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魔獸世界》衰敗之因:掉進「大數據陷阱」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6224.html

《魔獸世界》有著輝煌的歷史,而且並不遙遠。這款誕生於2004年的超級網遊,曾於2010年10月創下了付費玩家1300萬的驚人紀錄。不僅如此,亞洲玩家和歐美玩家幾乎各佔一半。作為一款文化產品,「魔獸」成功地跨越了東西文明間的高牆,創造了讓全世界年輕人都能樂在其中的網絡娛樂社區。

筆者也曾是一個狂熱的魔獸玩家,寫過網絡長文《網癮之戰:一場無意義的偽戰鬥》。但事實上,身為一個曾經的遊戲機雜誌編輯,筆者根本就不喜歡電腦上的網遊,甚至不喜歡用鼠標打遊戲。《魔獸世界》是唯一能吸引我持續下去的,並且一玩就是6年多。但是,從去年年底開始,我卻幾乎再也沒登陸進那個名叫「艾澤拉斯」的虛擬星球,即便這半年來它經常出現在我的回憶裡。

顯然,筆者正是那減少的130萬人之一,而遊戲的財報也顯示,流失的玩家主要來自亞洲地區。對此,《魔獸世界》首席設計師Greg Street(綽號「鬼蟹」)解釋道:「那裡的團隊文化很不一樣。」以及「中國的網遊市場發展很快,他們每年會發佈很多新遊戲。」

但我認為這完全就是避重就輕。因為,《魔獸世界》本來是一個粘著性極強的網絡社區,由於大量玩家哪怕什麼都不玩也會泡在裡面,溜溜馬聊聊天,甚至曾被戲稱為「大型3D群聊軟件」。要知道,每在線一小時,玩家就要花費0.45元,只有真正把「魔獸」當作生活一部分、以艾澤拉斯大陸為自己精神故鄉的人,才不會計較這筆錢。在筆者看來,這種習慣,和某些大叔大媽每晚7點必然打開電視聽《新聞聯播》是一樣的,一旦養成就難以改變。

可他們中的許多人還是離開了。具體的理由固然因人而異,但筆者認為總的來說,這一結果源自首席設計師「鬼蟹」的一系列重大決策失誤,而其主要原因,是他對於「大數據」的錯誤分析所導致的。隨著近來「大數據」不斷被神化,類似的錯誤也在無數企業中重複上演著。

《大數據時代》作者舍恩伯格曾興奮地指出:「大數據時代最大的轉變,是放棄對因果關係的渴求,而關注相關關係。也就是說只要知道『是什麼』,而不需要知道『為什麼』。」但筆者認為「鬼蟹」正是因為拘泥於千萬玩家製造的大數據本身,卻不去思考「為什麼」,才犯下了如此之多的根本性錯誤。

2010年《魔獸世界》第2部資料片《巫妖王之怒》運營時,在其後台龐大的玩家行為統計和論壇關鍵詞統計中,玩家們的一些抱怨會非常集中。這些抱怨包括:職業平衡問題、組隊難問題、公會管理問題、裝備提升慢,等等。

當時「新官上任三把火」的新任首席設計師「鬼蟹」,正以這些數據為依據,在接下來的第3部資料片《浩劫與重生》中逐一加以解決。可事實證明,這些解決方案反而招致了更大、更根本的問題。比如用來解決「組隊困難」的「隨機組隊」模式,讓玩家不再需要和公會協調,自動就能加入一個團隊。但這直接造成玩家間交流大幅減少,嚴重破壞了遊戲的社交屬性。而「鬼蟹」最拘泥的「調整職業平衡」,事實證明不過是「按倒葫蘆起了瓢」,不僅職業平衡問題完全沒解決,過度調整反而造成各職業特性同質化,一個聖騎士玩起來跟一個盜賊差不多,這直接影響了玩家對「角色扮演」的體驗。

青蛙設計公司首席市場運營官Tim Leberecht曾在《財富》雜誌撰文稱「大數據不具有社會性」。他警告說,「我們常常把對人的感覺和他們的行為搞混,而事實上,人類的判斷力遠比二進制數字更加複雜。」「鬼蟹」顯然犯了這個錯誤,他只想著解決消費者最多的抱怨,卻沒有考慮這些感性抱怨是否會左右消費者的理性決斷。

作為一款「大型多人在線角色扮演遊戲」,《魔獸世界》虛擬體驗的關鍵詞包括「西方奇幻世界觀」、「網絡社區」和「角色扮演」。如果這3點遭到破壞,「魔獸」的產品內核就將蕩然無存。但遺憾的是,伴隨著第4部資料片《熊貓人之謎》大量中國元素的出現,如今《魔獸世界》似是而非的東方世界觀,趣味性和親切度已不如本土化的《劍俠情緣》或《夢幻西遊》;而缺少了社區屬性的角色扮演遊戲,又比不過休閒小遊戲和單機電視遊戲。玩家大量流失自然在所難免。

