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解密!中國對台灣讓利最大特區

2014-06-02  TCW
 
 

 

今年夏天,台灣海峽很熱鬧。

五月二十七日,台灣籍客貨輪──麗娜輪,首航台北到福建平潭,這是繼海峽號後,第二艘加入此航線的客貨輪。

上午九點,麗娜輪從八里的台北港起航,三小時後,抵達位於福建省東南沿海、中國的第五大島平潭島碼頭,十分鐘車程,便進入平潭市區。

平潭,一個九九.九%台灣人都陌生的小縣城,為什麼突然熱門起來?

五月十五日,我們正在採訪一位平潭新娘林巧英,桌上的老人茶還喝不過三巡,就一下湧進五個台灣人,一對是新莊賣粉圓的阿?菑珧?,一對是宜蘭的魚販夫婦,另一位同樣是平潭新娘,嫁到台灣去的林明珠。

這五個台灣人,都是想要透過林巧英,搭上平潭的台灣商機。他們從台灣搭海峽號來,遇上五月最強的風浪,五個人,全都吐得躺在甲板上,聊起無限的商機馬上都眉開眼笑。

個人暴富平潭新娘做路燈,三百萬滾成4.9億

四十三歲的林巧英同時具備多種身份:擁有台胞證、自己又是土生土長平潭人,目前還身兼台商協會副會長。她經常在家接待各地客人,最高紀錄一天二十位,其中有不少跨海找機會的台灣人。大家會找上她,是因為她的成績單太驚人。

家鄉的商機,平潭人最知道。林巧英七年前回娘家,帶新台幣三百萬元,憑藉膽大心細及當地人脈,包下平潭環島公路的路燈工程。如今,平潭九成路燈,都是她做的;她還開了十一家公司,身價超過人民幣一億元,約新台幣四億九千萬元。她說,平潭靠海,非常潮濕,「除濕機」就可以賣。現在,她在小貿有兩個單位,要進口台灣茶、水果、休閒食品來賣,「能做的生意太多了,但,要找到合適自己的生意做。」

林明珠曾經進口澳洲果汁到平潭,結果,銷售一空,她說: 「平潭人消費力很強,只要是好東西,都會有人搶。」事實上,平潭物價,甚至比福州還貴,一碗乾麵,平潭要價人民幣四元,福州只要三元;搭計程車,同樣的路程,平潭十五元,福州只要八元。

台灣小商人、平潭新娘,加上台灣一些捷足先登的企業,譜成了一股淘金熱。

企業淘金台北一‧三倍大,小島處處施工中

行車進入平潭的地界,很容易辨識到平潭:黃沙滾滾,一個台北一.三倍的「大工地」,映入眼簾。

金井灣邊的海峽如意城,是平潭最大住宅建案,由上海世茂、台灣遠雄建設合建,已完工數棟;台灣上市公司宸鴻的平潭廠,廠房接近完工,外傳將招募數千名員工;協力集團的六吋晶圓廠、封裝測試廠,蓋了一半;台灣榮工公司和中國上市公司中福集團合建的建材市場,正在挖地基,年底完工;由中國國營事業中鐵集團,承建的高架公路等大型公共工程,也正在趕工中;全球電視代工龍頭冠捷科技,今年下半年,將投資平潭。台達電創辦人鄭崇華也來過這塊基地,還沒有談成什麼項目,大家都在試水溫。

工廠、馬路、建案外,平潭在五月中旬,剛成為台貨免稅島,只要是有「原產地證明」的台灣商品,進入平潭,免關稅;六月底開幕的平潭小額貿易市場,主打MIT商品,進駐的台灣人,一年免租金,目前爭取到的小商家,超過百家。

另外,針對畢業五年台灣大學生,來平潭創業,三年免租金,經營績效好的,還有人民幣十八萬獎金可領,企業所得稅只有一五%,全中國沿海最低的地方之一;開出年薪兩百萬,找台灣專才。

