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別傻了!分析師的“持有”就是“賣出”啊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424

lie-to-me

當分析師在報告中說應該“持有”某只股票時,如果你真的相信並買入,那你就圖樣圖森破了。分析師可不會和你這樣普通的小散戶說實話,坑你那是沒商量——他在乎的只有大客戶。你走了,誰來做接盤俠呢?

下文原載於彭博,華爾街見聞略有刪改。作者為專欄作家Matt Levine,曾做過投行家、兼並和收購律師以及拉丁文教師。

投行的主要業務是想方設法人們買賣各種證券,並從中盈利。而其運作方式,無非就是投行員工通過電話、飛機或彭博終端等各種方法告訴客戶:“嘿,你應該買點這個”,同時告訴其他客戶,“嗨,你應該把那個賣掉。”

他們(客戶)真的應該乖乖聽話嗎?我不知道,這個問題很難籠統地回答。不過,似乎在大多數人看來,投行在推薦客戶買入或賣出某種證券時,他們是真心這麽認為的。但這種要求實在是太苛刻了。一家投行,它首先是一個中間商(如做市商)。為了賺錢,他需要一邊說服一些人買入某證券,另一邊讓其他人願意賣掉。

二者怎樣才能同時做到呢?你越是真心實意地認為人們應該買入某只股票,你同時讓其他人賣掉它就越不符合邏輯。於是,最安全的做法就是,同時讓客戶買賣一只你完全“無感”的股票。那麽問題就來了,怎樣才能“熱情地”把你完全“無感”的股票推銷出去呢?

在這一點上,花旗環球金融(CGMI)的分析師們就做得“很巧妙”:

比如, 在2011年7月的一次向客戶宣布投資策略晚宴上,CGMI的分析師認為應該“做空”一只股票。但在晚宴前的發布的報告上,他卻將該股票的評級從“做空”上調為“持有”。這樣,他就把兩個截然相反的策略“完美的”推銷了出去。隨後,該分析師還在接下來的六次策略晚宴上采取了相同的手段。他一邊在晚宴上叫著“賣空”,一邊在公開的報告上推薦客戶“持有”。

以上記錄來自美國金融業監管局(FINRA)。上周,花旗因為包括這樣在內的“行為失當”被罰款1500萬美元。

和投行里其他部門的人相比,分析師們更需要為自己的“誠實”擔憂。他們必須通過書面保證,自己所說和所想是一致的。當一名投行家或銷售員或經紀人推薦一個交易時,可能他們或多或少也被期望是真誠的,但經過市場現實的洗禮,他很可能做不到這一點。

但如果一個分析師推薦某只股票時,規則要求他必須誠實。既然他在報告中推薦“持有”,並信誓旦旦保證自己真的是這麽想,這是否意味著他在晚餐上的觀點是言不由衷呢?或者反過來?只有天知道。Finra並沒有透露他們是怎麽知道的。即便他們真的知道,那也不意味著分析師不誠實。因為除了撒謊,人們還可能犯錯。

問題在於,沒有人知道一名投研分析師的工作到底是什麽,或者說應該怎麽做。分析師最常規的工作,是定期發布他們所覆蓋的公司的研報,告訴客戶應該買入、賣出還是持有。這可能會占用一定的時間精力,但絕不會太多。剩下的時間,他們主要做這些:

CGMI的股票投研分析師們致力於與客戶保持頻繁的溝通,同時也努力與公司內部的銷售和交易人員保持良好的關系。分析師將後兩者視為內部客戶。這些頻繁的溝通主要通過郵件、電話、私人會面、會議、社交事件以及其他由CGMI舉辦或參與的各類活動。

一方面,所有購買花旗經紀服務的客戶都可以讀到分析師的報告。另一方面,有一些人通過頻繁的郵件、電話、會議以及“策略晚宴”與花旗的投研分析師們保持這聯系,但其他人卻沒有。這兩類人的區別在於,分析師們更喜歡前一種。那些與分析師頻繁接觸的客戶,他們的交易量也比別人大。為了取悅這些人,花旗為他們提供了五花八門的渠道接觸分析師。花旗的做法非常明顯:

客戶和銷售人員的意見是左右分析師獎金的重要因素。CGMI主要通過“平衡計分卡”為分析師打分,分析師最終得分的相對排名將決定其獎金。而大約有一半的分數都來自於內部和外部客戶的評價。

想象你是一個分析師。你和一個重要的公司客戶去參加一個會議,而該客戶的評價將決定你的獎金。她想知道你對X公司的看法,於是你給了她一份你上個月發布的報告,報告上推薦大家買入該公司。然後她告訴你:“是的,我一個月前就讀過了。現在我希望聽聽你的想法是否有變化,你有沒有什麽新的消息。”難道你會回答她:“等我下個月的報告吧”?真的如此嗎?這樣可不聰明哦。既然你只能向她複述報告上的內容,那麽公司何必要辦這個會議呢?

這個獎金評價機制與2003年《全球投研分析師守則》的規則不符。它會鼓勵投研分析師與客戶建立不恰當的關系,比如在報告正式發布之前將非公開消息私下透露給客戶。

這里,我想特別強調一個很有名的例子。在互聯網泡沫期間,一大批投研分析師都在瘋狂地推薦他們自己心里也不相信的股票。我們知道這一點,不是因為我們能看清他們“內心深處”,而是因為看到了他們的郵件。他們在郵件里用“臟話”來稱呼這些公司,但卻在報告里給予“買入”評級。這樣實在很糟糕,所以投行和監管者編制了《全球投研分析師守則》,他們希望借此來解決這一問題。

在他們看來,問題的根源在於分析師對客戶過於殷勤,在評級時“太慷慨”。所以,他們給出的解決方案是,不僅要求分析師保證他們心口一致,而且還應該切斷他們與投行業務的聯系。所以,新規則禁止分析師“直接或間接地”參與“與路演相關的一切投行業務”。分析師的錢只能來自於投資者,而不是證券發行方。

但是,該規則並沒有禁止分析師對不同的人說不同的話。而且有什麽理由禁止呢?為更優質的客戶提供更好的服務,各個行業都是如此。這就是分析師的工作,他們為投資者做研究,將自己的想法公開而誠實地和投資者客戶們分享。呃,我的意思是,和一部分投資者分享,而不是所有的。你知道,絕不是那些閱讀他們研報的人。但是,那些讀研報的客戶大概要花一個世紀,才明白他們只是無足輕重的小角色。所以,僅僅要求分析師對投資者客戶忠誠並不解決實際問題。關鍵在於,哪些客戶?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267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