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杜双华暗布资本局 日照钢铁阻击山钢收购?


From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090521/20090521030639996.html


每经记者  夏子航  发自上海

        曾节胜认为,杜双华在逐渐理清日照钢铁困局之后,心思依然是保留日照钢铁,但他也知道难度很大,因此他现在的举动也可能是着眼在被收购交易中获得最大利益。

        山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东钢铁)对日照钢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日照钢铁)的重组日益逼近,日照钢铁掌门人杜双华,这位以350亿元名列2008胡润百富榜亚军的钢铁巨人已展开反击——将日照钢铁核心资产“资本化”。

        开源控股(01215,HK)19日晚间公告称,特别股东大会已经正式表决通过“以52亿港元收购日照钢铁部分股份”的决议,涉及日照型钢有限公司、日照钢铁有限公司和日照钢铁轧钢有限公司的30%、30%和25%股权。

        杜双华一连串资本运作,究竟是为了阻击山东钢铁的重组计划,还是为了在收购交易中获得最大利益?《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展开了调查。

将日照钢铁“资本化”

        开源控股19日称,“有关批准股东特别大会通告所载收购事项、配发及发行代价股份以及据此拟进行交易之普通决议案,在5月19日举行的股东特别大会上获股东以按股数投票表决方式正式通过。”

        按照4月27日的  “非常重大收购及股东特别大会通告”,开源控股董事会表示已与齐世安、张和义于2009年1月15日签订协议,将以 52亿港元收购其在香港誉进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香港誉进)全部已发行股本,支付方式采用由开源控股按每股2.6港元配发及发行20亿股。

        截至最后交易日,香港誉进分别持有日照型钢有限公司、日照钢铁有限公司和日照钢铁轧钢有限公司各30%、30%和25%股权。这3家公司正是日照钢铁的核心资产,是维系日照钢铁高额利润的主要来源。

        此外,这3家公司各自余下的70%、70%、75%股权,仍由杜双华实际控制。

        至此,日照钢铁实现了“资本化”的破局。

        日照钢铁内部一位部长级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杜双华将日照钢铁核心资产“资本化”注入开源控股,“从而使得开源控股也持股日照钢铁资产,山东钢铁若要完成对日照钢铁重组,将因此增添资本市场一关,日照钢铁也借此提高了博弈砝码的等级。”

或成开源控股最大股东

        就在2008年11月山东钢铁宣布重组日照钢铁之际,杜双华首度进入开源控股,闪电收购其4.4亿股(占开源控股6.18%),杜双华此举在当时尚被猜测为他自留后路并转型资本市场的起步。

        杜双华当时在申明中指出进入开源控股的3点理由:“开源控股乃本人投资境外的窗口之一。开源控股主席胡翼时在国内广博的人脉关系及公司的 雄厚实力是为此次投资的要点。此外,天津将会成为中国重点经济发展区域,透过入股开源控股,我们将能分享政策优势及经济发展的成果。”

        2008年12月初,杜双华再度增持开源控股2.6亿股,从而凭借持股9.83%跃升为开源控股最大单一股东。同时,日照钢铁董事兼副总经理薛健也进入开源控股董事会。

        前述日照钢铁内部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开源控股收购日照钢铁交易的出炉,“让周围人也逐渐看清杜双华的思路,一方面是借助开源控股将日照钢铁推向资本市场,另一方面则是暗战山东钢铁对日照钢铁的重组。”

        另外,截至4月24日,HappySinoInternationalLimited(以下称简HSIL)持股开源控股9.95%。而在HSIL股东中,杜双华持股85%。

        开源控股宣称,收购所配发及发行的20亿股,占其此前已发行股本的28.1%左右,占经配发及发行股份的扩大已发行股本的比重也将近21.93%。

        记者注意到,如果收购完成,杜双华及日照钢铁人士将总共持有开源控股29.7%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即使开源控股主席胡翼时行使认股权 和可认购的可换股债券,其权益可增加至19.26%,杜双华及日照钢铁人士股权将摊薄至25.4%,仍会保持第一大股东之位。

        在控制开源控股之后,杜双华无论是阻击山东钢铁对日照钢铁核心资产的收购重组,还是推动日照钢铁后续资产注入开源控股,都将更加游刃有余。

暗战山东钢铁收购?

        资料显示,日照钢铁于2003年3月31日开工建设,2007年生产能力1100万吨钢,实际产钢775万吨,销售收入228亿元,利润 超过50亿元;山东钢铁由山东省国资委以其所拥有的济钢集团、莱钢集团、山东省冶金工业总公司所属企业(单位)国有产权划转成立,于2008年3月17日 完成工商注册登记,注册资本100亿元,生产能力将达3160万吨。

        面对山东钢铁对日照钢铁虎视眈眈的架势,杜双华显然不愿接受被收购的命运。

        我的钢铁研究中心钢铁分析师曾节胜19日在接受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杜双华起先一直采取消极态度,抵制山东钢铁重组,“ 然而,2008年下半年开始的钢铁寒流,使日照钢铁在2008年9月亏损4亿元的同时,还不得不面对原料高价位、高库存、钢铁产品价格低迷、销售疲软的恶 劣局面,这迫使杜双华妥协。”

        据悉,日照钢铁2008年意图启动港口建设的计划,也因山东钢铁的港口规划存在而陷入停滞。

        2008年11月5日,山东钢铁与日照钢铁正式签署重组协议,山东钢铁终于“啃”下日照钢铁。

        5天后,杜双华发出《致全体员工的一封信》:“这是我们日照钢铁生死存亡的关头,进一步就会加速走向死亡,退一步或能求得生存。”据介绍,杜双华在打造开源控股平台的同时,还逐步展开减产、裁员等自救举措。

        曾节胜认为,国际金融危机刚来时,日照钢铁确实没能一下适应过来,但最近一段时间,它的经营明显好转,靠原料价格下降和灵活的经营模式, 逐渐缓过来了。因此,杜双华在逐渐理清日照钢铁困局之后,心思依然是保留日照钢铁,但他也知道难度很大,因此他现在的举动也可能是着眼在被收购交易中获得 最大利益。

山东钢铁:年内完成重组

        日照型钢有限公司、日照钢铁有限公司和日照钢铁轧钢有限公司的走向或将成为关键。

        开源控股表示,日照型钢有限公司年钢产品产能超过100万吨,截至2008年12月31日,其资产总值超过50亿港元;日照钢铁有限公司 年钢坯产能超过1100万吨,资产总值超过200亿港元;日照钢铁轧钢有限公司年钢产品产能则超过800万吨,资产总值超过130亿港元,但上述交易还需 得到香港交易所的批准。

        山东钢铁则将第一道防线  “押宝”在港交所的拒绝上。

        山东钢铁董事长邹仲琛4月下旬表示,杜双华将日照钢铁注入开源控股的交易,获得港交所批准的可能性不大,“因此我们不会担心日照钢铁部分资产转移,将在年内完成对它的重组。”

        据介绍,山东钢铁将选择以控股的方式重组日照钢铁。

        山东钢铁相关人士19日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也表示,日照钢铁部分资产注入开源控股,确实会增加山东钢铁的重组成本,“毕竟多 了开源控股这一环节,而且,52亿港元的明细定价也会给重组成本增添负担。”但是,上述交易获批的可能性仍处不确定中,“即使获得通过,山东钢铁仍将继续 重组,上市与未上市的区别不会影响最终计划。”

        曾节胜认为,山东钢铁重组日照钢铁,一度被视作山东方面的过度强势整合,“山东省政府也不得不注意步骤。只要是合法合规的交易,港交所应 会予以批准,这必然将给山东钢铁整合带来压力。但是,杜双华让出日照钢铁的可能性仍比较大,因为日照钢铁拥有独一无二的港口区位优势,山东钢铁必然要将其 纳入。加之国家钢铁整合是大势,杜双华难以逆转。”

