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聲救地球之九七前後 朱泙漫屠龍記
http://johnchrysostom.blogspot.hk/2014/11/blog-post.html上一篇拙文『Jiefangjun Is Comin' To Town』筆者把馬克(Deutsche Mark)自1971年起的匯價(USD/DEM)和之後的歐羅匯價(USD/EUR)拼在一起,發現其(DEM和EUR)走勢兌美元是處長期上升軌。今天且再以EURO前身的XEU (European Monetary Unit)和EURO拼在一起,看看其兌美元長期走勢如何。自1979年3月開始的XEU,經過於1999年1月過渡至EUR,其兌美元匯價波幅(以XEU/USD或EUR/USD計)主要在在 0.8000至1.6000波幅。其中XEU/USD和EUR/USD低位分別是1985年3月的0.6752和2000年10月的0.8525,至於兩者高位分別是1980年1月的1.4435和2008年4月的1.4759。倘若XEU作為EUR的前半生具參考價值,那麼在筆者執筆時USD/EUR為1.2538其實仍算貴(2014年11月5日香港時間上午8 :45)。長期而言,不管是XEU還是EUR兌美元似乎沒有明顯方向性。 究竟是什麼因素影響USD/XEU或USD/EUR匯價呢?引用學究派理論可以拋出大量似是而非的理論,回到最基本的當然是供求定律。基於投資和外貿順差令美元或其他貨幣流入歐元區,那麼便會推高歐羅匯價。反之若歐羅因貿易逆差或其他原因令資金流出歐元區而進入美元區,那麼歐羅兌美元便會下跌。不過這兒不可能不理會各國央行作為本國貨幣莊家的角色,因為匯價太高會打擊本國出口貿易的竸爭力,太低又會輸入通脹或以較昂貴代價輸入自己所沒有的原材料或產品(如今天人民幣升值其實有利減少中國在購買原油時的成本)。所以在匯價進入某些關鍵時刻不同國家的央行會使出超級無敵手干擾本國匯價,因此匯市實在是不同國家的央行基於本身政經考慮而作出的博奕行為。故此筆者的信念是匯市短期而言是受供求的市場定律決定,長期而言則是不同國家央行的博奕或討價還價的結果,否則人民幣兌美元匯價便不會成為中美談判其中一項重要的議題。
有趣的關是2014年10月31日日本央行總裁黑田東彥宣布進一步拓大日圓的量化寬鬆政策再加碼印銀紙,日圓貨幣目標增長由每年印60至70兆日圓鈔票加碼一成多至80兆日圓。這些錢會直接買日本政府債券、日經指數ETF基金與日本不動產證券。結果日圓匯價(USD/JPY)由2014年10月31日112.32急挫至2014年11月3日的114.05。基於貨幣博奕行為,日圓兌美元是否進一步下跌還看是否有米帝國的祝福罷!
其中一幕有關廣東道97年之後的情況,除了譚校長還是五十年不變繼續成為港燦首席歌手後,在廣東道熙來攘往的不是穿解放裝騎自行車的同志,而是來自強國的大款。五十年不變的,是呆在這兒發夢的港燦,和一些偶然來辱罵強國人為蝗蟲的支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