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教育行業會否成為下一個金礦?(二) 證券市場紅週刊

http://xueqiu.com/2994748381/30302104
52期《紅週刊》中,大學教授釋老毛闡述了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和大方向,指出教育是一個社會制度問題,需要國家政策的改變才可能實現。對於教育領域的機會,釋老毛更為理性地看到,在後工業化社會,服務業的核心是金融消費類行業,教育培訓只是其中極小的一個組成部分,不必盲目看高這個領域的市場空間。
  本期《紅週刊》邀請到百度營銷諮詢部教育培訓行業分析師博實、搜狐教育研究院研究員sherry、美股投資者許小再聊教育培訓這個話題——在數字化和在線化浪潮下教育培訓行業的機遇與侷限。
  《紅週刊》:怎麼看待我國教育行業小、散、亂的特點,現在教育行業處於什麼樣的發展階段?
  百度營銷諮詢部博實:教育行業看似集中度不高,這是由行業屬性造成的。子行業、地域、家長對教育理解以及教師、學生等多個元素的差異,導致教育很難找到一種完全通用的模式,可以說在教育培訓領域市場佔有率如能達到5%~10%就已經是非常成功了。目前教育格局已經是相對成熟的狀態,只能等待全行業的新變革,互聯網對於教育行業而言算是助力,但卻不是教育的根本動力,也許互聯網思維給教育帶來的只是革新的方法,而「百家爭鳴、兼容并包」才是教育的本質。
  教育行業當前面對的最大問題:首先,是不能建立多元化的評價機制,不能給個性化的人才以充足的機會;其次,不能建立充分競爭的機制,核心評價體系和資源存在於公立教育中,公立教育的改革進程相對緩慢、動力不足。民營機構用資本的力量與政府撥款的公立教育無法公平充分競爭,所以教育行業停滯不前。
  《紅週刊》:目前教育互聯網化的商業模式有哪些?
  博實:1,錄課程進行在線售賣,我在2014年發佈的百度在線教育報告中稱這種模式為內容生產商;2,工具提供商,比如騰訊課堂、猿題庫、梯子網、YY,本質上是做一種工具服務大家,獲取教育內容和用戶再尋求變現;3,互聯網化產品商,具有代表性的是悟空識字,是提供教育和互聯網技術結合的產品直接盈利;4,流量平台商,如開課吧、滬江網、考試吧,都是通過內容聚合用戶,然後售賣自由課程和合作課程。還有一類是做中間頁流量平台,主要是通過列表式的內容,購買流量做純流量的中間頁商,主要有百度教育、淘寶同學、決勝等。
  搜狐教育研究院Sherry:還可以用其他形式來分類,比如傳統模式網校內容的購買觀看(四中網校、新東方在線等);互聯網教育類付費應用及使用,比如猿題庫去年25塊錢做公務員的題目,流利說世界盃話題類英語14塊錢購買;互聯網的導流模式(一般是把需要服務的人導流給培訓機構,培訓機構繳費,譬如滬江的廣告、淘寶同學的分成);增值模式(題庫常用的基礎類功能免費,答疑等收費);證書模式(MOOC上課免費,證書收費)……其實你能想到的商業模式在教育行業都有各種操作。
  《紅週刊》:具備什麼基因的教育機構能夠擁有未來?商業模式、規模、資本、技術等,哪些指標更為重要?
  博實:專注教育的本質,上完課程真正能解決問題,至少絕大部分學生能夠解決教育需求。一些教育機構,短期內也許可以通過一些政策、證書等優勢取得不錯的收益,但是隨著教育的不斷改革,誰真正能給學生帶來實際的知識與技能才是王道。在在線學歷教育方面,我們也許正在經歷一場由慧科教育帶領的一批企業顛覆原有奧鵬、弘成等壟斷地位的過程。
  Sherry:互聯網產品研發特別愛說一句話「快速迭代」,這肯定是互聯網基因,但是放在教育行業裡面呢?老師給學生講題,次日發現有個別的方法,跟您打電話我更新一下,迭代一下?家長肯定不敢送孩子來了。教育最核心特徵是孩子成長不可逆,試錯成本幾乎是無法衡量的。我特別喜歡一句話「教學效果決定教學形式」,對於已經上班的人,就是碎片化學習,那麼他的教學形式就不同於課外輔導,形式差異進而影響所謂商業模式。能夠提供好的產品(教學內容、方式、服務)最重要!這個做好了,用戶就會認可。有了認可,目前時代傳播不難、找錢不難、挖幾個技術達人相信也不難。
  《紅週刊》:我國教育行業未來的大趨勢是什麼?
