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堅離地投資版

呢位安格斯,是在我城生活否?唔好話好似 Interactive Brokers(IBKR.NASD,下稱IB)呢類過江龍,本地產出的網上低佣證券行如一窿等都「深受用戶歡迎」,就連持牌錢莊例如美帝銀行呢類都有各式各樣的零佣優惠。「服務收費低至50元」就哇哇叫,你也未免太離地(或曰「跟時代脫節」)了吧?
信報 2017年7月27日
安格斯 港生活‧講投資
嚴打亂過馬路
「慢慢走勿亂跑,馬路如虎口,交通規則要遵守,安全第一命長久」,以上是政府90年代的交通安全宣傳歌曲,而過去數天絕對稱得上「交通安全周」,皆因警務處進行「全港行人道路安全行動」,於港九新界各區嚴打亂過馬路,票控罰款高達2000大元。不論軍裝或便裝警員,一旦發現違例市民,立即手起「簿」落,絕無人情可言。
站在十字街頭,當紅公仔亮起時,大家只得乖乖的站在路邊,誰也不敢越雷池半步。安格斯百無聊賴期間,拿起手機按下計時功能,一輪交通燈號轉換約為30秒。換句話說,行人要合法地橫過整條馬路,隨時要等上兩輪燈號即約需1分鐘。
交通燈應顯示轉換時間
那短短60秒也覺得不耐煩嗎?主要問題在於我們根本不知道,實際上要等多久才能橫過馬路,尤其遇着心急如焚趕車趕路時,根本懶理交通燈是什麼顏色燈號。
內地的交通指示則遠較香港出色,紅綠燈設有轉換時間顯示,司機和行人看着倒數器,一撥到「零」時便駕車舉步前行。只需這個簡單裝置,人車便不會過度爭路,減低意外事故傷亡率,為何港府遲遲不落實安裝類似裝置呢?
古代「亂世下用重典」行之有效,不好好嚴懲教訓一下,如何服眾?自從亂拋垃圾隨地吐痰的罰款倍加至1500元後,大家有否發現,街道較以往潔淨井然?一眾煙民亦規規矩矩地圍在垃圾桶旁「打邊爐」,至於「放飛劍」等不禮貌行徑,小弟也罕有看見。
刑法過於寬鬆,那並非叫「仁治」,反而往往弄巧反拙,難收阻嚇作用。平民就算犯案,也顯然無所畏懼,那法治何在?
當年電視神劇《包青天》,開封府擺放了龍虎狗三口鍘刀,上至皇親國戚,下至黎民百姓,觸犯刑法一視同仁,殺人者斬首填命。「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誰還膽敢胡作非為?
零佣金優惠勸散戶勿貪
在網上買賣股票未盛行之時,交易受到限制,必須由經紀來執行。佣金及行政等相關費用不菲,加上衍生工具也並非一般散戶玩意,因此小股民不敢胡亂投資。
時代變遷,安格斯聽聞,透過某本地證券行的網上系統買賣,「」!新客開戶更享數個月「零佣金」優惠。小弟不明所以,究竟這間持牌公司如何賺取收入,維持日常運作?
有散戶貪手續費低廉,不好好管理投資組合,胡亂買入賣出,如此肆意妄為卻能賺大錢的話,小弟「批個頭給你當凳坐」。
閱讀更多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5911

