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大佬:對沖基金名不副實,收費也太貴!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620

掌管1130億美元資產的AQR Capital Management創始人Cliff Asness周一在接受彭博電視采訪時表示,“很多對沖基金並沒有做好對沖這一工作,這導致了基金多元化程度較低,基金收益也因此較差。而行業“潛規則”2%的管理費和20%的收益分成在我看來太貴了。”

Asness表示:

一個好的對沖基金應該做到有買有賣,而非簡單的只做多頭。但是目前市場大多數基金都只會做多,這使得它們看起來像是更貴的指數型基金。

Vanguard 基金旗下的標普500指數的基金管理費僅有0.5%,如果只追求和大市同等收益的話,我建議你考慮Jack Bogle(Vanguard 的創始人)。

投資者支付2%的管理費和20%的收益分成是為了獲得更好的收益。而如今絕大多數的基金經理配不上這樣的高收費。那些付出更多並且收益更好的經理人才理應獲得這樣的回報。(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詳細彭博視頻請點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068

試點深入環保板塊 防範PPP模式名不副實

PPP再上風口。

10 月13 日,財政部確定第三批PPP示範項目名單,該名單共有516個項目,計劃總投資金額1.17萬億元,比第二批示範項目增加77%。財政部深入推進公共服務領域PPP 模式,將成為未來公共服務項目開展的主要形式。

三季度以來PPP政策不斷加碼,相關上市公司股價紛紛走出獨立上漲行情。第一財經日報了解到,一些公募基金對此進行了大量基本面研究,對具有一定業務前景、公司競爭優勢及商業模式的標的進行了布局。

不過,上海重陽投資也認為,需要避免部分地方為了提升政績,在短期利益的驅使下,通過過高的固定投資回報率,過高的收費標準,過長的特許經營期以吸引民營資本,最終又因公共機構缺乏承受能力,從而產生信用風險。

環保板塊或最為受益

提到PPP,大多數投研人士會認為首當其沖利好的是環保股。

PPP大訂單對業績的拉動作用,在中報中已經得到體現。統計顯示,74家環保上市公司今年上半年的整體營收增速為24.98%,是2012年以來中報業績增速的最大值。環保板塊中報業績靚麗,也反映出PPP訂單大量簽訂、項目逐步落地,最終拉動業績高速增長的投資邏輯得到印證。

中金公司也指出,環保是PPP模式下收入彈性最大的行業。具體來看,環保在總體PPP投資額中占比9%,其中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板塊占整體環保投資額的52%;其次為汙水處理20%、供水13%。按照“行業PPP項目總投資額/2015年板塊總收入”的比值排序,環保遠高於其他行業。

本報註意到,按照第三批示範項目名單,環保公用相關的15 個二級子行業項目合計213 個,占第三批示範項目總數的41.3%,投資額2524 億元,占項目庫總投資額的21.57%。

PPP同樣也被認為是推動環保行業高成長的一個輪子。

隨著PPP項目的加速落實,環保行業成其主要投資領域。環保部規劃院便預計,“十三五”期間全國環保投入將增加到每年2萬億元左右,社會環保總投資有望超過17萬億元。

10月12 日,財政部發布《關於在公共服務領域深入推進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工作的通知》,《通知》提到探索開展兩個“強制”試點:在垃圾處理、汙水處理等公共服務領域,項目一般有現金流,市場化程度較高,PPP 模式運用較為廣泛,操作相對成熟,各地新建項目要“強制”應用PPP模式。

“預計PPP領域的投資將產生萬億元以上的資金缺口,PPP模式的應用存在較大空間。”廣發中證環保基金經理劉傑便指出,隨著政府支持力度增加,以及更多企業超越項目門檻,能夠在風險可控範圍內享受優質PPP項目帶來現金流、盈利能力方面的優勢,未來環保PPP項目將受到更多企業、政府和社會資本的青睞。

“PPP我們早已經在關註,除了大家一直都在看的園林、環保,其他從PPP項目的帶動能改善的細分行業及公司值得關註,有些對業績也會有相當的貢獻。”北京一位私募基金經理也表示。

方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最新公開表示,其認為新一輪調控,房地產小周期結束,這輪房價上漲接近尾聲。看多利率債,股市震蕩市個股活躍,關註混改、ppp、債轉股等。

註意勿違PPP初衷

近年來新興的一種公共項目投融資結構,PPP以公、私合作為核心,以引入市場要素為基礎,充分發揮財政資源在調動市場力量、優化資源配置方面的杠桿作用,為公共產品和服務的供給以及財政投資項目安排開辟了一種有效模式。

2014年起,為了配合財稅體制改革、化解地方政府債務壓力,同時進一步發揮基建投資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國家大力推廣PPP模式。

作為經濟穩增長的頂層設計,PPP是實現資金“脫虛向實”的重要抓手,特別是在房地產、制造業等行業增長勢頭減弱的背景下,以政府為主導的基礎設施建設將會挑起大梁。PPP在6月末開始發力,財政部入庫項目已經達到9285個,金額已突破10萬億元。