博弈

杜双华

        日照钢铁核心资产“资本化”注入开源控股,从而使得开源控股亦持股日照钢铁资产,山东钢铁若要完成对日照钢铁重组,将因此增添资本市场一关。

山东钢铁

        日照钢铁部分资产注入开源控股方案即使获得通过,山东钢铁仍将继续重组,上市与未上市的区别不会影响最终计划。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104

阻擊滯脹

http://magazine.caing.com/chargeFullNews.jsp?id=100246200&time=2011-04-08&cl=115&page=all

為了避免陷入滯脹泥潭,中國的緊縮政策應從信貸配給轉向市場機制,並盡快消除負的實際利率
謝國忠

 

通脹痼疾難根治

  中國人民銀行剛剛將利率提高了25個基點。這是本輪緊縮週期的第四次加息,即便如此,中國的貨幣政策仍然表現欠佳。中國名義GDP以20%的年率增長,其中大部分是通貨膨脹;負實際利率的水平很高。利率提高25個基點很難起到實際作用。

  通貨膨脹正在進入危險的領域。很多商品和服務的消費價格正在以兩位數的速度增長。通脹預期很高,並仍在上升。有跡象表明,通脹的恐慌正在蔓延。囤積現象已不時可見。當囤積成為普遍現象時,就很可能爆發社會危機。

  中國的利率至少應該提高3個百分點才能消除人們對於政府製造通脹的恐懼,而通脹是會耗散貨幣價值的。目前加息的幅度太小了,不足以平息這種恐懼。能夠阻止一場全面危機到來的,正是對人民幣將會升值的信心。否則,資本外逃將會猖獗,貶值也將成為可能。

  ——心理戰無法治癒通脹。中國有許多人過於相信心理戰的力量。通脹並不是一種心理現象,而是一種貨幣現象。通脹的原因是貨幣供應過多。要遏制通 脹,就要保證經濟增長所需要的貨幣供應該與生產力相適應。否則的話,即使心理戰成功了,造成一種人民相信沒有通脹的假象,這種影響力也不會持久。人民是不 可能被一直愚弄的。事實上,心理戰也可能適得其反。當人民發現自己被愚弄了,他們可能就不會再相信任何事情了。即使通貨膨脹確實冷卻之後,人們也不會相 信。既然心理戰不可行,這就要求用超調的從緊貨幣政策來消除人們的恐懼。

  ——行政權力也無法治癒通脹。對行政權力的崇拜在中國是很普遍的。當涉及到通脹戰時,很多人認為,政府可以迫使企業和商人不漲價。在這方面,近來有很多案例。

  迫使企業不漲價只能暫時起作用。當投入成本每年以20%-30%的速度增長時,不提價,就沒有企業能生存。當政府施壓要求企業不漲價時,企業就必須停產,或以不同的方式漲價,例如,減少份量或以舊充新,都能起到漲價同樣的效果。

  無論政府有多麼強大,都不可能強大得過市場。

  對於國有企業,補貼可以暫時延緩價格上漲。例如,中國的火電廠幾乎全部虧損。它們靠貸款填補虧損才能生存。這只是將通脹的負擔轉移到了銀行。這 種策略有很多副作用,比如說,燃燒劣質或不脫硫的煤,成為日益普遍的現象。由此產生的污染會導致公共健康危機。由此看來,即便行政方法能將通脹數字調低一 點,這對國家來說是件好事嗎?

信貸配給降低效率

  信貸配給的副作用已經顯現。很有私營企業根本無法獲得貸款,只能轉向灰色市場來獲得融資,年利率通常在20%以上。很多企業,即使不是大多數, 根本無法在如此高的融資成本下生存。大多數這樣的借款人都認為當前的形勢只是暫時的。然而,如果通脹持續,信貸緊縮保持不變,破產很快就會在私有部門蔓 延。

  中國的資本配置近年來越來越向國有企業傾斜。銀行一直向很多表現不佳的國有企業貸款,就是因為這些企業是政府所有。香港和上海的股票市場很大程 度上就是給國有企業融資。地方政府通過土地轉讓以及徵收房產購置稅,也籌集了大量資金。因此,政府支出作為GDP的一部分也增加了。

  政府和國有企業兩者的支出,可能已經佔到了GDP總量的一半。這是迄今世界上最高的比例。歐洲的政府高收入是為了財富再分配,但在中國這部分支 出很少。歷史早已表明,政府或國企的支出效率是低下的,現在的大量證據,仍在表明政府和國有企業支出效率是極低的。面子工程在中國,就像雨後春筍般層出不 窮。

  低效率的副產品就是通脹。當錢被花在生產力低下的活動上,就不會有產品或服務來吸收資金。因此,就變成了通脹。信貸配給使得情況更加惡化。在公共部門繼續浪費金錢,加劇通脹的同時,效率較高的中小企業卻正被餓死。中國的整體效率水平可能正在下降。

滯脹風險在上升

  資本效率的下降和持續的負實際利率導致滯脹。滯脹最終會導致貨幣貶值。沒有任何新興經濟體能躲得過貨幣貶值之後的重大危機。

  地方政府無法負擔正的實際利率,他們的債務是收入的3倍,甚至5-10倍。他們的存活就寄希望於高價出售土地。正的實際利率可能會使土地價格泡沫破裂。因此,有一股強大的力量在維持低利率。

  國有企業情況也類似。儘管去年報告的利潤達到了人民幣2萬億元,國有企業的現金流仍然是負的。國有企業從來沒有出現過正的現金流。近年來負現金 流日趨嚴重。會計利潤總是很難理解,在中國更是加倍難以理解。當龐大的國有部門負現金流如此嚴重,槓桿率如此之高,人們便會擔心其財務狀況。當利率變成正 的,該部門的很多問題將會暴露出來。因此,國有企業希望保持較低的利率水平。

  這股力量就是借助信貸配給和負實際利率來起作用的。如果這種組合繼續存在,滯脹將不可避免。如果滯脹是一個穩定平衡,很多人會喜歡它。它有效地 抹掉了那些無償還能力者的債務。但是當債務人看到債務被削減,儲戶卻看到了自己的存款被清空了。人們不能指望儲戶不有所反應。因此滯脹從來都不是一個穩定 的平衡。滯脹期間將不可避免地發生社會動盪。

  對於新興經濟來說,嚴重的滯脹總是會導致貨幣貶值,並一定會觸發金融危機。中國有著龐大的外匯儲備和 資本控制。貶值風險仍然很低。但是人們不能忽視這種風險。中國的貨幣供應是外匯儲備的4倍。並且,在官方體系外還有著巨大的信貸創造。例如,信託行業正在 有效地利用調整利率套現。它的風險取向以及資本不足的現狀給金融穩定帶來巨大風險。實際的貨幣供應可能比顯示出來的要多得多。一旦預期發生變化,對匯率的 壓力可能會非常巨大。

  中國需要從信貸配給轉向用利率來控制貨幣供應。每次加息至少應加倍至50個基點才可能向外界傳達這種新方法的信號。利率水平應該盡快增加3個百分點。

  為擺脫信貸配給,借貸利率應進一步放開。例如,借款利率圍繞官方利率進行波動的範圍應該進一步拓寬。目前,銀行收取費用來增加有效借款利率。但這既不夠透明,也不夠有效率。