沽空引伸波幅

「特朗普牛市」令DJIA持續再創新高,於2017年3月1日更高見21,169.11點!與此同時,引伸波幅(Implied Volatility)亦進入「熊市」,代表標普五百指數(S&P 500)期權三十天引伸波幅的芝加哥波動指數(CBOT Volatility Index,簡稱VIX)亦長期在低位11.00點至12.00點徘徊,在2017年2月1日更低見9.97點。所以沽空引伸波幅,也許是另一種受惠於「特朗普牛市」的致勝策略。
筆者於2009年5月號(第386期)「信報月刊」中的拙文「豈只波幅那麼簡單!」曾剖析引伸波幅的本相。「…引伸波幅並不等於股票或資產的歷史波幅(Historical Volatility),但它們彼此卻有千絲萬縷的關係。歷史波幅是股票或相關資產每天價格變動的數據,引伸波幅是根據斯克爾斯期權定價模型(Black-Scholes Option Pricing Model)計算在市場有足夠流通量下就期權及有關參數現價推斷「引伸」出來的價值,具有前瞻性的作用。…VIX(作為)美股期權的引伸波幅(指數)和歷史波幅所呈的波浪卻非常一致。…不論是歷史還是引伸波幅均有如股票一般擁有隨機波動性(Stochastic Volatility)。但是波幅的長期走勢與有複合增長能力的股票或資產有根本上的分別。有複合增長能力的股票或資產的長期走勢乃是對數常態分配(Lognormal Distribution)既有波幅也有升幅。…然而波幅的長期走勢有波幅卻沒有升幅,呈平均數復歸(Mean-reverting)之勢。…」
由芝加哥波動指數(CBOT Volatility Index)歷年走勢可見,只要VIX逢高必沽一年中總有數年獲利的機會。但現實中VIX是不可買賣的,要以引伸波幅作為投資工具獲利必須透過VIX期貨、期權或相關交易所交易基金(Exchange-Traded Fund,簡稱ETF)進行。不過VIX期貨、期權或相關ETF走勢卻又和VIX不大相同。由「2011年至2014年VIX期貨及DJIA(對數值)走勢圖」所見,不同期數的VIX期貨會隨標普五百及VIX扭動,這涉及了引伸波幅中不同時間的期限結構(Term Structure)和一個非常艱深的波動曲面(Volatility Surface)扭曲跳動的現象,今天筆者暫且不全面詳盡介紹。
不過筆者希望透過「標普五百VIX近期期貨指數(S&P 500 VIX Short-Term Futures Index,對數值)及VIX十年走勢圖」去介紹在波動曲面如此扭動下其中一種的交易策略。這個指數由即月和下月VIX期貨組成。由圖中可見,「標普五百VIX近期期貨指數」雖然隨VIX指數跳升而躍動,但指數由2007年2月28日43,687.62下跌至2017年3月14日的113.21點,年均減值44.87%!似乎長沽「標普五百VIX近期期貨指數」是穩賺不賠的策略。但由2008年次按風暴的股災可見,VIX由2008年8月25日的18.81點因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的倒閉等事件影響下抽升至2008年11月21日的歷史高位80.86點,升幅達4.30倍!同期「標普五百VIX近期期貨指數」亦由56,201.89點抽升至219,320.73點,升幅也達3.90倍! 
由於VIX及其期貨可以在短時間內大幅急升,加上升幅可以是沒有上限,因此單邊長沽VIX期貨一旦遇上股災非但期中追求加的保證金(Margin Call)會是無底深淵,被迫斬倉的損失也可以非常慘烈,因此較安全的做法是持有VIX相關ETF的長倉。現時VIX相關ETF種類眾多,除了和「標普五百VIX近期期貨指數」掛勾外,也有和「標普五百VIX中期期貨指數」(S&P 500 VIX Mid-Term Futures Index)或其他相關指數掛勾。有些是正向(即持有長倉將會和相關指數回報同步),也有逆向(Inverse,即持有長倉將會和相關指數回報相反)。有些ETF內含槓桿,有些更容許沽空。

筆者拙文「當飛機遇上氣流時… 」曾憶述「...一次Jeff以籐條解釋引伸波幅(Implied Volatility)中其波動曲面(Volatility Surface)變化時,筆記還是一知半解。那時VIX尚未非常流行,直到後來CBOE推廣漸為市場接受,炒賣引伸波幅亦漸漸成為一種新時尚。筆者利用近數年VIX Futures的歷史數據拼圖,相信各博友或能推測當年Jeff所講的心法罷。近日兩單空難令筆者聯想到波動曲面變化更接近機翼在不同高度時遇到氣流的變化,在極端情況下機翼是會折斷的!...」無論如何,引伸波幅其性質至今仍有甚多未解之處,其具體操作亦頗為複雜,加VIX及其相關交易工具波動可以非常大,實不宜一般投資者進行買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1869

價值投資和程式交易的相異風格

基本的統計學題目:擲硬幣的次數越多,出現全部是花或全部是字的機率越低。第一次是花的機率是0.5,連續兩次是花的機率:0.5 × 0.5 = 0.25,連續三次是花的機率:0.5 x 0.5 x 0.5 = 0.125,如此類推。套用在投資,儘管每次賺蝕的機率並非50-50,即便高達90-10,只要不是100%保證必賺或必賠,錄得全勝或全負的機率一定越來越低。所以,投資過程中有賺有蝕屬無可避免。錄得正回報固然可喜,若是虧損應如何處理?要改變研究方法和投資策略嗎?

