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憑借長尾理論,一個App半年身價1億美金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129/148045.html

網是內容的聚合,對於網友而言,從浩如煙海的信息中高效快捷地找到自己需求的信息,需要“快捷通道”。於是,導航,搜索引擎,新聞門戶……基於這個核心需求,締造出互聯網PC時代的十年繁榮。

2013年上半年,《移動互聯網發展趨勢報告》顯示:利用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互聯網設備的人均上網時長,首次超過PC,而且PC互聯網用戶向移動端遷移的趨勢持續走強。
 
PC互聯網紅利已盡,移動互聯網成為主流已是必然,但是互聯網作為內容聚合的實質不變。於是,得出這樣一個結論: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內容從PC端轉移至移動端,平臺轉移,內容需要重新聚合與分發,這便是移動互聯網的創業紅利與契機。一點資訊,正是抓住這樣的機遇迅速崛起。
 
9月11日,鳳凰新媒體宣布,斥資600萬美元收購一點資訊8.75%股份;11月7日,鳳凰新媒體再次以850萬美元增持一點資訊8.5%股份。以此估算,“一點資訊”最新身價高達1億美金!
 
從正式上線推廣到身價1億美金,僅僅過了半年時間,一點資訊迅速崛起背後有著怎樣的秘訣?
 
 
抓住互聯網的“長尾”
 
在一點資訊創始人鄭朝暉看來,將一點資訊等同於新聞客戶端並不準確:“一點資訊,是基於移動終端,把搜索引擎打入推薦引擎的興趣引擎,是搜索與個性化推薦的有機結合。”
 
一點資訊的關鍵在於抓住互聯網內容的“長尾”。什麽是“長尾”?
 
長尾理論是網絡時代興起的一種理論:
 
1.     商品儲存流通展示的場地和渠道足夠寬廣;
 
2.     商品生產成本極低,以至於個人都可以進行生產;
 
3.     商品銷售成本極低,以至於個人都可以進行銷售;
 
只要滿足以上三點,幾乎任何以前看似需求極低的產品,只要有賣,都會有人買。這些需求和銷量不高的產品共同占據的市場份額,甚至比主流產品的市場份額還要大。
 
判斷一個“內容出口”的好壞,不是看它熱門信息搜索的結果,而是看冷門信息獲取的情況。在當下的搜索引擎、門戶網站、導航上搜索熱門信息,顯示的結果大同小異,但當搜索冷門信息時,結果便出現了分化。
 
網絡上的熱點是大家需要的談資,但是不能沈澱價值,很難讓讀者有所收獲。此前PC互聯網時代,門戶輸出的大多是一樣的內容,而用戶關註的內容千差萬別,在給予熱點的基礎上,如何針對不同用戶,提供具有最大價值的內容,傳統媒體鮮有做到。
 
內容生產者通常要扮演兩個角色:一個是內容的生產者,另一個便是內容的分發者。既要生產內容,又要吸引用戶來閱讀內容,這就導致了一窩蜂追熱點的情況發生,真正有價值的長尾內容無人生產。
 
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用戶上網的時間更長、粘性更高,這就使得用戶對於上網閱讀需求的信息量大大增加,除了熱點新聞之外,對於具有價值的“長尾內容”的需求也隨之增加,內容的價值日益凸顯。
 
基於此,一點資訊的核心動機是“傳遞”:在媒體創造價值後,一點資訊便針對不同用戶的個性需求,挑選除熱點之外對他最具價值的長尾內容,以最大效率傳遞給用戶,讓他們最後能夠有所收獲。
 
我們可以看到,在國外優質的長尾內容非常豐富,尤其是在搜索長尾關鍵詞時,美國的整體質量要高一個層級。為什麽會這樣?
 
