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誰逼郭台銘、李焜耀低頭談合併?

2014-03-12  TCW  
 

 

面對體型比自己強大的對手,該單打獨鬥?還是找盟友打群架?多數人選擇打群架,但是,台灣面板業至今仍然選擇單打獨鬥。這種僵局,最近似乎有點轉圜。除了兩位「親家」態度未定,面板業的大股東們多年來慘賠,決定要積極撮合,已促使這次合併案接近踢進臨門一腳的階段。

政府、股東扮合併推手陸低價搶單,產業面臨威脅

經濟部長張家祝面對立委質詢,坦承鴻海總裁郭台銘曾上門希望促成友達、群創面板合併。不僅隔天友達股價大漲到四個半月新高,「兩虎」隨後都發表對於購併採取開放態度的言論。

兩家面板廠合併,幾乎每年都有人興匆匆提起,今年時機卻最成熟。兩個理由:自己家的大股東損失慘重,看不下去,將成為整合內部共識最大的力量;其次,後有追兵,再不合併,化為大而有力的拳頭,中國大陸的勢力冒出頭,兩隻老虎最後可能會被打成病貓。

首先,政府態度轉趨積極,這次張家祝表示:「如果業者有意願,政府會盡力協助,」面板業缺的就是錢,政府願意在資金援助上鬆口,就有機會讓郭台銘、友達董事長李焜耀坐下來談。去年經濟部詢問過兩位科技大老,面板業該怎麼避免走向DRAM老路,大老們都贊成合併。

親近友達高層的面板老臣指出,因為不少過去挺KY(李焜耀)的內外資股東這一年也開始鬆動,傾向合併找出路,他觀察並分析,股東認為過去很多的決定都不完全是從股東的利益出發,造成「股東有很多noise(雜音)出來」了。

理由之一,友達有二七%是法人持股,這些股東在友達股身上賠了不少,今年下半年後,面板前景也不妙,這些股東急著想為投資找出路。

以很挺友達的大股東之一國泰人壽為例,國壽是持股友達最多的單一金融法人,約二%,二○○七年國泰人壽以每股四十五‧三五元買下九萬多張友達股票,如果都沒賣,以二月二十七日友達均價十‧三元來看,已經大虧逾三十四億元。

加上,今年大陸至少有三條八點五代廠產能開出,中國八代線的投產數量將由去年底每月二十五萬片,提高到二○一五年底的每月六十七萬片,產能增加一六八%。中國面板廠勢必對外輸出,擠壓台灣市佔率。眼見面板長期將陷入困獸之鬥,這些股東都急著找出路。

面對投資面板虧損,國壽發言人林昭廷僅表示,不對個別投資與企業合併發表言論。

郭董、李焜耀各有立場郭要話語權,李要經營權

據瞭解,至今,李焜耀和郭台銘從沒碰面談合併,但底下的人「陸陸續續都談了很久」。泛友達集團的老臣說,「情況不同了,不合作大家都死。」

一位外資圈大老認為,股東都知道合併是最好的選項,「KY立場也軟化,他認為合併對於產業是好的,可以有革命性機會。」問題還是卡在到底誰主導合併後的公司,李焜耀和郭台銘的立場不同。

郭台銘的想法很單純,只要合併後鴻海可以控制的市佔率達到四成,就能讓他在全球接單上取得最漂亮的一張門票。

一位面板主管估算,「對鴻海這是一加一等於四的效果,」如果郭台銘打造出全球最大面板廠,議價權與規格談判權至少提高四倍,想開什麼規格,做哪個技術,品牌廠只得接受,而不是像現在群創與友達分居全球第三、四名,被品牌廠牽著鼻子走。