早前本欄《進入Quants 世代》一文,提及現今的電腦具備高速運算能力,加上網上交易成本低,機構投資者以外,獨立投資人也可以參與,而程式交易的風氣似乎已吹到亞洲。所謂程式化,是將個人分析和投資策略標準化(standardized),例如向來只研究某些板塊、市盈率低於某水平或市賬率高於某水平的公司,便設立篩選器,程式自動過濾計算,並納入觀察名單。過往伊馬仕專欄,曾多次展示不同的選股條件、排列名次方式、甚至回溯測試的投資效果。將條件編寫為程式,除了簡便快捷和容易測試,是因為假設人手操作難以長期保持一致性。所以,無論是人手或自動化,若可以清晰列出篩選、入場和離場守則,並且如實執行,大概已勝過沒有原則的投資策略。又,正如文首所講,只要投資買賣的次數增加,遇上虧損的機率便會提升(全勝機率會下降),但這不代表投資守則不管用,而是再優秀的投資策略都必然會遇上這情況(以統計學角度看是理所當然的)。所以,如何應對虧損和堅持策略一致性,亦是一門學問。

一般而言,價值投資不鼓勵頻密買賣,除了交易費用的小數怕長計,也因為內在&潛在價值需要時間反映。其實,價值投資與創投基金的性質有類似之處。創投基金若投資10個項目,可能只有1-3個項目錄得正回報,但因為回報極高,可以蓋過其餘7-9個失敗項目的投資成本。所以,雖然成功率只有10%-30%,但回報率是數以十倍甚至百倍計算。價值投資同樣貴精不貴多 - 內在價值被嚴重低估,或者潛力極厚的優質上市公司從來都屬於少數,另外是投資期相對較長。縱然並非全部都是千里馬,甚至有些公司或因為突發事件或政策而影響發展前景,但總體而言只要有幾個投資項目帶來豐厚回報,甚至只得一匹千里馬,都足以抵銷其它的失誤或損失。價值投資不是追求高勝率的策略,而是追求高回報率。

至於程式交易,大概予人一個頻密交易的印象。所謂頻密,不一定是高頻,可以是day trade或持貨以日計算。但重點未必是持貨時間,而是交易量。運用統計學和機率估算期望回報(expected return)、再進行回溯測試觀察效果。這種方法若要達到或非常接近期望值,需要較大量的交易。情況就如擲硬幣,出現花和字的機率大概各一半。若果只是擲十次,花和字碰巧各出現5次的機率較低,而擲一百次,花和字碰巧各出現50次的機率較高。所以交易量越多,越接近期望值。

市場遼闊無邊,投資者自然是各施各法。雖然策略和風格有異,但只要優勢能蓋過弱點就好。長線價值投資和短線程式交易屬於不同類別的操作方法,兩者都有其理論和優勢。投資人最怕處於中間兩頭不到岸,那就難以享受各自的優點,又或其優勢未能全面覆蓋弱點。所以實踐需要一致性,而不是於中段慌忙改弦易轍。

《網上加料版》

這星期的城中科技界盛事是RISE Conference 重臨香港,昨天開始一連三日。官方說今年更多人參與,但目測是去年比較多人。台上演講和訪問因為時間短,難以深入探討。但對於不熟悉最新科技的人,基本說明狀況可以初步了解,都是好事。




部份 Highlights:
  • 講者中給予人最深刻印象的是Blippar - 一個visual discovery app。實時demo 能辨別很多眼前情景和物體,驚喜!
  • 本地薑WeLend 提及內地的高速發展 - 每個月以30% 幅度增長。但依他看,P2P lending 的破壞性創新大概已到達頂峰,下一個可以被disrupt 的是保險產品。
  • Fiscal Note 運用大數據分析美國上庭個案,並預測官司的勝算,準確度達94%!

