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無條件的愛



禪修到了第九天,打坐功課有了一個大轉變。

首八天,我們只許把注意力放在一呼一吸上,然後內觀自己身體每部分的變化。除此以外,甚麼都不許想,人、事、物的雜念統統放低。

然而這天,在每小時打坐之後,我們可以花五分鐘,在腦海想像一個愛的對象,然後幻想把所有的愛輻射過去,送上最衷心的祝福。

大師說,這個順序,很重要。一定要先內觀,後施愛。一個人,倘若連自己的怨念都未淨化,自己的心都未被釋放,根本無能力去給予無條件的愛。

何謂無條件?就是不帶任何期望,不要求回報。回報不一定是指行動上或金錢上的回報。簡單如渴求一句答謝,希望在對方心中留下好印象,又或只想對方知道,已是期望。帶着期望的愛,不是真正的愛,只是情緒需要,甚至佔有慾。

大師的話,令我思考至今。無條件的愛,我做得到嗎?很難。除非,我可以把自我完完全全放低。撫心自問,有時,可以的。例如,作捐獻時,我真的從來沒想過要任何回報,甚至不期望接收的對象知道。

但是,當事情牽涉的人與事,距離愈近,就愈難不去計較。家人、朋友、工作伙伴等等,我們總以為自己很愛對方,但其實,往往只是以愛為藉口的情緒勒索。「我對你這麼好,為甚麼你都不珍惜?」這些話,我們都說過,不是嗎?但是,期望對方回饋對等的愛,正是最明確的──條件。

諷刺,不是嗎?對遙遠的陌生人,甚麼都不計較。對自己最着緊的人,反而常常以愛之名去苛索。然而禪修期間,當我全神貫注地向所愛默默地送上祝福,感覺真的、真的很美好。返回現實,又做得到麼?修練無涯,唯心是岸。(禪修行/十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0217

佔中通識(四十七)之月黑高飛

黃之鋒羅冠聰周永康囚六至八個月 更新:2017/08/17 20:05

三名學生領袖黃之鋒、羅冠聰和周永康,佔領行動前衝擊政府總部東翼前地,原本被判緩刑或社會服務令,上訴庭接納律政司覆核刑期的申請,改判三人監禁六至八個月,他們由囚車載走、即時入獄,三人表明會上訴至終審法院,判詞指社會近年瀰漫歪風,包括有識之士鼓吹「違法達義」,鼓勵他人犯法,公然蔑視法律,更不幸影響部份年輕人,本案正是這種歪風的極佳例子,法庭要判以阻嚇性刑罰,維護法治尊嚴。

數百支持者聲援下,三人抵達高等法院,結果一如羅冠聰所料,煽惑他人參與非法集結的羅冠聰判得最重,由一百二十小時社會服務令,改判監禁八個月,參與非法集結的黃之鋒和周永康就改判監六個月及七個月,三人都表明會上訴。
案件源於二零一四年佔領運動前夕衝入政總這一幕,上訴庭副庭長楊振權在判詞一開始提到,香港社會近年瀰漫一股歪風,有些人包括有識之士鼓吹「違法達義」的口號,鼓勵他人犯法,公然蔑視法律,不但拒絕認錯,更視之為光榮及自豪的行為,這些傲慢和自以為是的想法,不幸影響部份年輕人,他指今次案件是表現這種歪風的極佳例子,三人雖然聲稱「以和理非」,完全不使用暴力的原則「重奪公民廣場」,但楊振權認為只是「空口說白話」,「口惠而實不至」,以及自欺欺人的口號,強調三人所犯的罪行嚴重,又強調如果今次判刑,不足以阻嚇同類罪行,法庭可能要判更具阻嚇力的刑罰,以維護法治尊嚴。
上訴庭法官潘兆初就解釋,上級法院不會輕易指下級法院判刑過輕,但今次原審裁判官犯了原則性錯誤,上訴庭要干預,他指原審完全沒有考慮判刑要具阻嚇力,考慮答辯人個人情況,犯案動機等因素時,一面倒給予不相稱的比重,又指三人只是對保安員受傷表示歉意,仍然堅持控罪侵犯了他的人權,所謂的悔意只是表面,法庭不應給予太高比重,潘兆初又指三人當時是民主運動學生領袖,對其他學生有一定影響力,煽惑他們犯法是極不負責任行為,要加重罪責。
上訴庭副庭長楊振權在判案書特別提到,對有抱負的年輕人判即時監禁,絕非他樂於看到的裁決,但法庭有責任向社會發出明確信息,行使集會自由的同時必須守法,任何暴力行為都要重罰,否則法律保障市民的權力和自由亦蕩然無存。
三人知道判刑後,黃之鋒在犯人欄舉起手大叫「香港人不要放棄」,之後由囚車載走,由於他不足二十一歲,會送到壁屋監獄,周永康在犯人欄向公眾席揮手,他與羅冠聰由另一輛囚車送往荔枝角收押所,現場有大批傳媒,懲教與警員手拉手維持秩序。

