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每個創業者可能都需要一個像孫正義的投資關鍵人

來源: http://news.iheima.com/html/2014/0919/145913.html

i黑馬:今晚,阿里集團將在紐交所掛牌,每股發行價68美元,按發行價計算的市值高達1748億美元。有外媒稱,阿里上市最大的贏家不是馬雲,是軟銀集團創始人孫正義。孫正義因為阿里上市而一舉成為日本首富(還有媒體說有可能是全球首富),阿里巴巴上市就給軟銀貢獻了超過580億美元的回報。
 

\其實孫正義之於馬雲是關鍵投資人,而騰訊、360、小米等牛X公司都有關鍵投資人。對一個創業公司來說,找到懂自己的關鍵投資人,事業就成功了一半。

日本人孫正義之於馬雲

據公開報道,1999年,孫正義主持了一場秘密的項目評估會議,王誌東、張朝陽、丁磊等國內的互聯網精英悉數到場。馬雲的業務講解剛到一半時,孫正義從椅子上蹦地站起來,很認真地說:“我決定投資你們,你要多少錢?”馬雲嚇了一跳,但讓孫正義沒想到的是,馬雲說他不缺錢,孫正義問:“那你來找我幹什麽?”馬雲回答:“不是我要找你,是人家叫我來見你。”

馬雲的反應刺激了孫正義,馬雲被邀請到日本詳談,孫正義提議用3000萬美元換取30%股份,馬雲同意了,但回國之後馬上後悔了。在無數創業者垂涎資金的時候,馬雲竟然嫌錢多,這讓孫正義的助手火冒三丈,但幾經調和,雙方最後將投資金額定為2000萬美元——錢多意味著貢獻更多公司的股份。

四年後,2004年2月,軟銀攜手富達投資、華盈創投和GGV(Granite Global Ventures)等投資機構,再次向阿里巴巴投資8200萬美元,其中,單軟銀一家便投入6000萬美元。

正是上述的淵源讓孫正義撮合阿里巴巴接手雅虎中國、雅虎美國控股阿里巴巴埋下了伏筆。

可以說,孫正義既是阿里早期的重要投資人,又是影響到阿里後來整個布局的投資關鍵人。

南非人JP之於騰訊

當新浪、搜狐、網易等公司已成規模,並通過上市獲得資本支持,騰訊還是一家只有18人的小公司,QQ註冊用戶雖已經達到2億,但缺乏現成的收費渠道。用戶數激增,服務器托管費用攀升讓馬化騰不堪承受,公司出現資金緊張,QQ將收費或者停止服務的消息盛傳一時。馬化騰曾試圖作價60萬元賣掉QQ,但都沒人要。2000年年初,騰訊好不容易獲得IDG和香港盈科總共220萬美元的投資,為此出讓了多達40%的股份。

2001年6月,香港盈科以1260萬美元的價格將其所持騰訊控股20%的股權悉數出售給MIH 米拉德國際控股集團公司。馬化騰也從MIH獲得了第一筆回報(數百萬美元)。當然啦,現在南非人持有的騰訊股票按騰訊高達1500億美元的市值算,也近500億美元。

塗鴻川之於周鴻祎

據《中國企業家網》報道,郭去疾(谷歌中國創立者之一)回憶了當年塗鴻川和DanNove(高原資本合夥人之一)投資周鴻祎的情景:“記得2006年,流氓插件橫行,奇虎還在做社區搜索,在奇虎食堂和鴻祎吃午飯,不知道哪來的靈感,我問他:你這麽懂插件,沒想過做個殺流氓插件的麽?後來楊致遠封殺奇虎融資,我還被拉去高原資本向塗鴻川和DanNova為奇虎背書。在香格里拉Dan最後問我,如果是你自己的錢,你會投麽?我說會投。”

當時的另一個背景是,塗鴻川剛剛加入高原資本,而在此之前,塗鴻川之前供職的另一個基金曾經投資過周鴻祎的3721。這次,塗鴻川與周鴻祎想見算是老友重逢。據說,塗鴻川在投資報告上說:“這是中國僅有的真正了解互聯網的4、5個頂尖團隊中的一個。”這亦成為高原資本投資奇虎的基本理由。

這並不容易,當時周鴻祎在國內聲名狼藉,而且當時的奇虎並沒有顯示出有任何強有力的產品或者技術。

“當時有人跟我說,你這個傻瓜,為什麽要投周鴻祎?那是個騙子。”塗鴻川回憶說,“但我的性格是,要是有很多人合夥投的項目,我就不追風了。我這個人從小叛逆,別人一窩蜂做的事情,我就不想做。我的觀點就是,第一你自己堅信你懂。第二,你要參考外面的聲音,但如果你真的理解這個團隊的話,這就是個機會。”

塗鴻川純粹是沖著周鴻祎的團隊而去。

塗鴻川所說的團隊就是指當年周鴻祎做3721時的團隊,在周鴻祎出走雅虎之後,據說有近半的成員跟著周鴻祎出來創業。其中有齊向東(現奇虎總裁),姚玨(奇虎CFO)等人。

