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只講價格不講價值可以嗎?

網誌分類:股票經
網誌日期:2017-05-19

昨天駕車載太座去買菜,又巧合地在大氣電波聽到一個財經節目,嘉賓主持正在回答聽眾有關股票的提問。

我聽了一會,發覺嘉賓主持回答的內容,幾乎全部都是依靠圖表或技術分析,談談短線買賣操作的合適價位,哪個價格可以買入,升到哪個價格應該沽出,連公司做甚麼生意、競爭優勢或業務前景等基本面都隻字不提,更遑論要說出現時股票的估值屬於高估、低估還是合理?

心想:這些只講價格,不講價值的投資建議,對散戶有益嗎?真的能夠為他們賺錢?聽眾聽完這些投資建議之後,會照單全收?還是會自己再做功課研究一下?我充滿疑惑。

散戶千萬不要把股票市場看成是遊樂場,更不要把股票投資看成像打遊戲機般容易,誤以為自己身手不凡,可以隨意把握短線買賣的時機,這可能只是一廂情願的想法。實際上,股市是一個非常凶險的鱷魚潭,危機處處,散戶想行捷徑,不勞而獲,隨便「打電話問功課」便可以賺錢,難矣!

根據「80/20法則」,最終能夠在股票市場賺錢的投資者只有兩成,其餘八成的投資者(相信大部份都是散戶)都是虧本的。假如你想成為少數的勝利者,我認為應該學好基礎分析,了解公司的內在價值,而不只是集中在價格的變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9790

人生無常,一輩子,你賺多少錢才能自由

巴黎:

14/4日聽到臺灣Blog友KK的消息,得知Allan兄離世,後來也在facebook和另一位臺灣朋友確認, 深感哀傷。

認識Allan兄是因爲有一段時間網站和Facebook多了很多臺灣的流量,初時以爲是查理兄的介紹,後來發現流量來自一個我不熟識叫Allan的人,於是便到他的網誌看看。

在Allan兄的網站發現他並不是財務出身,和很多朋友一樣,都信奉技術分析,不過他較爲專一地推崇五綫譜,原本學價值投資我和依賴技術分析的他道不同,很難有火花,但因爲Allan兄無私的分享個人於金融海嘯不明不白損失了很多的錢的故事,和這事之後他的人生的改變,又很多文章都觸動自己,而其中一篇非常有意思的文後來我也轉載了。
 一輩子,你賺多少錢才夠?

和他彼此間就開始有了一點點心靈的連結,之後我也在網站加入了他的網誌連結。
而自己在組合升值了7位數後,並沒有因此特別快樂, 反而越懷念坐在海邊看看狗狗跑,看鴨群游水的無所事事的日子.

我的覺悟 


如果有什麽大道理可以從一個受金融海嘯打擊改變成爲一個既保守又有自覺能力,有限的財務知識中又能妥善理財的聰明人口中學到的,應該就是這個:

          現金流投資法
         
個人過去一直不推崇技術分析,但感覺Allan兄的五綫譜法是較爲長綫的出入市指標,同時又不會和他第一重要的現金派息越高越買的常識條件有所抵觸,我也確信Allan兄找到最合自己的工具。

Allan兄把個人發現認爲有用的東西盡力和更多人分享,就算他不推崇買個股而只在低位買大市,也把筆者的網站介紹給臺灣最出名的財經雜誌“Smart 智富”認識,之後筆者也有幸接受雜誌訪問,並把自己的價值投資法的理念帶給臺灣的朋友.


Allan兄和我非常不同,他為人溫文,主動和熱情。使用的投資工具也和我非常不同,如果要找彼此不能成爲朋友的理由,就好像橙和蘋果的分別的一樣多,但若能細心找共通處,他對現金股息都是非常重視,又是那種很堅定學習自己認爲對的事,而又願意把它分享的人。

香港最近獲得全球最沒有笑容的城市之首,這可能由於港人常常強調和不接受彼此不同之處,而不去珍惜大家共通點。若再想到人生的無常,這種自我制造的對抗式生活太可悲啊。

Allan兄的願望是破產上天堂,顯然Allan兄的現金流理財哲學並未有讓他的破產如願,但其無私真誠的分享一定能讓他心靈平靜地抵達天堂。

Allan兄說, 自由有時是要靠自己覺悟而非物質帶給你, 或者他已經真正自由了。

也在此希望Allan兄的家人能節哀順變。
http://allanlin998.blogspot.hk/2016/04/money-2016-4.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2584

Russian - book


Found a link to book for Russian:

http://www.tinylinks.co/ycy3

Another link for Russian language learning resources:

http://www.linkbucks.com/ycxl

Official book review:

http://www.teachyourselfextra.com/russian/private/170818_Get_Talking_Russian_i-30.pdf

Another one:

http://www.linkbucks.com/ychz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6915

返學,跟我的人生無關係(下)



人,究竟為甚麼會有學習動機?