熟知郭台銘行事風格的面板主管表示:「話語權對於老郭來說是重要的。」

但是,站在李焜耀的角度,合併後台灣面板實力是首要考量,此外,重複的供應鏈怎麼處理?留友達或留群創的供應鏈?這也涉及兩派人馬安排,兩者觀點利益不同,是合併的關卡。

曾在友達任職的業務主管指出,這並非沒有解方,李焜耀有商人性格,他不一定想要當全球最大面板廠霸主,但要讓出友達經營權,得看政府願意給多少好處,例如,幫助友達回收過去的投資,獲得銀行借新還舊展延貸款等等。

一位面板高階主管估算,政府想幫忙,股東支持,加上雙方經營階層都有意願,比起過去不願接觸,現在願意開口談合併的機率至少有六成,要再提高意願就看政府給多少甜頭,這也是為何最近兩虎高層紛紛找上政府試探的原因。

不合併只剩下兩條路拚性價比或發展高階技術

只是時間並不站在台灣這邊,今年中國八代廠開出後,台灣面板的市佔率必再受到威脅,如果不合併,只有兩條路可走。

一是如同現在群創的策略,衝性價比,面板規格更高更好,設計更複雜,價格卻得低,以增加中國競爭對手追趕的難度。

以去年群創推出的高解析度電視(4K2K)來說,雖然出貨量全球第一,但是硬比日系、韓系競爭對手價格砍了一半以上,這種領先是以犧牲利潤換來,難保中國不如法炮製。

二,類似日本面板廠往高階技術發展,只是兩大面板廠目前的現金流多靠折舊,而非真正自本業獲利,要再有資金投入新技術研發有其困難,不然就得像瀚宇彩晶,「偏安」利基市場。

能選擇的路其實已很清楚,是否能成為世界擂台上的黑馬,考驗郭台銘和李焜耀兩位征戰商場三十多年科技大老的智慧。

【延伸閱讀】面板廠拚轉機,藉合併提高市佔率——近年來面板廠合併效益一覽1.時間:2001/3/13 合併公司:聯友和達?皉X併 合併效果:合併之後,友達排名全球第2大面板廠

2.時間:2006/4/7 合併公司:友達合併廣輝 合併效果:友達全球市佔率提高為19%,與三星相當

3.時間:2009/11/14 合併公司:群創合併奇美電 合併效果:面板市場金額最大合併案,合併之後,群創市佔率超越友達成為台灣第1大

4.時間:雙方尚未談合併 合併公司:友達和群創合併合併效果: 1. 全球最大面板廠誕生,市佔率達4成,對品牌廠獲得更多議價權 2.台灣面板廠可以整併產能,不再互相廝殺價格,可集中研發資源

資料來源:公開資訊觀測站券商研究報告 整理:曾如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3259

白兔變野狼 誰逼微軟執行長裁員?

2014-07-28  TWM  
 

 

微軟(Microsoft) 執行長納德拉 (Satya Nadella),上任五個多月後,出手搖動帝國了。

七月十七日,微軟宣佈全球裁員一萬八千名員工,是公司成立三十九年來最大規模裁員,更勝過今年科技業「裁員冠軍」IBM的一萬三千人,消息震驚全球科技界。

微軟在官網表示,這是「組織重整」計畫的一部分,主要是為了整合收購諾基亞(Nokia)設備與服務部門後的整體戰略,因此,其中有一萬二千五百人屬於諾基亞手機部門。這意味著這次裁員人數相當於微軟全球員工總數十二萬七千人的一四%。

裁員消息振奮華爾街,美國時間十七日,微軟股價盤前上漲二.四%,事實上,微軟股價自納德拉上任至今已經上漲一五%,並創下二○○○年以來十四年的新高。納德拉這一次的裁員,原本諾基亞的員工成了最大受害者,引來歐盟呼籲微軟要善盡企業社會責任,但現實的資本市場,可說是用數字肯定了「劊子手」納德拉。