(下週文章會分享更多RISE Conference 的所見所聞)

此文同見於《信報》的《價值投資》專欄
Facebook 專頁:www.facebook.com/trendalysis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8424

葉劉參選是酸是苦澀, 退選既輕鬆也喜悅

我是個不懂政治的人, 雖然不時會寫幾篇政治評論,  嚴格講我那些也不能叫評論, 只屬發噏風, 乘機搏取別人留言指正。這一篇講葉劉。

入不到閘的葉劉輕鬆了, 不用再硬梆梆擠出那種笑的表情來。她還在爭取提名時的笑, 不能說是苦笑, 也不是真正發自內心喜悅的笑, 而是尷尬不堪腼腆的笑。到了現在, 她沒有包袱, 所以笑得出, 笑着評論三個候選人:

林鄭: 政綱單薄, 擔心當選後不能兌現而被追數 / 熟書但好官僚

鬍鬚: 耍公關手段, 像聖誕老人 / 有親和力但無內容

胡官: 乜都應承, 所以政綱最啱聽 / 似做棟篤笑

泛民推胡官入閘, 究竟想達致甚麼目的? 對抗西環、對抗欽點? 不提名長毛而去提名鬍鬚, 我尚且明白。推胡官入閘, 泛民的策略就不知所謂了。現在胡官要求配票, 泛民好難會啋佢, 分薄了給鬍鬚的票, 林鄭就贏硬, 只有分薄林鄭的票, 鬍鬚才有機會贏, 或者搞到需要第二輪投票。要分薄林鄭的票, 即是要從建制手中奪票, 就應推葉劉入去, 我不知道究竟是我不懂抑或那些搞局、搞政治的泛民不懂。連胡官也可以推入閘, 那是純搞局但毫無實質作用的姿態, 泛民根本不會真心覺得胡官是合適的人, 與其是這樣, 作為一種對抗的策略, 就應該推葉劉入去而不是胡官了。 三名建制候選人中, 胡官是最非建制的, 因為他是四不像, 他只是一個諧星。選舉結果會顯示最不建制的候選人得票近乎零, 而泛民支持的鬍鬚又搞不成局, 那麼泛民對抗西環的策略又全盤失敗了。

葉劉由當初乞求提名不得的「酸溜溜」, 變成了現在入不到閘笑容可掬的「苦澀」, 她反而成為二次敗選的贏家, 可以有心情去看拳賽捧曹星如場。泛民不推她入閘, 造就了建制派的和諧, 泛民推胡官入閘, 反而造成泛民自己的矛盾。這是我不懂的政治策略。我講這些話並無政治取態, 我只是對政治手段及策略的一些觀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9130

壞事變好事

稱釋法「壞事變好事」 讚港法官有承擔

【明報專訊】港澳辦主任王光亞在雜誌專訪中亦大篇幅談及早前人大主動釋法,形容是「壞事變好事」,為港獨劃下紅線,亦是對一國兩制實踐的完善。他又強調,釋法不會損害香港司法獨立,香港法院審理梁、游個案時亦保持了獨立,更稱讚判決結果說明香港法官「有承擔」。

在人大釋法後,法律界立法會議員郭榮鏗曾發起黑衣靜默遊行,主辦方指人數逾2000,警方指高峰有1700人。大律師公會亦曾發出聲明回應人大釋法,指倉卒為《基本法》第104條釋法,並無必要,且弊多於利,對釋法深表遺憾。

指判決釋法倘不一 損司法獨立

王光亞在訪問中指出,一國兩制下絕對沒有港獨空間,指出這不單是特區事務,更是中央管理的事務。他強調,若中央任其發展,破壞一國兩制、損害香港長遠利益,則是失職失責。王光亞總結,過去幾場選舉涉及港獨問題已依法得到有效處理。他指出,早前人大釋法亦劃下紅線,立下規矩,直言「從此角度而言,壞事變了好事,是對一國兩制實踐的豐富和完善」。王光亞又反駁批評,指中央沒有介入特區法院對個案的審理,「人大常委會從釋法角度,法院從審判角度,達到了一致,這是基本法設計的初衷」,反而若判決與釋法不一致,才會損害香港司法獨立。