憑常理推測,不外乎有需要,有興趣,或有成功感。

有需要。講白點,就是為搵食。上一代,最愛說:「唔讀書,第時聽做乞兒!」有無用?有。因為,真心驚。無胡蘿蔔,至少有木棍。

今天這招還管用嗎?管用。見過不少基層小孩,生性、上進,相信靠努力改善生活。其他家庭呢?也講這一句。但講完之後,舉家去吃三佰元一個刺身午餐。所以孩子知道,他是怎樣都不會當乞兒的。

有興趣,不用解釋了吧。但更值得研究的是,興趣是如何培養的。對沉悶的課堂無興趣,可以理解。對甚麼都沒有興趣,則不合理。

回想我們每個人是怎樣愛上某事的?大概絕非一見鍾情。而是自然做,隨心做,慢慢做,跟同道者切磋,跟身邊人分享。日復日,年復年,終於發現,琴棋書畫,無分高低,由從不生厭,到找着心之所安,就是畢生興趣。

今天,我們只懂閃電式學習。一個月試玩六樣活動,下個月再玩另外六樣。久而久之,甚麼都試過,卻未愛上過。我們要孩子不停學習,孩子壓根兒不知道自己在學甚麼,徒然變成滾動齒輪上的倉鼠。

成就感呢?我們都試過為得到讚賞愈戰愈勇(儘管未必有興趣)。問題是,優勝劣敗,只有一個嬴家會被稱讚。但如果跟自己比,則每天都可以贏──贏昨天的我。孩子們可以不用考第一,只是單純因為今天比昨天做得好,而得到大人真心的鼓勵嗎?

我傾向相信,「需要、興趣、成功感」三管齊下,孩子無可能不肯學習。然而我們的教育(包括家庭、學校和社會),是在往這個方向走嗎?

記得有朋友有如此體會:亞洲人學習,是「driven by fear」;西方人學習,是「inspired by passion」。 我只覺得,在香港,兩者皆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2762

強力部門的詛咒



真正的恐慌,是說不出口的。

面對手術,自己怕得要死。我反問自己,其實怕甚麼?

怕手術風險?不,醫生說得很清楚,手術很普遍,風險也在預計內。

怕醒不了?不,死於麻醉的可能性,比交通意外還低。

怕不清楚手術過程?不,醫生已經講解得很詳細了。

信不過醫生?不,我對醫生百份百有信心,頂多對自己的身體沒信心。

怕化驗結果?不,統計學上,惡性的機會只有千份之一。

怕痛?不,我心中清楚,再痛,時間過去就會好起來。

既然如此,還有甚麼好怕?不知道。反正就是一想起,心就揪痛。

開始明白,何解平日勸人,別擔心某事,忙不迭地分析並列舉理由去讓對心安心,對方的心,卻無論如何安不下來。

理性認知是一回事,內心感覺又是另一回事。能夠清晰說出口,擔心哪一個環節的人,其實「擔心指數」已很低了。真正的不安,是無以名狀、無法解釋的。

理性與感性,主宰着「情緒部門」和「行動部門」。而這,也是令我最詫異的自我發現。

一般人,情緒若受困擾,行動也死機。反之,若行動正常,即情緒穩定。一個人處於甚麼精神狀態,行動會反映出來。

然而,我的情緒和行動部門,卻好像完全割裂。心裡慌得沒了底,行動效率反而急劇飈升。心忖,時日無多,數萬言書的死線、未來的專欄儲稿、病假前後的工作調動……拿拿臨,生命不等人。

