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香港暫停投資移民 樓市股市影響幾何?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1113

本帖最後由 jiaweny 於 2015-1-15 07:34 編輯

香港暫停投資移民 樓市股市影響幾何?
作者:格隆匯 天成

1月14日早上11時,香港特區政府行政長官梁振英在香港立法會闡述新一年《施政報告》時提出,將暫停香港投資移民政策2015年1月15日(暫停日)起暫停“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直至另行通知。消息一出,很多人慌了,這意味著,繼加拿大投資移民關閉後,內地富人海外移民目的地的選擇又少了一個。此前,外界廣泛認為,香港特區政府將提高投資者移民計劃的門檻,並未料到這一計劃會被凍結。

《施政報告》中是這麽說的:

為了吸引外來人才,優化人口創建未來,香港特區政府在《施政報告》中著力強調了人才引進機制的改變:

1、推行試驗計劃,吸引已移居海外的中國籍香港永久性居民的第二代回港發展;

2、放寬“一般就業政策”、“輸入內地人才計劃”及“優秀人才入境計劃”下的逗留安排,鼓勵人才及企業家來港及留港發展;

3、調整“優秀人才入境計劃”下的綜合計分制,吸納更多擁有優秀教育背景或國際工作經驗的年輕人才來港發展;

4、在“一般就業政策”下,清晰列明投資類別申請人的相關考慮因素,以吸引更多海外企業家來港發展業務,並將暫停推行“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

5、參照外國的做法,研究制訂人才清單的可行性,以更有效及聚焦吸引高質素人才,配合香港經濟高增值及多元化發展。

看完之後,不少人納悶,港府這個時候推出這樣的政策,到底意欲何為?

香港投資移民計劃歷程:

香港投資移民即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於2003年10月27日推出,時值非典過後,香港經濟衰退,需要吸引外來資金來港,以刺激經濟增長,當時資金門檻為650萬港元。由於當年香港的房產和金融產品受非典影響大幅下跌,首批投資者獲得了豐厚回報,此後申請投資移民的數量便大幅上升。2010年,港府在施政報告中宣布調整政策,將投資移民的門檻從650萬調升至1000萬,並且把最受歡迎的房地產從可選投資範圍內剔除,申請者只可以投資指定的金融產品。但即便如此,近幾年的申請人數仍然不斷創新高。2012年,香港入境處共接獲6508宗投資移民申請,2013年則上升至9227宗,比12年增加42%,其中內地人士的申請占8908宗,高達97%。投資移民申請人數暴增,業界早已預期港府會在今年的施政報告上對相關政策進行改革,但今日投資移民關閉的行動還是出乎大多數人的意料。至此,香港投資移民從2003年施行以來,歷經12年後,劃上了句號!

政策解讀:

解讀1:香港不缺錢,想要人才和優化年齡結構

據香港政府發言人的說法是:投資移民計劃在2003年推出是因為當時經濟衰退需要資金來刺激增長,但現在香港的經濟狀況已今非昔比,不再需要重點吸引資本投資者來港,而是應聚焦吸引人才丶專業人士,以及富創意的企業家來港為本港經濟作出貢獻。因此,政府決定暫停計劃,直至另行通知。

解讀2:配合國家反腐和經濟政策,防止資金外逃

新一屆中央政府反腐力度空前,國際反腐敗合作也已日漸達成共識,例如在去年舉行的APEC會議上,在中國的主導下,21個經濟體就反腐合作達成共識,通過《北京反腐敗宣言》,在亞太加大追逃追贓等合作,攜手打擊跨境腐敗行為。此時,香港暫停投資移民的行動不免有配合中央政府,切斷貪腐官員們的出逃後路的意味,而把資金留下來,讓富人為國家多做貢獻,防止資金大規模逃離,也是“新常態”下經濟政策的需要。