對台灣的優惠,這只是剛開始而已。

根據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副主任陳東榮的描述,接下來,台灣人只要憑台胞證,就可以進出平潭,不用辦台胞證簽證;台灣汽車開上麗娜輪、海峽號,換個車牌,就可在平潭行駛;在平潭打電話,就跟在台灣打電話的費用一樣,不是用越洋電話計費;用新台幣就可以在當地買東西;使用繁體字,台灣的電視台可以落地,台灣報紙可以發行;律師、會計師、建築師,只要有台灣證照,就可在平潭執業。

統戰進行式目標十六年後,吸引三十萬台灣移民

陳東榮說:「就是(要做到)台灣人來這邊,咦,這邊怎麼有這麼多東西跟台灣一樣,……全部做到,就有吸引力了。」最終目標是十六年後,二○三○年,平潭人口從目前四十萬人,增加到一百萬人,有二十萬到三十萬台灣人移居此島。

彷彿時空錯置,今日的平潭,是中國統戰大本營,中國高層口中兩岸家園的「橋頭堡」,但,昔日平潭,卻是飛彈對準台灣的基地,也是偷渡來台人數最多的地方。

「將軍山」,是平潭著名的風景區,山上立了高聳的「三軍聯合作戰演習紀念碑」,是紀念一九九六年,中共對台軍演,一觸即發的台海戰爭,當時由中共前軍委副主席張萬年,率領一百多位將軍集結於此,要完成「統一大業」,「當時,解放軍駐在我們村落,長達半年,我們都要搬到其他地方住。」一位平潭人回憶當年,後來,二○○○年陳水扁擔任總統時,「三軍更住了一年」。

二十多年前的平潭,是貧窮落後的漁村,為討生活,平潭人前仆後繼,搭漁船偷渡到台灣。

阿文就是其中一位偷渡客。

「那時候喔,台灣是天堂。」他說,為了淘金賺錢,一九九一年,他偷渡台灣,被抓過一次,不放棄,再接再厲,最後落腳台中大甲工業區,在一家電鍍廠工作,每天工作十六個小時,「我一個人抵三個人,幫老闆管整個工廠啊,」他非常節省,所有的錢都存下來,一個月賺人民幣兩萬元,七年後,賺到人民幣一百萬元,帶回平潭,現在從事魚貨買賣。

據說,關偷渡客的「靖廬」,有八成是來自平潭。

「平潭人一直很關注台灣。」平潭從事文史工作的魏增燦說,小時候,他第一包泡麵、第一本漫畫,都是台灣來的,當時台灣會空飄反共物資到大陸,離台灣最近的平潭,就是空飄物最常抵達的地方,漁民出海捕魚,經常撈到「反共罐頭」,有用的,就會拿回家,裡面還有「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文宣品、中華民國國旗,甚至,平潭女孩的第一雙絲襪、衛生棉,也都來自台灣。

台灣人和平潭人,更經常在海上,進行以物易物交易。那時,「一斤龍蝦換一支台灣雨傘,三十八斤黃花魚,換一隻雙獅牌手錶,台灣製的海狗牌雨衣、布,錄音機,都受歡迎。」阿文說,平潭人是台灣製造王國的見證人。

平潭是貧瘠之島,當地人的謀生途徑,除了出海捕魚,就是離鄉背井,到中國各地「打隧道」。魏增燦說,清朝時,平潭、廣東的南澳,及台南安平,經常換防,因為軍事需要,挖防空洞的技術,傳入平潭,據說,中國八成的隧道,都是平潭人承包的,福建省因此封平潭為「隧道之鄉」。

三年前,平潭被中央賦予「對台」戰略地位,平潭開始翻天覆地大改變。

福建省開發平潭,蓋大橋直通福州,一個半小時就到,「以前平潭人過年回家,在碼頭等船,要等兩天。」從福清來到平潭,在台灣太設集團的平潭太森國際貿易工作的小蔣說。有了跨海大橋,平潭人回家更容易,蓋隧道賺的錢,也紛紛拿回家鄉投資房地產。