這個本能的「強力行動部門」,令我更難向人解釋內心的不安。世上最遙遠的距離,是我站在你面前,而你不知道我慌得要死。

更麻煩的是,原本以為,要忙到手術前的事,不消幾天就做完。剩下的日子,除了驚,還是驚,怎熬過?(手術記/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4611

公民拘捕Uber司機

香港有長洲的司法覆核王, 最終因濫用而被禁止申請法援, 除此, 他還要揹了一身官司債。悉尼卻出了個行使市民拘捕權來拘捕Uber司機的Uber拘捕王。此君名叫Russell Howarth,  他拘捕了9個Uber司機。他自我宣傳的背景如下(採自Uber BV & Anor v Howarth [2017] NSWSC 54 (3 April 2017 一案):

Russell Howarth has been an industry advocate for over ten years now. Formerly with the London Metropolitan Police working in advanced riot- policing, counterterrorism, working with MI6. Now looking after key world figures, celebrities, corporates and personal clients travelling around Sydney and Australia.

好巴閉, 可惜沒有去捉恐怖份子。他自己曾參與Uber的運作, 然後卻認為Uber沒有有效第三保險屬非法運作, 於是發起拘捕Uber司機運動, 預先通知電視台拍攝, 又上電台大談理念。

70. In oral submissions, Mr Howarth said his motivations were to uphold the law and to promote public awareness of these issues. He submitted his arrests were predicated on criminal conduct by Uber or its drivers. Mr Howarth tried to distance himself from the ‘vigilante’ trademark:

“I would suggest to you that there is no intention, desire or evidence that I have acted as a vigilante and I would caution you to consider the use of this word as bandied about particularly by the plaintiffs, because a vigilante infers that some punishment has been exacted. All I'm doing is merely delivering the people to be dealt with according to law.”

我也是今早看到Sydney Morning Herald的報導才翻這件案的判辭出來看。呢條友又係破產一族, 這次Uber申請禁制令, 法庭也頒佈了, 禁止此君再滋擾Uber司機, 還判令他賠訟費澳幣400,000給Uber(只屬6成訟費)。在新南威爾斯州, Uber已分階段合法化了, Uber X是以普通私家車經營的, 最初有出租車執照的UberBLACK, 繼而有的士加入為UberTAXI。新州的Uber現在全是合法經營的, 跟香港不同, 香港還在為了那些大的士商的反對而停滯不前。

Howarth以前憑甚麼去拘捕Uber司機呢? 新州也有類似香港的101拘捕令(我以前寫過一篇: 101拘捕令在法律上的意思), 新州是這一條:

LAW ENFORCEMENT (POWERS AND RESPONSIBILITIES) ACT 2002 - SECT 100

Power of other persons to arrest without warrant

100 Power of other persons to arrest without warrant

(cf Crimes Act 1900 , s 352)
(1) A person (other than a police officer) may, without a warrant, arrest a person if:
(a) the person is in the act of committing an offence under any Act or statutory instrument, or
(b) the person has just committed any such offence, or
(c) the person has committed a serious indictable offence for which the person has not been tried.
(2) A person who arrests another person under this section must, as soon as is reasonably practicable, take the person, and any property found on the person, before an authorised officer to be dealt with according to law.
新州的公民拘捕權(citizen's arrest)在法律字眼上用得比香港的101拘捕權闊得多。在新州Uber未合法經營時, 違反了Passenger Transport Act 1990, 所以Section 100(1)(a)、(b)的拘捕權都適用。在香港就不能用101拘捕權來拘捕Uber司機, 胡亂拘捕會構成襲擊和非法禁錮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4174

不一樣的Aussie Barbie

這課題不是講美女。澳洲人叫BBQ做barbie, 不少人家中都有燒烤爐具, 後園燒烤是澳洲老外頗嚮往的聚會方式。標少對於烤肉烤腸一向都不戀慕, 尤其是腸仔, 一年都吃不上一兩條, 因為腸仔的成份太雜, 你根本不知吃了甚麼。今天招集了幾個波友在河畔燒烤, 懶洋洋度過了一天。所謂燒烤, 其實只是虛盜其名, 我們吃燜青邊鮑, 日本帶子刺身及燒烤兩吃, 都是Costco貨式。