再平衡刻不容緩

  失衡不再僅僅是一個宏觀問題。它正在影響微觀效率,反過來又導致了宏觀的通貨膨脹。

  中國問題的根源是公共部門開支不斷增長,且效率低下。在這個體系下,收入的增長集中於公共部門。隨著公共資金的需求超過經濟可以承擔的程度,只有印鈔票才能滿足這種需求。

  將資金轉向公共部門的工具就是高稅收和高房價。除非這兩項都能降低,否則經濟調整就只能是句空話。中國必須減稅來傳遞經濟增長新方式的信號。個人所得稅的最高稅率應盡快削減到25%。增值稅應減少到12%。

  中國的增長模式對中產階級的壓迫尤其嚴重。一個成功的白領在工作了十年之後仍負擔不起一線城市的一套普通房屋。沒有任何一個別的國家的情況是這個樣子的。抑制中產階級的發展不符合國家的利益,因為現代社會的社會穩定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中產階級的滿意度。

  許多地方政府都推出了房價目標,似乎要限制價格上漲。但是,目前的房價人們就已經無法負擔。當前的體系似乎已經無力解決人民的根本擔憂和問題 了。城市每平方米平均房價應低於兩個月的稅後平均工資收入。按照國際標準這已經是很高的房價水平了。這已經將城市建設從無到有的高投資成本納入考慮範疇。 當前的價格水平是這一標準的2到3倍。如此高價只能靠投機需求才能維持。這也就是為什麼在對多處房產或對非居民實行限購令後房地產銷售崩潰的原因。除非地 方政府能夠認識到這一現實,否則,中國經濟很可能會硬著陸。

  消除負的實際利率不僅僅是抑制通脹的需要,最重要的是要將增長模式從依靠政府支出和投機轉向依靠家庭支出。如果存款者因為通脹而經受財產損失,他們就不太可能會成為強勁的消費者。相反,為了挽回損失,他們可能會成為投機者,這樣一來,就會將經濟推向通脹和投機的惡性。

  中國的經濟困難都是相互勾連的,無法分別解決。根本原因在於,政治經濟使得公共支出成為了推動經濟增長的主力。最根本的解決方案就是限制政府籌集資金的手段。限制通脹和泡沫必須在這一前提下來考量。

  目前的增長模式正在將經濟推向滯脹,一個後果是貨幣貶值的風險。貶值可能引發美國那樣的金融危機。中國的制度不夠健全,難以在危機中保持穩定。因此,進行根本經濟改革的迫切性顯而易見。

  作者為玫瑰石顧問公司董事,經濟學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024

阻擊銀泰 武商聯要約收購鄂武商

http://www.21cbh.com/HTML/2011-7-16/4OMDcyXzM1MDk4OQ.html

大股東武商聯和二股東浙江銀泰對鄂武商A(000501.SZ)的控制權爭奪,正在進入白熱化階段。

在多輪增持戰、訴訟戰之後,武 漢國資商業旗艦武商聯再祭殺手鐧:與一致行動人發起要約收購,欲再次增持鄂武商5%的股份。7月15日,鄂武商A發佈公告稱,因公司第一大股東武商聯及一 致行動人計劃對公司實施部分要約收購事項,公司股票自7月15日起再次停牌,擬定於5個交易日內申請復牌,並同時公佈《要約收購報告書摘要》。

當天,銀泰百貨CEO、鄂武商董事陳曉東對本報記者稱,「過去多年,他們什麼事情都幹過。現在,對方總算是願意用合理、合法的市場化手段,來運作鄂武商的整合了,我們會靜候5個交易日之後的結果。」

同 日,一位接近武漢國資的知情人士向本報記者透露,為武商聯此次要約收購助陣的,極可能是戰略投資者——聯想控股旗下的私募股權基金「弘毅投資」。但7月 15日下午,記者多次撥打武商聯、鄂武商及武漢國資委有關負責人電話予以求證,均未得到回應。對於「弘毅投資將作為戰略投資者被引進武商聯」一事,陳曉東 則表示,「我也只是聽過傳聞,具體情況並不瞭解」。

上述知情人士還對本報記者稱,此次要約收購方案一旦實施,將徹底打破銀泰系做鄂武商第一大股東之夢。而在引入戰略投資者並牢牢掌握鄂武商的控制權之後,由武商聯主導的武漢商業大重組,也將拉開序幕。

終極方案

自2011年3月底以來,武商聯已通過「尋找一致行動人,斥巨資二級市場增持」等動作,成功阻擊了銀泰系的三輪爭奪鄂武商控制權的進攻。

此 次發起要約收購,對武商聯來說,已是不得已的舉措。在本次要約收購公告發佈之前,6月9日,武商聯及其一致行動人再次通過二級市場增持5%鄂武商A股票, 使得其持股比例上升至29.99%,無限逼近30%的「要約收購紅線」,而浙江銀泰目前的持股比例也高達24.48%,與武商聯僅相差5.51%。

而 7月4日,浙江銀泰發出的一封「致鄂武商股東公開信」,直指鄂武商公司治理、業績提升等問題,並將武商聯及其關聯方告上法庭,再次增加了武商聯的增持壓 力。當時,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武漢國資委一位負責人直言,「武漢國資方面不會打口水仗,將會用合理、合法的方式解決股權爭端」。

10天之 後,武商聯推出「要約收購」這一終極方案。知情人士透露,武商聯及其一致行動人將以21.5元/股的價格發出要約,收購鄂武商2536.6萬股(5%的股 權),從而使得其持股比例升至34.99%,高出浙江銀泰10%以上。而依此計算,武商聯及其一致行動人將再次掏出逾5.45億元現金。

武商聯此前的多次阻擊行動,已經耗盡了其盟友(一致行動人)和資金資源,因此,引入戰略投資者從而獲得資金支持,也成為此次武商聯再度增持鄂武商的重要前提。

弘毅的機會

一位接近武商聯的人士透露,鄂武商的控制權之爭結束之後,接下來鄂武商與武商聯旗下另外兩家上市公司——中百集團與武漢中商的重組問題。此前,證監會曾明確要求盡快解決武商聯及其旗下三家上市公司之間的同業競爭問題。

自今年4月14日停牌以來,上述兩家公司原本計劃於今年6月底復牌,但直至7月中旬仍未有消息。「一方面是重組涉及各方利益,操作複雜;另一方面也是因為,鄂武商的股權之爭牽扯了武漢國資方面的精力。」

這位人士透露,作為戰略投資者,弘毅投資將與武商聯攜手,參與解決武商聯旗下三家商業上市公司的重組問題。不過,這一說法,目前尚未得到武漢國資官方證實。

不 過,考慮到聯想控股與武漢方面的良好合作關係,弘毅投資的機會顯然不會僅限於鄂武商。2010年1月,武漢市曾主動讓位,引進聯想控股成為漢口銀行第一大 股東。聯想控股旗下另一投資平台——聯想投資,也在今年5月進駐武漢光谷。而聯想控股董事長柳傳志更是在去年12月宣稱,5年之內,計劃在武漢投資50億 至100億元。

公開資料顯示,弘毅投資旗下二期人民幣基金已於6月全部完成交割。弘毅投資總裁趙令歡稱,該基金總規模超過100億元,而商業是此筆基金的重要投資方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61

看不見的手:騰訊或阻擊阿里登陸港交所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52158.html

原因很簡單,對於香港聯交所而言,騰訊現在是唯一bench mark(桿竿),對於香港投資者而言,騰訊現在是唯一的darling(寵兒)。阿里集團登陸香港,騰訊不唯一了,唯二了。

