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鏢埸非禮案的刑期覆核

今天好忙碌, 回到家裏已下午五時, 客仔又特別多, 有個還寫了4頁紙, 都一一回覆了。新聞又特別多, 寫了一單, 還有這一單: 飛鏢場東主非禮改判囚兩年 上訴庭斥行為近乎強姦, 早兩日的新聞, 今天頒判辭, 但司法機構網頁尚未上載。我去年寫過這篇評論: 寫在鏢場非禮案覆核上訴之前, 所以對這件案特別關切。上訴庭的判辭這樣描述:

The gravity of the offence was the respondent’s conduct towards an obviously unconscious and vulnerable woman. The respondent’s conduct fell just short of rape.  Clearly, a deterrent sentence was required. (p.20)

阻嚇性刑罰是甚麼?

Starting point for sentence

In all the circumstances, we are satisfied that the appropriate starting point to be taken for sentence is 4 years’ imprisonment.

Discount

The respondent is entitled to a discount from the starting point of ⅓ to reflect his plea of guilty. In addition, we are satisfied that it is appropriate to give the respondent a further discount of 3 months’ imprisonment to reflect the fact that he has performed 136 hours of the 240 hours of Community Service to which he was subject. Finally, given that the respondent, a man of good character, is now to be sent to prison, having been spared that punishment when he was sentenced on 18 October 2016, and having regard to the fact that the offence was committed some 38 months ago and that the respondent was not charged for 15 months after his arrest, we are satisfied that it is appropriate to afford the respondent a further discount of 5 months’ imprisonment.

上訴庭卻沒有對受害人飲了被告提供的兩杯酒後昏迷, 而之後法醫在血液中找到安眠、鎮靜藥的因素考慮在內。據被告人(在判辭中的答辯人respondent)同意的案情, 無可抗拒的推論是被告落藥, 這也是加重刑罰的因素, 最後那5個月的折扣其實可以免除, 現在豈不是對他過份仁慈了?(p.2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1714

「摸底」「諮詢」確不同

「摸底」「諮詢」確不同

摸底五大特徵:
1.眉飛色舞
2.烔烔有神
3.咀角含春
4.十指緊扣
5.沒有距離

諮詢五大特徵:
1.眉頭緊皺
2.雙目無神
3.咀角向下
4.雙手緊抱
5.無限距離

#摸底 #諮詢 #提防影射認明真身 #我認我無聊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5447

有色眼鏡

昨天看到止凡兄談到

財力覺醒


其中我對偏見這個題目很想囘應,大到我要另開一篇文。

偏見是投資的敵人,偏見原于個人尊嚴的失去,在投資市場失去尊嚴意味個人成績的失敗,或某只股票的錯誤,或某种想法被證明不對。

想一想如果你買進IBM卻發現股神在高位清掉1/3,或買入超大輸掉9成,或幾年前說買建行優於騰訊,又或個人不相信的科技股升到阿媽也認不到的時候,一個正常人都會被打擊。

不要,尊嚴在投資市場不值一分錢,不要被個人尊嚴這有色眼鏡阻擋理性一面,承認個人的不足,虛心去學習。

有一些事情是個人能力圈的問題,例如黃國英應該以不知道替代下定性A股市場,内銀,。。。等等。當我們鄙視一類型股票,某一個人的想法,後來這個人又賺錢,我們非常容易掉進由妒忌而來的有色眼鏡,而忘記個人能力圈不足的事實,解決答案是筆者常常挂在口的別人賺錢是別人本事。

不知道並不代表我們一定要學,或有能力學,在投資市場我們只需要投資自己知道的就足夠。

投資其實很簡單但不容易,它簡單的地方是很多智者的書已經寫好待我們看,不容易是如何克服個人的有色眼鏡,個人的尊嚴去身體力行。

昨天有人以190的權益下跌,然後結論陷阱,然後指控有人舞高派貨。
這事提醒了自己有色眼鏡是如何能把一個正常人轉變成一個不求甚解的白痴。

股票市場如戰場,勝敗兵家事,筆者可以保證未來更多的失敗扣門而來,如果承受不了,你不屬於這遊戲。但另一方面你也可以勝出某些讓人囘味無窮的戰事,例如11倍的PMI,不可能輸的AVF,前無古人的内銀HAH轉轉轉,或比較股神更早和低價買進的孟山都,又或大發神威的YUMC。

這是一場個人的心理戰,敵人是自己。

有一句説話可以總結股票投資,過去的不代表未來,未來是一個謎,並且有無盡的可能。

這意味我們要不停學習,或者就是它最難之處和最引人入性的地方。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8833

做夢的大餅

2016-01-25  TWM

《星際大戰》熱賣,代表消費端存在著「別的民族喜歡的,中國人也愛」的商機。文創產業雖不新,但潛藏機會大,這才叫做夢。

《星際大戰》票房大熱,又創世界紀錄,這部片不只在台灣賣座,在中國也是直接稱王。

從票房紀錄來看,中國沒有衰退的問題,還是以兩位數字在快速增長,勇冠全球,上周本專欄所要說的重點,就是這個。中國概念還是很有投資價值,只是標的要從 實體的、製造的,轉移到虛擬的、消費的。當大家哀號出口衰退,工廠沒訂單,二○一五年經濟成長率可能不到七%時,中國電影票房卻成長接近五成,達到人民幣 四四○億元!前十大賣座片,票房都在新台幣五十億元以上,這個趨勢移轉應該非常清楚。

