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11月的出口遠不及預期,原油及其他商品價格大跌令進口意外大幅下滑,貿易順差再創歷史新高。中國經濟面臨更大的下行壓力,政策寬松或進一步加碼。
海關總署今天發布最新數據顯示,11月出口總值為2116.6億美元,同比增長4.7%,不及預期的增長8%;進口增速再度滑入負值區間,為下降6.7%,預期增長3.8%。
中金稱,從環比看11月出口季調後增速下降,反映出口動能減速。而11月大宗商品價格環比跌20%,是拉低進口增速的重要原因。
海關數據顯示,在進口商品中,主要大宗商品進口量增加,進口均價普遍下跌。前11個月,我國進口鐵礦砂8.46億噸,增加13.4%,進口均價下跌21.4%;原油增加2.78億噸,增加9%,進口均價下跌3.8%。
此外,中國11月貿易順差進一步擴大,為544.7億美元,刷新歷史記錄,超過預期的439.5億美元和上月的454.1億美元,擴大61.4%。
油價跌到五年新低可以刺激經濟增長同時保持低通脹,這為進一步寬松留出余地。彭博引述美銀經濟學家陸挺稱,油價下跌,中國貿易順差在未來幾個月都將保持在高位。
在各區域中,美國對中國出口的拉動作用減弱,內地對香港的出口增長。其中11月出口到香港的貿易額為354.6億美元,較上月增長8.4%,出口到歐盟的貿易額為313億美元,與上月的310億美元接近,而出口到美國的貿易額從上月的373億美元降到364億美元,降幅為2.4%。
海關總署報告還顯示,11月的外貿出口先導指數較10月下滑。11月,中國外貿出口先導指數為40.8,較10月下滑0.9,連續兩個月下滑,預示今年底明年初我國出口增長仍面臨一定壓力。
申銀萬國首席宏觀分析師李慧勇則認為,11月外貿數據預示著不僅2014年年底不好,2015年也可能繼續承壓。
看來中國出口‘新常態’至多是跟GDP保持同步,很難有大幅增長。未來期望通過自貿區戰略和‘一帶一路’等的推進能夠起到帶動出口的作用。今年出口看來難以實現目標增速,預計明年名義增長8%左右。
今年中國進出口目標是增長7.5%,但前11個月,進出口總值為3.9萬億美元,同比僅增3.4%,出口增長5.7%,進口增0.8%。
(上圖來自海關總署)
(上圖來自英國《金融時報》,紅色柱狀代表出口增速,綠色柱狀代表進口增速,藍色折線代表貿易順差)
數據公布後,澳元/美元下破0.83關口,刷新四年多低點0.8293。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