燜青邊鮑帶子刺身茄子露筍作伴
Prosciutto salad

雞翼、大蝦及牛扒不能登大雅之堂, 所以沒有上鏡, 標少造的蘿蔔糕也要歸邊。


當造的Kensington 芒果以rocket墊底

紅男綠女的時果

河畔燒烤場提供不銹鋼燒烤爐, 費用全免, 按一下掣就可以燒十五分鐘。我們奶茶咖啡也齊備, 即冲即飲, 連電油發電機和電磁爐也帶了去煲茶, 都算誇張了。

發電機、電磁爐

餘興是唱K, 手提karaoke咪也一應俱全。唱歌當然沒有我的份兒, 因為我自量。

為了私隱, 只提供美女的側面照

留言罵我的人不少, 我總要提供一兩張selfie, 以免搞錯對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9447

心算能力

心算能力

我讀中學時是讀「舊數」的,即是分幾何(Geometry)、代數(Algebra)和三角(Trigonometry)三科。

我不是唸高等數學的料,所以每一科的考試都由中一「肥」(fail,不及格,即是40分也拿不到)肥到中五。到了中學會考,由於是全港中學聯考,外間比我更「渣」的考生大有人在,居然還考到一個D(E 是合格),令我喜出望外。


不過日常生活之中的加減乘除,我倒是十分熟練的,乘數表由 2X1 到 12X12都隨口得出,買東西打什麼九折,七五折我都可以即時心算出打折扣後的價錢。買兩樣東西,一件 $19.95另一件$29.95 ,我都能夠用心算 $20+$30再減回一毫子得到$49.90的答案。

現在的年輕人,心算能力很差,算什麼都要靠計數機,連兩條數目的加/減數都要按計數機;來到澳洲,才知道有些西人學生,是乘數表都不懂得唸的。經常看到政府教育部的報告,說學生的基本計數能力(numeracy)欠佳,要急謀對策。

這個情況在一些小商店的售貨員就最明顯,如果是連收銀機都沒有的,不能輸入物件價錢和你付了多少錢,即時顯示要找贖多少,他們就一定要按計數機。

有時比方說你買了件東西32元,你以為方便他們,或不想找贖回一堆硬幣,你就給他50元紙幣一張,另加2元硬幣一個,以為他會馬上找回20元給你;誰知道,你這麼一來,把他弄得愣掉了,還是要按計數機,52-32 = 20。

昨日去星期日市場,在一個菜檔買了幾樣蔬果,排隊在一個西婦後面,等著付錢。

但見櫃檯上負責收錢的一個越南女孩子,沒有收銀機,也沒有計數機;而西婦買了約十五樣東西,每樣都要放在電子磅上,打入多少錢一公斤,然後顯示出這件果菜的單一價錢。越南妹就把單價講出來給顧客知道,然後輪到下一樣,講出價錢以及加上對上一項的sub-total,直至十幾樣東西一一算完得到總和,完全是靠心算。

以往在香港的街市,那些不識字的街市婆,都有相當好的心算能力,但是像這個越南妹的厲害,我還是第一次見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2287

人民幣各種出路 量化交易近飽和

深港通週初通車,股市未見熱鬧,其實踏入年尾市場一般較靜局,現市況顯示深港通未有影響投資人的部署。筆者認為深港通對港股市場的中長線影響是正面的,估計內地資金未來會逐步流入。

近月人民幣急貶值,內地即嚴打走資,由去年限制境外提款每年不超出十萬元、10月底全面暫停以銀聯卡繳交香港壽險保費、加強中國企業收購外國企業審查(超過500萬美元必須提前與當局面談)等,從多個途徑打擊大小額人民幣外流,未來更會有異地戶口通報防逃稅措施...  private bankers 慨嘆未來生意難做 - 除了走資渠道,是客戶不想將錢存放在香港。

那麼內地資金的出路是甚麼?人民幣貶值又未能兌換外幣,大概會買資產保值。物業本是最佳資金出路,無奈樓市熾熱,繼早前一二線城市收緊房貸,12月限購政策加辣 - 例如武漢主城區禁止家庭購買第三套房;浙江省嘉興市暫停向擁有一套以上住房的非本藉家庭出售市區住房等。無法買住宅,剩下的出路有高息債券、比特幣、A股市場等,港股當然亦是出路之一,尤其滬港通和深港通毋須內地投資者將人民幣匯出境外。儘管買股總有股價升值的期望,但即使港股升幅有限,只要港元和美元掛鈎,就能對抗人民幣的貶值預期了。