在所謂的開放改革三十年,中國解決國民吃飯穿衣這些基本物質需求的問題,連電力供應不足、陸空交通的困難都有重大改善。衣食足之後不是知榮辱,而是要身心 舒泰,因此這些年的發展重點不再是生存,而是要﹁過得好﹂。環保問題是重點,醫療教育是重點,還有一個就是娛樂,電影只是其中一個項目。

由於語言因素,台灣在娛樂這個領域有相對競爭優勢。畢竟藝文表演,不管用哪種媒介,都有文化因素,所以跨出台灣島後的最大最快最滋潤市場,就是對岸。這兩 個月最賣座的《尋龍訣》,製作人陳國富是台灣人,魏德聖在導《海角七號》以前,就是擔任他的副導。《尋龍訣》一部的票房,就超過他過去二十幾年在台灣參與 拍攝所有電影的票房總和。歌手在這領域的優勢更明顯,在中國開演唱會,明顯是強龍壓過地頭蛇。

在中國市場出現前,台灣在娛樂這一領域嚴重入超,直到現在,一部《星際大戰》的票房就頂上所有國片浴血奮戰一年的總成果。

如果能掌握這歷史機遇,或許能把這項產業從地域型發展成大產業。

《星際大戰》熱賣的另外一個啟示,就是在消費端存在巨大沒有「中國特色」的中國市場,別的民族喜歡的,中國人也愛,雖然小米、華為手機便宜很多,但是最熱 賣的是蘋果手機。這表示,只要能做出好商品,台灣一樣有逐鹿中原的機會,先前《今周刊》專題報導過的烘焙產業,就是一例。

還一個,除了台味特重的商品,像霹靂布袋戲、《大尾鱸鰻》這些鎖定本土族群的,台灣市場還有先行指標的效果。台灣從什麼時候開始凡事要做環評?中國現在開始講究環境議題,早晚要跟上這一步的。在唱歌跳舞之外,全島瘋路跑、騎鐵馬、做瑜伽這些風氣,早晚也會蔓延。

這個變局對投資人是考驗,文創休閒體育這些產業雖然不是新的,但是以前比較碎,不像石化、資訊這些產業,有完整清晰的脈絡可以依循。而且產業規模小、追蹤的人少,沒有太多分析報告可以看;但也因為這樣,潛藏的機會大,才叫做夢。

單單拿一把光劍不能算星戰迷,說實話,你是什麼時候發現那堆﹁破銅爛鐵﹂是千年鷹號的?

撰文 / 黑傑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3488

不健康的短線交易策略

網誌分類:股票經
網誌日期:2016-06-13

某天駕車載太座去買東西,偶然在大氣電波聽到一個財經節目,聽眾可以打電話去請教節目主持人有關股票的問題。我聽了一會覺得很無奈,並明白為何大部份散戶都是輸錢收場。

股民問:我90港元買了渣打(2888),現在60港元,怎麼辦?股價幾時才可以重返家鄉?

主持大概這樣回答:你要忘記之前高價買入而出現賬面虧損的持貨,因為渣打的股價短期不大可能返回你的成本價。由於目前市況不明朗,現時只適宜多做短線的買賣,57港元買入,63港元沽出,重覆做幾次,幫補你之前90港元買入的損失。

另一股民問:我290港元買入港交所(388),現在股價跌到只有186港元,怎麼辦?

主持答:忘記高價買入的持貨,現在重新開始,多做短線的買賣操作,175港元買入,195港元沽出,不要太貪心。

再有一位股民問:我持有中國人壽(2628),擔心大市會跌,應否沽出?

主持從容地回答:6月23日英國將會進行公投決定是否脫離歐盟,如果到時英國真的「脫歐」,環球股市會大跌,建議你先行沽出中國人壽的股票,等待公投後再買回。

我覺得主持建議的短線交易策略(Short-term Trading Strategies)有點兒不太健康,最大的得益者只會是股票經紀。短線買賣策略看似簡單,執行起來卻很困難。

以渣打為例,現價59.3港元,股價未必會下跌到57港元讓你可以買到,就算你真的可以買到,之後的股價是否會如你所願回升到63港元,給你機會獲利?況且,做對一次交易已經不容易(我認為幸運成份居多),更可況要重覆多做幾次?或然率相當低吧!主持沒有提及的是:假如57港元買入後,股價不升反跌怎麼辦?我估計標準答案可能有兩個:(1)「止蝕沽出」;(2)「繼續持有,一天未賣出,一天也不算虧本!」

另外,主持以為可以預測短期大市的走勢,建議投資者先行減持股票,等待大市回落後才於低位買回。我認為這個建議有三個盲點:(1)影響股市的因素眾多,英國「脫歐」公投只是其中一個因素;(2)英國投票結果未必會贊成「脫歐」,所以大市不一定會下跌;(3)中國人壽現時的估值已經很便宜,就算大市下跌,它的股價也不一定會下跌很多。當然主持也沒有提及:假如17港元沽出後,股價不跌反升怎麼辦?我估計標準答案可能是:「再等機會」或「挑選第二隻股票」。

