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俞永福撰文回應:高德競爭優勢是數據

來源: http://news.iheima.com/html/2014/0924/146075.html

i黑馬註:俞永福掌管高德,推出新高德計劃,許多媒體都在質疑高德對比百度競爭優勢何在?而俞永福對此回應,高德擁有真正的數據采集,而百度只是在購買四維地圖的數據。

\文/俞永福

最近我有了一個新的頭銜——“高德的俞永福”。許多朋友問,為什麽要選擇參與高德的業務?核心原因有兩個。

第一,業務本身的吸引力。我認為整個移動互聯網業務分兩種類型,第一種叫存量業務,無外乎是傳統的PC互聯網業務搬移到手機上,許多的業務都是這種類型,例如門戶等;第二種統稱增量業務,基於移動互聯網創新出來的業務。顯然,地圖導航、LBS這一類業務就屬於移動互聯網增量業務。未來十年,相信這些業務會實質性地改變每個人的生活,因為地圖和導航會讓每個人生活半徑變得更大,這是讓我特別興奮的一件事。

第二個原因,互聯網地圖業務今天在國內,其實只有兩個Player,一個是高德地圖,一個是百度地圖。從過去多年經驗來看,我非常相信一件事情——專註而專業。最終勝利者都是所在的領域做得最專業、從業時間最長的一家企業,不管是BAT還是創業企業。

舉個例子,騰訊之大,是因為它在即時通訊和遊戲這兩項業務上做得最專業,但在瀏覽器、地圖、電子商務等許多其他業務方面,騰訊都沒有取得領導地位。同理,百度在PC搜索上做得時間最長、最專業,因此取得了成功,但在即時通訊、電子商務、瀏覽器、安全、輸入法、播放器等方面,百度也沒有做到領先。為什麽?因為這些不是他們“專註而專業”的。

對於許多創新公司,不管是UC、高德,還是360、暴風影音,我們用了最專業的技術,用了最多的人才集中在一件事情上,因此取得了專業方向上的成功。我相信專註而專業。而過去12年,高德在地圖導航這個領域非常專業,所以我非常榮幸地來到了這里。

這兩大原因,同樣也影響到我對於高德未來發展的思考。當我第一天加入高德時,得知了高德地圖英文名叫Amap的原因,內心還是很受觸動:“A map”就是一張地圖,這個品牌的誕生就是為了做好一張地圖。這個名字代表著回歸初心,你創立一個業務、一個品牌時想到的事情,最終會影響公司的前景。

如何做好一張地圖呢?很顯然,互聯網正從一個行業變成一個產業,由此產生越來越多的行業跨界,而“互聯網地圖”就是兩個行業跨界的產物——地圖行業與互聯網行業的跨界。所以今天要做好一張地圖,也就需要這兩種基因或能力的化學反應。

過去12年,高德憑借在地圖和導航領域的技術和產品積累,做到中國汽車導航、手機導航、手機實時交通的NO.1。而從另一個維度互聯網來看,高德將會融入更多來自阿里巴巴的資源——上周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阿里在美國的成功上市,從市值角度看,目前阿里已經是全球第二大互聯網公司,僅次於Google。同時,阿里在雲計算、大數據方面都有大量的積累,這些對於互聯網地圖的發展都是非常關鍵的。目前,高德是唯一同時具備這兩種跨界基因的互聯網地圖企業。

而從贏得用戶這個角度來看,互聯網市場競爭是很殘酷的,甚至比任何一個產業競爭都要激烈。因為互聯網是免費的,連打價格戰的機會都沒有。想贏得用戶不是靠公司大,用戶只關心一個問題——誰的產品做得好。

在互聯網地圖行業,如果把競爭力比作一個人,它其實分上下兩個半身,“上半身”就是企業提供的產品能力,“下半身”就是數據能力,而數據是支撐產品的核心要素和基點。

互聯網地圖市場兩大Player——高德和百度,關於這兩個產品的市場地位,市場上有很多不同維度的數據,導航、地圖、交通信息等,因此不必去爭論這個問題,一言以蔽之這兩家公司都屬於TOP2,相信誰都不會有爭議。

