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唐辛子:iphone6搶購特功隊為何都是中國人

來源: http://news.iheima.com/html/2014/0924/146049.html

這兩天,“中國人”幾個字,又上了日本新聞的頭條:從9月19號iPhone6正式發售開始,在東京、大阪、名古屋、福岡……,只要有蘋果專賣店的地方,就會出現“中國人”的身影。在東京,“中國人”插隊,一個人替三十個人占座,臨離開時留下滿街垃圾;在大阪,近百名“中國人”聽說iPhone6已售光之後,集體湧入店鋪內並發生摩擦,於是店家報警,大阪警方出動二十多臺警車、五十名警察……

據說這些集中在日本各地蘋果專賣店前排隊搶購iPhone6的,絕大部分是中國的黃牛,或是黃牛們雇來排隊的人。因為iPhone6在中國何時上市未定,以至一臺128GB的iPhone6,可以從正規價6千多人民幣,被爆炒到2-3萬人民幣不等。為能賺取差價,於是出現了“哪里有蘋果店,哪里就有中國人”的iPhone6搶購盛況。
 
\(iphone6上市,中國人帶椅子排隊購買。CFP供圖)
 
日本輿論一片嘩然,所有的日本人都看呆了:“中國人這是怎麽了?”許多在日華人們更是痛心疾首,在網絡呼籲“同胞們,別再丟人現眼了!還有沒有公德心?”“這種賺錢方式已經讓人很討厭了!”
 
“沒有公德心”“除了錢什麽都不要了”……這些所有的譴責,都統統指向同一軸心問題——“中國人素質太差了!”——在當下,這似乎已經成了某種社會共識。被數落素質差的中國人,也對此供認不諱,互相批評。除了自己,看看周圍的那些人的言行,個個都像破壞中國人形象的、素質差的“老鼠屎”。

 
“大眾規律端正,其公眾道德之高,恐怕在全世界都稱得上無與倫比。夜晚的街道是絕對的安全。住宿的房間可以大開,完全沒必要上鎖。公共場所極其清潔。在國慶節的公園里,男女數萬人蜂擁而出,其中還夾雜著許多小孩子,一整天的吃喝、看熱鬧、遊玩,但公園里卻連無人落下一片紙屑……”

 
有了“中國人素質差”的這個先入觀,大部分看到上面這段異常熟悉的話,首先想到的一定是日本——這不就是在說日本嗎?到日本旅遊過後的中國人,大凡會寫點字的,哪個不是都這樣寫來著……
 
但是,很遺憾,您猜錯了!上面這段話,說的不是日本,而是中國。這段熱烈贊美中國人高素質的話,出自日本學者加藤周一之手。
 
加藤周一(1919-2008),日本著名的思想家、評論家。與作家大江健三郎、哲學家鶴見俊等一起同為保護日本和平憲法第9條的“九條會”的發起人。生前著作無數,其關於“日本文化雜種論”的個性論調,至今無人出其右。
 
關於加藤周一在日本文化界的影響力,看看下面這段宮崎駿的老搭檔、“吉蔔力”社長鈴木敏夫年輕時所寫下的一段話,也許能略窺一二:

 
“這樣說或許有些奇怪,但我正是通過閱讀加藤先生的著作,而終於開始理解眼前宮崎駿所做的事。並在理解的同時,終於能夠對宮崎駿報以回饋。對於宮崎駿出於本能所幹的事,我是借用了加藤先生的智慧,才能夠對宮崎駿說:你所幹的就是這麽一回事啊。我們之間的對話才終於得以成立。”(摘譯自鈴木敏夫《吉蔔力的秘密》)
 
就是這位極具影響力的加藤周一先生,在1971年應邀訪問中國之後,在日本媒體發表了一系列介紹當時中國的文章,撰文大贊中國人“無與倫比”的高素質:
 
“在北京市區混雜的公交車內,人們之間都不會互相推擠。不僅如此,看到有外國人,還會讓座——在中國訪問的外國人,都被視作中國的‘友人’,而受到禮貌照應。這與那種欺騙外國人並搜刮其錢財、且早已成了家常便飯一般的社會,是完全不同的。”(摘譯自加藤周一《中國往返》)
 
這是日本學者加藤周一在七十年代初所看到的中國。當然,除此之外,他還看到了一些別的:例如當世界上其他國家都在逐漸“農村都市化”時,中國卻在“都市農村化”,學者和城里的年輕人,都被趕到了鄉下;世界上其他國家的女人都在緊跟時尚變得更加“女性化”時,中國的女人卻在變得“中性化”或“無性化”,寬大的衣服下看不出任何女人的曲線,仿佛進入了“無性社會”;當世界其他國家的國民都在忙著賺錢享受、越來越拜金主義,並對政治失去關心時,中國則成了全民皆兵的“人民兵營”,城市看不到任何商業廣告,而農村卻四處可見政治口號……
 