1. 有些人包括有識之士鼓吹「違法達義」的口號,鼓勵他人犯法

其實個官係唔係講緊反話?魔術師無理由理解錯,「鼓吹『違法達義』」的人,睇嚟睇去都只會係戴當家?但係...佢邊忽似「有識之士」?正如戴當家最新撰文(見伸延閱讀),既然「法官能擁有權力去判公民抗命者入獄,不是因為他們超人一等、更偉大,也不是他們的智慧比其他人高,只是因他們穿著那件袍和坐在的那個位子上」,咁戴當家能夠成為「有識之士」,只是因為佢在藍大有個教席而已?
閱讀更多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6878

追民怨背後》亡羊補牢,地方應速設4道門檻 財政部開大門 掀史上最有感加稅風暴

2016-08-01  TCW

這一波房屋稅調漲,地方政府像是接力賽,加稅浪潮席捲全台,且不分自住戶或投資客都「通殺」。政府的目的,是為了打房價、救百姓,還是打百姓、救財政?

衝擊!30年中古屋恐遭殃財政三機制,讓縣市爭相加稅

過去三年,已有十縣市將房屋稅計算基礎的「標準單價」提高,其中雙北、高雄大幅調高○.八倍至一.六倍;今年在財政部限期調高標準單價五成的要求下,更有十二縣市要調漲。其中又以台南市首開先例,在調高標準單價外,還將二○○一年七月後興建的房屋,全部納入新房屋稅課徵對象,擴大衝擊面。此舉並獲得前年剛漲過房屋稅的台北市響應,考慮明年要將適用範圍擴大到屋齡三十年內的房屋。

一場被媒體形容為史上最有慼的加稅風暴,正式登場。不同於今年元旦上路的「房地合一實價課稅」,打擊對象是兩千萬元以上高價豪宅的短期投資客,使其交易成本增加,這一次,地方政府調漲不動產稅的對象,則是持有房屋的人們,不分投資或自住,透過公告地價和房屋標準單價的陸續調高,讓「養房子」的成本上升了。

究竟這場加稅風暴是怎 形成的?房屋稅的課徵權力在地方政府,過去三十年因地方首長、議會不想得罪選民,遲遲不讓公告地價和房屋標準單價隨市價而調整,如今又為何敢大開漲稅之門?

地政士公會榮譽理事長王進祥說:「全都是財政部惹的禍!」他有三大理由,首先,財政部中央統籌分配款設計,是地方政府自籌財源越多,才能分配越多。

地方政府財政主管透露,近年財政部都有要求地方政府調整房屋標準單價、公告地價,還列為財政努力的指標之一,表現奸壞直接影響來自中央的統籌分配款。

解方!四關鍵保障自住戶設價值、面積、戶數、持有期門檻

這樣的機制讓全台各縣市進入一場加稅比賽,也因此,就算台北市的自主財政狀況比其他縣市奸,一樣不能輕易放棄加稅的機會,以免中央給的錢變少。

其次,原本二?一四年房屋稅條例修正漠視問題發生,至今還沒有提出自用戶稅率調整的配套措施。台北市財政局副局長游適銘也把問題丟回中央,他說地方政府只能調整稅基,保障自住與弱勢族群,應由中央調整自用住戶的稅率來處理。換句話說,針對不炒房、不囤房的自用戶,中央政府應設法調降其稅率。

