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股市暴跌就恐慌?請做一個“安靜的”投資者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958

過去兩個月對於(美國)股市投資者來說顯然是一場大考驗。標準普爾指數在9月19日見頂於2019之後,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就跌去9.8%。如果你在這一波的大跌中恐慌並在低位“割肉”的話,你可能就犯了投資者最常見的一個錯誤了。

人類的群居性所帶來的定性思維是造成這種錯誤的根本因素。一方面,投資者希望和“大部隊”保持一致,畢竟大多數時間真理還在多數人手中;另一方面,投資者又希望自己能夠先知先覺,早於他人發覺到頂部或者底部。然而,“聰明人”從來只是很小一部分人群。當普通人感覺到恐慌而拋售的時候,可能市場距離頂部已經相當一段距離了。

對於普通投資者而言,做一個簡單的“蠢人”可能效果更好。根據摩根大通的統計,如果投資者一直在市場內進行交易的話,那麽從1993-2013年的年化收益率將在9.2%左右。但是如果投資者剛好錯過了一些市場較大規模的反彈(全年表現最佳的10個交易日),那麽平均收益率則將跌至5.4%左右。

jpm

更為關鍵的是,那些表現(漲幅)較好的交易日通常在市場大跌之後出現。這可能和市場本身的內在運行規律有關——任何牛市或者熊市都不是一蹴而就或者一下子就能走完的,市場總要出現反彈或者回撤。跌的越多反彈的空間就相對越大,漲的越歡樂,跌的時候就越痛苦。

best-days

可惜的是,市場投資者在實際的交易中卻是剛好相反。策略師Gerard Minack的研究表明,在市場見頂的時候,資金流入通常是最為激進的,在市場見底的時候,資金流出卻是最瘋狂的。這也導致了絕大多數投資者的收益還不及指數的表現。

screen shot 2014-10-26 at 10.28.19 am

Richard Bernstein的研究結果則更令人感到沮喪。過去20年來,大多數投資者的收益僅僅比亞洲新興市場及日本股市要強一些。

average-investor-returns

這或許說明,大多數人直接購買指數型基金或者采取“買入-持有”的策略會比來來回回的買入賣出效果更好。

Gluskin Sheff首席策略師David Rosenberg10月14日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市場調整總是交易的一部分,他們來了又去,不會停止。我們應該淡定一些,我們不要去嘗試控制市場。賺大錢的人會在一直留在市場,直到市場趨勢發生改變。”在他發言以後,標普已經將近反彈了8%。

當然,眼前最好的例子可能就是上證A股。在下跌超過100點之後,周二出現了2%以上的大反彈。

Agu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79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