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講的我都聽不懂,我信任你們的專業,但如果你們的決定錯了,我就喀嚓(拔官、換人)……。」這是台北市府人員向市長柯文哲報告時,經常會聽到的「柯式回應」。 柯P自認在授權,為何市府人員卻說是不挺部屬? 從柯文哲的角度看,這是授權屬下、分層負責。但從下往上看,市府主管、員工、政治幕僚卻不約而同,都在本刊採訪的過程中反映,這是柯市長不挺部屬、不願擔責任、不信任公務員。這個落差,讓柯文哲的「鐵血市政廳」出現以下怪象: 怪象一:市長變科長。下屬機關怕決策出錯、被市長罵,乾脆大小事都往上呈報。例如過去副秘書長層級就可決行的員工敘獎小事,也要送到市長室批。 從他上任到今年七月十五日止,市長室列管事項的編號達到驚人的四千二百零二號,未完成的案子尚有六百零三件。這些案件,來自每天早上七點半由柯文哲主持的晨會,或者他每週與里長座談、與市議員或外界人士開會談話所帶回來的,他要親自盯進度的事務。雖然每週大約可結案六十、七十件,速度很快,但列管事項似乎累積得更快。 這違反了管理學之父杜拉克(Peter Drucker)的名言,「有效的管理者不做太多決策,他們專注在重要的決定上。」 怪象二:效率變冗事。柯文哲出於效率考量,下令把原本各局處專屬的會議室,透過網路預約登記,統籌使用。但他沒料到人性。許多單位的基層人員,為了訂到王管慣用的會議室,在登記系統上超額預訂,搶不到會議室的人,得花更多時間去跟其他單位「喬」。「變成我們的冗事,」某局處的基層抱怨。 我們在專訪中提出,柯文哲才知道這個新政的真相。「有效的決策,必須包含對執行情況的監督,以便比對實際狀況和預期目標,」杜拉克的話,再次提供啟發。 怪象三:快打變亂打。柯文哲決策習慣速斷(戰)速決,寧可先試辦再改,還說「 just do it(做就對了)」。例如市府大樓全面禁用一次性餐具,但員工抱怨,他們很難幫來開會的外界人士訂便當(提供不鏽鋼便當的業者要求量多才願意外送),政策卻不許變通。再如,今年五月柯文哲上電台節目突然提到要在羅斯福路種杜鵑花,吸引日本觀光客,而事先不知也未經討論的下屬單位,被要求六月就做好規畫、發包種花。 「他一句天馬行空的話,我們底下的人就要疲於奔命,二巾府員工說。 看來柯文哲還需要杜拉克的第三句話,「有效的管理者,重視的並非決策的速度,他們想要做出穩健的決策。」 其實,不同部門受訪公務員也說,他們明白柯文哲的許多管理新政「出發點是好的,」一些新做法也確實增進效率。例如以前預約向市長報告的時間,層層上公文請示約需一週才約得到,「現在有電腦提報系統,只要把議程、資料上傳,兩、三天就搞定跟市長的會議。」 也有年輕公務員認同柯文哲打破傳統。像過去參事、參議的位子常是當不了主管的文官「冷凍庫」,「以前看他們『很涼』,但柯市長上來後覺得有領薪水就要做事,所以會安排他們兼任副組長或主任,給他們事做,」一位工務局人員說。 然而,台北市府內部仍怨聲載道,癥結在哪裡? 「我們都像工廠裡的機器人,只被要求產出、效率,真正的心情不會被他聽到……。」在市府大樓上班的一絲二十歲公務員說,「他少了人味。」 「會把別人當工具,因為他也把自己當工具,從以前就是治病的工具,」曾近身觀察他的一位政治幕僚說,柯文哲對於流程、能用數宇控管的事比較有概念,但牽涉人們生活的事,則難以理解或慼受,因為他本身就是個沒有生活的工作狂。 急於移植台大管理,忽視公務員沒有參與變革的誘因 從待了三十幾年的台大醫院,一個極度專業、任務明確、相對封閉的環境,轉進市政府這個任務複雜、人員參差不齊的大機構。