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市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關於廣州金逸影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編造虛假消費信息的進一步聲明》網站頁面截圖。 (小塵4x/圖)
針對“武漢國資委一年花96萬看電影,平均每人一年看400場”一事,武漢市國資委於昨日(11月27日)發表嚴正聲明,指廣州金逸影視有限公司(下稱金逸影視)在IPO招股說明書中有關武漢市國資委消費信息與事實不符,純屬虛構,並要求其澄清事實和賠禮道歉。
近日,有網友從金逸影視(169頁)招股說明書中發現:武漢市國資委位列金逸影視2011年第五大客戶,消費金額為96.5萬元。根據湖北省武漢市人民政府辦公廳2005年發布的相關文件顯示,武漢市國資委機關行政編制是75人,按照金逸影視招股書提及的平均票價30元計算,武漢市國資委每人一年大概看了427場電影。由此,網友也戲稱其為“最愛看電影的國資委”。
值得註意的是,除了武漢市國資委,中國銀行廈門分行在當年被列為第四大客戶,消費金額高達100萬元。
對此,金逸影視昨日下午發表道歉聲明稱,96.5萬元實為武漢國資委以及相關國資體系內的單位合計在本公司消費團體票的金額,對數據簡化處理造成的理解上的難度,向武漢國資委鄭重道歉。
不過,武漢市國資委對於金逸影視的解釋顯然並不買賬,11月27日晚間,武漢國資委在官方微博上發布消息稱,已於當天致函中國證監會懇請依法查清事實。而證監會2014年11月24日晚發布公告稱,定於28日審核金逸影視的首發申請。
之後,其又在官方網站發表公告稱,鑒於2011年武漢市國資委在金逸影視公司沒有任何影視消費,金逸影視公司招股說明書中有關武漢市國資委消費信息與事實不符,純屬虛構。而金逸影視聲稱武漢國資委及與其保持長期團體票合作關系同樣與事實不符,武漢市國資委根本不是金逸影視公司長期合作團體票客戶。
此外,武漢市國資委還列出了其2011年的電影消費記錄作為證明:2011年武漢市國資委共組織機關工作人員和企業先模人物、管理人員觀看教育影片4場,資金13100元。其中,反映優秀信訪幹部先進事跡的主題片《潘作良》80張、2400元(湖北宏基時代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反映汶川抗震救災的主題片《堅強》130張、3900元(武漢影城娛樂有限責任公司);反映社會綜合治理工作的主題片《守望平安》100張、3500元(武漢滾石娛樂有限公司);革命傳統教育主題片《建黨偉業》110張、3300元(湖北興匯影城娛樂有限公司),合計1.31萬元。
對金逸影視來說,其正處在上市的關鍵階段,根據證監會11月24日發審委公告,將在11月28日對金逸影視進行首發申請審核。
“如果招股書披露數據不屬實,金逸影視可能涉及招股說明書信息披露不真實,財務作假等嚴重錯誤,會影響到上市進程。如果招股書披露數據屬實,則武漢國資委存在濫用公款的行為,雙方騎虎難下。”廣東格林律師事務所戴輝勇律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不過,上海市華榮律師事務所執業律師許峰向《新京報》表示,招股書要經過券商、會計事務所、律所的一遍遍的核查,肯定要核查賬目的來源,招股書出現問題的可能性較小。
據上海某券商保薦代表人介紹,根據招股書編制的相關準則,對於供應商和客戶的統計,同一控制人下的企業是應該合並統計的。該人士舉例說,電力企業的客戶實際上就是南方電網和北方電網,但未來區分,也會落實到省一級單位,比如南方電網某省公司,客戶是中石油一般也會落腳到省市一級的公司,不會直接全部統計到中石油名下。
根據準則,金逸影視把武漢市國資委旗下企業采購電影票的數據統一歸到武漢國資委名下是沒有問題的,當然,如果招股書稍微註釋一下應該會更好。
而對於當事另一方,一位知情人士向記者透露,目前正處於武漢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關鍵階段,因此武漢市政府相關部門都較為緊張,此番金逸影視招股書披露武漢國資委一年看電影花96萬元在網上持續發酵,影響了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