作為「唯一」的好處很多,明顯的好處是能吸引更多投資者,隱性的好處則是可以時時傲驕,獲得更多資源傾斜,「唯二」的效果則差了很多。

「我的地盤我做主」有點誇張,騰訊還沒有那麼牛逼,必竟是香港,「一山不容二虎」的心態則一定有。

「唯二」都不見得保得住:阿里集團上市之後,短期內市場一定會超過騰訊,吸金效應更是超過騰訊。

正常情況下,騰訊對於阿里集團登陸港交所也無可奈何。但這次阿里集團的合夥人制度無異於一個話柄,豈不正中騰訊下懷。騰訊一定會以阿里集團的合夥人制度為把柄,暗地鼓動各方力量,阻擊阿里集團登陸港交所。

基於上述理由,騰訊一定會全力阻擊阿里集團在香港上市。當然這只是基於形勢的揣度,具體情況外人不得而知。

騰訊的阻擊不是唯一的原因,第二原因則是香港的民意基礎與輿論環境,在當下形勢下,港交所已經被架上去了,如批准阿里集團,則意味著屈服阿里集團強權。

龍應台先生在分析兩岸三地的人民時,認為是某種意義上的三個不同物種,中國台灣人民成天為選舉噴口水,唯憲政,唯民主,有點窮得瑟;中國大陸人民一切向錢看;香港人民則介乎於中間。中間的意思,兩者都要佔,這一環境下形成的民意基礎與輿論環境,誰敢屈服於「強權」。

這樣的民意基礎與輿論環境已經讓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十分焦慮,甚至夜裡都睡不踏實。他於9月24日在港交所網站發佈日誌,稱某天晚上他做了一個關於是否改變香港市場體制現狀討論的夢。

夢中出現了十個人物:傳統先生、創新先生、披露先生、務實女士、道德先生、未來小姐、程序先生、大基金先生、小散戶女士和答案先生。他們都給出了自認為最好的方向。

李小加此前還提到,會將阿里合夥人制度提交公眾討論。

無論是關於夢境中的討論,還是關於提交公眾討論,作為馬云的圈中朋友,不過是李小加給自己找的台階:通過還是不通過,都不關我的事了,一是我盡力了,做夢都在想這事;二是通過或不通過,都是公眾的意志,與我無關。

以小人之心度下君子之腹:作為職業經理人,而且是大陸去香港的職業經理人,他終究會離開港交所,卻離不開圈子。

阻擊阿里上市的還有第三股力量,即投資,他們會為自己的利益而戰。

對於投資者利益則應該分開來看,利益分為兩塊,一是投資收益,二是投資收益之外的其他權益,比如重大事項的投票權。有奶就是娘,投資者更看中投資收益。但投資者仍然可能會反對阿里集團的合夥人制度:一是投資者容易將各種權益混為一談,二是各種權益相互影響。

投資者對於利益權衡與香港的民意基礎與輿論環境糾結在一起,誰不也不知道還會出什麼妖蛾子。

三股力量決定阿里集團是否獲港交所通過,一是香港的民意基礎與輿論環境,是天時;二是另一港交所上市公司騰訊的全力阻擊,是人和;三是公眾投資者,是地利。

此前互聯網雙馬(馬云、馬化騰)之間曾暴發多次戰爭,馬云勝多敗少,此次馬云獲勝機率很小,天時地利人和全無。

以目前的形勢看,阿里集團登陸港交所越來越渺茫。有關阿里集團合夥人制度的提案已經提交港交所上市委員會,委員會於26日召開例會討論,當日沒有公佈討論結果。

就在當日晚,蔡崇信發表署名日誌《阿里巴巴為什麼推出合夥人制度》,文章為合夥人的公司治理機制辯白,稱這個機制可以使阿里的合夥人—即公司業務的核心管理者,擁有較大的戰略決策權,減少資本市場短期波動影響,從而確保客戶、公司以及所有股東的長期利益。這個制度不會威脅到香港監管機構所倡導的「一股一票」原則。

兩件事情放在一起,情勢很明顯,當日並沒有通過阿里集團合夥人制度的提案。

阿里集團總參謀長曾鳴接受「媒體訓練營」採訪時表示,合夥人制度是保證公司保持遠見、創業精神而設立的制度,是制度上的創新,已經運行三年,不會放棄。

對於港交所,「一股一票」才能保證公平,才是對所有股東一視同仁。

無論對於阿里集團,還是對於港交,都是原則與底線,是大是大非,堅決不能動搖。雙方幾無騰挪空間,無繼續可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870

不只是陌陌,這10家公司上市前都被阻擊過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210/148289.html

今天最火的新聞莫過於陌陌上市前被唐巖的老東家網易連黑帶阻擊。

事實上,陌陌並不是第一家在上市前遭遇阻擊的公司,包括京東、360、阿里等巨頭級公司,在上市前都不是一帆風順。這也印證了一句老話“不經歷風雨,怎麽見彩虹”?

下面,i黑馬就為您盤點一下,近年哪些公司上市前遭到了阻擊,它們後來的日子又過得咋樣?

----------------------------------------------------------------------------

\大家都知道,陌陌定於12月11日在納斯達克上市,但是陌陌創始人唐巖的前東家網易突然發難,於今日淩晨發布聲明稱,唐巖在網易工作期間存在不法行為,利用職務之便為其妻子所在公司輸送利益,並稱唐巖擅自在外開設陌陌,竊取網易公司商業利益,嚴重違背職業道德。

事實上,相比創業長路的種種困難來說,上市被阻擊只是其中一個坎兒,雖不能說小,但也不能過分放大,因為這是你在江湖上自立門戶的“洗禮”。很多公司上市前被人阻擊,上市後又去阻擊別人。你從中能看見醜陋,也能看見善意。經歷了這些事情,你今後的路將愈加清晰。


\ 

NO.1 360上市前遭卡巴斯基阻擊

360上市前,數字星空CEO寫了一篇名為《論持久戰—360上市,喪鐘為誰而鳴?》的文章。這篇文章至少有幾十家媒體轉載,而數字星空是卡巴斯基在中國的獨家運營商。其實360近年樹敵太多,除了百度與騰訊,還有殺毒軟件中的金山、瑞星、卡巴斯基、網秦,瀏覽器中的搜狗、傲遊、火狐,哪一家阻擊其上市都是有可能的。

360於2011年3月31日在紐交所上市,市值達39.57億美元。截至2014年9月,360主要移動安全產品的智能手機用戶總數達6.73億,基於PC的產品和服務的月度活躍用戶總人數為4.95億,第三季度實現營收3.764億美元。360已經成為BAT之外的第四極。


\NO.2 獵豹移動上市前遭360阻擊

獵豹移動上市前,曾遭受360的阻擊,主要表現有三點:1、360曾在獵豹移動面見投資人的前後,針對其市場和用戶數據對投資者進行反向路演;2、360曾宣布與獵豹前合作夥伴GO桌面達成合作,與GO桌面共同開發海外市場;3、360在雙方都在的國家和地區投放超過2倍以上的廣告。

獵豹移動於2014年5月8日於紐交所上市,當前市值22.7億美元。今年前三季度的總收入分別為3.157億元、3.8億元和4.8億元。獵豹清理大師長期保持Google Play全球工具類排名榜的第一名,日活躍用戶已經突破1億,在江湖的地位已經確立。


\NO.3 阿里上市前遭騰訊、京東阻擊

阿里曾想再次赴香港上市,但遭到香港的民意與輿論、騰訊及公眾投資者的三股力量的阻擊。

後來阿里轉赴美國上市,也曾遭受京東的“偷襲”。京東在2014年春節期間發布即將赴美國IPO的消息,外界看來更像是借道資本市場阻擊阿里。

阿里於2014年9月19日在美國紐交所上市,市值超3000億,今年第三季度實現營收168.29億元。截至2014年9月30日,阿里巴巴集團持有的現金、現金等價物和短期投資總額為人民幣1099.11億元,成為全球舉足輕重的互聯網巨頭。