事實上,行政院長林全曾在兩年前受訪說,現行房屋稅跟地價稅的稅率在一%到三%,「那是很重的稅,銀行的存款利息也不過一%。」林全過去曾主張,想要用大幅提高持有稅(房屋稅和地價稅)來打壓房價,是有效手段,卻不是正當手段,時,還設有新訂的標準單價只適用新屋的防火牆。財政部一年多前決定廢除這條法令,也為中古屋加稅開了大門。

最後,房屋稅的制度設計,是財政部管稅率、地方政府管稅基(也就是標準單價)。主動取消前述防火牆的財政部,不可能不知道,一旦地方政府調整標準單價,就會演變成有房族幾乎全面加稅。

王進祥認為,財政部選擇躲在地方政府背後不作為,因為不想賣房子的自住者也被牽連,萬一負擔不起房子賦稅,還可能被迫賣屋。

如今,面對各地方政府的加稅潮,中央有何反應呢?財政部賦稅署長李慶華回應,民怨可能是地方溝通不良導致,目前沒有調整自用稅率規畫,建議地方政府因地制宜,給自用住宅適當折扣優惠。

王進祥認為,想要避免錯殺無辜自住戶,只要把價值、面積、戶數、持有期間這四大條件設好門檻,尤其加強保障只有一戶自住屋的民眾,提出一個更優惠的稅率,或是針對這類自用族群,提出房地持有稅合計可徵收的一個合理上限,就能降低民怨。

至於主張加稅打房的一派,在新內閣中以內政部次長花敬群為代表,他日前強調「(持有稅過去)三十年都沒有調整,現在只是讓課稅的稅基更合理。」

曾任宜蘭縣財政局長的金融研訓院顧問黃崇哲則認為,房屋稅應該要能反映公共服務的價值。而充實地方稅收的目的,也是避免讓財政困境變成下一代的負擔。

「充盈地方財政」、「追求居住正義」,立論雖都言之成理,但人民要問的是,政府想糾正自己過去三十年的不作為,需要一次下猛藥嗎?而追求公平正義,也是「寧可錯殺」嗎?想推動增加民眾負擔的政策,政府的做法,應該要更周全。

撰文者林洧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9666

陀地寬限期(2017)

上文《填表問美帝取回股息陀地(2016)》及《假扮美帝公民入領事館做公證(2017)》講到,由於魔術師不甘明明係屬於 foreign source income 被美帝強收 30% 陀地稅以致股息收入大跌,於是便決意申請退稅一於「從美帝手上奪回屬於自己的錢」。研究一輪填好表仲不待止,更要去美帝領事館幫護照副本做公證申請 Individual Taxpayer Identification Number (ITIN),成個程序要搞成 7 至 11 個星期不等,但對無 effectively connected income 的 nonresidenet alien (NRA) 來說,報稅的截止日期是每年6月15日,咁豈不是會過期?
其實以美帝洋腸們的辦事效律,你 DHL 份 form 過去都有可能「過期」,倒不如申請定延期仲實際!
閱讀更多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8834

哀哀劉曉波

《零八憲章》出爐的時候, 我沒有去看內容, 零九年劉曉波被拘禁時, 我才認真地看了一次。現在劉曉波的生命已差不多走到盡頭了, 我重溫《零八憲章》一次。我一直都不想評論, 因為自己不諳大陸政局, 不知背後的鬥爭關係, 也不想被人誤會是抽水動作。劉曉波的肝癌, 有家族基因的因素, 很難把責任入共產黨的賬, 若果他自由不被褫奪, 可以呼吸着自由國度的空氣, 人誰不死, 各安天命, 與人無尤, 不能埋怨誰。如果他沒有被囚禁, 可能及早獲得更佳治療, 這如果, 何須說……正如香港人的口頭禪: 有早知……早知就不聯署了。「早知」是後悔時才會講的話, 劉曉波會後悔嗎? 後悔自己是中國人嗎?