加藤周一將他的這些中國觀察匯集成文,稱之為“中國的或反世界的”。當然,這是一種委婉的說法,用更直截了當的中文來表達的話,其實應該是“要麽中國,要麽反世界”——請不要誤會加藤周一先生,當年他寫這句話時,完全沒有任何要批判中國的意思,他是將“中國”以及中國的“反世界”,作為一種制度個性去努力理解的。作為一個希望中日友好相處的日本學者,加藤周一認為要將中國這個與日本同文同種的“外國”,作為“完全與眾不同的、獨特的外國”來理解才對,盡管作為日本人,他認為要做到真正理解中國很難,但他反對對於中國一邊倒的錯誤認識,倡議為了“國家的百年大計”,要“樹立和中國真正的友好關系”,認為“正確理解中國極為重要”。
 
加藤周一於2008年去世。若他還能多活幾年,看到中國的“海外購物兵團”或是“iPhone特攻隊”,不知道他老人家會作何感想。因為現在的這個“中國”,與他當年看到的那個“中國”,實在太不一樣了---他當年看到的那個“中國”,是一個為“實現共產主義”而閉門造車的“中國”,而現在的這個“中國”,則是“堅持中國特色”的另一個“中國”。盡管,當年的那個“中國”和當下的這個“中國”完全是不一樣的,但有一點是相同的:它們都是“中國的或反世界的”。
 
無獨有偶。與加藤周一持完全不同看法的,是1925年出生於臺灣的日本學者松本一男。在松本一男的筆下,中國人缺乏公德心、毫無集團意識、個人主義,並且愛財如命、熱衷於使用各種手段賺錢。
 
但松本一男並沒有對中國人的這種種表現,作為“中國人素質差”的證據並提出各種批評,而是以中國四千年的歷史作背景,逐條梳理和剖析中國人為什麽會“個人主義”、為什麽會“愛財如命”:
 
“中國人崇拜個人主義。雖然他們期待偉人,但卻只指望自己。所以,在中國悠長的歷史當中,那麽多格言典故,都是關於個人修養和教訓的,很少有關於集團倫理的……中國人對個人的力量充滿信仰。在艱苦的自然環境和惡劣的政治體制下,普通的老百姓深知想要逃避嚴峻現實,最後真正能夠依賴的只有自己。為此,中國人流於個人主義,變成凡事都優先考慮自己的利益。”
 
“普通中國人從來得不到任何政治恩惠。戰爭、高壓政策、天災人禍、疾病……,凡此種種,中國人既不像日本人那樣有政府保護,也不像美國人那樣有高喊人權、民主主義的自由。對於中國人而言,除錢之外沒有別的可以保護自己和家庭的東西。”
 
松本一男認為中國人這種缺乏公德心的“個人主義”以及“愛財如命”,是上千年殘酷的政治環境所造就的生存策略,是一種“中國式智慧”——或許有人會認為不敢茍同,但細想其實不無道理。而且,個人以為:何止政治環境,就是從中國的傳統文化來看,所弘揚的道德觀也是以“私德”為主,而非現代社會所提倡的種種“公德”。
 
例如,自古以來,中國人是以“孝”來衡量一個人的道德品質的。一個不孝的人,其他方面表現得再美好再善良,都會遭到道德上的譴責。因此說“百善孝為先”。
而所謂“孝”,實質上便是一種最為典型的私有化品德,也即“私德”。 一個“孝”字,首先便區別出身份、地位、年齡階層以及上下級的關系。於是我們看到有人孝父母、有人孝領導,卻鮮有人去“孝”身邊的生活環境、一草一木——因為那些是不屬於自己的,或者是跟自己沒有利益關系的,自然不用“孝”也不用管。
 
因此,對於千年來接受“孝文化”這種私德熏陶的中國人而言,在家里,大家可能都是好父母、好兒女、好丈夫、好妻子,但走出家門,卻難免會吐痰、占座、插隊、扔垃圾,做不了好公民。只有“私德傳統”而無“公德文明”,只有“孝道教化”而無“公德教育”——這一點,也可以說是“中國的或反世界的”。
 
本文系騰訊《大家》獨家稿件,關註《大家》微信ipress
(責編:代金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04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