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農民與谷

來源: http://xueqiu.com/2796304261/30847106

(現金分紅的重要性)

1、有些農民,你一次性給他些谷做種子,每年的收獲,一部分作為農民的口糧,一部分分給你,其余的留作下一年的種子繼續耕種,循環不息。要不要讓農民來耕種?取決於你一開始投入的種子(初始成本)、每年收獲的谷(利潤)、分給你的那部分(分紅),只要每年分到的谷足夠多,無論如何你是餓不死的。

2、每年拿多少谷來分,多少交給農民作為下年的種子投入比較合適呢?這要看農民的耕作水平。優秀的農民可以管理很大一片田地,你每年追加谷給他,保證能收獲更多,你也分得越來越多的谷;而平庸的農民只能管理小塊田,當種子過多,他無法管好硬著頭皮新開墾的田,結果收獲不多,白白糟蹋掉你的種子,還不如分掉算了,至少你可以選擇把多余的谷拿去換豬肉和青菜。話說回來,有能力長期堅持大量分谷的農民,水平不會太差。

3、村委會規定,你可以把每年分谷的權利轉讓給別人,一次性換回一大堆谷。實際上,如果農民沒什麽名氣(非上市),除了村里的熟人知根知底,就很少人願意拿谷來換你這個權利,即使好不容易有人願意換,通常你也賺不到太多便宜。當這個農民出了名(上市),就可能每天都有人願意按照一個最新的比例去跟你交換。有時潮流興起,全民爭搶,會有人出很多的谷來交換很少的權利,這是你大賺便宜的機會。有時會突發天災,農民的收獲就階段性暫時減少,但大多數的人會以為永遠都差下去,你只要給很少的谷,就能換來很多以後分谷的權利,這又是你大賺便宜的機會。

4、農民不一定總是老實巴交,有時候也會玩弄一個“轉增/送”的遊戲,軟磨硬泡,楞是把當年應該分給你的谷改成留作耕種的種子,並且宣布,原來分谷的時候用一個大袋子來裝,以後改成用兩個小袋子來裝。等下一年又分谷,你一看袋子多了,滿心歡喜。不過等你回家一過秤,發現兩袋谷的重量跟一袋谷差不多。你懷疑起來,去年追加了種子,按理說今年收獲會變多,你占的比例不變,怎麽分到手的沒變多?可能,農民耕作水平有限,連年收獲不夠,實際上已經沒有多余的谷來做種子了,只得用“轉增/送”的遊戲把谷留下來,好應付今年的播種;或者,農民愛慕虛榮,喜歡在谷倉堆滿谷(不管是不是過期發黴),開墾大量田地(不管是不是肥沃),顯得很有面子;也許,農民起了歪心,想盡量把谷留著,這樣才有機會自己偷吃啊。

5、有些農民特別狡猾,甚至直接耍賴,連大袋子換小袋子的遊戲都懶得做,只是每年帶饑腸轆轆的你去瞄一眼糧倉里的谷堆,叫你幻想一下50年後吃大餐的情景。但你光這麽看看,實在不知道谷堆的重量到底有沒有農民聲稱的那麽多,說不定農民早就偷吃了一些,然後在底下墊了些稻草來裝模作樣。如果你餓得不行,或者實在擔心谷堆下面有貓膩,只好趕緊把這個50年後吃大餐的權利轉讓給別人。

6、村里有個老農叫“扒肥特”,老爺子除了愛扒糞積肥以外,還從來不分谷。皆因他播一粒谷,卻能收獲萬粒,把谷分掉太可惜了。扒爺這樣持續扒了幾十年,谷倉高聳入雲都堆滿了,人人喊他谷神。據村里老人搜腸刮肚回憶,幾百年來口口相傳的神話里,也沒有一個神仙能這樣法力無邊。扒爺自己的谷囤多了,也會買斷一些農民來幫忙耕種,還會強力要求手下農民必須分谷,他甚至說“農民不分谷,壞過薩達姆”。如果沒有扒爺以一變萬的本事,還是老老實實分紅的農民才靠譜。

後記 ————————————————————
昨天和朋友聊天,提起現金分紅的重要性,拿了農民種谷來做比喻。想想雪球上(特別是新手)對分紅的意義常有爭議,就學 @雲蒙 耍一把萌,整理出一篇怪談,供大家娛樂一下,希望笑完後有所啟發。

這些大V們( @那一水的魚 @雲蒙  @微光破曉  @renjunjie  @管我財 @白雲之鄉)都對分紅的重要性作過深入的分析,建議大家關註他們的討論 [很贊]

澄清一下:
農民是指企業,“你”才是投資者,扒老爺子的伯克夏也是個上市公司呀。有位仁兄居然能把我自己都沒想過的中心思想給反著歸納出來了 [吐血]

擴散 ————————————————————
@天天靜心課  $民生銀行(SH600016)$ $招商銀行(SH600036)$ $浦發銀行(SH600000)$ $大秦鐵路(SH601006)$ $萬科A(SZ000002)$ $貴州茅臺(SH60051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80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