我始終認為短期大市走勢根本不可預測,頻密的短期炒賣賺差價策略很難會產生理想的回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021

香港一切機會窗口已關閉


此文最近瘋傳,It’s very Sad but True
如果把一個城市的競爭力歸納為內容和連接的話,香港在連接上的一切努力已經失敗。而在內容上,香港總算想啟動實業,但為時已晚。香港沒有為實業復興做任何準備,沒有任何民間基礎,註定得不到現實的回饋。

在短短幾年裡,香港關閉了所有的機會視窗。沒有內生的增量空間,泡沫裡的紙面財富終是夢一場。過去30年,作為唯一浸淫國際商業體系至今的中國城市,香港承接著大陸與外界的轉口物流、資金流,這是香港所有競爭力的基礎。


這種模式運行下去的前提是大陸對全球貿易必須持續增長,才能維繫住香港的增量和資產價格。但最近十年裡全球貿易的膨脹,實際上建立在消費國的負債消費和生產國的負債投資上。失衡的全球化走到頭了,2008年已經給出了預警。

香港人早該意識到,自己不可能永遠靠轉口生意活下去。作為中國連通世界的壟斷性入口,流量觸頂了,而且面臨分流的趨勢。

最有效的手段是建立新的入口優勢,最終香港成功地作死掉了所有的連接空間。

1.    旅遊購物。最淺層面的連接。的確給香港帶來了困擾。生活上、產業上,貌似超載。但是作為個國際大都市,遇到問題首先想到的不是改善和提升吸納空間,而是封閉和排斥,就是在作死了。沒有一個旅遊型、服務型城市會把流量人口和財富當成負擔。完全可以通過預判、規劃創造增量商業和就業人口來去解決問題。而現在,從驅趕蝗蟲,到普遍階層對一周一行的毫無反應,一直到旅遊購物團終於也大幅下滑了。

2.    超級連絡人一帶一路戰略之下,對國際化服務的需求井噴。香港坐擁各類專才,沉澱了國際商業資源,洞悉國際商務邏輯。在大陸企業走出去這麼明確的需求下,沒構建起任何有效承接體系。發改委一位巡視員在香港會議上當場兜巴打臉,稱香港很難擔當超級連絡人角色,因為一帶一路沿線很多國家並非以西方的手法做生意。

無論以什麼手法做生意,最要命的是沒有內地政府和企業感受到香港的便利,而跳過香港的選擇越來越多。

3.    處在原始社會的「互聯網+」。一切連接,資訊流按理應該走在最前面。在內地走過了門戶、社交、電商、金融支付的互聯網全產業鏈之後,香港人還沉浸在facebookwhatsapp上享受著國際化的優越感。

本來一帶一路的線上產品,香港對西方有資訊和體制無縫對接優勢,一頭有華語對接優勢。但雪球美股、華爾街見聞,阿里電商,富途牛牛,這些卻沒出現在香港。香港只有代購,而沒有任何一個人、組織,去打造一個體系化的平臺。



無論普通市民,還是精英階層,都沒有抓住互聯網這波浪潮的意識。只能說是傲慢和懶惰心態共同作用的結果。

4.    自貿區。大陸的自貿區進展並不順利,但作為國策的趨勢明確。香港有先天的優勢成為各自貿區的集納平臺,目前還是視窗期。因為自貿區想做的東西很多,實際上不能做的東西又太多。

但是香港沒有研究,沒有策略。只有抱怨,自貿區商機不明,不合國際規範,跟香港沒法比……真跟國際接軌的時候,香港的飯碗就被一鍋端了。

以上種種,蒼白無力。香港一再推銷自己在國際化上的政治正確為賣點,但企業需要的是實打實的服務和對等的態度。香港自己需要的前瞻意識和解決問題意識,都輸給了傲慢和偏見。資訊自由的大海沒能讓他們認識到自己處於什麼境地,有什麼機會,面臨怎樣的危機。

「創科業」根本無貨可裝
以上幾類連接業務,努力過,但基本失敗。無論商業、資訊還是專業服務,在對大陸的連接上,香港是趕鴨子不上架,沒轍。最近一年的振興創科業和再工業化,是連接策略失效之後的唯一寄託。明確未來沒法刮過路財了,就試試男兒當自強吧。

香港去年底成立了「創新與科技局」,希望在香港創科環境日漸成熟的情況下,創科可以成為我們的新產業,為香港經濟注入新動力,也為年輕人締造更多機會。香港在科技產業化方面基本是個零,只能拿大學裡的零星基礎研究課題來造勢。

晚了。首先香港過去20年來在科技方面沒做任何的準備、投入,沒提供一丁點的有利條件在全球創造產業鏈中給自己謀一席之地。

對比20年前的香港和大陸,香港有人才,有資本,有充分的資訊和商業連接。但是當年規劃的中藥港、數碼港,最後都淪為不倫不類的地產專案。

當年特首董建華提出的還有一個矽港。台積電的張汝京想在香港搞晶片廠,並且在香港註冊了中芯國際。但據說港人反對,而且張汝京認為香港沒給科技工業提供扶植的政策和投資環境。最後跑去了上海。

