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達國家目前正在經歷前所未有的老齡化,壽命的增長和老年人的數量越來越多對資產價格以及貨幣政策都有深遠影響。傳統意義上,利率變化對於老年人的生活影響相對較小;而年輕人更傾向於負債使得自身對於利息的變化更為敏感。
普遍而言,一個剛剛走出校門的年輕人(勞動力)的消費能力無法和年長者相比,但是生活的壓力(構建家庭,買房等等)使得他們必須采取負債的方式來進行消費。某種程度上,這種消費將拉動通脹的走高。而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所面臨的消費壓力將逐漸減弱,這最終導致了通脹的回落。從美國長期勞動力增長和通脹對比圖上不難發現上述的現象,勞動力的增長對於通脹有一定的提前性。這就可以得出一個大致結論:盡管消費能力強勁,但是老年人的實際消費水平卻不及年輕人。而老年人越來越多(老齡化)最終結果就是消費能力的下降和整體通縮環境的出現。
對於央行決策者而言,通脹率是貨幣政策方向的重要參考指標之一。以歐元區和美國為例,在低通脹的情況下,央行都傾向於不予余力的刺激經濟以避免陷入通縮境地。低利率和低通脹甚至是通縮背景下,債券市場受到追捧也就顯得水到渠成了。
橫向對比,日本可能是未來經濟體利率前景的一個參考模板。作為老齡化最為嚴重的一個國家,即便日本央行和政府在過去十多年一直通過財政和貨幣政策試圖拉動通脹,其最終結果依然收效甚微。以歷史預期來判斷合理的利率水平的方法已經不適用了,市場最終將接受並習慣這種經濟環境。(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