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母雞變鴨 為何國開行的萬億再貸款變成了PSL?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0996
上周末,財新報道稱,國開行棚改獲得了央行1萬億再貸款,但周一,《第一財經日報》指出,這筆資金是以PSL(抵押補充貸款)的名義下發,一時間市場各種傳言、猜測不斷。
今日財新改口,稱這1萬億確為PSL,其資金規模從4月逐步擴大,開始是1000億元,5月之後逐步增加至1萬億元,央行提供資金支持的形式也從最初的再貸款,最終落實為7月初文件字面上的PSL,這筆資金二季度已經到賬。
關於政策演變背後的考量,財新提到:
知情人士稱,6月之前一直說這筆資金是再貸款,6月底開始國開行文件里才明確這筆棚改資金是以PSL的形式提供,希望同時作為引導中期利率的工具。
從再貸款到PSL,可以看出,央行希望把提供棚改資金支持、穩增長的短期目標,與推進利率市場化的改革相結合。
國信證券宏觀分析師鐘正生屢次在華爾街見聞網站發表專欄稱,與再貸款相比,PSL需要提供抵押物,這與再貸款有著本質的區別,也並非再貸款的升級版。
因此PSL的利率要更低一些。財新稱,國開行獲得1萬億PLS的利率為“4%略高一點”,明顯低於市場的中長期利率水平(目前在5%-6%左右)。
這也與央行貨幣政策司副司長孫國峰的觀點相吻合。7月初,孫國鋒在《清華金融評論》發表個人觀點稱,對於開發性金融來說,國家要求支持的國民經濟重點領域、薄弱環節和社會事業等方面需要保持相對較低的貸款利率,特別是在發展的初期,因此貨幣當局可以通過貨幣政策工具,建立正向激勵機制,引導開發性金融機構努力降低融資成本,提供成本適當、來源穩定的資金。
他特別提到,這種政府相關制度安排不是類似對政策性金融機構提供補貼以及對其貸款提供擔保的做法,而是在其可以實現長期盈利的前提下,將政策支持與市場機制有效結合提供的一種制度和機制設計。
PSL便是央行近來極力打造的中期利率政策新工具,最早提出是在今年5月末的內部研討上。其提出的背景是,外匯占款下滑以及中期利率傳導機制的不暢。
從2012年下半年開始外匯占款的增速就在放緩,最近這一趨勢更為明顯。央行數據顯示,6月金融機構外匯占款環比驟降883億元,這是金融機構新增外匯占款連續十個月正增長後首次下降,也創下兩年半以來的最大單月降幅。
鐘正生認為,之前央行一直以外匯作為抵押發放貨幣,但隨著今年外匯占款的趨勢下滑,央行遇到基礎貨幣投放渠道缺失的問題。重啟再貸款可在短期內提供基礎貨幣,但再貸款是信用貸款,不需要抵押品,歷史上存在信用風險問題,並非長久之計。因此,央行需要尋找新的合格抵押品來發放貨幣。
未來,如果PSL能夠成為商業銀行獲取基礎貨幣的主流渠道,那麽PSL利率完全可以充當政策基準利率,並借以影響商業銀行的資產負債表。
再貼現是用未到期商業匯票(相當於短期貸款資產)作為抵押,充當短期基準利率;而PSL以中長期貸款資產作為抵押,可以成為中長期基準利率。
鐘正生還提到,央行之所以創設PSL,更多地還是寄予結構調整的重望。
一、PSL可以事實上發揮“定向降息”功能。
二、PSL有助於從邊際上改善表內貸款投放,提升廣義貨幣增速。
三、PSL能夠降低融資成本,值得慶幸;可能激勵過度放貸,需要警醒。
最後,財新報道,在1萬億的PSL之外,央行還可能以某種方式向國開行提供相對低成本的資金,與國開行未來將要發行的重點用於支持棚改及城市基礎設施等相關工程建設的住宅金融專項債券有關系,這一操作或將在8月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