柯文哲想貫徹他在台大時的管理文化和做法,但是,從哈佛大學企管教授柯特(John Kotter)提出企業成功轉型須經的八大步驟來看,柯文哲在第一步「建立危機意識」就碰壁。因為,台北市民想改變、台北市長想改變,但市府公務員卻不一定覺得需要改變。 「與企業追求獲利、非政府組織有熱情不同,公家機關是『鐵飯碗』,沒有組織變革的誘因,」台大工商管理系數授莊璦嘉指出,柯文哲想改造市府,首先要建立新的企業文化,「他很急,但文化需要慢慢來。」 莊璦嘉並分析,領導包括風格和手法,柯文哲展現直白、真實的領導風格,但進入台北市府運作還需要手法,除了「對事」——只管把事情做好,還要「對人」人人心。 「他現在就是手法沒有做好,」壯璦嘉說。 缺信任,讓部下不敢說真話 韓非一句「大智者治人」恰是解方 建立文化需要抓人心,空降的柯文哲要帶起市府團隊,愛看企管書的他,可能也要參考有關團體工作的敦科書。因為現在的市府,正出現一個團體無法建立信任的現象,而團隊領導學大師柯瑞(Marianne Schneider Corey)就指出:缺乏信任,正是團隊失能最關鍵的因素。 信任的建立,重要的包括領導者需有同理心、能夠專注和傾聽,這些正好都是柯文哲的性格弱點。「他(柯文哲)聽我們報告,很快就表現態度,讓人家講不下去,沒人敢跟他說真話,」一位歷經三朝市長的文官激動的說,「所有問題都在於,他是用什 心態在管府裡的人。」 柯文哲在市府的管理危機,根源是信任危機。沒有信任,他不可能在市府建立新的企業文化。中國古代哲學家韓非說,「小智者治事,大智者治人,」柯文哲的成敗,關鍵在此。 沒用她,台北市府「螺絲」恐掉光光 台北市長辦公室主任蔡壁如,是最能夠精準傳達、執行「柯武管理」的靈魂人物。還好柯文哲把曾在台大醫院共事二十年的她找來,否則台北市府這台大機器,「螺絲」恐怕會「掉光光」。 上任以來,柯文哲在北市府內部的會議,蔡壁如幾乎都參加,對市政的學習速度,甚至比需要到府外跑行程的柯文哲還要快。 過去一年,蔡壁如主要心力放在各局處首長的機要和研考人員身上。除了平時在Line群組的溝通,每週五晚上,蔡壁如也會為首長的機要群安排危機管理等課程,請外部專家來授課,包括柯文哲和她都會參加。前陣子為了查洩密,柯文哲要少數幕僚測謊,機要們群情激憤,當時蔡就藉著週五的閉門會,讓柯P坐兩個小時,聽機要們「狂電」,多少也促進了柯與他們的交心。 而蔡壁如親自去盯各局處的案子時,常會找該單位的研考人員陪同,她說,「研考相當於企業的口叩質管控,機要則能傳達文化。」可以說,蔡壁如對於傳遞柯武管理的價值觀,比柯P老練又有層次。 其實,老師就在旁邊!柯文哲若真想要建立文化,應該好好轉頭向身邊的這位特助學習。 (文 田習如) 吃便當拉攏人心 柯文哲(前)自去年6月起,每週和基層主管吃便當,想讓員工近身認識他,但要建立組織新文化’光這樣還不夠。 撰文者田習如 |
跨主權時代早已悄悄來臨,但各國仍用老舊的主權技能應付新文明; 而「境外公司」是全球的新常態,若不用新思惟對待,世界經濟就玩不下去了。 「巴拿馬文件」曝光,掀開了幾十萬個「境外(Off-Shore)公司」內情,世人期待著「醜聞」。這許多境外公司中,一定藏有某些醜聞,但,境外公司存在本身並非醜聞,而是世界發展的理所當然常態。 人們特別關注有多少富豪或企業利用境外公司「逃稅」;絕大多數人也許沒有境外公司,但是多數人都在利用境外公司逃稅,只是人們自己不知道。比如,如果你昨天在淘寶網或亞馬遜網上買了一雙球鞋,那你已經從事了利用境外公司逃稅,因為台灣政府收不到你的營業稅。