香港不著急,不挽留,馬照跑,樓照炒。炒到今天,沒有沉澱和積累,在全球科技圈已經換了幾個檔的時候,說自己要搞創科業,搞再工業化。外人信,香港人自己都不信。當然悲壯的努力也值得肯定。

香港在國際舞臺上一直是個政治正確的好孩子。自由主義經濟學背得滾瓜爛熟。屢奪全球最自由經濟體桂冠。害他們的也是這個。一直在背書,從來不創造。

一個經濟體要發展必須有創造性產業,無論是創造性工業,還是服務業。香港的服務業是附庸的而沒有丁點的創造性在裡面。典型表現是:全球經濟好,它就通脹;全球經濟差,它就崩盤。

三個不良
1.    信息消化不良。香港是全世界資訊最自由的地方,八卦政治無所不及,但是也就停留在八卦和政治的層面。對稍複雜的資訊辨析力低下。知溝理論的一種表現形式:大眾傳播越發達,大部分人越被遮罩在有效資訊之外。在專業領域,香港也沒有產生有價值的人文思想和商業思想。最後還是輸出八卦和政治話語。

2.    政治消化不良。民主的本義,是建立一套有效的議事和決策機制,它的底線是可運轉。美國五月花那幫人可不是到新大陸上成天聊英國那些花邊新聞去的。而是要幹事!香港的情況,權力空心化。不是說政府,而是對所有民眾都空了。沒有人的權力能通過行政體系落實、進展、覆議、完善。爭吵不叫博弈。

3.    資本消化不良。香港吸納外資數萬億,但是錢來了,玩歪了。

說到底是港人目前的能力、機制和取向,沒有能力把巨量資本轉化為生產力。直接奔著炒買炒賣去了。所以錢多了就通脹,因為沒有能消納貨幣的有效資產。直接把房價先推到頂。封死了後續一切創造價值的空間。低稅率沒有給這個城市的生活和企業帶來一絲輕鬆,因為土地財政本身就是一種課稅。

所以地產經濟是香港的表面,根子上是唯資本論。除了資本流通順暢,其它全都寸步難行。也因為資本流通和投機的成本極低,炒囤倒賣盛行,生產和創造永無可能。

香港的現狀是,一邊對內封閉,一邊對洋開放。但消化不了洋資本、洋理論、洋民主、洋科技和洋信息。洋理論告訴他們:自由是第一生產力,你是最自由經濟體。以及全球趨勢是服務業、後工業化。

香港人就是不抬眼看看,跟它對標的經濟體(人口相當),其實全是工業強國。
瑞士、以色列、新加坡,都是工業強國

瑞士。是世界上最工業化的經濟體之一,工業占經濟產值50%,人均工業產量世界第一(偶爾第二)。以色列。猶太人是搞金融的祖宗,但是以色列的生物、IT、工程、光學、軍事,各工業門類都不輸大國。創造堪比矽谷。新加坡。石化、電子、機械、生物,四大支柱工業。有全世界第三大煉油中心和石化中心,全球最大的自升式鑽井平臺製造國。躺著能賺錢,偏要站著掙,比香港的眼光高遠太多。

關鍵的是,即使是服務業,這些國家也是知識型服務業和生產性服務業主導。而不是炒囤型服務業。

金融業的競爭力不體現在量,而是標準制定權、定價權、流動掌控權。華爾街炒全世界,香港只能炒自己。能炒別人,才是真正的金融中心。

現在,全球最發達的知識型服務業輸出國英美,都難以靠服務業為主體平衡國際收支,香港這個金融過橋角色,居然有人會覺得自己有英美法系和全球最自由的招牌就能活下去。


就像一個殼公司,華麗的泡沫
扒去香港的外衣,就像個殼公司。即使現在把香港交給想做事的人,也面臨同樣窘迫的大環境:全球貿易萎縮,對大陸之外區域沒有增量空間,因為沒有主導和參與能力,沒有輸出服務和產品的能力。新加坡在戰略層面一直有提前量,香港不但沒有提前量,火燒眉毛都不知道水在哪裡。

多年來的資本灌輸,只給香港帶來了紙面財富,而不是真實的生產力。一切不能提升勞動生產率和社會流通效率的服務業都是一場華麗的泡沫。


@悅濤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5230

Try To Remember - 六七十年代 (1)



在眾多香港老照片當中,我對六七十年代的舊相最情有獨鍾,在此以前的我嫌太舊,以後的又覺得太新了.  無他,六七十年代是我懵懂的童年歲月,看着這些舊相,相中的場景和人士當然已然面目全非了,但,在我朦朧的記憶中,對這些景物仍有粗略的印象; 凝視着這些影像,思緖彷彿回到那些日子。怎麼說好呢?借用Gladys Knight "The Way We Were / Try To Remember"的歌詞:


Hey, you know, everybody's talkin' about the good old days, right
Everybody, the good old days, the good old days
Well, let's talk about the good old days
Come to think of it as, as bad as we think they are
these will become the good old days for our children, hum
Why don't we, ah


Try to remember that kind of September, when
When life was slow and oh, so mellow, hum
Try to remember, and if you remember then follow

Oh, why does it seem the past is always better
We look back and think
The winters were warmer
The grass was greener
The skies were bluer
And smiles were bright

Can it be that it was all so simple then
Or has time rewritten every line
And if we had the chance to do it all again
Tell me
Would we
Could we

Memories, like the corners of my mind
Misty watercolor memories
Of the way we were
Scattered pictures of the smiles we left behind
Smiles we gave to one another
For the way we were

Hahaa...