 
\NO.4 京東上市前遭遇多重阻擊

京東上市之前,曾有多重“新聞”與京東或劉強東相關,其中有三撥比較醒目。第一撥是幾乎中國所有商業媒體、娛樂頭條都報過的“劉強東牽手奶茶妹妹“;第二撥是轟動整個行業的“劉強東卸任CEO”烏龍新聞事件;第三撥是“迷你挑”訴訟事件。另外,阿里赴美上市期間,也向資本市場傳遞出兩個消息:一是京東並不是中國最大的B2C電商,交易額不到阿里電商的一個零頭;二是京東並不是最好的電商模式,最好的電商模式是平臺型電商。

2014年5月22日,京東在納斯達克上市,市值約297.3億美元。京東第三季度交易總額達到人民幣673億元,自營業務交易總額為405億元,成為今年上市的互聯網新貴之一。

\ 
NO.5 迅雷遭索尼、華納等7家公司阻擊
雷在上市前曾受索尼、華納、新藝寶、環球在內的7家港臺大唱片公司的強烈阻擊,這些公司將深圳市迅雷網絡技術有限公司告上法庭,索賠2050萬元,理由是“明知或應知未經他人許可上傳侵權的錄音制品,提供搜索、鏈接、榜單及下載服務”。這個阻擊,不得不讓原定IPO時間延後一天。
 
迅雷於2014年6月24日在美國納斯達克交易所成功掛牌上市,上市首日收報14.9美元,市值10億美元。迅雷中國排名前十的客戶端互聯網企業,擁有數億用戶,3月份迅雷的月獨立用戶訪問量超過3億,僅第三季度總營收就有4920萬美元。

\ 

NO.6 搜狗上市前遭360阻擊

在360上市之前,搜狗輸入法和搜狗瀏覽器發展勢頭良好。當搜狗籌備上市的消息傳出後360的新聞搜索,以及知道類、圖片類搜索在還沒有完全做好的情況下倉促上線。業界人士認為,搜索業務要做起來需要廣告體系、代理體系等一些列工程並舉,360的舉動與阻擊搜狗上市有一定的關系。

今年第三季度,搜狗營收為1.06億美元,單季突破了億元大關,已經連續三個季度盈利。目前,搜狗移動搜索月度活躍用戶超2.6億,在移動搜索領域僅次於百度,位居第二,成為騰訊O2O的戰略支撐點。

\ 

NO.7 58同城上市前遭趕集阻擊

58同城曾在2011年年中向納斯達克遞交上市申請文件。沒過多久,趕集網CEO楊浩湧透露,趕集此前已完成兩輪融資,總規模高達9000萬美元,並稱短期內趕集無上市計劃,也沒有上市的必要,非上市狀態下可以采取更加靈活的擴張策略,並對不斷變化中的市場有更加迅捷的應對。很明顯,這番言論是指向58同城,希望給58同城上市造成壓力。

\ 

NO.8 人人網上市前遭開心網阻擊

2011年4月16日,人人網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招股書,擬於當年5月4日登陸紐交所。當年世界知識產權日(4月26日),開心網高調阻擊人人網上市,以不滿二審審結的“真假開心網”案的結果為由,向最高人民法院提出申訴,要求再次審理。盡管人人網在上市最關鍵時刻被開心網攔截,但最終還是於當年5月4日晚間登陸紐交所,當時市值超過80億美元。
 

\NO.9 久遊網上市前遭T3阻擊

2007年6月19日,中科英華發布公告稱其參股的久遊網已獲準在日本大阪證券交易所上市。隨後,與久遊網有著長期合作關系的韓國T3公司突然發難,指責久遊網“拖欠大量分賬款”、“故意隱瞞渠道折扣費”等,並表示“準備采取一切可能的手段,討回相應的賬款以及相關的損失”。其後,原定當年7月12日在大阪交易所上市的久遊網被迫暫停IPO。

 

\NO.10 盛大文學上市前遭書生網絡阻擊

2012年就在盛大文學重啟上市計劃之際,北京書生網絡技術有限公司於3月22日起訴盛大文學及其旗下公司侵犯網絡版權。盛大文學在2012年3月正式重啟上市進程,其提交的招股說明書中,2011年凈營收為7.01億元,凈虧損為3595萬元人民幣,虧損額較此前兩年有所下降。盛大文學2011年在線付費閱讀收入1.83億元,同比增長76.4%。


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鏈家“斷臂求生”阻擊愛屋吉屋 租房管家時代來臨?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319/149371.html

江湖討論說丁丁租房是鏈家地產為了阻擊愛屋吉屋采取的大招,如果此話當真,愛屋吉屋何以讓鏈家地產使出如此招數?

先說說愛屋吉屋是怎麽快速崛起的。2014年3月愛屋吉屋成立並快速上線移動租房應用,其經營模式和鏈家地產、我愛我家一類中介主要差別在兩個方面:a. 愛屋吉屋無門店;b. 愛屋吉屋采取經紀人高底薪+定額業務獎勵機制;以上兩個措施推行後的結果是愛屋吉屋能夠推出上海免傭金,北京傭金減半的服務,直擊傭金高痛點,快速吸引了大量C端用戶,另一方面其薪酬政策吸引了相當多經紀人迅速從其他中介或其他行業加入愛屋吉屋,再加上基於移動互聯的房源搜索、驗證、管理使得愛屋吉屋迅速成為一個房源豐富、傭金低、體驗優越的租房平臺。

這些優勢使得愛屋吉屋在一年內取得極快發展,融資方面愛屋吉屋一年做了3輪總額近億元美金的融資,愛屋吉屋建立了一個1500人的團隊,在業績方面,據一個同行分享的數據,愛屋吉屋在上海租房市場中有近30%的市場份額,更誇張的說法是愛屋吉屋北京12月最後一周的成交量是我愛我家全月的總額。以上數據準確性暫難以核實,但足以體現出去門店化,依托於移動互聯網和創新的經紀人合作機制的愛屋吉屋,在租房經濟中,打開了全新的格局。

受愛屋吉屋沖擊影響,我愛我家漸進式地跟進了北京的傭金減半,官方雖然並未明確表態,但業務人員均已形成了傭金減半的共識。眼看著鏈家地產成為被新模式革命的最受影響對象,其租房業績也受到明顯沖擊。

此次鏈家地產采取傭金全免事實上成為必然選擇,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轉化率亟待提高是關鍵。(參考下圖)鏈家租房高昂成本換來海量真實房源以及海量C端客戶,受競爭對手傭金減半影響,轉化率迅速降低,打破盈虧平衡點,鏈家租房業務迅速虧損並規模急劇擴大——困境產生:鏈家收更高的傭金(100%),卻只能拿到更少的市場份額,固定成本居高不下,虧損產生並迅速擴大。免傭金可產生的積極效果為:a. 直接沖擊了原有被瓜分的C端市場,重拾品牌和領導者市場地位,迅速擴大用戶量。b. 基於現有的海量庫存,轉化率迅速提高,雖然錢沒賺到,但賺到了客戶和市場份額。


\鏈家斷臂後市場如何變化?——租房中介淡出歷史,租房管家成新常態
不出意外的話,愛屋吉屋、我愛我家在北京市場將迅速跟進傭金全免政策,於是有趣的事情來了——小米模式真正在租房行業出現了:0毛利,羊毛出在豬身上,豬在哪里呢?現在我們開始找豬:


 
\房屋租賃中介業務免費化成為必然選擇之後,房屋租賃管理成為新業態,各大中介及租房創業公司深挖租房經濟中的增值服務價值鏈,包括:裝修、金融服務、管家服務、二手房買賣中介業務。