近年來「大數據」熱潮日漸升溫,而《魔獸世界》運用大數據失敗的事例卻提醒著我們,數據越是看似完整全面,越可能暗藏信息鴻溝,並由此造成巨大的分析誤差,經營者反而可能搞不懂消費者的真正需求。大數據僅僅是對傳統分析手段的補充,而絕不能成為替代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9688

【敗局】李寧衰落之因:基因,宿命,還是時代?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0830/145289.html

i黑馬:8 月 14 日,李寧公布 2014 年中期報告。不出意外,這是一份每況愈下的虧損報告。而在機構評級中,除了高盛給出“買入”,其他機構幾乎都是“賣出”評級,在習慣性看好的賣方研究市場,一般只有瀕臨破產,基本面極其糟糕的公司才會有此待遇。在 2010 年,李寧剛放出來“ make the change ”的標語。而到如今,當年有些讓人忍俊不禁的廣告已經被人遺忘。 4 年以來,似乎真正 make change 的,只有一路下滑的業績,和慘不忍睹的股票價格。

“90後李寧”廣告

無論如何,成功的企業總是相似的,而不成功的企業,各有各的不成功。說起李寧失敗的理由時,可以列出許多。但是總歸一條,每個企業,發展到一定程度,都難免遇上瓶頸。李寧在 2010 年頂峰時,不是沒有發現這個問題,也試圖尋求突破,改變品牌標識,贊助國際賽事。而在這個突破的過程中,你必須避開舊有的成功的模式和邏輯,去探尋新的路。但在這驚險的一躍之後,卻是成功者寥寥。

 

為何鮮有成功?

 

首先,你過去的成功,可能源於你的基因對舊有環境的適應。就像你是一個特別擅於判斷大趨勢的投資高手,突然到了一個以選股為王的市場環境中,你就會很難適應。

 

其次,國際市場和中國的環境是不一樣的。就好比你在一個湖里是最大的魚,但到了海中,不僅淡水變成鹹水,而且你將直面鯊魚的競爭。弄不好,不僅長不成更大的魚,反而會被吃掉。

 

最後,企業由個人組成,和個人一樣習慣於做自己擅長的事情。若要改革,企業里每一顆細胞都需要轉變觀念,而這絕非易事。

 

李寧在轉型時,也面臨這樣的困惑。李寧一次答記者問時,他說,自己的基因,還是一個運動員。他永不服輸,希望自己的企業,能脫離本土山寨的感覺。但面對有 50 年歷史的耐克,和 90 年歷史的阿迪,李寧顯得既陌生又幼稚。最終李寧不僅沒有在國際上搶到一杯羹,連自己傳統的陣地,也被阿迪、耐克瓜分。從 2010 年到 2014 年,國內阿迪達斯和耐克的市場份額,已經從 25% 提升到了 35% 。

 

與之相反,晉江幫的安踏並沒有一顆“冠軍的心”,他明白自己只是一個從晉江跑到北京賣鞋成功的商人。商人的基因,決定他只要利潤為王,山寨不山寨,是否能進入國際一線品牌不是他關註的重點。安踏很明白自己有幾斤幾兩,很懂得賺自己該賺的錢。於是,當李寧在核心城市和國際市場上直面巨頭的時候,安踏正采取農村包圍城市的策略,在後方為自己鋪就了更廣大的渠道,這就是一個商人和一個冠軍運動員的區別。

 
\

諾基亞前 CEO 奧利拉

而換句話來說,又為何要救呢?

 

李寧,在中國上一代人的眼里,是一個民族自豪感的象征。在那個時代,國際體育運動,更多被賦予了國家使命。而對於李寧本人也一樣。在李寧公司的總部,隨處可見李寧的畫像和塑像,是著名的“李寧交叉”,但試問,現在的人,誰還記得李寧交叉呢。不僅不知道李寧交叉,恐怕連李寧是誰, 90 後的孩子也叫不出來。如果你真的希望自己年輕化,那你首先要學會用年輕人的眼光看世界。

 

而那種強烈的由奧運冠軍帶來的民族自豪感,也隨著一代人的衰老而遠去。如今,大家更關註的,是自己的生活和實際感受。就像今年水均益在微博上提到起勞麗詩曾說過的一句話:“2010年亞運會,國家需要我,我仍可奮力沖刺。”而勞麗詩本人回應說:“我為我自己,現在不跳了!”李寧衰弱的背後,也許一定程度上,也意味著一個時代的遠去。在李寧的市場調研中,發覺自己的用戶,始終是中年為主。也許不是因為李寧一直都定位於中年,而是那個時代的年輕人,也隨著李寧的老去而老去。而新成長起來的年輕人,已經不會為奧運冠軍而感動。他們更在乎的是個性,活力,和品質,他們更願意選擇耐克和阿迪。

 

所以,拿什麽拯救你,李寧。

 

過去的成功的模式,可能會成為未來前進的桎梏。也許,只有忘記榮耀,放下身段,抑或有二次創業的決心,才能讓李寧這個品牌重新閃耀。也許,當李寧什麽時候忘記李寧交叉的時候,也是其實現自我救贖之時。

作者微信公眾號:晨茹日知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32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