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的崛起可能將是一場漫長的博弈。雖然人民幣占全球外匯交易市場份額不足2%,但是許多國際金融中心已在競相爭奪離岸交易中心的地位。
香港、新加坡等亞洲金融中心爭奪人民幣離岸顯然是一件自然的事情,據國際支付供應商Swift的數據,過去一年歐洲與中國大陸和香港的人民幣交易規模翻了一倍。
英國債券經紀商Icap估計,歐洲目前占到離岸人民幣市場的三分之一。
人民幣國際化,不僅僅是中國推動人民幣貿易結算,人民幣債券發行的結果。同時也是各個國際金融中心致力於打造更好的交易平臺,擴大人民幣交易額度努力的體現。
英國政府一直試圖吸引更多的人民幣交易業務。作為全球最大的外匯交易中心,倫敦金融城相比香港,和其他歐洲競爭對手有自己的優勢。
6月份中國建設銀行在倫敦成立了人民幣結算行,為英國成為離岸交易中心掃清了最後障礙。中英兩國政府簽署了人民幣英鎊直接結算的協議。
倫敦還是“點心債”發行中心,盡管今年以來中國央行擔心債務攀升過快,開始收緊海外人民幣債券發行。
英國當局本月還宣布,將允許非中國債券發行人發行以人民幣計價的主權債務。英國央行將購買人民幣計價的主權債作為外匯儲備。
對中國而言,倫敦將成為人民幣逐步國際化的一個跳板。但如果英國要想贏得離岸人民幣交易中心爭奪戰,必須面對來自歐洲以及亞洲的競爭對手。
法蘭克福一直針鋒相對的與倫敦爭奪人民幣交易中心。同樣在6月份,中國銀行在法蘭克福設立了清算中心。去年德國與中國簽訂了貨幣互換協定。
德國是中國的第三大貿易夥伴,是中國最大的對歐洲投資國,這使得法蘭克福市人民幣在歐洲離岸金融中心有力爭奪者。
盧森堡同樣是人民幣離岸中心的一個有力挑戰者。如果中國放松資本流動管制,那麽盧森堡很有機會成為人民幣計價投資和資產海外管理中心。
中國銀行、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歐洲總部都設在盧森堡,盧森堡擁有歐洲最多的人民幣存款。
盧森堡人民幣“點心債”發行規模超過歐洲任何一個金融中心,盡管倫敦宣稱為人民幣債券發行做了大量支持工作。
作為一個人口僅為500多萬人的島國,新加坡不但要成為能與香港和倫敦匹敵的人民幣離岸中心,而要成為整個東南亞的人民幣交易中心。
據皇家蘇格蘭銀行(RBS)的數據,新加坡55%的對外貿易在亞洲,而相比之下香港在亞洲貿易比重只有20%。
據新加坡金管局的數據,2014年3月份新加坡的人民幣結算量,占到除了中國大陸和香港之外所有結算量的60%。
大部分人民幣交易由新加坡本地銀行帶動,比如新加坡第三大銀行大華銀行,這些銀行與當地華僑企業在東南亞有悠久的關系。
4月份新加坡的人民幣交易規模超過倫敦,進一步證明了東盟國家對人民幣結算的旺盛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