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領導人在尋求經濟去杠桿化的同時希望避免硬著陸。要想衡量政府是否成功,需要關註六大黑天鵝。
彭博新聞社采訪的經濟學家和分析師表示,中國經濟的風險包括信貸緊縮引發的影子銀行違約或資本外流、外部沖擊帶來的商業信心走軟、房屋銷售進一步下滑、美國利率上升。經濟學家們預計,在金融行業中存在一些系統性風險,可能讓經濟增速大幅跳水。
要確保中國經濟明年維持7%的增長,中國政府必須關註以下六大方面。
信貸緊縮
美國諮商會的駐北京經濟學家Andrew Polk向彭博新聞社表示,
三種催化劑可能擾亂信貸供應,使其增長下滑到4.5%。它們包括:影子銀行部門發生大面積違約;三個月內房價暴跌10%;美國加息,資本外流,銀行流動性收縮。
Polk說,
這樣的情況可能引發信貸緊縮,使得銀行不願提供貸款,支持經濟增長。保持信貸相對健康的增長,同時逐漸降低貸款的擴張速度,是金融監管機構正試圖做到的事情。但這很可能擾亂經濟的增長。在這種情況下,最突出的早期警告將是銀行間利率的急劇上升。
房地產低迷
TCW Group Inc.分析師David Loevinger向彭博新聞社表示,房屋需求下降而供給增加將對中國經濟構成風險。
就像在美國一樣,更清晰、更廣泛的房價下跌預期可能發生。購房者可能撤離,導致價格進一步下跌。
這反過來又可能導致開發商投資放緩。
如果投資者真的相信價格會下降,允許他們加大杠桿或者放開限購都不會產生多大的效果。
外部沖擊
北大金融學教授Michael Pettis向彭博新聞社表示,外部沖擊可能來自歐洲或其他地方,將導致中國企業減少投資。這加上壞賬的延期付款可能影響到新增信貸的增長,使其不足以支持經濟增長。
現在世界上最大的問題之一是歐洲。歐洲更多的問題可能在中國造成悲觀情緒,私人部門投資,特別是在貿易部門的投資可能會因此減少。
Pettis指出,這樣的結果,如果加上信貸低迷可能帶來“非常殘酷的收縮。”
政策失誤
光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徐高向彭博新聞社表示,政策失誤可能導致大量的破產和裁員。
我擔心的是,決策者可能認為測試GDP增速的底線沒什麽大問題。但如果GDP增長繼續放緩0.5%-1%,我認為很多公司不能生存。他們將決定解雇他們的勞動力,一些公司甚至可能破產。中國離這個“轉折點”已經不遠了。目前,信貸限制了基礎設施投資,需求放緩使得中小企業的決策者正試圖獲得更多信貸。
地方政府債務洗牌
中國財政部已告訴地方政府,他們必須在1月5日上交所有未償付貸款的細節。政策制定者將確定他們會支持哪些地方政府融資平臺。那些不能獲得支持的地方政府可能要面臨融資壓力。
烏魯木齊財政局周一發文撤銷12月10日印發的《關於將2014年烏魯木齊國有資產投資有限公司公司債券納入政府專項債務有關事項的通知》。這是繼上周常州14天寧債被剔出政府債務的隊伍後,又一例地方政府債務甄別結果出爐。
美國加息
美國加息可能會損害部分中國企業的利益。中國企業需要償還或再融資540億美元的2015年到期的以美元計價的債券。自2010年初以來,中國公司已經賣出了4330億美元的債券。是之前5年的18倍。
未來資產投資管理公司全球固定收益部主管Kim Jin Ha向彭博新聞社表示,
中國政府還沒有準備好接受大量的企業債違約事件。在經濟硬著陸的環境下,中國央行可能不得不大幅削減貸款利率100個基點,並大幅降準。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