深圳一位公募人士便分析稱,在如今的局面下,投資基本上在兩個領域,一個是制造業,一個是政府基建類投資。基建投資回報率較低,回報周期較長,制造業投資已經出現的產能過剩等問題尚未從根本上解決。

“所以現在有PPP政策的出現,這個政策的目的是希望政府拿出來一些有回報的項目,這些項目以更高的杠桿率,吸收民間資本投入,從而擡高當期投資和未來的潛在回報。”該公募人士分析道。

可以看到的是,對地方政府而言,債務置換的進行和PPP的實施為其帶來了長期低成本的資金註入,降低了短期內基建投資難以為繼,爆發債務風險的概率。

今年1-7月全國基建投資總規模7.7萬億元,預計全年有望超過15萬億元,規模遠超目前落地的PPP項目投資規模。而重陽投資也指出,PPP模式落地仍然存在著較大困難,為化解困難首先要盡量消除信用風險。

“應避免一些PPP項目名不副實的現象。部分地方政府出於融資目的,將BT /BOT項目包裝為PPP項目,私人部門的參與方則主要是國有大型建築企業,通過項目施工而非運營管理獲利。在這個過程中,政府與企業的利益訴求不一致,從而違背PPP模式的初衷。”重陽投資認為。

在二級市場上,則有基金經理表示看好PPP在4季度可能實現從主題到業績的驅動,其中一些龍頭標的有配置的價值。

本報統計,財政部前三批PPP 示範項目數量分別為26 個、206 個和516 個,金額分別為1800 億元、6589 億元和11708 億元。按省份統計,第三批PPP 示範項目分布前五的省份分別為河北、雲南、安徽、貴州和山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8981

【國際步行日】香港廢青名不虛傳 六成日行少於一萬步

1 : GS(14)@2016-10-02 13:56:27

張先生笑言平常都比較少運動。



10月1日除了是假期,原來亦是國際步行日。國際步行日由國際群眾體育協會1991年於法國波爾多成立,宗旨是推廣大眾體育,促進世界公民的健康。早前,世界綠色組織(World Green Organisation)在街頭訪問了408名、18歲以上的香港市民,發現七成18至29歲的年輕人在短程路選擇乘車多於走路。記者於是隨機訪問了20位大專生(10男10女),了解他們的步行習慣,看看他們對不同距離路線有何選擇。



路線一:從太子往旺角;600米(10分鐘步程)路線二:從太子往油麻地/長沙灣往旺角;距離2公里或以上(30-40分鐘步程)路線一之中,20位當中有16位願意步行,因為路程比較近,而且比乘車更方便。但講到步程多兩倍的路線二,75%人都毫不猶豫揀搭車,理由是天氣太熱、容易出汗,同空氣侷促等。亦有人表示不懂路線或不懂使用地圖應用程式,乾脆乘車以防迷路。只有5人不論短距離或中距離都願意步行,為了節省車錢,或走路時可乘機欣賞風景等等。



莊先生:「平常只會走20分鐘左右。」

李先生說自己平常少走路,因為夏天怕熱,冬天怕冷。


香港人不當步行是運動

其實世界衞生組織曾建議,成年人每天要步行約一萬步,即約45分鐘至一小時的路程,才算得上是健康運動。但受訪者中超過六成人,每天走路時間不到30分鐘;只有少數人每天會行45分鐘至1小時的時間。當中更九成人都不會把步行當成運動習慣,甚至不知道步行也是一種運動。日本一家廣告公司博報堂曾進行調查,發現在14個亞洲國家地區中,香港人所選的頭五位運動,分別是游泳、跑步、羽毛球、籃球和足球,步行完全影都冇。反而在曼谷、上海、北京、新加玻等地,步行都成了受歡迎休閒運動第一位。足病診療師劉庭燿就指出:「不少香港人以為步行是休閒活動,但其實只要能令呼吸加速、心跳加速、流汗,也可算是一種鍛煉心肺功能的運動,一般而言可以改善血壓、糖尿病、心臟病等。」



吳小姐坦言平常會慣了遲出門而選擇乘車多。

曾小姐是少數不論短或長途都以步代車的人,因為可以當行街。


步行出汗有消脂功效

劉庭燿亦解釋,香港人趨向揀消脂運動為運動,如跑步、健身、瑜伽,忽略了步行運動,「很多人以為步行不能做到消脂效果,其實步行30分鐘已經減到150卡路里(kCal),所以每天做都有消脂的成效。」150kCal,已經等同半包的薯片熱量了,所以不要看輕行街步行的運動量啊。若果嫌步行悶,也可試試轉換步行模式,如加時間減步速、或減時間加步速,令身體適應不同的反應。最後,劉醫生提醒,做任何運動都謹記拉筋,穿着寬鬆衣服和合適跑鞋,和緊記要運動至出汗,「增加心跳和呼吸,才稱得上步行運動。」參考資料:世界綠色組織(2016),逾8成半港人願以步行代替短途交通工具日本博報堂(2012),Sports Popular in14 Asian Countries記者:鍾藹寧攝影:潘志恆、徐振國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1002/1978814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100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