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搶佔汽車大腦 互聯網公司讓汽車穿上智能設備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1796

讓普通汽車變智能的事,汽車製造商一直在高端車型上嘗試,越智能越昂貴。互聯網公司的目標則是以最便宜的價格,讓普通車也能智能化。作為數量過億的移動平台,汽車已經成為互聯網公司的新戰場。

在手機、電視、路由器之後,汽車成為互聯網公司的下一個目的地。

作為中國最大的互聯網公司,「BAT」三家都已經動手。2014年4月,北京車展期間舉行的百度硬件峰會上,百度發佈了智能互聯車載產品「CarNet」,可將用戶的智能手機與車載系統無縫結合;5月5日,全球移動互聯網大會GMIC大會分會場,騰訊發佈了路寶盒子,稱之為一款智能汽車「可穿戴設備」,可實現汽車與騰訊云服務的互聯;阿里巴巴在收購高德地圖之後,也開始製造汽車智能產品。

這難道不應該是汽車製造商考慮的問題嗎?事實上,各大汽車製造企業早已致力於研發各種傳感器與線路佈局,讓汽車更好地接收信號並做出相應動作,讓人們獲得更好的駕乘體驗。只不過,這些最新的汽車電子產品首先應用在高端車型上,汽車越是智能,價格越是昂貴。

這恰恰造就了互聯網公司的機會。中國截至2013年底的汽車保有量為1.37億輛,這對互聯網公司來說意味著足夠龐大的可改造對象。

接入汽車大腦

「汽車算是人們擁有的最貴卻無法進入的電腦,就像是一個未知框。自從我們能夠和車載電腦對話,通過你的智能手機進入它,然後你可以做很多事情了。」這是Automatic聯合創始人之一Thejo Kote在2013年3月接受《福布斯》採訪,談到創辦這一公司的動因。

Thejo Kote等人於2011年伯克利大學畢業後即創辦了Automatic公司,2011年5月進入孵化機構Y-Combinator,隨後拿到風險投資。

說汽車是電腦並不為過。1969年,大眾汽車率先在其Type3汽車上搭載了具有掃瞄檢測功能的車載電腦系統,此後在汽車消費者對實時掌握油耗情況以決定加汽油的需求驅動下,車載電腦逐漸發展為原始的OBD。

OBD的全稱是車載診斷系統(On-Board Diagnostic)。這個系統隨時監控汽車發動機的運行狀況和尾氣後處理系統的工作狀態。一旦檢測到汽車尾氣排放超標,它會馬上發出警示。當系統出現故障時,故障燈(MIL)或檢查發動機(CheckEngine)警告燈亮,同時動力總成控制模塊(PCM)將故障信息存入存儲器,通過一定的程序可以將故障碼從PCM中讀出,根據故障碼的提示,維修人員能迅速準確地確定故障的性質和部位。

美國強制要求1996年後生產的汽車必須安裝OBD系統,如今它已經成為了汽車的標配。目前國際通用的標準是OBDII,所有車輛在出廠時都配有一個OBDII接口,車輛檢測時將檢測設備接入該接口通過ECU讀取車況數據。現有的智能車載設備都是通過OBD接口接入汽車。

汽車廠商在汽車智能化方面選擇的是從前裝入手,幾乎每一個車商都有自己的車載系統,和其他電子消費產品相比,汽車車載的發展滯後是件很無奈的事——一款新車從設計到生產的週期需要兩三年時間,對於信息技術來說,兩三年的時間實在是太漫長了。而車企們並不願意向互聯網公司放開車載系統。

3個月前,蘋果發佈的CarPlay一度打擊了人們對互聯網改變汽車的信心。CarPlay並沒有如預期的那樣運行iOS或iOS應用、形成一個獨立的車載系統,而是將iPhone通過USB連接到汽車,讓雙方進行通信握手,隨後用戶可以通過Siri、觸屏顯示器、物理按鍵控制,而不必動手和觀看手機屏幕便可使用到iPhone的各種功能,包括播放音樂、導航、通話、閱讀短信、觀看在線視頻。

這是蘋果「iOS in the car」項目公佈近1年後的成果,一定程度上也是蘋果和車商之間妥協的結果——此前,車載主導權問題讓車企對蘋果這樣的公司心存戒備,習慣了主導汽車一切的汽車製造商,雖然願意在車載娛樂方面兼容蘋果的接口,但是絕不肯主動將汽車最關鍵的大腦位置拱手讓給一家互聯網公司。

