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號下午5點左右,新華社、人民網等央媒先後發布消息,標題為《習近平:著力打造一批形態多樣新型主流媒體》:(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習近平強調,要著力打造一批形態多樣、手段先進、具有競爭力的新型主流媒體,建成幾家擁有強大實力和傳播力、公信力、影響力的新型媒體集團。
由此解開了18日傳媒股飆漲的謎底:率先漲停了的人民網、浙報傳媒、粵傳媒以及表現不俗的中文傳媒、出版傳媒、中南傳媒一水的國有傳媒大盤股,帶動不少民營傳媒股一起披紅戴花。
政策力度和背景之強
審議通過《關於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簡稱“深改組”,可謂是當下中國黨政軍權力的中樞。習近平為組長,副組長分別為李克強、劉雲山、張高麗,核心組員囊括了國務院、人大、政協、軍委、政法系統等部門負責人,中宣部部長劉奇葆也是核心組員之一。
小組成立於2013年11月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閉幕之際,此前的三次會議分別召開於1月、2月、6月,前兩次會議分別通過了下設6個專項小組的決議、2014年工作要點的決議,解決了職責與架構,工作計劃的問題。第三次會議則重點審議了財稅體制改革、戶籍制度改革、司法體制改革的三個意見和方案,進入三個關系到國家前途的關鍵方向的議題。
出乎意料的是,作為下半年的首次會議,文化傳媒領域的議題成為深改組的第四次會議的焦點之一,並且集中在“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上。
回顧本屆領導層主政後一方面加強對傳統主流媒體的管理監督,另一方面成立國新辦,嚴打網絡非法傳播行為,近期還通過“微信十條”對新媒體工具“立典”,就不難理解高層推動新舊媒體融合的良苦用心。
為何要“插隊”媒體改革?
華泰首席策略師徐彪分析,因為習總說了:“改革成果要抓到位,宣傳引導要抓到位,讓人民群眾感受到實實在在的改革成效”。
董事長已經充分意識到輿論的重要性,這麽重要的事情,最後靠誰來落實呢?“建成幾家擁有強大實力和傳播力、公信力、影響力的新型媒體集團”。
中國證券網認為,此高度已經超過了對一般國計民生問題的關註程度,可見最高決策層已經將對媒體的發展和管理放在了何等重要的位置上。
傳統媒體or新媒體 新政利好誰?
徐彪認為,新老媒體融合的受益方向以老媒體為主,這點必須關註。
中國證券網的觀點是:對於部分背景深厚的國有文化傳媒企業和有意投靠“大樹”的市場化傳媒企業來說,這是十七大“文化產業大躍進”以來的最好政策機遇,有可能扶持出市值上千億的巨型國有傳媒航母。
其預測,強勢央媒和傳媒央企、一線傳媒國企在新媒體領域將通過“砸錢”、建“綠色通道”加速發展,獲得更大的話語空間和發展空間。
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臺等當然一馬當先,上海廣電、湖南廣電、南方報業、浙報集團等強勢地方媒體平臺背景的媒體集團也有先發優勢。已經折騰出來的,人民網、東方明珠、百視通、電廣傳媒、浙報傳媒、中南傳媒,都可能在新媒體的路上揚帆而去,還沒有動作的,也未必不會有“逆襲”之舉。
另外,互聯網巨頭BAT和360,其他已經小有氣候的互聯網企業們,在業務和資本上有望和國有傳媒文化企業發生越來越多的“關系”。如果你聽說樂視網“牽手中宣部開辦黨建輪播頻道”並對之一笑置之的話,如果你對小馬奔騰原董事長李明去世後引入國字頭的華人文化產業基金入股也感覺順理成章的話,相信未來幾年內會有更多的文化傳媒圈的“混搭”和“混合所有制”。
最後,圍繞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融合,國有傳媒企業和民營企業的融資,將會出現眾多的新模式、新機遇,當然也有新陷阱,下一代傳媒人的成功模式將既不同於傳統的“新聞人”模式,也不同於逐漸傳統化的“IT男”模式,而是尋找融合期轉瞬即逝的更多間隙與窗口。
附中宣部部長劉奇葆在人民日報上發表的《加快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