(31/12/2016 明報)

大鑊! 王光亞一讚之下, 上訴庭三位大老爺好似搖身一變坐咗上中級人民法院。

梁游司法覆核一審, 區官盡量避開面對釋法議題, 所以用普通法概念來判二人敗訴。二審時上訴庭正面交鋒, 言辭嚴厲, 儼然是…我不是龜縮, 也毫不忌諱, 但那只是速讀判辭的印象, 還是帶保留的口吻, 不作肯定的結論。所以, 用三點來含蓄描述, 不露那三點了。總之, 我明知和同意梁游被判敗訴, 看到判辭的口吻, 心卻有慽慽然。我在這裏刻意用大陸的字眼: 一審、二審, 坦白講是諷刺, 因為事實上在香港的上訴判辭, 確實見過這大陸慣用的字眼, 心也慽然。

壬光亞以「壞事變了好事」來形容釋法, 蠻可愛啊! 但我對這句話的邏輯: 「若判決與釋法不一致,才會損害香港司法獨立」, 想了一會兒還是混混沌沌的, 不得其解。好矛盾啫, 就是因為司法獨立, 才有機會與釋法的看法不一致, 而不一致得嚟又要跟從。我當然不能質疑人大解釋《基本法》的權力, 那種權威性就好像終審法院定下的先例, 下級法院要跟從判決, 同一stare decisis 的概念。問題是何時需要釋法, 才是爭議所在。「壞事」一定會變成好事的嗎? 既然是「壞事」, 老早就不該做了, 不能心存僥倖望它變成好事。壞蛋變成好人是一種慶幸, 好人好姐叫你去做壞蛋, 睇下你會唔會變好人!

這次釋法, 只解決了涉及港獨的宣誓風波, 港獨的問題是一個獨立問題, 真的要徹底解決, 只有23條立法這途徑。王光亞也開出下屆特首的條件, 看來每一個參選人都會以23條立法作為賣點, 已表明參選的胡官和葉劉都開了支票, 其他潛在的參賽者相信也難以逃避這問題, 都會照樣開支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0251

擁有社工牌照卻失去語言能力的有為中年

C嬸留言問以下呢一篇文章算唔算係「浪漫廢話」。魔術師根據客席主持摩摩的指引浪漫廢話有一個特點:
它永遠不會錯,因為它本來就沒定義。
不過,看罷此文,魔術師卻覺得它只屬李天命所說的「語言空廢」,更甚的是文法狗屁不通,無法理解,跟提供盲目正能量的「心靈雞湯」式的浪漫廢話有一段距離:浪漫廢話雖然含糊,卻能令受眾自以為能夠理解(佢地唔會發覺自己其實是在「腦補」中),本文「不易理解」,已犯了大忌。
擁有無數證書卻失去人生方向的年輕人
12:08 2017/04/10

