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模式出海路徑:專注海外「屌絲經濟」
http://news.iheima.com/show-10-144030-1.html放眼全球科技行業,海外模式走進來並不稀奇,但中國模式走出去,聽上去還比較新鮮。雖然國內科技公司在絕對創新上遠落後於硅谷,但也存在著具有獨特視角、頗具中國特色的模式。
在今天,已經有一些跨境資本開始關注中國模式在海外的輸出和運用,重點發掘國外的屌絲市場。
那麼什麼樣的中國模式能夠在海外落地?中外創投環境有何不同?從事創投工作在國內8年、國外有16年的紀源資本董事總經理童士豪Hans,有著他自己的見解。
屌絲經濟
在童士豪看來,能輸出到國外的中國模式主要把握了屌絲經濟的內涵,尋找到目標用戶,將國內擅長的服務於該群體的商業模式帶到國外。
作為小米的早期投資人,他很早就看好雷軍,而今天市場也證明了屌絲經濟的價值。他對於小米的國際化也充滿期待,認為如果進展順利,或許能再造一個小米。
「基本上中國的整個互聯網主要是屌絲經濟和粉絲經濟。」童士豪如是說,「全球的屌絲用戶市場大概是中國的三四倍,如果懂國際化的話,其實中國的模式在海外是有市場的。」
他認為,美國也擁有為數眾多的屌絲人群。在美國,屌絲經濟還未興起,尚屬探索階段。而中國針對此類用戶的服務業態完善,商業模式清晰。中國模式落地美國,可以由本地團隊執行,同時借鑑中國式創新和發展模式。
那麼,屌絲經濟在美國究竟能有多大市場?童士豪在美生活多年,對於美國市場的情況瞭如指掌。他指出,美國約有2億7百萬人口,城市化的程度是60%,二三四五線城市人口加在一起,至少是美國人口的一半。
這裡的屌絲用戶,泛指二三四線城市和為數眾多、普通收入的工薪階層及低收入人群。
在加入GGV紀源資本後的半年中,童士豪投了5個項目,美國3個,國內2個。其中,位於美國舊金山的跨境電商應用Wish便是為海外屌絲用戶推薦其感興趣的商品,通過自有的推薦算法,基於用戶在Wish上的購買行為,以瀑布流的形式展現。線上的1萬多個商戶主要來自Ebay、淘寶。
他認為,對於移動端電商應用而言,屌絲用戶是具有較強消費意願和支付的用戶—因為時間多,經常在手機上翻翻看看,在有很多碎片時間時,只要你的產品做得好、商品價格較低,很容易有衝動型消費,主要看產品展現得是否夠吸引人,並且夠精準。
三個機會
在他所目睹下,國內互聯網8年來競爭激烈,誕生了一些特有的互聯網模式,在國外並沒有出現。他總結了三個適合落地海外的中國模式。
一是工具類產品,多是瀏覽器、殺毒軟件等,如360、UCWeb、獵豹、3G門戶(11.87,-0.11, -0.92%)。他認為,之所以選擇工具產品,是因為國外公司喜歡鑽研簡單的應用,而國內會去尋找突破點。
「從工具變成平台,工具找流量,之後再轉成瀏覽器,或者引導其他消費,不管是娛樂還是電商的,這種從工具切入是很多歐美公司是沒有的思維方式的。」童士豪解釋道。
二是跨境電商,比如已上市的蘭亭集勢。而機會在源於中國是製造大國,拿貨能力較強,而國外資本市場對電商的關注熱度遠不如國內—「美國電商這10年來只有亞馬遜和Zulily上市了,zappos被賣掉,像Gilt Groupe、fab和flatsail都沒有做起來。」
對於跨境電商在海外已有的拓展,他評價蘭亭集勢做得不錯。不過,他認為中國團隊整體上對海外市場還需要更多的理解,找更多當地的人才,「如果更多海外人才加入,這個事情會做得更大」。
三是虛擬產品,比如娛樂產品中的道具,類似這種虛擬貨幣模式。「這個模式在海外很少,只有韓國、日本、中國有,而ZYNGA已證明這模式在美國市場也有機會,我覺得這未來會是大機會。」
童士豪強調,做虛擬產品怎麼打動用戶在線上買虛擬產品,再到線下娛樂消費,這個機會其實在其他市場也是存在的。只是要懂得如何打動當地用戶的心態,讓他們願意花錢消費,這對本地化的挑戰比較高,比第一種要難。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