傳統租房中介價值鏈:
\租房管家時代價值鏈
 
\圖中紅色字部分均為涉及到新形態的價值鏈,核心為一方面中介、經紀人未來將提供包括定制化裝修、搬家、wifi、保潔等多重增值服務,定價權也將轉移給中介機構,房東與中介不再是單純的委托出租關系,而是委托房屋管理及收益權再分配關系。

租房裝修:標準化裝修(自如有家)+ 輕量級定制化裝修。租房市場早已進入買方市場,租客(80、90後)追求更優質的居住體驗,在這個大背景下,經營標準化公寓出租的自如有家、優客逸家、蘑菇公寓迅速成為消費者熱捧的選擇,田園風格的裝修設計、幹凈整潔的設施、周到的wifi/清潔服務,聽起來就這麽美好。但自如式N+1(改造後多出一個房間)的標準化公寓也面臨制約因素:與房東一次性簽約3-5年,必須允許打隔斷,全盤重新裝修,特定的房屋選擇,這些限制性條件使得自如模式僅獲取了不到整體租房市場2%規模的份額,剩下98%將釋放巨大產能空間——輕量級定制化裝修。

未來,不論是鏈家、我愛我家還是愛屋吉屋都將切入為租客提供定制化輕量級裝修的服務,在相當多租房場景中,制約一個房子出租效率及租金的很大原因來自於房屋的一些不良狀況:墻面臟、缺桌椅、缺小家電、窗簾風格不合適、某個開關壞了,等等,租房中介作為專業機構和海量客戶,在供應鏈方面能擁有極大的成本優勢和較高的實施效率,為租客提供定制化輕量級裝修將大幅提升房屋出租效率以及租客體驗,由此產生的成本將轉化為租金溢價加到房租中。中介機構也可由此獲得收益。

管家式服務:提供搬家服務、標準化的免費wifi、定期保潔、24小時響應上門維修等增值服務。

金融服務:押一付三小白領錢不夠?——年化18%,可全額貸款,年化預期年利息收入可達1000元;為房東提供基於房屋產權和收益權的其他金融服務也有很多拓展空間。

二手房交易準備:靠租房業務獲得的海量真實房源及與房東建立的穩定關系可以形成一個優質數量可觀的二手房房源數據庫,在租客端可形成巨大的買房人群,價值鏈再次得到延長。

房屋轉售後的家裝是不是又延長了價值鏈?!

總結一下,隨著租房中介業務逐漸成為免費的基礎性服務,租房管家時代將迅速來臨,有著海量真實房源、已有裝修等產品供應鏈資源、金融服務生態、二手房交易生態等等,重造後的租房經濟價值鏈將成為新常態。

讓我們期待中國房產經濟繼續沿著鏈接租房免費化、搜房二手房0.5折、家裝驚爆價666元/平的巨大變革浪潮中前進吧,在巨頭都不得不犧牲既有利益變革的時代,也是創業公司入局挑戰原有市場的絕好時機。我們持續關註房產領域的創新模式和創業機會,歡迎和各位交流探討。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許高,風險投資人微信號:593226180),由i黑馬編輯;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觀點與立場。 歡迎轉載,轉載前請聯系heimage0001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如果你對更多創業幹貨感興趣,請加微信heimage0001,註明“姓名+公司名+職位”,否則黑馬哥不會把你拉入創始人雲集的微信群。


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華潤股份“阻擊”寶能系 重歸萬科第一大股東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9/4681202.html

華潤股份“阻擊”寶能系 重歸萬科第一大股東

一財網 安卓 2015-09-06 10:38:00

在寶能系發動旗下前海人壽和鉅盛華通過各種渠道增持萬科A,成為其第一大股東後,原第一大股東華潤股份再也坐不住了。

在寶能系發動旗下前海人壽和鉅盛華通過各種渠道增持萬科A,成為其第一大股東後,原第一大股東華潤股份再也坐不住了。

近日,香港聯交所權益披露顯示:8月31日,華潤股份以平均每股13.34元的價格買入29743050股,9月1日,華潤股份又以平均每股13.37元的價格買入7521477股。

本報記者估算,連續兩日增持,華潤股份共耗資4.97億元,合計增持37264527股,占萬科總股本的0.34%。而根據萬科半年報顯示:華潤股份截至6月底持有萬科1645494720股,占萬科總股本的14.89%,增持之後,華潤股份持股萬科1682759247股,占萬科總股本的15.23%。

而前海人壽和其一致行動人鉅盛華此前分別通過集中競價交易、融資融券、收益互換三種模式買入萬科A股1661947917股,占萬科總股本的15.04%。

也就是說,華潤股份再次奪回第一大股東的地位。顯然,華潤股份並不願放手護翼了15年之久的萬科,而如此看好萬科的寶能系會就此善罷甘休嗎?抑或兩者間的控股權之爭會在未來愈演愈烈?

前海人壽及鉅盛華的舉牌行動從7月初開始。

7月11日,萬科第一次公告稱截至7月10日,前海人壽在通過深交所集中競價交易買入萬科 A 股 552727926 股,占萬科總股本的 5.00%。而根據公告顯示,在此前的6 個月內,前海人壽多次買賣萬科A。

7月25日,萬科第二次公告稱,截至7月24日,前海人壽在通過深交所集中競價交易買入萬科 A 股 102945738 股,占萬科總股本的0.93%。鉅盛華在通過深交所集中競價交易買入萬科 A 股 449615060 股,占萬科總股本的4.07%。

而後,在8月4日,萬科補充公告稱,在鉅盛華買入的449615060 股中,其中,421574550 股是以收益互換的形式持有的,占萬科總股本的 3.81%。 8月27日,萬科第三次公告稱,截至8 月 26 日,前海人壽通過深交所集中競價交易買入公司 A 股 80203781 股,占萬科總股本的 0.73%。鉅盛華通過融資融券的方式買入公司 A 股 9316800 股,占萬科總股本的0.08%;以收益互換的形式持有 467138612 股公司 A 股股票收益權,占萬科總股本的4.23%。 截至目此,前海人壽已經通過深交所集中競價交易買入萬科A股735877445股,占萬科總股本的 6.66%;鉅盛華分別通過集中競價交易、融資融券、收益互換三種模式買入萬科A股926070472股,占萬科總股本的8.38%。兩者合計持股達到15.04%。

而根據萬科半年報顯示:其第一大股東華潤股份持股1645494720股,占股14.89%,也就是說,這是自2000年萬科創始人王石引入華潤集團作為萬科第一大股東後,第一大股東地位首次易主。

而成為第一大股東之後,市場更為關註的是前海人壽和鉅盛華是否會在萬科董事會中謀求控股權以及引發後續管理層的變化。

如果僅僅是財務投資,前海人壽和鉅盛華或將由此收手,但如果寶能系欲求“進一步發展”,不排除未來會再度通過前海人壽和鉅盛華增持萬科,當然,這些僅僅是猜測。

在華潤股份重新奪回第一大股東地位之後,寶能系會卷土重來嗎?市場拭目以待。

編輯:姚逸霄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紅包大戰:支付寶的“關系”謀略,微信的“照片”阻擊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6/0126/153985.shtml

導讀 : 今天下午黑馬哥的朋友圈被刷屏,我勒個去!點開一看原來是“朋友圈照片紅包”。黑馬哥驚恐的看了一下日期,今天剛26號啊!不是說好了有搖一搖的嗎?這是怎麽個意思?