Oh, can it be that it was all so simple then
Or has time rewritten every line
And if we had the chance to do it all again
Tell me.. haha...
Would we
Could we

Memories, may be beautiful and yet
What's too painful to remember
We simply choose to forget
So it's the laughter we will remember
Whenever we remember
The Way We Were...
Remember, the way we were


我相信你明白我的意思












中環干諾道中巴士總站










卑路乍街近加惠民道, 左邊是菜市場, 前方可見到英豪酒樓招牌










干諾道中近大會堂處, 此地景貌無重大變動









干諾道中近急庇利街處, 右前方可見到舊郵政總局和海事處










干諾道中近郵政總局處, 左前方可見到康樂大廈(已改名為怡和大廈)










干諾道中近皇后像廣場處, 左前方可見到舊郵政總局










德輔道中近昭隆街處, 右前方可見到舊中環消防總局和舊恒生銀行總行










德輔道中近利源東街處










德輔道中近皇后像廣場處, 左邊是舊匯豐和渣打銀行總行










花園道近中區政府合署, 右前方可見到美利大廈










機利文街近德輔道中處









荷李活道近鴨巴甸街處.  新興書局好像僅在幾年前結業 










堅尼地道30號怡廬










堅尼地城爹核士街巴士總站, 右前方可見到我故居永勝大廈










堅尼地城域多利道巴士總站










薄扶林道, 左邊是潮商學校, 當時右前方的黃克兢樓仍未興建











灣仔碼頭巴士總站











軒尼詩道近波斯富街處










怡和街近東角道處











告士打道近菲林明道處, 留意左邊的四, 五層高的舊樓, 那是灣仔填海後所興建的第一代樓宇











北角碼頭巴士總站











柴灣巴士總站












英皇道近長康街處, 皇都戲院最近獲得古諮會評定為一級歷史建築物, 但願她能被永久保存











英皇道近健康東街處¸左邊的匯豐銀行至今依然在原地迄立著, 殊不簡單











英皇道近華蘭路處











英皇道近銀幕街處











柴灣新廈街巴士總站











柴灣道近筲箕灣消防局處











柴灣道近阿公岩道處










柴灣新廈街近柴灣邨第8座











柴灣新業街近新安街處











筲箕灣道近聖十字徑處











銅鑼灣百德新街, 左邊是明珠, 翡翠戲院











柴灣環翠道近柴灣道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0676

檢調兩路追查 抓放空禿鷹 浩鼎高層涉嫌操縱股價

2016-04-14  TNM

檢調偵辦浩鼎涉內線交易案,再有驚人發現,浩鼎在收到解盲失敗報告後,曾召開專家會議,邀請實驗臨床團隊專家參加,與解盲新藥關係不大的中研院院長翁啟惠也出席,專家看著浩鼎準備的新聞稿非常詫異,因為太過正面,現場要求把「解盲失敗」放進新聞稿,沒想到張念慈隔天親自主持記者會,仍刻意淡化解盲失敗,反而一再強調這是「成功」解盲、結果比預期更好,種種不尋常舉動,讓檢調懷疑,張念慈等高層是否為了維護浩鼎股價,涉嫌發布不實訊息操縱股價。除此之外,檢調也已鎖定借券放空的禿鷹,本週將發動偵查,約談相關人員到案說明。

檢調連日緊鑼密鼓過濾金管會移送浩鼎股價涉炒作資料,發現在解盲前一週至今共成交四千三百多張借券放空,市價高達二十二億元,有些借券利息甚至低到只有零點零一%,幾乎不用成本。目前檢調已鎖定特定放空的禿鷹大咖,懷疑他們預先得知解盲失敗,向公司券商或市場派借券放空,坑殺散戶,謀取暴利,涉內線交易。

檢調掌握的資料顯示,不只解盲前有異常放空,解盲後的借券成交量更是驚人,光是十九日解盲當天到二十五日就飆增到一千六百六十四張,可見解盲前早有法人看壞浩鼎後勢,解盲後更是持續借券放空套利。

根據金管會資料,二月二十五日解盲後的第四天,浩鼎股票被法人借券六百四十張,其中還有單筆高達五百三十張,最誇張的是,五百三十張的借券,出借人只收百分之零點零一的利息,幾乎不用本錢,等於變相鼓勵大股東左手借給右手,進行放空、炒作兩邊賺,利息又低,一般投資人只能望而興嘆。但檢調懷疑,這波浩鼎借券放空醞釀可能長達二個月以上,法人陸續向券商或市場派借券,目前檢調已鎖定涉嫌內線的放空大戶名單,將在本週展開約談。