即使你是個百分百的優良公民,你提著那雙鞋和網購證明走進國稅局要求繳稅,多半你會被請出大門,背後還被落一句「神經」。 境外公司的出現,和跨國電子商務出現是一樣的道理:地球當下的「主權國家」體系,已經包不住人類的經濟、科技、文化流動力了。財富多了(尤其在金融脫離實體的今天)就要流動,科技如互聯網出現了,信息就要流動,文化形式豐富了,也要流動,而「主權」既是保護傘,也是牢籠,一切具有流動力的東西,遲早都要跳出國家的主權邊境,另外尋找集散地。你我,都在這個動力潮中。 今天威脅到既有主權體系的現象,多不勝數。主權擋不住隔壁國家的汽車廢氣,地球暖化是跨主權的;金融危機是跨主權的,你擋不住骨牌效應;難民是沒在管你主權的。嘿,連你在用臉書和Google,都是跨主權的;你的臉書帳號,就是境外帳號,和巴拿馬文件曝光的「境外帳號」本質是一樣的,只是交換的不是金錢,而是信息。 「後主權時代」,至少「跨主權時代」早已悄悄來臨,世界的心理準備遠遠不足,還在用老舊的主權技能應付新文明;各個「主權國家」若再不回過神來,世界將百孔千瘡。 那些還在按照「絕對主權」辦事的國家,例如朝鮮和中國,在新文明中將被越拋越遠。 巴拿馬文件中絕對有醜聞,挖吧。但是「境外公司」是世界的新常態,必須用新思惟來對待。否則,世界經濟就玩不下去了,淘寶網買鞋、亞馬遜買書、臉書、LINE都會不見了。 撰文 / 范 疇 |
香港人做生意最叻跟風,近年韓菜成「逢開必賺」的神話,炸雞、燒肉、芝士排骨開到成行成市。「選旺鋪、快開、快賺」,已成必賺的方程式。在大台《愛•回家》一劇中,飾演「醒哥」的朱滙林(William),現實中為港大法律系高才生,演藝生涯載浮載沉近十年,眼見韓風在港盛行,決定開韓菜「B家」,更專程到韓國學師近兩年,將當地炒辣雞文化帶到香港。學成歸來,與友人儲了二百多萬,只欠靚鋪一間。有指「搵到好鋪頭,未開已經贏一半」,不少老闆為了爭取人流,多多租金都願意花。但William反其道而行,千選萬選,最後選了大角咀一個丟空近六年的三千呎吉鋪。開業時除了撞正「零售嚴冬」,更因選址人流不佳,導致營業額不足,開業三個月已蝕了數萬,韓菜都難以打救!由畢業後不理父母反對棄做律師,到用十年積蓄開鋪,回本日子十分遙遠,一向我行我素的William坦言已經無法回頭,「其實好驚蝕!」 「韓燒喺香港已經太多,所以一諗已經諗開其他嘢!」William指在韓國春川炒雞盛行,但香港未有太多店售賣,決定一試。「自己都幾鍾意韓國文化,自學韓文都有一段時間,自己儲落筆錢想搞吓生意,兩年前就決定到當地拜師學廚。」之後他找到當地一間賣炒雞的家庭,跟當地的「阿豬媽」(太太)學師。由於炒雞在當地十分普遍,當地家庭亦不介意將食譜傳授給William,他就利用拍劇的空餘時間,一有機會就飛去韓國學師,一學就學了近兩年,「炒雞最大秘訣係由於個爐最大火係中心位,首先要煎熟啲雞先,再將薯仔同墨魚撥去中間,最後先炒菜,因為菜炒太耐好易燶!」學成歸來,他就打算動用過百萬積蓄,與拍檔在港九各區找地方。「旺角、天后等旺區都搵過,但係我就覺得做生意第一步就係要控制成本,租金貴其他成本就好難調整,我就覺得唔係好值。」預算十萬元,在旺區租鋪都不算太難,William解釋:「餐廳太細嘅,就算幾好食啲人都未必再返嚟,因為享受唔到食嘢嘅樂趣!依度確實係好大,連廚房足足有三千呎,入到嚟好多人都會覺得樓底高好大好舒服!」餐廳以韓國炒雞為主打,二人分量一百八十八元有交易,而小菜都是約數十元左右,以韓菜來說價格合理。而大部分客人都對食物質素感到滿意,食客Vincent就大讚牛肉鍋夠惹味,有別於香港常見的部隊鍋。