解讀3:梁振英暫停計劃或為爭取民意

梁振英此時推出暫停計劃或許還有一石二鳥之效,一方面是配合中央政府的反腐政策,另一方面也是為自己爭取民意。香港正在積極籌劃2017年普選特首,“民意”的重要性,逐漸凸顯。而反觀梁振英上臺後,支持率有減無增,執政初期政府改革忽略民意被指“獨裁”,國民教育改革也是反對聲一片,梁長官這一年來想必過的夠忐忑,下屆選舉將面臨普選,梁振英知道民心流失意味著什麽,再定政策必然戰戰兢兢,移民政策檢討一拖再拖可見一斑,人口政策的民意調查更可見梁政府的謹慎態度,港民對移民的“怨念”想必不會放著不管。

政策推出的原因多種多樣,背後的邏輯也許我們難以猜透,姑且不管它,作為投資者我們需要考慮的是,這樣的政策會對香港房市和資本市場造成什麽影響?

1、對樓市影響

雖然房地產已從投資移民項目中剔除,但投資者移民香港總是有置業需求的,問題是這部分需求多大?去年有9000多人成功投資移民香港,按照7成的置業需求算,有7200人需要買房,而去年全年香港住宅成交量有50000宗,那麽這部分需求占比為12%左右,對香港樓市需求量有一定影響,再加上香港目前的政策是為保民眾居住條件(見附註《施政報告》關於房屋部分),持續增加樓市土地和私人住宅供給,所以預計香港房價還將受到壓制。

2、對資本市場影響

關於移民投資範圍,此前香港 “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的政策規定,申請人投資1000萬港元以上到指定的獲許投資資產類別,維持投資七年,即可撤回投資,同時申請“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證”。該政策沒有鎖定單一的投資項目,投資者可自主地在入境處獲許的金融資產類別(包括股票、債券、基金以及投資相連的保險產品、定期票據等)中做出選擇,自由組合,並且在七年投資期間可轉換投資資產類別。

那麽,作為投資移民者如何配置這筆資金也是“大有學問”的,移民中介需要為準移民申請人量身打造一個精良的理財方案。

一般來說,大部分人會選擇購買上市公司債券,因為香港上市公司債券收益率一般比政府債券高出2到3個百分點,收益率在6-7.5%左右,每年派息,而且比較匹配投資移民7年的等候期。此外,買債券的手續費低,回報穩定,不需要太多時間和精力去打理,適合沒有太多投資經驗力求穩妥的人。因此,從實際經驗來講,債券投資在保證收益的同時也更為穩健,畢竟多數人的目的是為了移居,而不是純為投資。

而股票一般風險較大,波動也比債券要大,適合那些對成熟資本市場了解,並對自己很有把握的投資人。此外按規定,賣出股票或證券後的兩周內需要買入更高金額的證券,不然就會影響移民資格。當然,投資人還可以根據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來個混搭。

因此,總的來說,投資移民資金主要進入債券市場,對股市影響並不大。

附:梁振英《施政報告》關於房屋部分:









《施政報告》指出, 香港樓價高,租金貴,令大批青年人無法成家立室,創業門檻高,居住空間狹窄,各種社福設施如幼稚園、老人院及殘疾院舍缺乏地方;輪候公屋的市民愈來愈多,愈來愈多人的住屋質素下降,甚至被迫入住工廠大廈內的劏房(註:劏房就是在一間房中用隔板隔出的更小的空間

《施政報告》稱,本屆香港特區政府上任以來,全力加快興建公屋。出租公屋的興建量持續增加。在2014-15至2018-19的五年期內,預計共有77 100個公屋單位落成;當中23 300個單位將於2015-16年度完工。長策也維持未來10年每年平均興建約20 000個公屋單位的目標。

而面對香港狹小的土地空間,《施政報告》稱: 香港缺的不是土地,缺的是可供發展用的土地。 政府會持續檢討土地用途,預計相當部分可在2014-15至2018-19年度撥作房屋發展,提供21萬多個住宅單位,當中超過七成為公營單位。



(文中觀點代表作者看法,僅供參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750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