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主突病,長子上位,接著長女與身居要職的夫婿離婚,三星集團密集上演的這場豪門家族故事,相當符合標準版的韓劇情節。
常言道“家和萬事興”,果不其然,三星2014年一季度運營利潤同比下滑4.3%,二季度同比下滑24.5%,三季度更是同比下滑達59.7%,自由落體式的下滑業績讓業界深感震驚。
作為三星支柱的移動業務,在全球最重要的中國手機市場,一直面臨來自蘋果和中國大陸手機廠商在高端和中低端的雙重夾擊,前有強敵,後有追兵。
但三星最大的問題是它還未能正確認識“中國制造”。短短幾年,小米、華為、聯想、中興及一大批中國二三線手機廠商群起逆襲,三星市場蛋糕被不斷啃食。2014年8月,易觀國際公布數據顯示,小米取代三星成為中國市場頭號智能手機制造商。
這群“土狼”從“山寨”到“價格戰”,看似笨拙低劣,上不了臺面,卻兇殘有效,一招致命。有人總結說,哪個行業只要中國企業一打價格戰,就血肉橫飛,甚至玉石俱焚,外企巨頭就沒了活路,以前在服裝、家電、PC等領域屢次上演,現在手機市場再現,小米、華為等企業同室操戈,結果搞殘了三星。
用最快的速度把高科技搞成大白菜,這似乎是中國市場一項神奇的能力。這兒總有一群貪婪成性的土狼鍥而不舍地在後面追趕,在你看不上眼的時候,已經悄悄逼近,完成了圍獵。
只有像蘋果這樣的絕頂高手,跑得夠快,拉開得距離夠大,才有真正的安全。這就是中國的市場,生態繁多,殘酷激烈,野性十足。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當初成就三星奇跡的,恰恰又是造成今日三星危機的。人人皆知,當年三星以大屏機Galaxy系列一戰成名,成功抓住了市場空白。更快的CPU、更大的內存、尺寸更大色彩更鮮艷的顯示屏,成了三星的競爭利器。事實上,當年三星奇跡並非是靈光閃現的“點子”制勝,而是三星以硬件為核心強大的供應鏈整合能力的自然結果。
問題是,標準化與可複制性是工業化生產與市場交易的本性,中國手機生產商的供應鏈整合能力迅速趕超,性能一樣,價格卻比三星便宜許多的手機充斥大街小巷,三星的危機如約而至。
想當年三星因大屏曾一度風頭直壓蘋果,現如今Galaxy Note 4還是那麽大,但是iPhone6卻變大了。不差錢的消費者依然追逐蘋果。講性能、講實惠的已經有大把國產手機可供選擇。三星沒法跟上蘋果,陷入中國群狼的圍獵成為必然。
硬件廠商出身的,思維也很硬。面對危機,三星選擇的對策還是繼續拼硬件,同時還要拼價格,這樣兩線作戰的結果只能是腹背受敵,雪上加霜。
三星似乎沒有意識到,時代變了,現在已經是靠拼軟件的年代了,智能手機廠商只有通過軟件帶來的用戶體驗,來形成自己的賣點。蘋果自不待言,其顛覆性的創新體驗以及為產品賦予文化,證明了這種高大上的核心競爭能力才是王者無敵。連中國“土狼”們也開始與時俱進了,在互聯網營銷、本土市場個性化設計等方面做得有聲有色。
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頑冥不化一條路走到黑的諾基亞王朝覆滅了,偏執於硬件的HTC如流星般隕落了,現在,諾基亞、HTC的幽靈遊蕩在三星的世界,黑雲壓城,星光暗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