操縱股價 疑雲重重

除了偵辦放空禿鷹,檢調連日來密集約談實驗臨床團隊成員,發現翁啟惠及浩鼎高層諸多異常舉動,有其利益考量,無非是為了維護股價,而非單純出於學者的專業判斷。

檢調偵查發現,解盲失敗的新藥OBI-822是美國Hakamori 教授研發授權給浩鼎,並不是翁啟惠加入修正方法而提出的實驗,翁的修正法是下階段才做,理論上此次解盲與翁啟惠關係不大,但翁不僅多次參加浩鼎有關的實驗臨床會議,而且還毫不保留的相信新藥會成功,說自己會第一個去打疫苗,在解盲失敗後,竟然在第一時間就跳出來背書,並提及數據,強調OBI-822「臨床實驗已證實療效不錯,且正在持續治療中,不算失敗,解盲結果令人振奮,是全新的發現,有機會在美國癌症醫學年會(ASCO)上轟動。」翁啟惠的說法是否與女兒翁郁琇手中股票有關,有待他回國解釋清楚。

但檢調發現,張念慈的作法比翁啟惠更誇張,浩鼎收到解盲報告郵件後,召開專家會議,卻先擬好一份「十分正面」的新聞稿,給與會的專家過目,沒想到與會專家覺得不妥,要求把「解盲失敗,報告的資料訊息值得再啟研究」等幾個字放進去,張念慈卻違反專家意見,不僅一反解盲常由實驗臨床計畫總主持人召開記者會的慣例,改由他親自主持,還在記者會現場淡化解盲失敗,強調「這是成功的解盲,達到的結果比預期好,沒有失敗,也不是挫敗,而是出乎意料的成功」。

隔了兩天,浩鼎股票還是跌停鎖住,張念慈卻又表示:「我本人一定會來護盤。」操作股票的意圖至為明顯。

張靠翁起 地位升高

不僅如此,浩鼎六月才要在美國癌症醫學年會發表口頭論文,張念慈硬是違反國際慣例,急著在記者會上公布各項正面訊息,當時解盲只有結果出爐,很多數據根本還在跑,他卻不顧美國癌症醫學會警告將取消口頭論文發表的風險,執意發表實驗內容。事後,又違反常態,應該派臨床計畫主持人到美國癌症醫學年會發表演講,竟然改派浩鼎在美方的代理人出席,一副深怕有意外會影響股價的模樣,令人起疑。

再加上張念慈與翁啟惠相

交三十年,可能受到翁啟惠的加持,這幾年在國內生技界的地位扶搖直上,常受政府聘任為新藥上市的評審,所以在浩鼎的內部會議,講話非常有份量,實驗臨床團隊也不敢有意見,才會如此執意行事。

種種跡證讓檢調懷疑,張念慈的一切做為就是為了維護浩鼎股價,並非出自於學者專業判斷,一旦被檢調追查屬實,有捏造或釋放不實消息,企圖影響股價,恐怕會觸犯《證券交易法》操縱股價罪嫌,檢調勢必要深入追查釐清,近日也下排除約談對內情非常了解,但已離職的前浩鼎專案經理及醫務長。

此外,檢調也正釐清公司經營層及一些大股東,為何在解盲失敗前三四個月就開始陸續賣股票,其中身份最敏感的莫過於OBI-822新藥發明人美國Hakamori 教授的學生,也是引進此藥的浩鼎副董事長許友恭。被檢調查出,許在去年九、十月間宣布提前解盲前,曾透過家屬出脫一百零三張股票,進帳約四千萬元,內情恐不單純。

檢調還發現,實驗臨床團隊早在去年八月底就因為「個案發展沒有到達數量」,也就是給安慰劑與給浩鼎乳癌新藥OBI-822的病人,在臨床實驗上沒有顯著差距,在最後一版的數據送出後,決定改變研究計畫,不以個案數達到才解盲,改以時間解盲,擬定今年二月為解盲時間。

檢調懷疑,因為這項決定,讓許多持有浩鼎股票的股東,揣測解盲結果未被完全看好,為了分擔風險,所以提早出脫手中部份持股規避損失,按理如果知道解盲一定失敗,應該會大量賣出手中股票,但因為賣股的時機與改變研究計畫的時間過於巧合,檢調仍要清查其中是否有內線交易的可能。

技正擁股 瓜田李下

實驗團隊成員有人在檢調面前替翁啟惠喊冤,認為解盲失敗後,翁啟惠的發言應該不是為了牟利,只是他太相信張念慈。不過,弔詭的是,浩鼎高層明知這次解盲並非是用翁啟惠所改過的新藥,但外界卻全都以為是翁啟惠一手主導,讓翁與浩鼎綁在一起。實驗團隊成員有人懷疑,翁啟惠在學術界的地位崇高,可能是被張念慈利用,浩鼎股價才會一起跟著被炒高。

另外,檢調偵辦過程中,也發現一名官員似乎未利益迴避,即衛福部健保署醫審及藥材組技正何小鳳。她在健保署任職期間,該署核准了浩鼎一款腸炎的藥,何女卻認購了九十六張浩鼎股票,解盲前還全數出脫持股。

本刊調查,何小鳳原是藥師出身,二〇一三年九月從食藥署調任健保署技正。巧合的是,浩鼎公司在二〇一三年四月,向健保署申請給付該公司新藥Dificid Film-coated Tablet 200mg,這款名為「鼎腹欣」的新藥是抗生素的一種,主要為治療腸炎,一顆就耍一千零四元,同年六月,浩鼎再次向健保署「藥物給付項目及支付標準共同擬定會議」爭取,提高該藥品單價為三千一百三十八元,依舊未通過。

