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國英近年寫得較好的一篇文章-紀念五十萬頁面次誌
前兩天看到這一篇文,覺得十分震撼,所以一定要摘出來,公諸同好。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943307年滙源果汁(1886)上市,從IPO凍結資金所產生的利息收入逾2億元,而一家在今日IPO熱潮中的公司,這項收入到底有多少?答案是少於 100元。這個強烈的對比,是剛剛在一次公司訪問中,那位主席告訴筆者。上述資料,不外是閒話一句,沒有太大的實際作用,其實不然,是反映出公司主席是如 何留心資本市場的發展,可以想像07年的時候,當他看見滙源的風光,是如何心癢癢,想把自己公司也搞上市。公司終於成功上市,對筆者這個外人不說,到底他 是將上市看成新階段的起點,抑或是已經大功告成,是至為重要的一點。見面之後,較為傾向是前者,第一是他曾經拒絕外資入股,不甘於套現幾億元去嘆世界,第 二是公司設備使用率處於低水平,依然準備南征北討霸地盤,明顯是為未來發展鋪路。公司有鬥心極重要短短的談話,令人感受他的 雄心壯志,當然執行和理想是兩回事,但如果執行上沒有風險,股價早就不在目前的水平。投資股票的本質,就是去博公司會增長。許多人鑽研股票,心態是希望安 全地賺錢,根本大錯特錯,尤其是誤解價值投資的一批,從長期持有股票所得的回報,正名應該是「風險溢價」。
所以投資股票的真義,是公司是否存在優勢,博得 過會有長期增長。判斷這一點的難度,是公司是否有鬥心,和相馬是頗為相似,馬匹有型格而沒有鬥志,一樣是庸碌之材。所以今次見面,增強了自己在投資這家公 司的信念。
一些行家經常以陰謀論出發,覺得莊家將股票舞高弄低,騙取股民的血汗金錢。其實股市是可以締造雙贏的地方,公司借助資本市場的幫助造大,原大股 東和小股東一齊贏,過去十幾年中,建滔化工(148)便是其中一家表表者,透過配股及分拆,資助擴充以及收購,令公司一路成長,類似的故事一定會陸續有 來。當大家見到一家山寨廠變成市值幾十億的公司,應該稱為一個傳奇,而不一定是一個泡沫,戒除憎人富貴厭人貧的陰謀論心態,才是正確投資態度。
黃國英作者 黃國英為證監會持牌人士電郵:[email protected]其實他所講的那一家,在文末已找到答案,答案就是霸王,前幾日壹仔就「踢爆」這家公司。
http://realblog.zkiz.com/viewpage.php?tid=8992
策劃霸王改革的總舵手,正是一手建立霸王的女當家萬玉華。曾多次與萬玉華接觸的行家楊先生表示,萬玉華緊握大權,事事親力親為,從財務部、市場部、銷售部到人事部,全由其一人話事。楊先生說:「她會直接跟大型經銷商打交道,霸王喺各省、市嘅銷售經理,都會直接找萬玉華,公司中、高層被架空,佢自己一個人做曬,我睇唔到佢身邊有任何得力助手。」楊先生多次以「奇人」形容萬玉華。「她精力旺盛,可以連開二十個鐘頭會議,仍十分亢奮。」霸王改革產品,包裝上每個細節都由她把關,包括紙張、瓶型、材料,都必須由她本人簽字才能生效。四十三歲的萬玉華,看上去較實際年齡老成,不擅打扮,驟看與一般民企老闆娘無異,然而,大學生出身的她,才是霸王的真正策劃人。她祖籍雲南玉溪市,八四年考入廣州華南農學院,其間,結識當時從事農藥貿易生意,祖籍廣東羅定市的陳啟源。八八年,萬玉華畢業後分配到廣州華南植物研究所,於科研處負責管理科研成果,當時她與陳啟源已經結婚。婚後,兩夫婦決定找研究機構合作搞產品開發。