本文系作者黃有璨(微信ID:sanjieke)投稿

今天中午2點,我更新了微信新版,當時就覺得,這必然是一個為了春節而準備的版本,但更新後並未察覺異常。

到了下午5點多一點,微信群和朋友圈瞬間被紅包照片刷爆。不得不再次嘆服於微信,也引發了一系列思考和胡亂猜測。

今天故事的主角一定是微信,但可能我還得先從支付寶講起。

自移動互聯網普及以來,每一年臨近春節的日子,都免不了一場紅包大戰——這既是品牌營銷,也是一種面向競爭對手們的示威。這場戰爭的主角,最早曾經是微博和微信,從2014年開始,由於微博式弱,紅包大戰逐漸演變成了支付寶和微信的雙雄之爭。

倒推到1年以前,2015年的紅包大戰,微信借著與春晚的合作和除夕夜的全民搖一搖,無疑成了去年紅包大戰的最大贏家。

而到了今年,支付寶則顯然有備而來,早早砸下2.6億元拿下了春晚的獨家互動合作權,並於1月25日正式發布了春晚支付寶搶紅包攻略,以聲勢和準備看,支付寶對於2016年的春節紅包大戰,是有一點誌在必得的樣子的。

看起來,這也比較好理解,以馬雲和阿里一貫的風格和立場,輸了一陣,是很難接受再繼續輸第二陣的。

但再往前推一步,這個事,可能還不止是單純的一次紅包大戰的輸贏勝負這麽簡單。

自2012年微信上線以來,微信之所以可以一步步蠶食掉在支付領域阿里的領地,背後最核心的東西,也就是騰訊最為寶貴的核心資產:用戶關系鏈。

支付是工具,而關系鏈則超越工具。工具需要服務於用戶,但關系鏈則天然就是用戶的一部分。在這個意義上講,居於關系鏈去發展工具是容易的,但反之則難得多得多。看看微信支付的發展,和支付寶推出生活圈和社交關系後的產品表現,二者之間,高下立判。

這,就是馬雲和阿里這幾年來的最大危機感所在。若解此憂,必須在用戶關系鏈上有所突破。

只是,支付寶的生活圈和社交自2015年9月上線以來,表現的確乏善可陳,即便上線時確實因為跟微信長得一模一樣而形成了話題,幾度刷爆朋友圈,但最終真正能夠把支付寶的社交模塊用起來的用戶,還是寥寥無幾。反而是,吐槽和唱衰支付寶的人,倒是一直都不少。

那麽問題來了,居於支付去發展社交很難走通,這麽淺顯的道理,我們能看到,阿里和支付寶的產品經理們就看不到?如果早就能夠預見得到支付寶做社交的艱難,為何還要投入如此大的人力和精力,耗費數個重要版本去更新和做好它?

到今天下午的微信紅包照片刷屏後,我突然有種感覺:這個事,和2016年的春節紅包大戰,很可能下的是同一盤棋。

支付寶想要在用戶關系鏈上有所突破,這個眾所周知。只是,活在微信的陰影下,要想找到一片空間能夠正面一點一滴的從微信手中把領地搶過來,卻幾無可能。這件事,3年前的來往易信飛信都辦不到,今天的支付寶也辦不到。

但,假如換一個思路,如果能夠抓住一個全民投入式的熱點,居於特定的與支付相關、可拉動一群朋友一起參與的場景,以運營驅動營造出來一個事件,再借由事件本身的發酵,在短時間內迅速卷入N多用戶,這樣是不是能夠形成一個突破口?

這個問題,我沒有答案,畢竟此前,從未有人這麽做過。

但,既然沒人做過,就意味著可能性。而既然這對於支付寶而言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它就值得投入和嘗試。

而,一個全民投入式的熱門節點,且還要具備與支付相關、可拉動一群朋友一起參與,這樣的節點和事件,非春節發紅包莫屬。

所以,現在看起來,從2015年9月更新社交模塊和生活圈,一直到拿下2016年春晚獨家合作,再到2016年1月25日發布春晚攻略,支付寶在下的,很可能是按部就班的同一盤棋。

假如我如上的猜測不幸言中,那麽不能不說支付寶其實盤算得很好,邏輯也都順暢。只是可惜,他們的對手是微信。

1月26日下午5點,在支付寶發布的春晚搶紅包攻略還沒能被人們普遍知道的時候,微信的紅包照片上線,並已如你所見,在短短10分鐘內徹底刷爆朋友圈,其盛況,甚至可能比2015年年初微信朋友圈廣告上線的時候還要可怕——我從來沒見過整個朋友圈都在使用同一個功能的盛況,真的不誇張,是整個朋友圈。

而,最關鍵的是,以做產品的常識來判斷,微信此次功能從內測到下線,都並未強制形成用戶更新,這背後的信息是——這件事,很可能微信已經琢磨了很久,埋伏了2、3個版本了。

至於之所以在今天上線,一來自然是春節紅包玩法的預熱,二來,則無疑瞄準的就是昨天發布的支付寶紅包攻略。看起來,看起來一直波瀾不驚的微信團隊是一直在這里候著支付寶,要打一場阻擊戰的。

看看下面這些或真或假的已經流傳得滿世界都是了的截圖吧,看起來,同樣是預熱,但從實際形成的傳播、用戶參與和聲勢影響力來看,微信再一次占據了全面上風。

640-2

640-3

而最讓人感到可怕的是,微信在整件事情里,只不過是開放了一個產品功能,然後發了一篇文章告訴了一下用戶,說我們上線了這個功能而已。最多最多,微信可能再找了點人寫了幾篇PR稿。

哪怕你支付寶早已眾誌成城有備而來。

我忘了是不是張小龍曾經說過這麽一句話了——做產品,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懂人性。

之所以會忘記掉,是因為曾經這麽說過的人,實在是太多了。

只是,做歸說,能真正做得到的,實在鳳毛麟角。

回想起來,微信成長的這一路,從搖一搖和附近的人,從開通訂閱號和全民打飛機,從春節紅包到朋友圈廣告,幾乎沒有哪一次不是既能形成全民事件級的刷屏,又能同時贏得一大片用戶贊譽的。

而每一次,微信的成功所依靠的,都是一些細微的對於人性的洞察。

這樣的一個團隊,是令人贊嘆的。而擁有這樣的對手,則很可怕。尤其是,如果你此前的一舉一動都已暴露在對手眼前,而對手的所有應對,你卻還都悄然不知。

對支付寶來說,現在到春節,還有10天左右的時間,在這樣一場已經下了豪註、難以接受失敗的PK中,支付寶還有調整的余地,但這一定會異常艱難。

對了,就在我寫完這篇文章的時候,微信的另一個新功能“搖一搖搶紅包”又已經開始測試了。

640-4


不止中國,其實谷歌在全球多個地方都遭到阻擊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6/0218/154306.shtml

導讀 : 強龍難壓地頭蛇

六年前谷歌宣布退出中國市場,輿論一片嘩然。

六年來有關谷歌重新入華的消息此起彼伏,不久前某網站撰文分析谷歌退出後對中國搜索市場的影響,再次把六年前的舊事推向高潮。以“不作惡”著稱的谷歌在全球積累了無數的粉絲,對於谷歌在中國市場的失敗,很多人更是在情感上歸因於外界因素。

但事實上,令谷歌失意的不只是中國市場,看似萬能的谷歌已經在世界各地頻繁遭遇阻擊

內憂外患,谷歌國際化遇到的三個泥潭

谷歌是一個偉大的公司,它的偉大甚至不亞於喬布斯時代的蘋果,但偉大不等於沒有挫折,至少從全球市場的現狀來看,谷歌在搜索市場一家獨大卻也內憂外患。

內憂:據Yahoo Finance報道,谷歌在2015年末的時候市場份額已經下跌至64%,而在2014年的時候,谷歌的市場份額還維持在67%。與之相反的是,微軟和雅虎2014年在搜索領域的市場份額分別為19.5%和10.3%,comScore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二者的市場份額分別達到了21%和12.5%。而就在不久前,谷歌和蘋果達成一項合作協議,谷歌通過向蘋果支付數十億美元為代價,使其成為iPad和iPhone中Safari瀏覽器的默認搜索引擎。可即便如此,谷歌搜索市場份額的下滑已是不爭的事實。