時常都有人用中國大陸的經濟成就、城市建設、國力強大、地位冒起來開脫、來抵償言論的不自由、法治之不彰。不是開脫的話, 就是對苛政視若無睹了。《零八憲章》主張政府權力受制衡, 三權分立, 司法獨立, 對香港人來講, 這算是甚麼非份的要求、奢侈的期望? 可是, 香港竟有黃均瑜、黃國健之流, 把7警案與劉曉波案來比擬。鷹犬言拙, 護短心切, 狗口長不出象牙, 大概連《零八憲章》也沒看過就狺狺而吠。若作類比, 劉曉波這種民主訴求也身陷囹圄, 香港立法會的議員全部都推出午門斬首了, 頭顱都掛在政總的旗桿上。

當知識份子埋沒了良知, 對不公義不敢吭聲之餘, 還甘為鷹犬打手, 青面獠牙, 面目猙獰, 以表忠貞, 身處自由國度的人尚且如此, 在極權國度, 難怪良心都被摧殘殆盡, 化作青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4249

從Uniqlo 的大跌眼鏡談到position sizing

近日港聞大字標題Uniqlo (6288.HK)全球大減價,翌日品牌負責人指不會打價格戰,只是簡化價格架構,由5種價位改為4種,而未來會提高品質並以大眾化價格銷售。其實早前信用卡優惠 - 凡購物滿某個額即送現金優惠券下次使用,已察覺出端倪。Uniqlo 以往從沒使用這類銷售手法,是次的信用卡優惠顯然是促銷,而且希望客戶購物後盡快回頭以大量出貨。



筆者看過創辦人柳井正的《一勝九敗》、《永遠懷抱希望》,以及和大前研一合著的《放膽去闖》,向來欣賞企業的管理團隊、發展策略、創新產品等。雖然過去一兩年觀察到銷售價格上漲,但週末閒逛總會見到店內有長長的人龍等著付費,加上產品實用品質高,一直不察覺銷售額受影響。

早前集團公佈截至2月底的半年業績,營運收入增長6.5%,但經營溢利下降33.8%,稅後利潤更下降53.7%。計一計數,經營溢利率由去年的15.8% 下降至今年的9.8%,而淨利潤率更由11.7% 下降至5.1%,兩者跌幅都超過6%,而且由雙位數變成單位數。即是日常生活的觀察對了 - 銷售沒有減退甚至錄得6.5% 增長,但成本控制不佳。細看數字,直接銷售成本上升了13.7%,行政費用又多10.2%,而去年錄得匯兌收益,今年卻錄得匯兌損失,一來一回再加上融資成本大幅提高,以致稅後利潤大跌超過5成。

筆者談及Uniqlo 並非因為已投資,亦不是建議讀者趁低吸納。零售市道差這事實,不必看報紙,只要在街上走走便能感受到。價值投資向來強調財務健康,並分析行業前景、又注重管理團隊。此外,亦有一派鼓勵投資者從日常生活中尋找投資靈感,由小事了解企業營運狀況。但將這作風套入Uniqlo ,不見得管用。Uniqlo 的業務簡單,企業的管理哲學和架構亦清晰,日常觀察是產品受歡迎銷售額不俗(事實亦錄得增長),可是內部的銷售和行政成本、融資費用、匯兌收益或虧損等,都難以正確估算。所以分析企業財務,觀察業務銷售,了解管理層作風等,即便所有功課都做齊,都不代表完整了解企業,一定會投資得利。Uniqlo 的半年業績令很多分析師大跌眼鏡。

既然做足功課都不代表能全盤了解企業的營運狀況,投資時有風險管理策略就很重要了。以往本欄曾多次提及設定止蝕和profit protection 的規矩,除了買賣前設定離場規矩,另一個需要注意的是position sizing。究竟整個組合的資金如何分配?其實著眼點不是分配資金,而是分配風險。每個股票的波動性都不同,若只是簡單地平均分配,即使佔組合的比重一樣,組合還是會傾向受某幾個波動性高的股票影響。過往很多人提及分散投資便能分散風險,所以組合至少有10-15個股票(若果數目再多,除了管理難度高,亦會影響回報率)。

《網上加料版》

雖然「講就容易,實踐很難」,但知識值得分享,而且嘗試實踐勝過毫不理會。

組合由5種股票擴至15種股票,股票數目增加2倍,會達到分散風險的效果。但若果由10種股票,擴至30種股票,分散風險的效果未必明顯。畢竟很多股票的相關系數高。

在市場常態下,個別股票可以獨立發展,但當市場處於亢奮或熊市的狀態,大部份的股票會同上同落,很少可以免疫。由於股票的關連系數很高,大幅度「分散投資」不代表真正的「分散風險」。