「佢哋初時搵過中山大學及華南理工,但因為公司冇名氣而遭拒絕,最終搭上萬玉華的工作單位,華南植物園。」行家陳先生說。第一桶金啤酒香波陳先生表示,當年洗髮水生產公司奧妮,推出一隻名為「啤酒香波(洗髮水英文Shampoo的譯音)」的洗髮水,因黃色透明液體,貌似啤酒而得名,由於價格便宜,風行全國。陳啟源及萬玉華有見及此,萌生洗頭水生意念頭。於 是,八九年九月,由陳啟源出資,夫婦二人與華南植物研究所簽下五年合同,生產洗髮水等日用品。負責簽約的前研究所所長屠夢照仍記得,當年萬玉華介紹丈夫給 他,說可以幫研究所搞開發。「她說資本則不用你拿,隻有兩個要求,一是給我一間房子做工廠,二是掛華南研究所的牌子,有名氣產品才好銷。」屠夢照表示。當 時霸王就用研究所大門旁邊,一個數百平方呎的空置實驗車間做廠房,工人連銷售人員,大約三十多人。「陳啟源不懂得做洗髮水,在所內找了個工程師幫他們搞配 方,還向所裡買蘆薈等材料。」屠夢照說。當年研究所曾提議將品牌取名「理想牌」,但陳啟源堅持用「霸王」,說叫出來比較響亮。每 樽售價三、 四元人民幣的啤酒香波,配方簡單,成本約一元人民幣,批發價兩元多人民幣,毛利逾倍。「霸王啤酒香波的主要市場係東北三省,銷量十分龐大,幾年下來,數千 萬利潤一點不稀奇。」國內行家陳先生表示。根據合同,霸王每年隻需給予研究所五萬元人民幣。「給了四年,第一年是試產,沒算。」屠夢照回憶道。九四年,合 約到期後,霸王脫離華南研究所,改投廣東省中藥研究所,並正式成立廣州霸王化妝品公司。中國洗髮水市場佔有率農藥廠家變中藥世家啤酒香波成功為霸王賺取第一桶金,至九五年左右,據知聲稱是產品始創者的奧妮,曾入稟法院告霸王侵權。官司後來不了了之。之後,霸王始推出以中草藥作主打的霸王洗髮水。對於霸王的發跡經過及背景,陳氏夫婦向來絕口不提,招股書中,介紹公司的 歷史,也沒有提及產品面世時間或演變等資料,至於廣告中力谷的「中藥世家」口號,在招股書中同樣欠奉。霸王包裝上,在陳啟源的嘜頭下,印有一九二八字樣, 根據網上流傳的霸王宣傳資料,一九二八年時,陳啟源祖輩,「中藥世家」第十六代陳姓掌門,為使更多的民間女子能夠擁有烏黑美髮,成立了小型的手工作坊生產 秘製養顏、烏髮、養髮用品,深得百姓喜愛,名聲大噪雲雲。為 此,本刊前往陳啟源位於廣東羅定市華石鎮的家鄉,在他長大的三屋村裡,找到陳氏 族譜。根據族譜,陳啟源父親陳敬芳,曾與人合資經營「紅星製藥廠」,族譜中沒有提及藥廠出品,但陳啟源的鄉親均表示,當年陳敬芳的藥廠是生產農藥,以及為 牲畜醫病的藥物,陳父更曾四處擺檔賣藥。「呢條村嘅人都係耕田嘅,佢阿爺陳瓊芝都係,好窮o架,到佢阿爸去咗做農藥,屋企先有錢。」四十七歲的陳啟源,於華石鎮尖崗中學畢業後,曾往廣東湛江當兵三年,退伍後,便行走廣東一帶做農藥貿易生意。昔日的農藥個體戶,忽然變身「中藥世家」第十九代傳人,過程與霸王發跡史一樣,令人嘖嘖稱奇。家族一條龍出品霸王是典型的家族企業,可謂全家出動打造日用品王國,陳啟源與萬玉華育有一子,名陳正鶴,現為廣州霸王的董事之一。在三兄弟中排行第一的陳啟源,二弟陳啟泉九六年成立廣州倩采化妝品有限公司,主要生意是生產牙博士及白箭牙膏,亦有出品中藥洗髮水,產品的包裝及顏色與霸王十分接近。而早年曾是廣州霸王的股東之一的三弟陳啟文,已退出公司,並於○八年成立廣州晨明紙品有限公司,從事紙品、塑膠、五金用品的生產及銷售,也是霸王的洗頭水包裝盒、塑膠瓶的主要供應商。至於萬玉華,同樣是家中老大,有兩個弟弟,其中,三弟萬保春,○七年在香港成立欣姬國際化妝品有限公司。未上 市先袋五億不 過霸王在今年首四個月,營業額較去年同期下跌一成,邊際利潤亦由一成八下降至一成一。