陳小姐就指炸雞分量足夠,但味道就甜了一些。最多的批評都是選擇太少,在附近工作的許太指若能增加適合小朋友的湯麵就更好。食物質素有一定水準,但William對飲食業毫無經驗,首次做老闆即不斷撞板,他更向記者細數三大慘況,令高才生都不得不交學費。 慘況一:鋪過大被彈小貓三四隻 記者甫進店內,發現店內極為寬敞,近二千呎的用餐區,只放了一百個座位,更設置了休憩區、足球機等設施,在香港的店鋪可謂十分罕見。店面大雖然坐得舒適,其實另有危機!不少香港人揀選食肆,除了一部分人會參考網上食評,更有大部分是因為在店鋪外有人潮聚集,「逼逼吓」就排隊一試。William的店過於寬敞,很難製造這個效果,「有啲客會覺得坐得一兩枱,小貓三四隻,我明白香港人唔多唔少都有羊群心理,但成日都坐滿晒其實係好難!」他指夜市時最少可以維持二、三十位顧客,但店外看進去頗為冷清,難以吸引客人。 慘況二:選址問題 第一次到William的店,是根據OpenRice的指示由太子地鐵站出發,網站所指步行約八分鐘便可到達,但發現路程頗為遙遠,途中路經裝修鋪、車房等地,由於不熟悉走了較遠的路,最後要十多分鐘才到達,比預算時間慢了一倍! 當初William選這裡開店的原因之一,是看中大角咀的發展潛力,「呢度都係重點重建區,呢區近兩三年,新樓愈起愈多,好多新搬入嚟都係後生仔,點都吸引到佢哋嚟。」可惜餐廳位於洋松街,鄰近食肆不多,居民大多走到附近的大同新邨用膳,似乎如意算盤未能打響。他亦坦言生意未如理想,「平日嚟講生意真係比較差。」 慘況三:老闆慘被員工恰 除了選址外,William亦要面對員工帶來的問題。訪問期間發現他對員工十分友善,與他在劇中對妹妹的兇惡態度大相逕庭。他直言希望跟員工打好關係,但就試過反被員工欺負,「嗰日以為佢遲到,等極都唔見, WhatsApp又已讀但唔回覆,我都好擔心。最後終於覆我話幾日都唔返呀。過幾日佢返嚟就話因為一啲私人事唔開心,其實好多人會即刻炒,但我都俾多次機會佢,但無幾耐又係咁。」他最後雖然無奈辭退員工,但他深信以心待人能留住員工, 除了實施業績達一定水平,會有額外獎金外,他更表示有學生講明儲夠錢就走,我盡量會批多啲時間俾佢哋快啲儲錢,預咗佢哋八月前後會走,但無所謂啦,我都俾到六十蚊一個鐘。」 開鋪原因為買樓 William身高外貌不俗,高考以2A2B成績考入港大法律系,理應為「人生贏家」,但畢業後為見識世界做了幾年空少,之後就毅然加入無綫,一做就做了近九年。他解釋讀法律純粹迎合父母意願,到畢業後立志自己決定前路,「中學時已經想做藝人,但屋企人覺得讀好啲書先,畢業之後一直等機會入演藝圈,父母反對都無辦法。好似依家開餐廳咁,我臨開之前都無同佢哋講,自己都係死慳死抵儲錢開。」他坦言不少同屆畢業同學已經「上車」,自己「都有少少後悔」,「我○四年畢業,依家已經無得返轉頭做律師,雖然儲咗百幾萬夠俾首期,但做藝人收入唔穩定,驚買咗樓都未必供到,依家惟有寄望呢盤生意!」 開業資料(02/2016)租金(二按一上):$300,000裝修及牌費:$2,000,000食材:$100,000雜費:$50,000總投資:$2,450,000 營業資料(04/2016)營業額:$400,000租金:$100,000人工:$140,000#食材:$100,000水電雜費:50,000盈利:$10,000* #八名全職,三名兼職*開業首兩月皆蝕錢 撰文:梁延宇攝影、攝錄:關永浩[email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