台商、台灣人還來得不多,倒是房地產,被平潭人、外地人炒得水漲船高。

「一間石頭屋人民幣二十萬,開發後,變一百萬。」魏增燦觀察,房價從通橋前的每平方米兩、三千元(每坪約合新台幣三、四萬元),漲到現在的一萬元(約合新台幣十六萬元),漲了四倍左右。平潭的建設剛剛起步,房價已經漲得很誇張。

從生意的角度來看,「大陸官方支持,一定會成功。」林巧英說;林明珠也認為:「中國政策在哪裡,機會就在哪裡,現在的平潭,手一伸出去,都是機會。」,魏增燦說:「理性思考,這是對台實驗區,意味政策有延續性,不會說改就改。」

對於一面倒,看好的聲音,擔任陸委會副主委前,曾赴平潭考察兩次的林祖嘉,對平潭的發展,並不這樣想。他說,從經濟角度看,平潭在經濟層面提供一些方便、優惠,所以,如果台商評估後,覺得應該要過去,「我們也不會反對,但要我們配合,大概不太容易,」但,如果兩岸要有任何協議的話,他認為,「我們覺得還是擺在ECFA的經濟合作架構下,比較好。」

他進一步評估平潭未來:「從投資角度來看,那不一定是個好地方,」因為平潭是三百多平方公里的一個島,腹地有限,要出去只有兩條橋,就是福州、福清而已,「要從那裡轉口崑山,很麻煩、不方便,我覺得那些設備不是那麼夠,台商要過去,要審慎評估,看產業,觀光或許還不錯,但有東北季風。」

假讓利?台商拿不到項目,?僅央企包到生意」

民間的想法卻相對活潑,看好對台統戰大商機,目前在平潭註冊的台商將近一百五十家,但,真正匯入資金的,不到兩成,因為,台商「看得到吃不到」,拿不到「項目」。

平潭政府宣稱,五年間,一天要投入人民幣一億元建設平潭,然而目前吃到這塊肉的台商並不多。

「進得了海西,出不了平潭。」榮工工程福建平潭分公司負責人李國良直言,「只有央企才包得到生意,」榮工在其他國家,不是蓋飛機場,就是蓋公路,竟然沒辦法參與平潭公共工程,李國良揚言,年底沒有工程,就要撤走。工程標不到的主要原因,是投標資格受到限制,不少案子,都要求「五年內在中國有二十萬平方米」的工程經驗,台商根本被排除在外。

另外,像打敗美國、日本、德國、台灣等二十多個競標團隊,以「幸福移居城」概念,取得平潭總體規畫的中興工程顧問公司,等了很久,最近才攬到一個海峽如意城小閘門的案子。曾有台商參與小貿市場總體規畫案投標,四家廠商投標,一家台灣,三家中國,最後才發現,中國的那三家,竟是同一家。

甚至,有台商被台辦問:「你們不是要走了嗎?」「台商一直沒投資,沒問發生什麼事,反而問,不是要走了嗎?」一位駐平潭的台商說,「房地產價格太高了,炒太凶,我們是要等價格下來,才要進場。」平潭太森國際貿易常務副總經理李傳銳說。

就連號稱以台貨為主的小貿市場,對台灣人招商,只要有台灣人資格就可以申請,第一批招商,一百多店面中,有七成是平潭人,正港的台灣人只佔了三成。負責小貿市場招商的平潭台灣免稅市場招商部主任陳洪春說:「我們認貨不認人,」只要有台灣的原產地證明,「外星人都能來。」

正牌台商沒賺到,連小商人賺到的也不多,「(之前)來的都是台灣待不下去的,或者,東西賣太貴,急功近利。」平潭商人觀察,連台商都說:「來的究竟是台商,還是台流,夾一堆資料,到處忽悠(唬弄),連吃飯租房子都有問題。」

來平潭將近一年,對平潭深度瞭解的李傳銳說:「台灣人(要)靠﹃特殊政策』,不然,根本競爭不過平潭人。」

衝過頭?後遺症產生,談放權、放地,越來越不容易

為什麼台商等不到商機?