不是每一家互聯網公司都像蘋果、谷歌那樣能和汽車廠商們坐下來談判,儘管汽車廠商百般不情願,但還是讓互聯網企業找到了一個小切口,那就是OBD。

「汽車整體比較封閉,唯一開放的就是這個OBD接口,所以大家都想要攻佔這個點。」AutoBot聯合創始人郝亞偉對南方週末記者說。

 

當地時間2014年1月7日,2014年拉斯維加斯國際消費電子展(2014CES)正式開幕,寶馬集團展示了一系列即將投入應用的互聯駕駛科技,包括可實現動態極限駕駛的新一代BMW動態自動駕駛系統、智能手錶遠程車輛管理App等應用。 (東方IC/圖)

僅僅是第一步

「BAT」三家互聯網大佬,在進入智能車載硬件領域時的動作幾乎如出一轍——依託自己的地圖服務,聯通車載系統,提供各類互聯網服務功能。

在美國,最早為這類設備作出定義的是美國科技公司Mavizon。2010年10月,Mavizon對外公佈了Mavia這一車載設備的信息,通過智能手機控制汽車,可以開/鎖車門、控制車窗、汽車定位、汽車診斷,如果發生車禍,可以自動發送帶位置信息的短信給用戶的家人和911。這款產品基本框定了迄今為止OBD產品的主要功能,並於2011年初在拉斯維加斯消費電子展上展出,直到2012年8月才開始接受預訂。

今天,在美國的同類產品中最知名的應該是Automatic。Automatic被CNN評選為2013年度十大發明之一,與其一同上榜的還有谷歌眼鏡。

Automatic於2013年末上市,提供一款白色車載智能硬件Automatic Link和配套手機應用,售價99.95美元。

它可以提供停車位置信息;可以提前預知出問題的零部件;在路上和其他車輛發生了碰撞,它可以發送救援信號,並給用戶設定的緊急聯絡人撥打電話;超速、油門過大或是急剎車,會發出提醒;它還能幫助駕車人更好地瞭解自己的汽車和駕駛習慣。

緊隨「BAT」,中國很多創業小公司也把智能車載硬件作為自己的主營業務。

2014年3月初,「AutoBot智能跡錄儀」在一個叫做點名時間(demohour.com)的平台上做了一次眾籌。

AutoBot為它設定的目標是10萬元人民幣,不到半個月,募資金額超過了這一數字。到活動結束,他們一共收到了501人支持,籌資18.6968萬元。

生於1987年的郝亞偉是AutoBot團隊的聯合創始人,這應該算是他的第四次創業。大二輟學後,他曾創辦過兩家網站Leadcamp、Car371,之後就職於阿里巴巴云計算公司。2011年5月還做過一款微博客戶端微格。

AutoBot的全名叫做「AutoBot智能跡錄儀」,郝亞偉團隊對它的定義是一款智能的車載設備,能夠分析並幫助用戶養成良好駕駛習慣,提供更省錢、環保、安全的出行建議,通過OBD接口,可記錄車輛狀況,支持車輛檢測、油耗計算、自動遊記、軌跡記錄等。

郝亞偉對南方週末記者表示,OBD產品只是第一步,它會成為一個基礎服務,將來可以圍繞著它來做很多有趣的事情。

OBD產品在中國才剛剛開始,他們在相互競爭的同時共同面對產品推廣的難題,APP免費、但是硬件標價299-399元不等,有些加裝了通訊模塊的產品還包括為通信流量續費,用戶接受這類產品和服務,還需要時間。

但有的公司已迫不及待,甚至大膽地提出製造「互聯網汽車」的想法。

2014年6月17日,上海博泰悅臻電子設備製造有限公司發佈了一款叫做iVokaMINI X的產品,打出「1億汽車,從此智能」口號。這家公司原本主業是面向車企的智能車載系統服務,iVokaMINI X是他們轉向私人消費者業務的開始。

該公司CEO應宜倫透露,他們正在進行一個大膽的造車項目,計劃在2018年推出一款名為「擎感」的互聯網汽車。

無論是「BAT」,還是小創業公司,他們目前所提供的產品功能基本大同小異,要徹底改造傳統汽車,還取決於他們未來如何與車商合作改造車載系統以及車聯網的成型。

2014年6月底,谷歌可能正式發佈全新車載操作系統,讓人很是期待,它能不能像谷歌開源的安卓手機操作系統改變智能手機格局那樣,讓汽車提速進入智能汽車時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400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