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全球財富的不斷增加,尤其是自2005年以來中國私人部門的財富進入爆炸性增長,截至今年6月,中國廣義貨幣供應量M2已逾120多萬億元,規模龐大的財富,需要有大量的專業人士和機構來打理。
國內目前從事財富管理業務的機構越來越多,包括商業銀行、信托公司、券商以及第三方理財機構等。但國內金融業對財富管理業務的認識並不十分到位,常常泛泛地談論理財。
一般意義上的財富管理業務(wealth management),通俗講就是理財業務,也有稱之為“泛資管、大資管”,這些都是一種相對廣義、泛泛的財富管理概念,具體深入分析以後,它實際既包括以基金經理為代表的資產管理業務,也包括以財富顧問為代表的狹義財富管理業務這兩個方面或說兩個環節。而且這二者所要求的專業技能有較大不同,實際上是金融行業中兩個不同的領域。
資產管理業務的典型代表就是基金公司和基金經理,他們通常負責尋找具體的投資項目、某某股票、某某債券等具體投資品種,決定相應的買入賣出時機,他們是理財產品的投資管理人。其他諸如國內商業銀行內部負責理財產品設計的產品部門(如一些銀行內部的資產管理部、投資銀行部等)、國內信托公司、券商、私募機構等目前都在從事資產管理業務,他們都屬於資產管理機構範疇,到處尋找各個具體投資項目、投資標的進行投資,並承擔之後的投資管理職責。
而狹義財富管理業務的典型代表就是財富顧問,他們負責站在投資者的角度,幫助投資者尋找符合投資者自身風險偏好特征、適應某一特定時期市場風格的理財產品,即將合適的產品在合適時機銷售給合適的客戶,他們是理財產品的銷售者(如國內商業銀行內部的個金部和私人銀行部等)。不同於資產管理機構的內設銷售部門,如基金公司的銷售部門,他們也在做銷售,但他們僅僅是在銷售本機構的產品,一般不屬於財富顧問的範疇,財富顧問往往需要在不同市場、不同資產管理機構,包括商業銀行、證券公司、基金公司、信托公司、私募等機構之中,尋找同類產品中表現最優的產品,而不僅僅是銷售本機構的產品。
具體而言,財富顧問除了需要充分了解客戶的投資風險偏好選擇合適的客戶外,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要能幫助客戶在諸多參差不齊的資產管理機構和基金經理之中挑選合適的、同類產品中表現最優的產品和產品管理人,實際就是要有本事篩選出優秀的基金經理,評價該基金經理的投資能力、歷史業績和投資風格;同時財富顧問還要有能力判斷評估當前或未來某一時段的市場風格,當前市場適合哪個大類資產,買債券類產品,還是買股票類產品,股票類產品中適合買投資成長類股票的產品,還是投資大盤藍籌類股票的產品,以便下一步挑選出擅長相應某一類市場風格的基金經理適時推薦給客戶;反之,當前是不是應該賣出某類產品等。
這些都需要較強的專業能力,需要始終面對投資市場永恒的變化波動和不確定性,不斷學習更新知識,還需要有敬畏市場的態度。只有具備相應的專業能力,才能更好地服務好客戶,賺取相關業務收入,也才能更加有利於防範銷售風險,減少銷售糾紛。
因此,基金經理負責評價挑選具體的項目、具體的股票、債券等特定投資品種,而財富顧問主要是負責評價挑選基金經理,總體而言,資產管理業務和狹義的財富管理業務二者是上下遊的關系,是兩個不同的細分行業,盡管都和投資有關系,但二者的側重點是不一樣的,各自所要求的專業技能有較大不同(商業銀行資產管理部門在理財業務中所要求的專業能力,與個金、私人銀行部門在理財業務中所要求的專業能力的不同,實際正代表了兩個不同的行業;當然財富管理業務如果只是在銷售市面上的一些類存款的銀行理財產品,這對銷售人員而言確實幾乎不需任何專業性)。財富顧問是投資者和基金經理之間的橋梁,當然有些財富顧問由於在某方面具備較強的投資能力,有時也可以在具備相關監管資質的情況下,向客戶推薦具體的股票等投資品種,但這只是一種補充,否則他更應該去擔任基金經理,而不是財富顧問。
從國際金融同業來看,特別是在談論具體業務時一般對財富管理業務的理解,更多情況下是按照狹義財富管理業務範圍的理解,即與資產管理業務平行並列的業務,以下所提財富管理業務均采用狹義理解。事實上,正是由於存在現實的和潛在的巨大商業機會,使得財富管理業務、資產管理業務近些年來已和商業銀行業務、投資銀行業務一起並列成為國外成熟金融行業中的主流子行業。瑞銀集團(UBS)除了瑞士境內存在一些商業銀行業務外,其全球業務一直以來就分為財富管理、資產管理、投資銀行三大板塊,其中財富管理板塊占三分之一以上。
而且,國外大銀行一般都同時經營商業銀行、投資銀行、資產管理、財富管理等多種業務;對於具有傳統商業銀行背景的國外大銀行,由於其傳統商業銀行業務占有大量客戶群體,可以很方便地將自身業務自然延伸到財富管理領域,因此在傳統商業銀行與以上投資銀行、資產管理、財富管理等幾項業務的關系中,財富管理業務往往是具有傳統商業銀行背景的國外大銀行經營範圍中必不可少的。
而在國內實踐中,作為中國財富管理業務的主力軍,不少銀行的理財業務過分依賴銀行理財產品,甚至常將銀行理財片面理解為銀行理財產品(這實際只是銀行從事的資產管理業務),而將銀行銷售自身理財產品以及基金、證券、信托、私募等第三方理財產品的財富管理業務,只是按照傳統商業銀行分析框架簡單歸在商業銀行的一項中間業務、一項代銷業務里。
總之,這些認識上的不到位,使得目前業內對財富管理業務,特別是財富管理業務本身作為一個獨立、有著足夠生命力和巨大商業空間的主流金融行業的重要地位重視不夠,目前國內財富管理行業仍處於相對懵懂狀態。如果業內能早日投入更多精力、更加積極主動地發展它,抓緊提高財富管理專業能力,就能更好地滿足客戶巨大的財富管理需求;同時也能更好防範銷售風險,減少銷售糾紛,真正促進行業的健康快速發展。
事實上,財富管理行業的重要性在目前國內間接融資比例和直接融資比例結構調整、傳統商業銀行業務整體的行業空間面臨挑戰的情況下,顯得尤為突出。近年來以諾亞財富為代表的第三方理財機構的大量出現,也正反映出財富管理行業在國內民間關註度的不斷提升。(作者單位:中國建設銀行財富管理與私人銀行部,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
(編輯:李燕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