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指可以升多少 止凡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4/07/blog-post_31.html今日止凡看到報章,話50年前的今天,即1964年7月31日,是恒指出台日,原來這個指數已經陪伴了我們50年了,厲害。
這50年來,香港樓價升值超過100倍,不少人都話買股票發達比買物業難得多,上一代香港人只要買入任何物業,二三十年後都可以算是有可觀資產了,俗稱發達。而買賣恒指本身無需要超卓的選股能力,金精火眼買股票都不能敵過物業致富,到底恒指在這50年來總共又升了多少呢?
其實50年前恒指是以100點作起步的,今天升到25000點,很簡單,帳面值就是上升了250倍,即比同期的樓市更厲害。看報章時,發現寫稿人有一個概念很奇怪,他說雖然樓市只得100倍升幅,但如果計及多年來物業的租金收入,回報應該比恒指的250倍更好,但我想問為何投資恒指又不計算其股息收入呢?可能寫稿的朋友對指數操作這些概念都不太清楚。
長線投資,50年能拿到250倍回報,即年回報11%至12%左右,如果100倍的話,即年回報9%至10%左右,大家可以看到,由於時間相對長,每年只是相差2%,結果就差了50倍本金出來,這又一證明複利的威力實在強勁。
有一點我想提出的,就假設50年前買入樓及恒指的資產,並一直不變動,兩者都計及租金及股息收入,超過100倍也好,超過250倍好,來到今天,兩者還有一個很重大的分別,大家會發現物業已經變了一幢50年的老舊樓,而當年買入的恒指則不斷地去舊立新,不停被恒指管理人換入青春的公司成份,踢走表現差勁的公司。當然樓市投資者亦可以不停轉換入新的物業,這又涉及積極操盤的操作,即會做成頻繁買賣,而手續費及判斷出錯機會都會不少。相反,買入恒指則可以沒有動作地享受回報。我並不反對物業投資,更沒有限制自己向這方面進法的機會,而物業亦能帶來穩定運用槓桿的機會。不過對於類似該報章的寫稿人,其思想好像有點點側向了物業投資,在此只希望給這類朋友多一些點子作思考。懂物業投資的不妨拿物業投資作致富工具,懂股票投資的就拿股票作致富工具,總之對投資工具運作熟識則會較為有利。然而,作為任何方面的投資高手都無需要否定其他投資方法,正所謂「條條大路通羅馬」,「羅馬」就是「財務自由」的境地,很喜歡巴黎兄常說的一句話,「學無前後,達者為先」,大家加油。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