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士丹利表示,亞洲快速積累的債務近年來阻礙了各國央行通過寬松貨幣政策來對抗通縮,讓私人投資陷入低迷。
摩根士丹利分析師Chetan Ahya在報告中稱,亞太地區(不包括日本)的債務/GDP從2007年的147%升至2013年的203%。大部分的增長來自公司。而中國和韓國等7個國家的債務/GDP接近或者超過了200%。
隨著油價暴跌,通縮陰影席卷亞洲。這讓企業和消費者推遲支出,威脅全球經濟複蘇。亞洲可能需要學習美聯儲的低利率政策,鼓勵私營部門投資和加快生產力的增長。
摩根士丹利經濟學家在報告中稱,
當實際利率很高時,只有公共部門或政府關聯企業可以承擔杠桿。
利率處於高位的關鍵問題是私營部門將在投資新項目時猶豫,而這對生產力的複蘇至關重要。亞洲的政策制定者正努力平衡支持內需和抑制債務、資產泡沫的需求。雖然中國央行在去年11月降息,但出於對壞賬的考慮,央行沒有推出更廣泛的寬松措施。
印度、韓國、印尼、泰國和菲律賓上月都維持基準利率不變。亞洲開發銀行(Asian Development Bank)去年12月下調了亞洲2014年和2015年的經濟增長預測。
石油暴跌使得馬來西亞等原油出口國受到打擊,但同時惠及了菲律賓、印尼等石油進口國。馬來西亞林吉特昨日下跌至5年來最低水平,而進口大量石油的菲律賓上周出售了20億美元的25年期國債,收益率創下歷史新低。
由於油價暴跌,11月新加坡CPI同比下滑,為2009年來首次。而泰國的CPI也在12月回落至五年低位。
摩根士丹利的報告指出,決策者可能最終將實際利率降至低位,但目前的擔憂是政策制定者能否及時、充分的降息,逆轉通縮的壓力。
摩根士丹利表示,為減輕外界對杠桿率的擔憂,中國可以收緊貸款規則,更快地識別企業部門的不良債務。雖然這可能會導致一段時間的信貸和GDP增長大幅放緩,但這將減少風險,並為更為激進的貨幣和財政寬松政策鋪平道路。而在韓國和泰國,決策者可以收緊家庭部門貸款規則,防止過度借貸,並下調利率以確保良好的借款人不會放棄貸款。
摩根士丹利分析師表示,
盡管我們相信結構性改革非常重要,但設置正確的實際利率水平顯得更重要。因為它將創建一個“新生產力和可持續增長周期出現”的環境。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