360上市,塗鴻川作為奇虎最大投資人,單項投資回報已超過5億美金(按照首日IPO閉市價,投資回報已經超過6億美金)。

劉芹之於雷軍

晨興創投創始人合夥人劉芹曾跟《創業家》&I黑馬講過,為什麽要投小米和雷軍:

對我來講,雷軍不管是做小米還是做另外一件事,都會取得成功,當然這個成功會不會像小米今天這樣我並不確定。

現在的創業環境和馬雲、丁磊、馬化騰、張朝陽那個時代已經完全不同。2000年的中國,整個資本市場的發育還處於一種很原始的狀態,風險投資因此也處於早期摸索的階段,總的來講資本還是稀缺的。另一方面,那個階段的創業者也不是很有經驗,對資本市場、創業過程的理解也處於非常混沌的時期,創業也不是那麽多人都追捧的事。但那個時代有一個好處,就是雖然處在蠻荒之地,但只要創業公司能夠“長”出來,基本上就能“長”得很大。也就是說,雖然當時公司的存活率很低,但是生存下來之後如果想做大,相對來說阻力很小。

雷軍做小米的時候,雖然拿到投資的機會很多,但百度、騰訊、阿里巴巴等大公司在互聯網生態里已經占有非常強勢的位置,創業者想要冒頭很容易,要長成一棵參天大樹比以前要難很多倍。

所以在創業環境已經發生天翻地覆變化的時候,要求創業者具備的素質也就不一樣了。創業者首先要掂量一下自己要不要站在巨頭的核心業務方向里,如騰訊的IM、百度的搜索。離大公司的核心業務方向越近,危險系數就越大。第二,現在想要創業,必須得有足夠的創新,創新度不夠意味著你能讓巨頭很舒服地進入到你的領域里,然後把你打敗。第三,就是速度一定要快,才能讓別人反應不過來。如果你不夠優秀,不夠創新,跑得不夠快,執行力不夠,你就活不下來。

比如像小米的做法,既有硬件又有軟件,還有生態系統,這種打法很多巨頭都不適應,這就說明它有顛覆度、創新度,使得巨頭不能舒適地切入到小米做的方向上來。反過來講,我們做米聊,就離騰訊的核心業務太近。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我投資小米主要是看好雷軍。我們一直尋找的都是在一個正確的時機投一個特別大的趨勢性的商業機會,同時盡可能地選擇最優秀的創業者,小米和雷軍就比較符合。互聯網這個行業里面最稀缺的資源不是其他的東西,而是人。

我認識雷軍是2003年,小米創業是2010年,中間有7年多的時間,我能感覺到他一直在尋找一次新的趨勢性的大機會,同時他對創業這件事情有非常深刻的反思。大家都以為小米好像是一夜之間就成功了,其實忽略了這是一個優秀創業者通過轉變自己心態二次創業的過程。

在金山,雷軍通過自我造血的方式,在小部分資本的支持下,把公司帶到了上市。他跟我聊過怎麽通過“8年抗戰”把金山做上市的故事,這不是一般人能夠有的歷練。並且在此之後,他有一個長達四五年的冷靜思考期,非常專註地通過親自做天使去理解什麽叫資本市場、什麽叫創業過程。

聰明的創業者應該追逐大的商業機會,放棄短期盈利壓力,專註在幾個成功要素上,然後讓公司的價值通過每一輪融資被認可。這是一種全新的創業方法,和當年金山一點一點靠自己積累的成長方式完全不同。

比如,雷軍選擇在2010年進入安卓市場,是出於自己對市場的判斷和把握,他相信接下來是移動互聯網的時代。他一上來選了7位聯合創始人,而且選擇找VC來支持創業,而不是一個人持有全部股份。他其實不缺初期的錢,只是他意識到今天的創業不是一個人能做成的,要盡可能地聚合優秀的人力資源、資本資源、行業資源。最後,他選擇了把小米做到極致,把用戶口碑放到第一位,把產品的演進和叠代的速度看得比什麽都重要。

這是他總結了很多東西之後選擇的一種公司成長路徑,並不是偶然的即興之作。大家不要把小米想得很浪漫,創業不是那麽簡單的。”

現在小米估值已超過400億美元,成為劉芹最成功的一筆投資。


--------------------------------------------------------------------------------

看新聞,讀傳記,如此學習阿里的成功之道會否有如隔靴搔癢?

不如來讓阿里人親自為你解惑!

11月5日-7日,“中國合夥人”特訓營

4大前阿里核心高管現身說法

解讀阿里成功的秘訣——合夥人制度

不玩虛的——找問題,給工具,狠演練

打造真正適合你的合夥人體系!


創業家“中國合夥人”特訓營2014年11月5日-11月7日開班在即,名額有限!

報名請戳: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TI0OTM2NDUwMQ==&mid=201555150&idx=1&sn=65f4e6b865fed786930ed33580c93a75#r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57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