到了二〇一四年二月,浩鼎再次向健保署提案爭取該藥單價提高為每顆三千一百三十八元,這次卻通過了,而且健保署核定價格完全依照廠商建議單價照准,一毛也沒減,每顆藥品健保給付多出一千七百二十四元。

「鼎腹欣」是由美國Optimer 公司、亦即浩鼎前母公司所研發成功,用來治療「困難梭菌」感染所引起的腹瀉,這種疾病常發生於老人、癌症病患或長期使用抗生素治療的冕疫力低下族群。

只是當初浩鼎將每顆藥價提高,健保署一度認為「對財務衝擊太大」,所以沒有通過,但第三度爭取提高藥價,健保署卻以新藥上市,加上使用量不高,對健保財務影響不大為由通過,反觀不少藥廠被健保署狠狠砍價,健保署此舉恐引來獨厚浩鼎的聯想。

實驗會議 謹記摘要

弔詭的是,浩鼎的新藥審查給付會議,是在二〇一四年二月二十日上午九點半於衛服部中央健保署召開,與會人士除浩鼎副董事長許友恭外,還包括臨床藥物專家代表及衛福部等官員,會議記錄卻沒有逐字記載,僅重點摘要,讓人懷疑是否暗藏玄機。

此外,檢調查到翁啟惠女兒翁郁璘向潤泰集團認購浩鼎三千張股票的九千多萬資金,是從美國一家公司匯入,該公司真正老闆是誰?關係著翁啟惠是否犯罪,檢謂將透過防制跨國洗錢犯罪的艾格蒙聯盟(Egmont Group)請求美國提供資料。

過去境外紙上公司資金難

查,就算有艾格蒙組織支援,金流也未必能完全掌握。不過,近年因恐怖活動遽增,各國基於反恐加強合作,尤其調查局洗錢防制處長在兩個月前,當選艾格蒙亞太區主席,負責主導亞洲區域洗錢不法,對於全球可疑資金流動訊息更是一手掌握。

屆時,浩鼎背後的海外實際股東及匯款流向,即使用境外控股公司藏匿資金,也將無所遁形。浩鼎解盲失敗引爆的內線交易禿鷹放空及貪瀆罪行將在檢調查辦下現形。

操縱股價

律師鄭嘉欣表示。證交法第155條第1項及第2項為禁止操縱股價的規定.特別是對於有價證券之交易價格,意圖抬高或壓低集中交易市場,或與他人同謀,以約定的價格售出,或意圖造成交易活絡的表象來作買賣成交,甚至是散布不實流言或不實資料,就會被認定操縱股價,可處以3年以上、10年以下的有期徒刑,併科新台幣1千萬元以上、2億元以下的罰金。

解盲程序 SOP

藥物測試中經常使用雙

盲測試,病人被隨機編入對照組及實驗組,對照組給予安慰劑,實驗組給予真正藥物。無論是病人或觀察病人的實驗人員,都不知道誰得到真正的藥物,直至研究結束為止,才進行資料解盲與分析。解盲過程共分三期.第一期要檢驗藥品的安全性,第二期則要測試藥效,第三期一樣測試藥效,但得擴大檬本數.三期皆成功’才能算解盲成功拿到藥證。

張念慈:浩鼎絕未操縱股價

張念慈表示,浩鼎經營團隊與最大股東絕對無涉操縱股價或內線交易,希望檢調盡快揪出禿鷹集團,維護所有股東權益,浩鼎這次解盲雖未達到取得台灣藥證的懍準,但解肓報告內容與送到美國癌症臨床霍。學年會是一致的.六月發表口頭論文報告時,就會真相大白。

健保署則表示,藥價補助均依法行事,浩鼎腸炎新藥依國際最低價核准,技正何小鳳承辦專案業務,任職期間未接觸浩鼎案件,買賣股

票是私人投資行

為,未涉不法。

撰文:林俊宏、李宜樺

攝影:楊弘熙、蘋果日報

繪圖:林佳欣

設計:陳郁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2479

一分鐘功課



禪修,於我來說,像去了另一個時區,有時差。

每朝清晨四時敲鐘,晚上九時半就寢,期間合共打坐十小時。對,我沒寫錯,你沒看錯,天天十小時,長過返工。中間兩餐飯,六時早飯,十一時午飯,過午不吃。由午前十一時到翌晨六時,都是空肚。

吃與不吃,真是一個問題。吃得太少,午後極餓。吃得太飽,一打坐就釣魚。唯有保持行動緩慢,也不胡思亂想,減低身體和腦袋的消耗。

論打坐,我完全是輸在起跑線。但見其他人盤腿閉眼,一安坐就是一小時,似乎都是禪修常客。只有我,面矇矇,總是在那塊一平方尺的坐墊上,擺來擺去,如坐針氈。

打坐的最大挑戰,不獨是腳痺,而是觀照呼吸。老師要我們把意識集中在鼻哥和上唇這個三角形的範圍,甚麼都不想,只留意自己的一呼一吸。思緒飄走了,就叫它回來。再走,再回。不用貪心,全日十小時,有一分鐘能完全集中呼吸,就很好了。我心想,合格線那麼低,可想而之有多難!

