資金進入股市有止損線,達到止損線,將會被強制平倉,而行情的反複使得大部分資金都不會長期沈澱在股市。因此,我們可以大膽得出傘形信托的規模在一個較短的周期內會與新增人民幣委托貸款規模較為吻合。


2014年12月的新增人民幣委托貸款達到4551億元, 而12月指數火箭般上漲 ,新增人民幣委托貸款激增,除去每月1000-1500億元(指數平穩時期的數值)左右的正常增長資金(非進入二級市場),因此,傘形信托規模約在3000-3500億元左右,和目前超過萬億的券商融資余額,仍顯得規模較小。

4、 傘形信托受限制對市場的影響幾何


首先,需要了解的是傘形信托資金的性質、介入市場的時間以及推出時間節點,高杠桿這一特點使得其不可能作為雷鋒成為行情的初始動力,而高杠桿同時也使得其抗風險能力較差,在市場形勢不明朗或向下趨勢明顯是,其退出億元將顯著增強,從上圖新增委托貸款的走勢即可看出,增量的爆發,時點性非常強。我們不妨看看同具杠桿性質的券商融資余額變化。


我們從中看到的信息有兩個:一是融資余額總量在近期行情反複的情況下,並沒有大規模減少;二是融資余額增長速度顯著下降,這也符合統計學和經濟學規律。而同為杠桿資金,傘形信托如果不遇到禁止性政策,其走勢應該也會與融資余額走勢類似,只是其杠桿更高,在走勢的變化上可能會更為迅速而已。

回到市場影響上,傘形信托入市並非此時才有,而傘形信托資金的退出主要還是市場形勢決定,並不需要監管層嚴令禁止。近日來,上證指數在3300-3400點多日,金融、地產、一路一帶等前期領漲股已經有所調整,賺錢效應已經不再,此時,傘形信托的節點性退出將不可避免。


監管層在1月16日,出臺了委托貸款管理辦法,嚴令委托貸款不得用於債券、衍生產品等投資,上證指數在1月19日暴跌7.70%,此後經過近幾日的徘徊,傘形信托的資金應該已經有部分退出,後市只要監管層不再出具正式的監管措施,那麽傘形信托的資金也將不會形成恐慌性退出趨勢。

從各個銀行打聽到的消息來看,傘形信托確實在收緊,但並沒有被嚴令禁止,而是首先在於降低杠桿,部分機構只是將融資比例降到了1:2.5,這實際上也在發出信號,讓市場平穩過渡,不比過渡恐慌,但短期來看,傘形信托資金的退出將不可避免。


同時,必須要清晰的一個邏輯在於,傘形信托的資金並不會在行情的起點進入,而會在行情趨勢較為確定期快速介入,形成助力,因此,後市傘形信托資金何去何從,實際上,將取決於行情如何發展。類似於傘形信托這類高杠桿資金從來不是雷鋒,所以,首先不必對這一利空形成恐慌,但也不可將行情向上的動力寄於傘形信托。而傘形信托受限確實是利空,但那些對此懷有“利空出盡是利好”的投資者,建議還是不宜過分樂觀。





(註:作者系格隆匯會員,轉載本文須標明作者,同時請標註來源:格隆匯-港股那點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967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