三封信見證變心軌跡先掏心、後裁員,建立威望

「這意味著他要走出不一樣的路了!」長期觀察微軟發展的政治大學商學院IMBA教授李瑞華指出,納德拉大規模裁員,其中又有七成來自諾基亞員工,在企業收購史上,「沒有人會感到意外,」比較讓人意外的是「力道」如此重又快,但這也意味著納德拉要變革的決心。

這股狠勁,和納德拉二月五日初上任時展現的溫和截然不同,從他上任五個多月來,給員工的三封電子郵件,可以窺見他風格展現的差異與改變。

第一封信是二月五日他甫接新職當日,對員工發出的「掏心信」,以「我是誰」開場,不講太多大道理,行文感性又洋溢人情味,並留下「我們身處的行業不尊重傳統,只尊重創新,」一句名言。

相隔五個月,他在七月十日發出第二封信,名為〈大膽的野心與我們的核心〉,這封三千多字、落落長的信,全面闡釋他將把微軟改造成一個以「生產力與平台」為核心的公司,一般認為他已經將前任執行長鮑爾默(Steve Ballmer)的「設備與服務」拋在腦後了。此封信,他預告公司將進行組織改組,埋下大裁員的伏筆。

第三封,也就是宣佈大裁員的七月十七日,納德拉發出名為〈開始發展我們的組織文化〉一信,交代他為何要裁員。

相較第一封「掏心信」,後兩封專注「微軟」本身,用詞冷冰冰。李瑞華從正、反兩面分別解讀,從負面來看,納德拉「前軟後硬、忽冷忽熱」,由溫和轉變成祭出撒手鐧的冷血CEO,是要建立新官上任的威望。

其中,給人最大落差的是納德拉在第一封信還特地歡迎諾基亞加入微軟大家庭,沒想到,歡迎詞在五個月後變調,因為迎進來的兩萬多名諾基亞員工,有一萬二千多人將失業。

但從正面來看,他頗跌破眾人眼鏡,因為他展現出的是「我是謀定而後動的」,具魄力和謀略的大將之風,而不只是一個技術背景出身的高階經理人而已。「他不也利用這個(裁員)機會,宣示他將走出一條自己的路,」李瑞華說。

蓋茲前有輸不起壓力揮刀裁員,證明能獨當一面

上有比爾.蓋茲(Bill Gates)和鮑爾默兩大強人,加上蓋茲又回鍋擔任技術顧問,納德拉一直備受「不能獨當一面」的質疑。但這個大問號顯然將隨大裁員行動消逝了。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以「比爾.蓋茲已一去不復返,微軟現在是納德拉當家了。」如此評論裁員決策,看好納德拉的領導。

納德拉也不是省油的燈,他深知外界對他有此疑慮,因此在五月一場會議中說:「是我在運作這個地方(微軟),比爾只是從旁協助。」

然而,建立威信與確認領導地位之後呢?「我更關心他裁員後的下一步,」政治大學科管智財研究所所長邱奕嘉指出,不管是微軟還是諾基亞,雙方都是問題重重的公司,裁員是「不得不」的決策,但微軟已經買諾基亞,它要如何善用這張牌,做到納德拉宣稱的「生產力與平台至上」,才是關鍵所在。

相較輿論目前一片看好納德拉帶來的轉變,邱奕嘉對微軟的未來略微悲觀,「不管是行動裝置還是作業系統,甚至是軟體平台,都沒有它的位置,因為早就被iOS和Android卡死了,微軟敢『動搖國本』不以傳統作業系統至上,而去發展新領域如車用作業系統嗎?」

納德拉上任半年內大動組織,從溫和小白兔變身無情大野狼,是一張另類成績單,但微軟面臨的挑戰不只是整合諾基亞這麼單純,還有改變舊習、重塑公司文化與核心價值等,都等著納德拉顛覆自己。

