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瀘州老窖敲響警鐘 酒企600億存款還安全嗎?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991

瀘州老窖再現巨額存款異常,一石激起千層浪。

瀘州老窖上周五發布公告稱,由於發現在工行南陽中州支行等處的3.5億存款異常,公司將合計5億的存款計提40%減值準備,市場一片嘩然。而在此之前,該公司就曾出現過1.5億巨額存款離奇失蹤。

A股多奇葩,扇貝可以“不翼而飛”,難道銀行存款也會離奇“失蹤”嗎?多家媒體在調查後發現,瀘州老窖的“存款異常”看似偶然,但也許只是白酒市場的冰山一角。再加上此前酒鬼酒1億元的存款失蹤案,中國上市酒企600億存款的可能都有必要經歷一場“排雷”。

首先,瀘州老窖的5億巨額存款出現“異常”,或與近年來酒企、銀行、經銷商之間的“存款賣酒”業務有關。對此,人民網有著詳細介紹:

所謂的“存款賣酒”資源置換業務,是白酒企業近年來推出的一種賣酒模式。簡單說,就是酒企、經銷商和銀行間采用一種交易性合作——經銷商承銷酒企積壓的滯銷酒,酒企向經銷商指定銀行開戶存款,經銷商從這種資源置換中獲取相應利益。

一位從事白酒銷售多年的經銷商證實,確實存在這種“存款賣酒”模式,經銷商每承銷600萬元白酒,就可換取酒企5000萬元的銀行存款。他稱,經銷商當然不是無償購置酒企的滯銷酒,在酒企向經銷商指定的銀行開戶存款後,經銷商可以從銀行方獲取如委托貸款、客戶介紹等相應的好處。酒企的資金直接存入指定銀行,並不經過經銷商,表現為酒企名下的銀行存款,和其他企業的銀行存款沒什麽不同。

可見,“存款賣酒”只是白酒行業不景氣的大環境下,酒企和經銷商的一項“創新”。酒企用手頭充裕的現金流換取經銷商的銷售渠道,這本身看起來無可厚非,並不違法。那麽又是什麽導致了酒企存款頻頻丟失呢?

上證報援引一位曾經運作“存款賣酒”套利的圈內人士王先生的分析稱,這中間可能是“資金掮客”在作祟。他們利用假材料將存款套出,高息放貸,最終資金鏈斷裂導致風險浮出水面。

“不排除是有人刻制假印章,對瀘州老窖的存款作了假的擔保協議,銀行把錢貸出去後,還款發生問題。而瀘州老窖和有關方面發現情況異常後,向公安機關報案,以圖追回損失。”

據王先生介紹,資金掮客常以“存款賣酒”為幌子,與酒企經銷商聯系,從而和酒企對接,在答應酒企按存款一定比例銷售白酒的要求後,請酒企將資金存入其指定銀行。資金掮客由此展開長存短貸的操作:如通過偽造擔保協議,把資金變相貸款給用款企業,從而流向高利貸市場,期間不排除有銀行內部人士參與操作。

這個在外界看來匪夷所思的做法,在資金掮客眼中卻是一次雖有風險,但收益堪稱暴利的豪賭。據王先生介紹,其轉出的資金主要以年化36%甚至更高的利息放給融資困難的用款企業,資金掮客將承擔銀行利息、占款項比例6%至12%的白酒銷售及居間費用,同時還會按照按一定比例抵押用款企業的房產或其他抵押物。但項目完成後,資金掮客至少可獲10%至15%的收益。

“要麽暴富、要麽坐牢!”在王先生看來,從銀行套出資金用於民間借貸堪稱暴利,只要各環節控制好,最終資金能夠如期還回銀行,實際的風險還是比較小的。而這一次,很可能是用款方還不起錢,抵押物又缺乏足夠的流動性,風險才浮出水面。

對此,中國證券網則將矛頭直指經銷商:

有少數經銷商,在行業深度調整的背景下,面對銷售不力起了金融投機的念頭,不惜鋌而走險,盜取盜刻公章轉移酒企的巨額存款用於高利借貸,試圖盈利後完璧歸趙。期間,一旦利益鏈出現問題,酒企存款可能血本無歸。

中證網毫不客氣地指出,在行業不景氣的情況下,白酒企業這是在通過隱蔽手段向非關聯方“低價讓渡”資金使用權,換取摻假的主業收入、利潤或人情,實質已滑入財務粉飾、造假甚至利益輸送的邊緣。

上證報進一步指出,“存款賣酒”已成為行業內普遍現象,國內15家上市白酒企業超過600億存款可能都存在風險。

經上證報梳理,這些存款中,貴州茅臺以210.95億元位居榜首,五糧液以200.44億元緊跟其後,此次存款出問題的瀘州老窖以64.43億元位列第三。而存款在10億元以上的酒企還有洋河股份、今世緣、古井貢酒等。

瀘州老窖的“存款異常”,也許對整個白酒行業都是一記警鐘。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730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