復星國際(0656.HK) 日前公佈出售海外保險公司Ironshore,並將錄得約3億美元盈利,也許受利好消息刺激,股價昨日升幅超過4.6%。本欄過往曾分析推介此股,其上半年業績不俗,尤其是營運現金流入增加了91%。雖然截至6月份,持有現金和短期負債總額相約,但出售Ironshore 後,集團在海外持有超過約30億美元現金,供未來業務發展。在中國企業的海外併購受嚴厲規管的情況下,這交易會為集團帶來優勢。筆者認為此股值得投資者注意並持有。



上週與擁有超過10年系統交易的友人 happy hour,據說量化交易出現約20年,數據分析和處理技術走前10年(就是未興起講大數據時,量化交易人已經處理和分析大數據),現時的行業技術很成熟,甚至接近飽和。TEZA Hedge Fund 曾經年賺2.5億美元,2015年據說盈利下降至8000萬美元,今年接近無錢賺...  由此可見量化交易的利潤已大幅萎縮。另外又提到投資者(包括獨立投資人)都應了解自己在整個產業鏈的位置,和投資圈的生態(如最大戶是主觀基金,其次是退休金等),再從中觀察各種參與者的作風。交易說到底是供求關係,若能較大戶搶先一步行動便有優勢。要搶先並不一定鬥速度,而是透過了解自身投資策略的優缺點。獨立投資人相對大戶的持貨量細,所以動作較靈活;而且由於成本高,較少追求短期高回報,較有耐性坐穩。

若能了解投資策略的entry barrier 和優缺點,並加以運用,就能提升整體效果。筆者以往極少從生態角度思考市場和投資的位置,但這似乎是重要和值得探討的問題。

Facebook 專頁:www.facebook.com/trendalysis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9294

寵物門外漢搞貓狗服務月賺五萬

2016-11-24  NM

香港寸金尺土,公屋輪候時間極長,上得到樓的一群自然開心得拍手,但同時要接受不能養寵物的規條,被迫跟毛孩無緣也無分。九十後的楊紹廷(Roy)與張永燊(Vincent)正是這樣的一群:「我本身住公屋,而Vincent屋企有老人家對狗敏感,所以我哋兩個完全係無養貓狗嘅經驗。」身為寵物界門外漢的二人,卻於三年前誤打誤撞成立了「PetBB」,由在網上賣貓狗用品,到現在跟八名寵物美容師及超過二十個寄宿家庭合作,逐步建立寵物王國。「年資同經驗當然重要,但非最重要一環,最緊要係我哋有無心。」此盤生意目前不單月賺近五萬,更為二人跟貓狗重新牽上紅線,過着「俾狗圍」的生活。不擺老闆款強調平等關係

初次與二人見面,只見Roy拉着載滿美容用具的沉重皮箱從地鐵站急步走來,對同行的美容師照顧有加。「我哋同美容師係合作模式,老實講無佢哋都唔成事。」是日上門為玩具貴婦狗——奶茶沖涼剪毛,Vincent表示通常只在接待新客時才會跟隨上門,以便對新服務的狗隻有多點了解。剪毛收費按寵物品種及大小而定,大狗約三百八十至四百三十元,細狗則是二百二十至三百元。除了基本護理如剪甲、清淚腺、肛門腺和拔耳毛外,還設全剷、半人手及全人手剪,後者剪法則有造型之分。「就以史納沙為例,會有飛馬裝、耳機裝,貴婦狗就會有熊啤裝。」但Vincent指主人非每次也能如願。「都要先了解狗仔本身嘅毛質係點,就如太貼服嘅毛髮就剪唔到爆炸頭。」對於時下有不少主人為靚為出眾而紛紛幫寵物毛髮染上七彩顏色,二人則異口同聲說:「唔建議!染色點都會對狗毛多少有傷害。」可見他們「愛狗心切」。