但如果從數據角度來看,差別就非常明顯。從專業地圖數據角度看,這個市場上也只有兩個Player——高德和四維圖新,加起來超過90%的份額,形成了雙寡頭格局。因此高德能夠自己生產數據,而百度則需要向四維圖新采購。今年上半年發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騰訊入股了四維圖新,有點對百度釜底抽薪的意味——現在四維圖新站在騰訊一邊,假如哪天不給百度提供數據了怎麽辦?而對於高德來講,既具備產品能力,又具備數據能力,這是保持自己競爭力的起點。

高德過去很專業,以後會更加專業——地圖數據是我們用腳一步一步量出來的,是用專業的車軲轆跑出來的,是用我們的航拍飛機飛出來的。現在高德還會加大社會化采集的力度,比如出租車資源,物流行業的車輛以及大量普通用戶行駛過程中貢獻的數據。目前高德的社會化數據庫中,已經累計有60億公里的駕駛覆蓋、70萬件的交通事件分享,總計10萬公里、15萬處的道路更新,以及100個城市、178萬公里的高速覆蓋。讓用戶去參與數據的采集過程,是互聯網時代的一種重要手段。

除了數據采集之外,數據處理工藝也很關鍵。高德在這方面已經達到了國際領先水準,例如現在很火的ADAS,經過高精度采集處理的數據精度已經達到亞米級,足以勝任無人駕駛;還有高精尖的傾斜航空攝影技術,能夠生成真實的三維立體地圖,還原真實地貌。

正是因為“下半身”有這樣深厚的數據和技術積累,才得以讓高德地圖的“上半身”——地圖導航產品,能夠真正解決用戶的痛點需求。我認為一個真正好用的地圖導航產品,一定要有更全、更準的交通信息、更智能的躲避擁堵導航技術,以及更真實的路況描繪,而這些都離不開專業的數據生產和處理技術——相比較百度地圖,高德的底子厚實,服務能力的延展性也就更強。

舉個例子,“十一”長假馬上就要來臨了,出行問題一定是大家關心的重點。經過高德大數據的分析,“十一”期間出京擁堵時間最長的是京藏高速路段,早上6點至晚上22點都將導致車輛行駛緩慢,預計耗費2小時的時間。而高德基於實時路況信息和智能躲避擁堵的導航引擎,就會推薦給用戶繞行京新高速,僅需要50分鐘,效果顯著。

這就是我在進入高德後,決定讓這家公司在未來更加專註的原因,因為只有專註而專業的公司才能贏得用戶,長盛不衰。其實,今天的高德處於做產品非常好的一個狀態和階段,因為和阿里整合並完成私有化後,不必再背負上市公司的業績壓力、經營壓力和銷售壓力。

關於高德的未來,很多人說是O2O,但在我的理解里面LBS和O2O是兩項業務。O2O概念更多講得是商業服務,而相對互聯網產品而言,商業服務是比較重的業務。比如在地圖服務里硬生生地加入團購,把出行導航變成了團購導航,這明顯不是從用戶需求角度考慮問題,更多是因為商業化變現的壓力。理論上說,能夠與LBS結合的業務非常多,我們還可以讓用戶基於位置看新聞呢對吧?但它是用戶真正的需求嗎?所以高德更願意從用戶的角度考慮問題,我會非常堅持讓高德向LBS專業方向去發展,出行是所有的移動互聯網用戶都需要一種服務,高德會立足於把這項服務做到極致。

所以,未來高德將專註於用戶需求,專註於做最好的地圖導航產品,專註於地圖導航產品的技術研發。很簡單,很清晰,就是專註於用戶、產品、研發三個維度。正是因為我們有以上種種優勢,因此才能站著說話不腰疼,三年內高德只有一個目標——做好用戶產品,沒有商業目標,絕不會讓高德地圖產品成為廣告的滋生地,淪為團購導航。

專業而專註,這是我來高德的原因;更專業,更專註,這就是我們眼中高德的未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03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