陳東榮解釋,「兩年前,政府就提出讓利給台灣人,要放權、放地、放利。其中,放地,就是說,在島上部分區域,讓台灣民間機構去招商,進行開發,案例已經有,海峽如意城,我們當時鼓勵世貿、遠雄,一畝地是七十萬,它是灘土,爛泥地,當時。它的開發成本高,要把地基打得很深,地下處理投入大,當時是特例,是吸引外面大公司進來,希望能夠見到開放成效,現在小的企業,我同樣土地給你,你不見得做得起來。」

「但,現在談得比較艱苦,有某個(台灣)民間的協會組織,他希望我們按照四年前,一畝七十萬來出讓,這顯然跟我們出入太大,(現在)商品房的地至少三、四百萬,不太可能。」

顯然,平潭開發,衝得太快,後遺症產生,加上中國打房,緊縮資金,房地產剛起步的平潭,也要納入管理。

「我們真正關心的是,真正有實力,不要來這邊搞圈地,你來參與,地拿走了,我對台灣是優先照顧,結果,地拿到以後,我們擔心,一種情況,地馬上轉給平潭本地人,或是轉給大陸其他開發商,賺土地差價,第二,地拿到,一直不開發,一直觀望,鐵絲網圍著就是你的,這是我們不允許的。」陳東榮說。

表面上是說共同家園,但是大家都還在試探,台灣商人除了減稅、免租金、高薪聘用台灣人才,目前的牛肉還沒有吸引更多台商大舉入駐平潭,也有台商認為,平潭給的優惠還不夠多,不用這麼急,急的是平潭政府,他們有自己的政治目標,沒有真正的牛肉也不急著去。

所謂政治目標,意思是說,台灣人要埋單,不止做生意,還要願意住在平潭,這才算能交差。自然,台灣也看出這種企圖。對此,陸委會副主委林祖嘉說:「五共(編按:指﹁共同規畫、共同受益、共同開發、共同經營、共同管理」),怎麼看多少就有統戰的味道,它(指中國)主要是發展自己的地方,對他們有利,跟我們沒什麼關係,政治上,我們政府也不可能去配合,跟你去發展……。」

「台灣陸委會說,大陸搞統戰,這到底是我統戰台灣,還是台灣統戰我?說不清楚……。」陳東榮認為,未來台灣人多了,所有生活條件比照台灣,對平潭人也是衝擊。

在各說各話的情況下,真正要思考的是,這個號稱全中國最後一塊從零開始的經濟特區,台灣人要扮演什麼角色?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用「比特區還特區」,來形容平潭,將這原本是福州最貧困的縣,一夕間拉到與福州同級,賦予強大的「對台」任務,銀彈換飛彈,政治、經濟雙管齊下,台灣人,你該如何接招?

【延伸閱讀】5大關鍵,搞懂平潭綜合實驗區

1.比特區還特區它是中國設立的唯一對台綜合實驗區,推動習近平口中「比特區還特區」的兩岸自由貿易區

2.對台獵才動作最大2012年起,5年向台灣引入1,000名專才,提供半官方職缺並提供住房

3.日常管制最開放新台幣可流通、台灣汽機車可行駛、台資企業廣告可用繁體字、台灣電視媒體如東森電視,可在當地收看

4.企業優惠最多投資租金減免、對台商企業課徵所得稅15%(全國最低)、大陸人買台產6大類商品享免稅額度、台資企業審批與登記從40個工作日縮為1天企業投資租稅獎勵:5年內按繳納之地方稅給予獎勵補貼。年度納稅達人民幣2,000萬元以上,獎勵70%(投資金額);排名台灣1千大企業者獎勵80%

5.缺產業聚落,風險大缺乏產業聚落,難有後發先至優勢;回收期拉長,區位、腹地、人才、資金落後珠三角、長三角整理:蕭勝鴻

【延伸閱讀】運貨到大陸城市,走平潭比小三通快——福建平潭與小三通比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228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