在今天事事講競爭、快人一步的時代,父母要看見孩子的寶貴,要用未來的價值培養孩子。
做生命培育工作愈久,我愈發現,生命有許多痛苦根源是來自一個人不能擔當自己角色,不能做心中的自己,生命中長存一份從不滿足的空虛。 好可惜的是,在這世界上,一個人能做自己是多麼的荊棘滿途。一個成人能否安然的做回自己,乃在於他在孩童時,父母培育是以「價格」抑或是看見孩子「寶貴」定位,奠定了孩子未來的是否快樂與幸福。
深信讀到這裡,大部份父母都會認為自己一直都是在培育孩子成為有價值的人。但在這點上,於我多年與香港青少年及家庭同行的觀察,我有共通的總結:
大部分父母培育孩子的動機方向,是以孩子未來是否競爭力或是害怕孩子落後於人的「恐懼」為主導。
在社區,我們不難看見,由懷胎十月至嬰兒期,無數父母為孩子能入到「心儀」幼稚園張羅。有些「孟母三遷」只為到心儀校網,有些為了入到好的學校,為孩子參加無數「證書課程」以增加孩子生命的份量。所以,孩子在求學期間,父母都會盡己所能,讓孩子累積形形式式的証書。
彷彿證書厚度就是孩子未來的保證,保證能有較大機會入到好的小學。有好的小學能入到好的中學,有好的中學便入到大學,有大學學位孩子人生就有了保證的「競爭力」。我不是扮清高的說上述種種皆不好,我會去告知各位:
上述種種都是把「外在」所謂重要的價值,「貼金」般放在孩子身上,孩子要窮他們所有的時間重重覆覆去追逐。那麼他的內裡呢?他的自我價值呢?他認識自己嗎?他滿足和欣賞自己嗎?他能安然於自己嗎?他可以和自己和平相處嗎?他一個人時能悠然自得、樂得自然嗎?
我可以告訴大家,以我經歷所見,答案是否定的:
大部分孩子,內心都是空空的,不知道自己為何要讀書,不知道為何而那麼忙,到底在追什麼?懷疑自己到底是誰?君不見,現今年青人擁有無數證書,但卻無人生方向。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共同的「在乎」: 在乎我們是否能「找到到自己」「做自己」、「實踐自己」、「活出自我真正價值」。
我們不難發現每個孩子一生出來就與生俱來地擁有獨特的個性,孩子一路成長時,有他們獨特的好奇心、興趣、關注、才華和個性。這造就了他們的獨一無二,這是由上天賦予的獨有價值。在孩子一路成長的過程裡,他們自小就不能做自己,而是活在別人的期望下,擔當別人要求與角色。我們能想像及預計到,孩子在未來就算是多麼的成功或是有成就,他都不快樂。
能讀到名校及擁有厚厚的「佳績」,真的會叫孩子快樂嗎?為了競爭、怕落後於人,生活一味追追追,孩子生命會快樂嘛?我們真的要培育「成功但不快樂」苦澀的下一代嗎?
家永遠都是講愛的地方,不是準備或推孩子去競爭的地方。
或許我們作父母不要活於恐懼中,為了競爭去教養孩子。競爭的動機不能叫我們的孩子肯定自我。恐懼帶來的生活,是無路可行,只有死胡同。
反之我們要相信這條簡單的道路。父母幫助孩子認識自我,要求於孩子的生命要成熟、有個性,並高度支持他自我實踐,孩子自會活出獨特的生命力,叫他在人群中容易出類拔萃、被看見,人群都欣賞他的美好。因現今社會都極需要有熱情、積極而有信譽的生命。在社會中具備這樣特質的人,機會是會走向他身邊 。
或許我們作為父母的,應在育養孩子上多加努力,但這努力是:幫助孩子發現自己,操練生命的厚度,把證書的厚度轉成孩子生命厚度的培育。
讓孩子不是為了競爭力,或是為了能在社會中㩴取更多而活,而是自小幫孩子認識自己,把自已的天賦付出,作一個敢於為夢想而努力,在社群中活出個人正向感染力,去貢獻自己所有的,去造福社會,讓社區走向美好,變成一個活得自在,又會為身邊有需要的人去付出的人。
有證書不代表有生命力。
閱讀更多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4997

不要做上帝


實踐耕作生活後,才發現箇中的學問,很有趣。

例如,小時候依稀學過,粟米有雄花和雌花,卻不知道原來雌花就是平日用來煲湯的粟米鬚。每一條鬚,都有機會長成一顆粟米,鬚愈濃密粟米粒就愈多。

還有一個關鍵。就是粟米鬚要經過雄花的授粉,才能結果。當種植的數量不多,風力不夠,授粉不均勻,長出來就變成了有一顆沒一顆的「崩牙粟牙」。

為免失收,可以嘗試人工授粉。把雄花摘下來,掃在粟米鬚上,纏上花粉。於是每當雄花一出,大家就睜大眼留意,哪一棵是「全場最強壯的男性」,留種雪藏備用。原理,有點像人類的「精子銀行」,原來植物也有「花粉銀行」!