國外除了重視長尾內容之外,更重要的是重視內容生產者的利益。
 
大多數內文廣告屬於內容生產者
 
我們認為的內容生態良性循環應該是用戶提供內容,媒體提供流量,根據內容受歡迎程度,得到相應回報。眾多內容產生者中有職業記者,但更多是對某一領域感興趣的“業余作家”,靠興趣驅動產生優質內容。
 
比如,有人不是專業作家,但她在育兒方面很有經驗,就可以生產育兒方面內容,這些內容通過平臺分發,被關註育兒知識的讀者獲知,內容帶來流量、產生價值,平臺就會向內容生產者提供費用。平臺負責流量的變現,內容生產者只專註生產高質量內容。
 
反觀中國的內容分發,大多仍只重視短期平臺利益,既未給作者制定完善的利益分配機制,也沒有規章制度保護內容生產者作品。盡管短期占到便宜,但長遠來看,只是竭澤而漁。這就從分發機制上導致長尾內容的缺乏,即使流量再大、技術再強的內容分發平臺,如果沒有優質內容,就無法真正吸引並留住讀者。
 
因此,一點資訊將來的商業模式是將最優質、最符合用戶興趣的內容聚合在一起,平臺只收取信息流產生的廣告價值,大多數內文廣告返還給內容生產者,以此激勵高質量的內容生產。
 
分發平臺化身為內容服務平臺,從內容的掌控者徹底變為內容的服務者,將內容帶來的流量所產生的利益分發給內容創作者。這樣,盡管短期內平臺收入會下降,可更多有價值的內容會被激勵生產出來,從而引來更大的流量,產生更大的價值。
 
平臺的商業模式、內容生產的激勵機制建立後,如何保證讀者能夠及時、準確、便捷地獲取所需“長尾內容”顯得至關重要,在這一方面,一點有著天生的“基因”。
 
無興趣,不推薦
 
鄭朝暉在雅虎矽谷總部時的團隊負責兩塊:一塊是雅虎全球全網搜索質量,另一個做雅虎的個性化首頁推薦算法。
盡管當時搜索和個性化推薦被分為了兩個團隊,但搜索和推薦只是用戶表達興趣的兩種極端方式,一個是完全主動,一個是完全被動。而本質上來說,它滿足的用戶需求是一樣的。從這一點上看,搜索和推薦的融合是未來內容分發的趨勢。
 
一點資訊跟搜索引擎的基因更類似,一點模式被稱之為“興趣引擎”:將智能推薦融入搜索,讓搜索變成一個少量的、低頻的,但是高質量的搜索。
 
“你給我一點,我充分拓展一片!”讓搜索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就是搜索引擎和推薦引擎共同進化的下一代。
 
當你剛開始使用APP,一進去看到的肯定都是熱點,因為剛開始使用,APP不知道你的喜好,但總要給你東西看。於是,就推薦幾十條熱點新聞,通過你的點擊,來鎖定你的關註點。如果你喜歡看軍事,就多給你軍事,你喜歡看體育,我就多給你看體育,這個就是推薦的概念。
 
在一點資訊,你如果要這麽用,什麽都不幹,它就是一個個性化推薦。但這並不能滿足對搜索個性化的要求。一點資訊和同類產品最大的功能差異在於,在這里你可以創建任何你感興趣的頻道。
 
比如你關心育兒,可以訂閱育兒,可以訂健康,可以訂任何跟育兒相關的東西。一旦定了,APP就把含有育兒觀點所有的頻道給你推出來,里面的內容也給你推出來。然後,你只要稍微表達一點自己的觀點,APP就立即給你拓寬一面,這就是基於興趣的、能不斷“進化”的個性化推薦。
 
在機制建立起來後,內容生產者,內容分發平臺,讀者就形成了一個良性的循環,內容分發模式也從傳統的B2C模式進化成了C2C模式:
 
在一點資訊,用戶興趣範圍內,優質內容沒有或者不多時,一點會將這個需求反饋給內容生產者,進而形成一個供需平衡。內容生產者可以更精準的生產用戶關心的“長尾內容”,而不是說大家一廂情願過度生產熱門、娛樂的內容。
目前,一點資訊的註冊用戶已經有近2000萬,活躍用戶接近400萬。對於一點資訊而言,“推薦+搜索”模式的風口才剛剛打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122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