外患:或許谷歌可以自豪的宣布,在世界上的大多數地方,用戶都可以使用谷歌來獲取信息。誠然,谷歌已經成為很多地區市場份額最大的搜索引擎,但這一成績卻僅限於英文搜索。6年前谷歌退出中國,在一定程度上輸給了來自中國的競爭對手——百度,除此之外,谷歌搜索在捷克敗給了本土首家搜索網站Seznam,在俄羅斯敗給了本地搜索引擎Yandex,在韓國市場不敵韓文搜索服務Naver,在日本則敗給了孫正義創辦的雅虎。也就是說,谷歌的強項在英文搜索上,很多本土崛起的搜索公司正在憑借本土語言搜索上的技術優勢蠶食谷歌的市場份額。

危機:專欄作者傑羅姆在分析谷歌的壟斷問題時,曾有過這樣的描述:“技術的鐵蹄正在自然而然地、名正言順地踐踏全球市場,正在剝奪全球各地人們的技術自由”。從2010年開始,歐盟和谷歌已經在壟斷問題上交戰了幾個回合,不管是搜索、安卓還是稅收問題,谷歌屢屢挑逗著歐盟各國政府的神經。2015年9月,谷歌搜索份額高達97%的印度開始對谷歌進行反壟斷指控。以新聞集團為首的媒體們也紛紛指責谷歌的侵權,爭議也在一次次較量中不斷擴大。如今的谷歌已經成為歐盟公敵,並“傳染”到了印度市場,如果未來有越來越多的國家指責谷歌,無疑是致命一擊。

細思極恐,看似強大神聖的谷歌,似乎經不起推敲分析,當我們斥責、贊美抑或者追捧谷歌的同時,不得不思考的是,巨人谷歌遭遇滑鐵盧是命運使然還是外界因素在作怪?不妨一起來分析下谷歌在海外市場為何展現出了如此多的弱點。

水土不服,谷歌四面楚歌的病因

谷歌並沒有錯,它的企業文化、它的創新能力在全世界的科技公司中都是無出其右的。可當它走出美國的大門,邁出英語系世界的時候,卻不可避免的遇到了這樣或那樣的問題。

首先,谷歌是一家英語系搜索服務商,無論是搜索速度還是內容覆蓋,谷歌都是最優秀的英文搜索引擎。舉個例子來說,谷歌能夠細讀全球最大的Usenet消息存檔,所提供的帖子超過10億個,時間可以追溯到1981年。可在其他語言的搜索服務上,谷歌卻遭遇到了挑戰。對於英語、法語、德語等均起源於羅馬文的語種,再加上歐洲各國複雜的政治關系,谷歌在英語識別技術上的優勢可以運用到同類語言的搜索引擎上。而對於中文、日文等象形文字,谷歌需要從0開始學習,甚至核心的搜索算法都需要重新編寫。在這些地區,谷歌擁有品牌和口碑上的優勢,卻難有技術優勢可言。這就不難理解,在以英語作為官方語言的印度市場,谷歌輕松取得了97%的市場份額,在中國、日本、韓國等東亞國家,谷歌的成績似乎很難用及格來形容。

其次,本土搜索服務緊逼谷歌。除了語言上的難題,谷歌還面臨著文化上的壁壘,這也是很多本土搜索引擎得以戰勝谷歌的關鍵所在。就拿中國市場來說,在谷歌退出之前,有百度、搜狗、搜搜等搜索引擎同臺競技,相比之下對中國用戶更加了解的百度似乎更容易理解國內用戶的搜索需求和情感需求。回到今天來看,搜索已不再是簡單的輸入查詢,大數據、語音識別、圖像識別、情感識別等已經成為搜索引擎的主流技術,本土公司在一定程度上比谷歌更能察覺本土市場需求。即便政治上的原因成了谷歌在華敗給百度的借口,Naver和Yandex等在本土市場的勝利,依然暴露了谷歌水土不服的弊病。

最後,不作惡的谷歌開始讓人忌憚。不管是被冠以高尚的帽子,還是屢屢提及“不作惡”的企業文化,谷歌在本質上都是家商業公司,很多行為都是源於利益驅動的。就拿壟斷問題來說,谷歌在一些國家利用其市場霸主的地位,捆綁銷售自家的軟件,侵占新聞和圖書版權,實際上是在破壞網絡的公平性,歐盟就曾因此對谷歌起訴。從另一方面來講,谷歌的主體仍是一家美國公司,斯諾登事件後,谷歌、蘋果等相繼傳出了為美國政府提供服務的醜聞。如今在全球範圍內,網絡安全成為很多政府的棘手問題,他國出於這點考慮,不可避免的對谷歌進行限制。不過,雅虎和Uber倒是為谷歌提供了一個解決方案,以Uber中國為例,除了在中國市場進行獨立核算、獨立運營,同時吸引中國資本的參與,並宣稱將作為單獨實體在國內上市。當然,這也是遵從當地法律和遊戲規則的表現。谷歌並不缺少本土化運營的基因,只是在價值觀和商業法則上谷歌還需要做到因地制宜。

可以看出,谷歌的問題仍在於水土不服,盡管它已經是一個徹徹底底的國際性互聯網巨頭。中國有一句古話叫做“強龍壓不過地頭蛇”,即便谷歌最大可能的“入鄉隨俗”,它在全球多個地區遭遇阻擊的命運似乎是意料之中的。

如今懷念谷歌的人,很大程度上把谷歌神聖化了。谷歌並沒有人們想象中的無往不利,也會遇到阻礙和失敗。痛失中國市場絕不是個案,未來還將有更多的案例上演。

Alter,互聯網觀察者,長期致力於對智能硬件、O2O、手機等行業的觀察研究。微信公眾號:spnews


菜鳥宣布完成百億級首輪融資,欲以此阻擊京東物流

來源: http://www.iheima.com/finance/2016/0314/154686.shtml

導讀 : 菜鳥網絡宣布已完成百億級首輪融資,並引入新的戰略投資者。

i黑馬訊 3月14日消息,菜鳥網絡宣布已完成百億級首輪融資,並引入新的戰略投資者,新的投資方包括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淡馬錫控股公司 (Temasek)、馬來西亞國庫控股公司 (Khazanah)、春華資本等多家主權財富投資基金和私募基金。

這是菜鳥網絡自 2013年 成立以來的首輪對外融資,據悉本輪融資的金額在百億級人民幣。

菜鳥網絡 CEO 童文紅表示,作為未來中國商業基礎設施的物流,將是平臺化、數據化、社會化的物流服務,菜鳥將利用自己在這些領域的優勢,幫助商家和物流夥伴解決他們物流中的問題,提升物流效率。

對於融資具體用途,除了建設倉庫之外,菜鳥除了將在信息系統研發上投入資金,還會培育農村物流體系會對落地配公司進行補貼。

除了 2B 業務外,該公司也在今年1月 推出了面向消費者的 APP 菜鳥裹裹,試圖成為連接快遞員與 C 端用戶的入口。

根據菜鳥官方提供的數據,菜鳥網絡通過接入快遞公司、倉配服務商、日日 順蘇寧物流、落地配公司等,已經實現全中國超過 70%的快遞包裹、數千家國內外物流、倉儲公司以及 170 萬物流及配送人員都在菜鳥數據平臺上運轉。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