播了種,就要解決蚜蟲。蚜蟲會伏在粟米果實上,吸吮甜甜的汁液。有機園圃不用農藥,所以我們只能徒手捕捉蚜蟲,一隻一隻拿下來。

最興奮的是,想捉蚜蟲時,竟看見飄蟲!超迷你的萌樣子,圓鼓鼓的背上,鋪滿鮮紅色波點,真的就跟小時候,讀過那套以飄蟲命名的兒童英文故事叢書當中的造型一樣!當然,更實際的理由,是因為飄蟲是蚜蟲的死敵。有牠們在,可省卻很多除蟲的功夫!

那麼,有沒有方法,令園圃只有飄蟲,而沒有牙蟲?我們傻傻的問。這時,高人給我們一個很玄的答案。飄蟲,要吃蚜蟲為生。既無蚜蟲,又何來飄蟲?世事萬物,不能奢望有利而無害,只有期望利害相生相剋。

耕作既是管理的學問,也是放手的學習。即使是粟米,在大自然中,若粟米田夠大,雄花量多,風又夠猛,自會播種,根本無需人工授粉。高人說,耕作的最大秘訣,是凡事相信大自然的魔力與平衡,不要自己來當上帝。(耕耘記/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2316

16 Feb 2016 - [港企專門店] 了解投資創科實業(669)的機會及風險

若想得到更多最新訊息,請Like已有超過10,800個Fans的「紅猴FACEBOOK」(按此),謝謝支持!

創科實業(669)(公司網址)現價$27.5,現時市值約504.3億港元,主要業務為製造與經銷電動工具及地板護理器具,主要市場是美國,正受惠於當地樓市復甦。最新一期「經濟一週」作出詳細的分析報導,現在順道分享其財務報表分析摘要,可多角度了解投資此公司的機會及風險。

大家若有興趣對上市公司作業績財務分析DIY,並取得Microsoft Excel Templete,請參閱我的最新著作「港股A餐」,各大書局有售,或可到「超閱網」(按此)網購。

(按一下下圖可放大)









證券投資組合管理服務 (按此,再往網頁左下方) 
投資收費專欄「觀微知勢」(按此
2014年著作「港股A餐」(按此
Facebook專頁(按此)
港企專門店 (按此)
香港八十前 (按此)
上市公司財務分析摘要大公開 (按此)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5578

九款設計玩物!教你用「科學」來紓壓 辦公室玩具學院

2015-12-28  TCW

台灣上班族每天至少八小時待在辦公室「嗡嗡嗡,勤做工」,時間一久,當壓力累積逼近臨界點,身體就會發出警訊。三軍總醫院精神醫學部主任葉啟斌指出徵兆: 「會容易煩躁情緒不穩,往往為了小事抓狂,或者注意力很難集中,跟別人談話若是被打斷,也常常接不起之前的話題。心裡存放太多壓力讓大腦負荷加重,連帶使 得計畫能力也受影響。」因此,上班族喜歡在自己桌面點綴一兩樣擺飾,平常瞧它幾眼開心之餘,萬一情緒壓力鍋瀕臨爆發邊緣,還能趕緊轉移焦點。

台安醫院心身醫學科暨精神科主任許正典認為,辦公室玩具藉兩種管道達成撫慰效果:一是隔離作用(Isolation),面對壓力源先別急著處理,暫時將注 意力放在玩具上,使思緒獲得喘息空間,可以脫離負面情緒的流沙坑。二是透過投射作用(Projection),把玩具比擬為壓力來源,藉由把玩來發洩不愉 快,苦中作樂防止心情惡化。

辦公室玩具其實沒有既定區分標準,只要體積不會妨礙工作進行,都適合拿來當作紓壓小物。工業設計師吳協衡認為它們的魅力在於除去繁瑣步驟,不用花費太多精力照料,假如客戶來訪還可開啟話題,隨手賞玩體驗,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作家村上春樹曾說:「人生若沒有小確幸,不過是枯燥乏味的沙漠。」這篇「辦公室玩具學院」中,網羅三大系列,只須簡易幾個操作就能偷閒兩、三分鐘,轉換心情,是最紓壓的辦公室亮點。

(單品提供●賽先生科學工廠、Nordic北歐櫥窗)