投資組合需要注意的是position sizing,即每項投資的注碼,但焦點不是資金配置,而是風險分配。就是計算每項投資額時,不是由銀碼大小出發,而是以該項投資的風險對組合的影響力計算,所以需要定期review 和 rebalance,令組合的風險盡量保持在最初的理想狀態,不會傾向受某幾個股票的大幅波動影響。

這種管理方法,未必可以捕捉到10倍甚至百倍股(畢竟這類企業屬少數,而且成長過程都會經歷高低,不是每個投資者都能撐得過去。過往的文章曾提及,在此不贅),卻可以控制組合的風險波動性。

此文同見於《信報》的《價值投資》專欄
Facebook 專頁:www.facebook.com/trendalysis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2331

憶良將

事隔五年,丁Sir 世民重返有線財經,拆局同財經組上下仝人要表示熱烈歡迎再歡迎。

丁Sir 闊別大銀幕一輪,雖然身形稍為消瘦,但風采如昔,而套用丁Sir 自己一句,佢更鍾意自己背後身影,每次講座都例必要show 一show。

原因當然唔係唔想見人,而係丁Sir 要帶出一個明確訊號:風光人前、但無限兇險在背後。

特朗普恐慌、美國債務惡化,呢啲原因大家都了解,反而政治上、丁Sir 表現出更深既憂慮,先令人關注。

同內地廠商傾,個個都對前景非常樂觀,但通常都會加多一句生意非常難做,其實正正道出當中難處:經濟係好轉,但同時中央正加快改革的兩面矛盾。

今期經濟學人提出一個好好問題:既然主席是鄧小平以來最中央集權既領導人,點解佢上任近5年來、都唔能推動改革加快進行?點解係時進時退?

背後正帶出兩個考慮:一、主席並非真心推行改革,而係以推行改革之名、實際上是政治手段以排除異己,鞏固權力。
二、主席既權力並非好像外像估計般咁大、往往在推行改革過程中,要對黨內反對分子作出妥協,係退一步、進兩步既政治手段。

如果後者解釋屬實,咁慶幸係來緊既十九大,會代表新一屆政府人事交接,主席可以有更大主導權去推行改革,估計步伐肯定會加快,但問題係、咁對股市係咪一定利好?

丁Sir 就爆料,話佢收到既內地消息係、今年兩會不會發出正面的政策訊號,原因簡單:去加快去產能同供給側改革,其實就係以短痛去換取長期發展,咁又點會有正面因素?

高盛高華既宋宇、最近到過內地沿海三、四線城市考察,經濟表面的確係有起色,但代價其實又係走回舊路,即係有投資過熱風險,包括明明市面交通暢順、但就斥巨資興建地鐵,浪費效能既「鐵公基」,其實先係經濟最大風險。

要推動改革、往往需要借用外力,而眼前對中國最有幫助既、正係美國總統特朗普,事關佢一旦向中國採取保護主義措施,中國就不得不作出回應,咁樣反而做成契機,可以推動內部改革。

「聞鼓響、憶良將」、宋宇話其實最希望係習主席可以完成前總理朱鎔基未完成既工作,包括精簡政府架構、放權比市場自由競爭,更重要係減少央企規模,呢啲先係正確既事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5733

新上市公告20170510

新上市股份之取表/收表地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8588

「股神」畢菲特傳記(五)

網誌分類:股票經
網誌日期:2017-04-17

我昨天花了一個多小時看完整部HBO《Warren Buffett (Documentary)(2017)- Becoming Warren Buffett》,內容真的很精彩及有啟發性,多謝網友Ch Liu兄的推薦。

觀眾通過這部紀錄片,立體地看到畢菲特的生活點滴,包括家庭、工作及公益事業,相信不得不敬佩他做人處事的態度!蹤然己經貴為超級大富豪,畢菲特卻崇尚簡樸的生活,毫不奢華浪費--------住的還是很早年買的房子,每天早上依舊自行駕駛普通的房車,約五分鐘便回到巴郡辦公室,還途經麥當勞買早餐,喝的是平時最喜歡的「可口可樂」。雖然巴郡的市值龐大,但總部原來長期以來都只有20多人,公司架構非常簡單,員工彷如一家人,相處融洽,而畢菲特日常在辦公室的工作就是閱讀大量資料和思考。「股神」生活真是簡單!

