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科控股正在進行供股,先來個10股合為1股,再來每股供16股,每股供0.5元。
如果周四以16,800元買了1萬股,周五以收市價的1.3元賣掉,收回13,000元的本錢,即是以3,800元的本錢擁有16萬股供股權,以周五該股的收市價1.3元計算,供股權的理論價是0.8元,值128,000元,加上已經收回的本錢13,000元就等於141,000元,賬面大賺124,200元,還不發達?
可惜這只是鏡中之花,水中之月,看得見,摸不著。
且來看看今年二月中國農產品(149)的例子。
該公司當時進行了一項複雜到一般人難以計算的供股計劃,先來個40股合1股,再來個1股供15股,每供15股送1股紅股,每股供0.465元,單是這麼複雜的條款,相信沒有多少散戶懂得計這條數。
假設於二月二十日以17,100元買入了1萬股,二月二十一日以收市價的1.22元賣掉可收回12,200元,以此收市價計算,其供股權理論價為0.755元,以當時擁有15萬股供股權計算,值113,250元,加上已經收回的本錢12,200元暴賺108,350元,這還不發達?次日其股價更曾高見2.74元,如果以此價計算真是不得了,其供股權值2.275元,15萬股值341,250元,加上已經收回的本錢12,200元賬面暴賺336,350元,持有那15萬股供股權者真是要開心到睡著覺都要笑醒!
可惜,真的如此發達嗎?
三月五日,其供股權開始買賣了,當日其股價最高曾見1.83元,其供股權應值1.365元,縱使以收市價的1.58元計算,也值1.115元,可是其供股權最高亦只能賣得0.16元,收市更跌至0.083元,當初以為值過10萬元的東西原來只值12,240元,扣除了4,500元的成本後原來只賺7,950元,還好彩,不用虧本。
反過來看,其供股權於最後買賣當天收0.027元,若然買來供股,加上0.465元的供股價並計入所送的紅股之後成本為0.461元,正股當天收市價為1.23元,豈非每股可賺0.769元?
那又錯了,其供股的股份要到三月二十六日才可以買賣, 當天的最高價為0.45元,最低價為0.395元,收市為0.435元,即是說當天任何時間賣掉都要虧本,若然不服氣而鬥氣持有至今天?慘矣!只剩0.36元,真是不知道何年何月何日才能返家鄉,更糟的事,一旦明年再來一次供股那就完蛋,從此返鄉無望了。
就算當日覺得要以大折讓價賣掉供股權非常不值而決定供股,就要另外拿出69,750元來供股,雖然每股成本只為0.436元,結果仍然是要白費心機,不但徒勞無功,一旦不捨得平手離場則今天更加要錄得賬面虧損呢!
這就是莊家炒作供股的伎倆,即是「向下炒」的手法之一,亦是為什麼新股出籠之後經常跌破供股價的原因,大價股則甚少出現這種情況,所以說,今天的意科控股隨時又是鏡中花,水中月,到頭來又是一場空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