剪毛期間奶茶不時四處走動,活像一名坐不定的頑皮小孩,只見美容師羊咩不時以溫柔聲線安撫着牠,更細心地解開奶茶重重打結的毛髮,不久後成功令其乖乖坐好。「試過去外邊鋪頭剪,佢哋會將門關上,隻狗叫到癲咗都唔理。」奶茶主人Mandy指上門剪毛令她放心得多,而只有廿四歲的羊咩同樣表示找PetBB合作能讓她放下心頭大石。「自己鍾意對狗多過對人,有佢哋幫手安排及調停同客人嘅誤會,自己可以專心致志地剪毛。」PetBB目前與八名美容師合作,全部不過三十歲。「自己都係後生就會知,好多嘢唔係單睇年紀。」聽着羊咩清脆的剪刀聲、看着奶茶享受其中的表情,就知道他們沒有看錯人。

廿四小時「交帶」服務讓毛孩父母放心

「以前有客人問我哋,咁後生做得兩三年,交隻狗俾我哋會唔會好大件事?」香港地愛貓狗之人何其多,說是寵物其實更像親生骨肉。年紀輕加上是門外漢,在開店初期確實難以說服一眾毛孩父母,服務惟有更人性化,切合主人所需。「我哋之前搵嗰間寵物酒店,基本上係唔會話俾我哋知佢哋已放狗及已餵食,又無監錄攝影,講真一定會擔心。」金成與太太跟愛犬拉布拉多啫喱一同生活,數月前因家中裝修而需為啫喱暫覓住所,結果找上了PetBB作長達四個月的寄宿服務。主人要在狗隻入住前先填好有關寵物習慣的問題,以了解其習性及健康。「狗酒店係有探訪時間,變相我哋放工想去睇佢都好困難,但Vincent佢哋其實廿四小時去都得,又唔使困籠,三餐同放狗都會WhatsApp相同影片俾我哋。」寄宿服務完結,但PetBB跟啫喱的緣分才剛開始;目前主人金成仍有使用每小時一百八十元的放狗服務。「始終拉布拉多出咗名精力充沛,要每日放電。」訪問當天只見「跳跳扎」的啫喱樂於跟在Vincent左右,毫無生疏之感。希望寄宿的毛孩日益增多,自然需要找來更多寵物家庭。PetBB目前跟超過二十個家庭合作,並規定每個寄宿單位最多養三隻寵物及在入住前預約一次見面,以保障雙方。「我哋本身都好鍾意養狗,俾狗仔嚟寄宿就好似識多個朋友咁。」本身家中有兩隻貴婦狗的Marco最長試過有狗仔來寄宿十天。Roy指寄宿服務同樣是按狗隻品種而定,按日數收費,大狗收費約四至五百元一天,再跟寵物家庭六四分賬。「目前利潤最多嘅都係寄宿,每月平均有三十單。」

自稱寵聖及寵俠互相惡搞儲人氣

「其實我同佢自出世就識,佢係我媽嘅鄰居,我仲喺肚時佢已經一歲,後來又先後讀城大嘅同一科,我而家廿五歲真係識佢足廿五年。」Vincent跟Roy是打架打到大、每隔兩分鐘就絕交一次的典型男孩,常把周星馳的經典對白掛在口邊,以互相取笑為樂。「我哋嘅風格同其他店有唔同,我同Roy都係比較搞鬼,會喺網上分享好多日常嘅片段,完全唔關寵物事都唔奇。」就如星爺在《家有囍事》中所出現的「無定向喪心病狂間歇性全身機能失調症」一樣,以寵俠自居的Vincent跟寵聖Roy不時互相惡搞拍片上網,最經典包括在愚人節時,Vincent在沖涼後被Roy以雞蛋拍頭的爆笑片段,令PetBB在Instagram儲得二萬二千名粉絲,成功增添大家對兩人的印象。「當初單喺Ig賣寵物用品係蝕錢,但唔想認輸就試咗寵物美容,反應幾好就慢慢去增加服務,結果行到今時今日。」PetBB最近新加了免麻醉洗牙服務,同樣大受歡迎,更計劃把辦公室搬到村屋去,除了能增添寵物寄宿的地方,最重要是兩人可以光明正大地養狗。

開業資料(13年8月)租金上期$18,000按金$36,000入貨$10,000裝修$30,000網店$3,000總投資$97,000

營業資料(16年10月)營業額$130,000分佣 #$60,000租金$18,000廣告$2,000雜費$2,000盈利$48,000#寄宿及美容服務需與美容師及寵物家庭分佣

撰文:黃綺敏攝錄:關永浩

[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614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