【延伸閱讀】不到半年,大動作祭出5突破— 納德拉上任微軟CEO大事紀

突破1-3/28發佈iPad版的Office 打破和蘋果競爭印象,傳遞扮演平台的訊息

突破2-4/3九吋以下手機、平板,Windows作業系統免費打破權利金至上模式,展現攻佔移動裝置決心

突破3-5/21發表12吋平板Surface Pro 3打破倚賴單一產品,搶進移動裝置

突破4-7/10寫給員工備忘錄,揭示「生產力和雲平台」是核心戰略打破前執行長鮑爾默的「設備和服務」,走自己的路

突破5-7/17宣佈裁員1.8萬人拋棄組織包袱,清理戰場,重新出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905

【麻煩大了】中鋼被誰逼上絕路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4617

央企中鋼這次是遇到大麻煩了。日前被曝出近百億元貸款逾期,而後一封內部公開信又曝出公司連年虧損,集團總裁賈寶軍中秋節前被免。前面有中遠、中鋁等央企“巨虧王”打底,中鋼的虧損原本不算什麽事,問題在於債務危機,中誠信評級報告稱,中鋼2013年資產負債率達93.87%。這等資金鏈斷裂、老板跑路的破事一直在民企中頗為流行,現在輪到央企聽起來還是比較新鮮。

中鋼這事前因後果捋起來其實挺簡單。2004年國資委認為央企雜亂散多,要整合淘汰,於是下了一道“旨意”,三年之內要做不到行業前三名的,就要被兼並。中鋼集團2003年的營業收入只有120多億元,在中國企業500強中只位列第150位,明擺就是一個被吃的主,當時的總裁黃天文一看急了,開始瘋狂擴張做大,急火煮了鍋夾生飯,內部管理、風險控制跟不上,到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鋼鐵和礦石市場急轉直下,企業資金鏈面臨崩潰。潮退了,大家發現中鋼沒穿褲衩。

激進擴張,突遭鋼鐵和鐵礦石市場打擊的不只中鋼,中遠的“虧損王”稱號也拜其所賜,2011年中國遠洋虧損104.49億元,2012年繼續虧損95.6億元,但人家連遭兩年巨虧後的資產負債率只有58%。二者差別的原因在於擴張模式的不同。

中鋼本是單純的鋼鐵貿易服務商,為做大規模向鋼鐵生產供應和銷售環節延伸,和山西、河北等地的民營小型鋼廠簽訂協議,中鋼供應礦石原料,同時為鋼廠銷售鋼材,這種“兩頭在外”的模式,必然形成合作企業之間大量的資金債務鏈,為了擴大合作鋼廠的銷售規模,中鋼還為中小鋼廠進行大量的資金托盤。

鋼鐵屬於大資金物資,中鋼模式的這條本就脆弱的資金鏈可以說是掛滿了重型炸彈。所以,當鋼價持續暴跌,民營中小鋼企首先撐不住,中鋼最終也被拉下水。2010年下半年,山西中宇對中鋼集團欠款高達近40億元,總裁黃天文被國資委免職。

其實,黃天文還算得上是個能人,2003年中鋼集團銷售收入只有130億元,2007年達1200億元,四年增長867%。中國企業500強排名中由2003年的第150位上升到了2008年的第33位。能弄到這一步,還是有兩把刷子的。

中鋼擴張模式的潛在危險,內部人未必不知,但誰願意束手待斃咧?況且國企老板都是有任期的,何不賭一把?試想一下,如果不是運氣不好,鋼鐵行業衰退太早,可能就賭贏了,在退潮之前可以安全上岸,或許平步青雲。

不過,讓人唏噓的是,企業做大做強豈能靠行政命令手段?這也算是一個常識了吧。如果沒有當初那個三年生死期限,中鋼也許就不會走這一步。黃天文剛上任的時候對48家子公司進行了關停並轉,減為14家專業公司,走的可是精兵簡政的路子。同樣的例子是中外運集團和長航集團,因為都排不進航運業前三,2008年兩企業重組為中外運長航集團,結果是一年不如一年。

所以說,中鋼的這筆爛賬最終還是要算到這種企業治理體制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46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