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投資第一課(G-1)固定成本與重資產 那一水的魚

來源: http://xueqiu.com/2074020838/35425179

固定成本與重資產

一種產品在商場里出售,消費者看到的只有一個售價,但這個售價的背後卻包含了不同種類的成本。成本的構成不同,企業采取的銷售策略也不同。不同類型的成本的構成,決定了企業的不同商業模式。

經常聽人說“重資產”,到底怎樣算是重資產呢?



固定成本與重資產

固定成本,是一個相對的概念,相對於可變成本(浮動成本)來說的。如果某項總成本在一定時期內,在一定程度上不因業務量增減而受影響的成本,就可以被看作是固定成本。需要註意的是,固定成本並非一直是“固定”的,當企業的業務量變化超出一定的範圍後,這個固定成本也是可以變化的。固定成本只是相對於浮動成本而言的概念。

固定成本的一個最大的特點:產品的產銷量越大,可以分攤固定成本的個體也越多,因此單個個體被分攤到的固定成本也就越少。這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規模效應”的主要來源之一

比如說我在小區門口新開一家水果店。首先,我們需要選址,確定門面位置並與房東簽訂好租房協議。然後,我們需要將門面裝修一番,並且購買電子秤、貨架等一系列的銷售器具。最後,我們還需要從上一級的水果批發市場,或者果園進貨,以及給員工發工資等。


對於水果,例如蘋果的零售價格,我們考慮的是“浮動成本+固定成本分攤+單位利潤”。其中,其中浮動成本主要是蘋果的進貨單價,在一定程度內,這個單價是不變的,我賣出蘋果多還是少,每一斤的浮動成本是不變的,就是進貨單價;而固定成本,則主要包括門面的裝修費用、租金,以及銷售器具購置費、人工工資等,在一定範圍內,門面的裝修費用及租金等這些費用,總量是保持不變的。我們賣出的水果越多,那麽分攤到每一斤水果上的固定成本也就越少。註意區分:浮動成本是每一單位的成本幾乎不變,固定成本是總體的成本幾乎不變。

假設我只賣蘋果,進貨價3元/斤,零售價6元/斤,我與房東簽了3年的租約,裝修成本、銷售器械等固定成本按3年分攤到每天,是600元/天。由於是自己開店自己賣,所以簡化模型,不單獨計算人工成本,利潤中有一部分是人工工資。正常情況下,我每天能賣出300斤蘋果,那麽我每天的利潤(不考慮稅收)是:
6×300-3×300-600=300(元)
銷售收入-浮動成本加總-固定成本=稅前利潤

把上面這個等式,左右兩邊全部除以300(斤),也就得出每一斤蘋果的單位利潤:
6-3-600/300=1(元)
單位售價-單位浮動成本-固定成本分攤=單位稅前利潤;

還是同一個例子,假如我店里搞促銷,打9折,我每天能賣出600斤水果,那麽我的單位稅前利潤變成:
6×0.9-3-600/600=1.4(元)
此時我的稅前利潤為:
1.4×600=840(元)

這種情況,比我打折前,雖然售價降低了,但總的稅前利潤反而增加了一倍多。我們可以看到,稅前利潤增加主要來自兩大塊:
一是銷售量增加,使得分攤到單位產品的固定成本減少,這一部分給每一斤蘋果增加了1元的稅前利潤,相對於0.6元的價格下降,還增厚了0.4元的單位稅前利潤,此部分共帶來600×0.4=240元利潤增加;
二是銷售量增加,貢獻稅前利潤的蘋果增多了。此部分共增加了300斤蘋果,帶來300×1=300元利潤增加。

由於生意火爆,有利可圖,我的水果店旁邊,很快就有了另外兩家新的水果店。為了爭奪客戶,他們打折比我還狠,你降一點,我降一點,蘋果的價格很快到了5元/斤。雖然蘋果的價格下降,但由於小區人口有限,總體銷量最多也就能達到700斤(總需求的限制),另外兩家店新裝修,消費環境好,他們每天能賣250斤蘋果左右,我每天只能賣200斤左右。

此時,每天的盈利情況為:
5×200-3×200-600=-200(元)
我的單位稅前利潤為:
5-3-600/200=-1(元)
大家看到了,我每賣一斤蘋果,還要虧1元錢,總計每天虧200元。有人會問,虧本的生意你幹嘛還做,虧本了可不可以不賣?

一個蘋果也不賣的情況下,由於裝修費用等固定成本已經在最開始就支出,而後三年里每天折舊。如果一個蘋果也不賣,那麽合計每天虧600元的固定成本攤銷(折舊)。上面這個例子,雖然每天虧200元。但實際我每天的現金進賬為:
5×200-600=400(元)
只是每天收入的400元錢,不足以抵消每天固定成本攤銷600元,造成每天200元的虧損。如果不賣,則每天虧損600元的固定成本攤銷。

既然已經虧損了,我還有沒有可能繼續降價呢?是不是越降價虧越多呢?
假如我的蘋果價格從5元降低至4.8元,另外兩家水果店暫時維持5元不變。在這種情況下,我每天能賣出300斤水果,而競爭對手只能賣出200斤蘋果。此時,我每天的盈利情況是:
4.8×300-3×300-600=-150(元)
我的單位稅前利潤為:
4.8-3-600/300=-0.2(元)
大家看到了,雖然我降價了0.2元,但是每天的虧損反而從200元,降低到150元。
如果競爭對手跟進降價,那麽在極端情況下,只有當蘋果降價到3元(進貨價)時,也就是售價等於浮動成本時,才會停止降價的行為。


某一個行業,全行業虧損時,許多人認為這個行業的壞情況已經到頭了。但現實是,在虧損之下,還可能繼續擴大虧損。

從上面這個水果店的例子可以看出,由於固定成本的存在,使得企業在虧損的情況下,仍然有降價的動力。如果供過於求現象嚴重,造成企業產品的價格不斷下降,那麽只有當售價低於浮動成本時,企業才會停止生產和出售。通常情況下,固定成本在總成本中的占比越高,就越容易形成規模效應。同時,在最惡劣的供求關系下,產生虧損的幅度也就越大。

我們經常聽說“重資產”行業,指的就是產品中固定成本占比較大的行業。重資產行業,往往在產生銷售收入前,需要投入大筆的資金進行固定資產(生產資料)的配置,例如購置生產土地,修建廠房等,又或者作業的勞動工具價值量巨大(建築業塔吊租賃,海上石油開采平臺等)。而這些固定資產,則在今後的年度分期折舊,這個折舊就是固定成本。

前面我們講到過與周期相關的知識,因為這些固定資產的生成,需要較長時間,所以重資產行業往往也是周期性行業。


下節預告:《重資產,多“重”算“重”》

更多好文請關註我,我的目標是:只發幹貨!
我的主頁地址:http://xueqiu.com/nysdy [笑]

本系列可在我的主頁上搜索“第一課”,不再單獨發鏈接了。(連找都懶得找的人,把鏈接放這里也是無用的。)

@今日話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795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