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這樣的化學災難 其實台灣常常發生……

2014-08-11  TCW
 
 

 

「當時如果我去現場,會少死很多人,但是如果我去了,不是成為英雄、就是成為菩薩……。」一位中油員工,曾經親身經歷一九九八年北誼興業液態瓦斯爆炸重大工安意外。

那次因氣罐車疏忽引發的大爆炸,造成四位消防弟兄殉職、三十八人輕重傷,如此慘痛的經驗,他萬萬沒有想到,十六年後,高雄竟然發生了比當年更嚴重數十倍的氣體爆炸案。採訪時,他一度難過得說不出話來,為什麼眼睜睜發生的悲劇,卻無法得到教訓?他以自己的專業,呼籲國家成立專門的化學爆炸救災隊,他說,消防弟兄不應該再被犧牲。以下是他的第一人稱告白:

深夜一通電話,趕赴災變現場前就聽到爆炸巨響,我知道一切都完了

七月三十一日當晚,我很早就睡了。半夜十一點五十分接到災變通知的電話,我穿好衣服準備趕到現場,沒想到就在出門的那一刻,驚天動地的劇烈爆炸聲音傳來,我知道一切都完了,這是比當年我經歷過那場北誼興業還要嚴重數十倍的爆炸案。

如果我早一點接到電話,一定會先衝到現場,憑我過去的經驗,化學氣體如丙烯在冒出來的時候,灑水是沒有用,最好的方式就是疏散;因為當丙烯這種比空氣重的氣體在下水道蔓延開來,那種爆炸是蒸氣雲爆炸(編按:是化學工廠最危險、破壞力最強的一種爆炸),這種火根本滅不掉的。

所以,如果我真的到現場,處理得好不好,我不敢講,好的話,死傷人數會降低;不好的話,我可能也是在現場,就走了。

我想,我不是成為英雄、就是成為菩薩,畢竟台灣這種文化背景,你怎麼去疏散,這是大問題嘛,老百姓會接受嗎?不會接受嘛!

長途管線工作很嚴謹,都有SOP本來是有救的事,變得這麼嚴重

這次的爆炸為什麼會這麼嚴重?重點就是丙烯洩漏太久了,從晚上八點多到十一點多,這段時間都沒有作為,而且又是長途管線,操作和管理部門要負很大的責任。

這個長途管線是一個很嚴謹的工作,今天我要送油給你,以我們的SOP(標準作業流程),十五分鐘送多少給對方,對方必須要核對。再來,一般在運送時,壓力是很平穩的,一旦有下降變化,就是很嚴重的事情,一定要馬上要追究原因,甚至只要壓力一下降,馬上有警報會提醒。

包括量的核對、壓力的核對,都是SOP流程,如果有一項兜不攏,就要馬上打專線電話過去跟對方核對。如果還是找不出原因,那是要做緊急處理,把兩邊輸送掛斷。你懂嗎?這是很嚴謹的工作。

從晚上八點多就發生壓力下降了,到十一點多為什麼一直都沒有進行處理的步驟,本來有救的事情最後變成這樣,這才是我心裡感到最痛苦的,你知道嗎?我不希望我的名字被暴露,但還是要為台灣社會講一些公道話。

至於為什麼氣體洩漏要進行管制?因為我們身邊有太多起火源了,包括你穿的衣服,如果不是純棉的,你的任何一個小摩擦都會是一個起火源的靜電;因為起火源實在太多了,所以在氣體還沒有爆之前,唯一的辦法就是進行管制,然後撤離。

為什麼我會說如果是管線破裂,有氣體溢出,第一時間判斷是什麼氣體很重要,因為判斷正確,才能用對方法救災。

就以七月初有一次高雄捷運工程施工挖到中油苯管線來說,那天捷運工程在衛武營附近打樁,結果打到管線,有石化氣體噴出來,剛開始大家不知道是什麼氣體,我本來在外面開會,接到通知就馬上跑到現場。

我一到現場,當時在場的人都說是乙烯外洩,我就跟他們講,以我的經驗當時聞到的就是苯!在確定是苯之後,就先把苯的管線關掉,然後就叫他們應變中心要疏散、要撤離,後來應變中心檢驗出來,果然是苯(編按:苯是有毒物質,如果人體吸入苯,輕則頭痛、顫抖,重則傷及中樞神經,出現嘔吐、神志模糊、昏迷,甚至死亡。),還好人員都已經先撤離了。

運送石化原料的車、船出事很多次,只是大家不知道

目前國內的救災體系,真的是多頭馬車,但最後就是變成沒人管。我舉一個例子,如果有一部毒性氣體的槽車在高速公路上發生洩漏意外,你看誰來管?我們政府單位八大部會,你看要怎麼管?

狀況是在高速公路上,毒性氣體的槽車外洩,但是沒有起火喔!好,發生在高速公路是誰管?交通部,對不對?至於毒性氣體是環保署負責;再來壓力容器是歸勞動部管;由於沒有起火,也不屬於消防隊職責,所以就變成沒人去救,甚至每個單位都派人去現場,卻不知道該聽誰指揮?

像這樣的化學災難,其實台灣常常在發生,不只是這次的高雄丙烯爆炸案,有時候是運送石化原料的車子、有時是船,發生過很多次,只是大家不知道,但這樣的化學災難,卻沒有專責的團隊。

為了台灣以後比較正向的發展,是不是應該比照國外,成立一個國家級的專家處理團隊,對台灣以後會有比較大的幫助,畢竟配備不足的消防弟兄們,不應該再成為犧牲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74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