最令人感動的是畢菲特近年把自己部分財富捐出,給好友比爾‧蓋茨(Bill Gates)的慈善基金(Bill and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取之社會後,能夠適當地回饋社會,做福人群,有如此胸襟,絕對值得其他富豪學習。

片中歸納了一些畢菲特的投資智慧,或許價值投資者對於這些投資理論和原則可能己經耳熟能詳,沒有太大的新鮮感,但好東西又何妨重溫呢!我比較印象深刻的有以下三點:

第一點,學生時代的畢菲特,曾在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Columbia Business School)修讀老師Benjamin Graham的課堂,從此改變他的一生。從價值投資之父身上,畢菲特學懂「煙蒂屁股」投資法(Cigar-butt Investing)及最重要的兩條投資法則:第一條「不要輸錢」;第二條:「不要忘記第一條法則」。

第二點,從最佳拍檔Charlie Munger的身上,畢菲特學懂“A great business at a fair price is superior to a fair business at a great price”的道理,意思是「寧願用合理價錢買入優秀企業,也不要以低價買入平庸的企業」。我翻查《Poor Charlie’s Almanack》一書中第69頁,畢菲特曾說“Charlie shoved me in the direction of not just buying bargains, as Ben Graham had taught me. This was the real impact Charlie had on me. It took a powerful force to move me on from Graham’s limiting views. It was the power of Charlie’s mind. He expanded my horizons. ”可見Charlie Munger對於畢菲特後期選股策略的改變-----從早期集中挑選「煙蒂屁股」到後期傾向投資擁有經濟專利公司的股票,產生關鍵性的影響力。

最後一點,片中有位學生向畢菲特提問,他選股主要會考慮甚麼因素。畢菲特回答:「Moats 護城河」,並以時思糖果(See's Candies)作為例子,解釋護城河的重要性,防禦競爭對手進入。

未看的畢菲特粉絲,記得要看!定必獲益良多。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8zwGmUuefI


成為華倫巴菲特 (中文字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5719

鎅刀送官

審理旺角暴亂女裁判官香淑嫻收鎅刀信

【on.cc東網專訊】 審理旺角暴亂女裁判官香淑嫻今晨在九龍城裁判法院,接獲一個公文袋,打開後發現內有一把約5吋長的鎅刀。香淑嫻見狀立即通知法庭,並由法庭代為報警處理,正調查公文袋的來源及寄信人的動機。

警方表示,經初步調查,將案件列作求警調查,交西九龍總區重案組跟進,暫時無人被捕。

香淑嫻昨日在法庭審理一宗有關旺角暴亂的案件,17歲男侍應陳浩文涉於暴亂期間,用磚頭擲向警員,令警員膝蓋受傷,原被控一項傷人罪,控方將控罪修訂為襲擊致造成身體傷害罪,陳決定認罪。香認為案情嚴重,考慮到陳年紀輕,現將他還押到下月9日,待索取感化官和勞教中心等報告後判刑。
(20/12/2016 東方即時新聞)

東方這則新聞的處理手法有點問題, 使人不必要地把香淑嫻收鎅刀與審理旺角暴亂案件無限自由聯想。控方把控罪由「傷人十九」(《侵害人身罪條例》第19條)修改為「襲擊致造成身體傷害」罪(《侵害人身罪條例》第39條), 我猜想是plea bargaining的結果, 多數是辯方提出而控方接納表面上較輕的控罪, 其實兩罪最高均可處3年監禁, 唯一的分別是「傷人十九」是「例外罪行」(excepted offence), 不能判緩刑。以案情的嚴重性而言, 這認罪的被告一定有心理準備會被收押索取判刑前的報告, 我就看不到被告與香官收鎅刀的關連。以香淑嫻一貫的硬朗, 我不相信這事會嚇倒她。這純粹是我的猜測, 我不認識香淑嫻。

我記憶中法官被擲鞋、被辱罵、被狗仔隊跟蹤以及在法庭上衝向法官而打傷阻止他的法庭書記都發生過, 郵寄具恐嚇性的物件似乎未聽過。有人送花、送咭、送書及送信給法官, 甚至送餅咭作賄賂(被檢控定罪), 對法官講粗口或另一極端講我愛你都發生過, 像這種藏頭露尾的鼠輩行為, 我呸, 睇你唔起, 咁夠薑就上庭面呈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943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