  博實:我認為教學內容方面會兩極化,標準化的內容會逐步地與互聯網進行非常深度的結合,在許多子領域會出現巨頭。他們以非常低的成本方式完成一些標準化課程的教學。而另外一方面,個性化教育將非常分散,很難被統一,將形成更加高端化的長尾工作室服務方式。小班授課其實已經比較符合這種趨勢。從授課方式上來看,將更加深度地利用現代科技,利用ipad+云計算。能夠更加針對性地讓每個人擁有個性化的課程以及針對性的接受模式。
  美股投資者許小:我們現在討論的教育行業更準確地說,應該是培訓行業。我一直以為未來全世界最偉大的非商業化的教育機構應該類似於維基百科,它是一個非常成功的互聯網模式,但並非是商業的,這是我對在線教育未來發展的一個看法。我個人覺得,對於在線培訓最大的切入口應該是題庫。現在大家做題是非常低效的,學生在複習時很多都是已經掌握的東西,沒有一套完整的系統,未來可能會出現類似於谷歌的產品形態,能夠指導那些不熟悉、不知道的題目,從而提供更多有效的訓練。互聯網可以通過數據庫、良好的交互,或者通過一張試卷,高效的一步步給出相應的指導,這是一個很大的產業,在中國人口規模沒有改變的情況下,培訓的需求一直是放大的。如果中國沒有發展成為美國那樣,對於名校的追逐依然那樣狂熱,短期國內市場對培訓的需求是不會萎縮的。
  《紅週刊》:美國K12教育近20年發展改革總結為數字化和在線化兩次浪潮,我國教育產業未來發展路徑是否相同抑或是具有自己獨特發展道路?這其中蘊含的機會是什麼?
  博實:以我瞭解到的信息,我國也在一直推進這個進程。尤其是隨著在線教育領域的火熱,這個過程被加速了。比如好未來(學而思)這樣的公司在k12數字化和在線化方面走在許多機構的前面,中國有比較特殊的背景,因為公立教育掌握著絕大部分優質資源,所以公立教育如何完成數字化和在線化其實是目前我國比較獨特的機會。
  Sherry:我國教育一直以來跟美國差異很大,因為測評標準不同,所以坦率地說這裡可供借鑑的東西很少。我國民辦教育產業過去幾年一直是「尷尬生存」,公益屬性、多頭管理、辦學資質等原因不多贅述。去年國家政策一直強調分類管理、產業發展肯定對於行業是利好的。按照基本調查顯示家庭收入30%用於教育再配比我國城鎮居民收入,其實這個市場總量不難推算,大約是6500億元,這是個天文數字。但是我國TOP10的課輔機構合計營收只有100多億,可見不僅僅是給上市公司的機會,甚至抓住機會也是把很多機構做成「上市公司」的契機。
  許小:我有不同看法,並不覺得這是未來很大很好的投資領域。就像互聯網行業,最開始是對瀏覽器的追逐,後來是門戶網站,再後來是社交網絡。再看看新東方現在所做的事情,和百年前所做的私塾教育並沒有本質的區別。可以看看美國是什麼時候開始有Coursera(同世界頂尖大學合作,在線提供免費的網絡公開課程),中國是什麼時候開始有淘寶的,當人們開始在互聯網大量現金交易十年之後,互聯網金融才慢慢提上日程,這個行業發展的節奏是很準確的。在十年之前沒有淘寶的時候,人們不可能有互聯網上的支付行為,這是不可逆的歷史潮流。到今天為止,已經出現那麼多第三方支付公司,出現那麼多金融創新的公司,但是沒有真正意義上做得好的互聯網金融公司,而對於互聯網教育行業,我相信進程會遠遠慢於金融行業,互聯網教育行業的淘寶現在還沒有出現呢,那麼我們現在就來討論支付寶和餘額寶的問題,太早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696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