撰文者 郭恆成

撰文者 郭恆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9197

賽馬冷知識

這次重砌model在2月底大致完成,參數的數量確定下來後,在過去一個多月只需作少量微調,再沒有大的改動。從2月26日至3月29日,剛好經歷了10個賽馬日,包括了日馬、夜馬、沙田、快活谷、全草地、全泥地和泥草混合,也包括了讓磅賽、平磅賽,跑過好地、好快地、好黏地,開過2倍以下的熱門,也爆過逾100倍的大冷門,算是對model作過全方位的考驗,正好檢討一下model應付不同情況的優點與不足。

賭博遊戲最令人擔心的是大幅虧損,若出現50%的虧損,須取得100%的盈利才能扳回損失,故這次選擇以一個極保守的Kelly比例進行觀察。若逐個賽日作單式計算,共有三個賽日出現虧損,幅度分別是3.5%、5.3%和5.9%,所幸的是,出現虧損的次數和幅度都比盈利低一些,七個盈利賽日的盈利率在4.7%至13.5%之間。

虧損最嚴重的是3月12日沙田賽事。見習騎師巫顯東當日以“獅子聰”和“育成寶貝”兩匹馬“起孖”,由於database裡的紀錄是巫顯東過去上陣100多次僅得1次頭馬,使model無法應付當日的巨大反差;另外,第九場重注馬“美麗寶寶”被“魅力知友”追到平頭,分去一半彩金,也使當日的收入大減。

(圖片來源:香港馬會)

另一個虧損超過5%的日子是3月22日快活谷賽事。本來當日的表現只是窄幅上落,直至第六場重注了排C跑道無敵一檔的“好益善”,看到開閘前變成“綠格”3.7倍次熱門,更是信心滿滿,不料最後三甲不入。賽後獸醫檢查證實“好益善”患有“喘鳴症”。“喘鳴症”,model裡沒有這個factor,也想不到如何設置這種極少樣本的參數。

曾經看過一套紀錄片,講述美國等地的牧場主,絞盡腦汁,以血統、遺傳工程等新舊方法相結合,以期培育出完美的純種競賽馬,在週歲拍賣會中取得天價暴利。不過,很多這些精心傑作,往往會因為一些極細微的外在瑕疵而身價大跌,欲哭無淚。

然而,馬主購買未有上陣紀錄的週歲馬,真正的風險,還不是外表能看出來的。即使拿著伯樂的《伯樂相馬經》按圖索驥,也未必能找到一匹好馬,因為現代賽馬鬥的是極速衝刺,而不需要日行千里。支持一匹體重逾千磅的馬高速奔跑,需要大量的氧氣供應,且要維持良好的血液循環機能,故真正決定一匹速度賽馬成就的,是其外表看不到的部份:心肺功能和呼吸系統。

馬匹的呼吸系統是其供氧環節的瓶頸,從而影響其競賽能力。馬不能用口呼吸,只能用鼻子呼吸,而由鼻孔至肺部的呼吸道又長又窄,鼻孔和喉嚨更是呼吸道兩個最窄的部份。有些馬匹聲帶癱瘓,鬆弛的聲帶阻塞氣管入口,呼吸道在氣流通過時發出異常聲響,就是“喘鳴”。由於“喘鳴”代表馬匹吸入的空氣大大減少,因而會令其表現大打折扣。

同樣原因,說明了為什麼馬匹在陣上流鼻血、氣管有痰、氣管有血、心律不正等內在毛病,影響會比腿部割傷、蹄鐵鬆脫等外傷和意外要大得多。

還有一個冷知識,馬匹奔跑時,是四蹄着地,其前肢與胸腔相連,使得馬匹極速奔跑時不能像人一樣自主調節呼吸,只能一步一呼吸,前蹄離地時展開胸腔吸氣,前蹄着地時呼氣,呼吸頻率受到步頻的制約,也會因氧氣的供不應求令步頻難以一直維持,故馬匹無法作長距離的極速衝刺,大多數都是狂奔二三百米就迅速轉弱。

於是,如何在不同步速的賽事中把握好發力點,把馬匹短暫的爆發力有效發揮出來,成了決定勝負的關鍵,而非必然是強者恆強,同樣的幾匹馬在不同的賽事形勢中互有勝負反而是常態。這些不確定因素,增加了賽馬運動的樂趣,也增加了賽馬博彩的刺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399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