為甚麼要想呼吸而不想別的?因為,回憶中的事情,早過去了。將來的事情,未發生。只有「當下」才是最真實的。當下的自己,就是正在呼吸的自己。

嗯,道理,我懂。但實踐起來,很頭痛。思緒來回拉扯,最可惡的是,令自己分心的,竟不是平日會掛心的工作或生活,而是芝麻綠豆的無厘頭往事。例如小時候跟堂姊交換過的明星相,某位不算熟稔的朋友說過某句話,甚至是多年前在街上見過一輛設計特別的車──這些以為早已忘記,甚至從未記住的東西,現在通通不識趣地跑進腦海來,發生咩事?!

時差、肚餓、思緒亂飄、頭痛欲裂,第一天埋單計數,有沒有集中過一分鐘?我猜,十秒鐘也不知有沒有!(禪修行/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5846

50優質潛力股

近日很快看完了一本投資書,是龔成著的《50優質潛力股》,知道龔成一直有出版投資理財書籍,但一直沒有買過一本來看,主要原因是在書局打書釘看過一些,感覺其著作所提及的多是較基礎,對年青人甚有幫助,但自己卻沒太大興趣去閱讀了,今次他這本書是我購入的第一本。



為何這本著作吸引我去買呢?曾經看過龔成的文章,及後約他出來飯局(見《止凡飯局 - 鍾記,藍兵,龔成》),對他的印象是年青有為、為人積極,而且很著意教導年青人致富之道,亦感覺他是奉行價值投資的人。如今這本著作是龔成直接談股票,大談他對50支股票的分析,這令我感到好奇,很想得知他如何選擇及看待這些股票。

看看著作內的作者介紹,感覺龔成實在來頭不少,所出版的每本著作都是暢銷書,介紹提及,曾接受多家傳媒訪問、専欄作家、課程導師、電台主持人等,fb有超過三萬個like,厲害非常。而且,推介還提及他多次買中倍升股,實在值得研究。

買入這本書,其實對於懶洋洋的我來說,是大大方便了選股所
需要花的精神時間,因為有理念相似的人預先選出一些股票,還逐支談及當中原因作為參考,很不錯。我還在想,若突然出現股災,滿街便宜貨,千載難逢,一下子不知買什麼優質股而手足無措的話,拿著這本書作「掃貨指南」也行。

看這本書時很快,因為大多是資料性的東西,若不是細心研究,而是快瞄一下取點感覺,很快便看完。一面看,一面感到有趣,因為內裡所談到的不少股票都似曾相識,有些是我的個人愛股,包括建行、六福、莎莎,也有鍾兄經常提到的港交所、比亞迪等。但有些我不敢苟同,例如新世界系的周大福。

著作主要淺談股票分析,主要列出一些簡單列表,範疇包括收入、盈利、毛利、股東回報率等,若以一本股票分析的書籍來作評價,更甚者若拿林森池大師的著作比較,龔成這本書的分析有欠深入。林森池整本著作只談兩三支股票,若是250頁的著作,每支股票平均用100多頁來討論,而這本書談50支股票,平均用5頁談一支股票,有何分別?可想而知。

還有一些值得改善的地方,好像在股票分析時,除列表外,龔成也會加入不少文字評論,但發現有部份字眼明顯是重覆的,好似寫周大福時就似抄六福的原文過去再改改,作為讀者看起來感覺不太好,這一點需要注意一下,若兩支性質太接近的股票,可能二選其一,以免論點重覆。

另外,我發現選出個股時,龔成很少進行「橫向分析」,即把個股與同行作出比較。很多時要選出一家優質公司,需要看看它在同行中如何優勝,例如股東回報率達兩成,同行其他表現差的公司是如何的呢?

可能我不是這本著作的目標群組吧,其實這著作對初學者應該是不錯的,簡單易明,反而太深入的技術層面變得拒人於千里之外。能捉到目標群組的需要,成為暢銷書總有原因吧。

初學者可視這本書為精讀版,對每支股票給予一個很快的snapshot,有一個初步概念,投資者單單看完這本書之後,絕對需要自己再做功課的,始終分析一支股票還需要看的數字絕不止這麼少。

有一點我很欣賞龔成,就是他於這本書中提到不少被市場遺棄的股票,包括中海油與神華,早前又話產能過剩,油、媒價格回落,投機者多找當炒的,這些股票沒有運行,所以市場不常提,財演更不敢提。而龔成在著作內夠膽提,證明不是跟熱頂白的一類,講求價值投資。

對此我頗認同,買入股票時當然應在大眾不看好,股價低迷之時,難道是在當炒時,人人都買,股價最貴之時嗎?寧買當頭起,凡事趨勢,聽起來合理,但依這方法投資的,有多少成功?所指的成功,並不是一萬個人當中有一個半個,也不是一時三刻的成功,而是大家都能成功,是長期成功的方法

書中談及40支優質股與10支潛力股,潛力股當中有一支很特別,毛利率達八成之高,叫「福壽園」,之前我未有聽過這個名字,很好奇,到底做什麼生意可以有如何高的毛利率呢?原來「福壽園」是做內地的殯儀生意的,對這些「冷」股票作推介,實在有guts。

書中還有討論一些藥業股、生物科技、電子,以及工業、零售,包羅萬有,有興趣的blog友不妨買本放在家中,到股災時「有例可依」。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087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