但在華麗的包裝下,股民仍對霸王趨之若鶩,投資界人士普遍相信掛牌當 日,股價可有逾三成升幅,但當中不少人對霸王前景抱有懷疑。Mirae Asset Securiries高級分析員黃輝直言:「霸王增長最快的年代已過去,未來更缺乏明顯的發展及盈利能力。霸王是單一品牌,單一產品,但公司宣傳支出佔營業額超過兩成,令人嘩一聲,較體育服裝用品公司李寧的一成多,高出逾倍,未來公司的產品銷量一定要維持增長,才可應付。」霸王前景未明,但大股東陳啟源及萬玉華早已是億萬富豪。○七年開始策劃上市的霸王,由同年七月開始,兩年內派四次息,合共五億六千多萬。今年五月最後一次派息後,霸王現金已剩下不足一千五百萬。公司於本週五上市,二人的身家即暴升至五十億元,成為今年的新股神話。這文章語多詆毀,我也相信這個老闆實實在在想搞好呢盤生意,但估值太高,導致黃國英所稱的「風險溢價」較高,令一時間回報稍後。
這令我想起蔡東豪先生N年前的文章-小鎮故事
http://realblog.zkiz.com/viewpage.php?tid=392我早期亦寫過一些財技和實業的評論: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4021
玩財技唔係唔好,以財技集資,支撐生意擴充是無錯,但亂發新股,賤價發股以擴充生意是不對,如右面好威、飯海等。
但是別以財技為生意,印股票為上市的目的,甚至減少小股東權益,這就不對了,如大零、變醜D和老x系
jackbequick:
財湯,看了你的文章那麼久,你一向贊成公司老闆靠做實業賺錢提升公司價值來為自己製造數十倍財富。這是明顯淺的道理,但為什麼總是這麼多老千股出現呢?
許多老千股的本業已經無利可圖/微利,又或者一上市已經你假盈利假資產的正宗大老千。前者要維持盈利也艱難,後者更完全不懂做生意,大股東財富增值最快的方法唯有印公仔紙爾!
另外善忘的小股民也是幫凶。永遠唔會記得之前間公司話發展d野而家做成點,齋睇股價上落,唔睇公司管理作風,人地cap水坤你可以再比人坤多次(我見過有人買412供幾次股),大老千除左多謝仲有咩野可以講?
老實做生意為公司增值的股票唔係冇,只係好多時都係要收唔知幾多年息,又要經常留意年報、公司行業訊息,等n年成了基金愛股先有得大升。好彩就買中偉易達、德昌、創科,如果買左龍記、同德仕,公司好又點?小股民曰︰都唔升o既?(我推介過龍記比人,真係比人話佢唔識升唔買)。
o係呢個「一萬年太遠,只爭朝夕」o既股場,老千股「快上更快落」係永不會消失,而且仲會越來越多人參與。
greatsoup:
印公仔紙始終是得出來是cash,cash不用就是死資產,死資產不具備任何價值。
用了來擴產,賺了錢,就是十倍/八倍的倍數效應,但虧了錢,公司會價值降低,但尚有殼價,大股東可能無錢袋(用關連公司買材料、買貨、「聘請」或「租用」母公司資產等則例外),拿錢去不務正業,錢虧掉了,但大股東則發大財(可能有相關協議)。
大股東多數的選擇應該是去不務正業,更甚於擴產,因又有錢袋,又不用無端端不明不白投資在暫時沒未來的生意上面,又可能短期賺大錢,所以老千股卻是形形色色。
始終非常成功的生意萬中無一,不成功的生意,等同無甚盈利或虧損,虧損的公司當然要集資,集資就當然要有賣點,賣點就係似是而非的概念,令股票賣得出去,這就是財技,所以老千股永遠都存在。
不成功的生意是殼股的溫藏,存心騙取上市地位就是老千股泉源,但是有些廠佬就未見過花花世界,被財技高手教壞(如泳衣),這就是不正當。
殼股有好有壞,老千股根本是壞,廠佬case只好給予適當的財務引導就可以避免問題。
有些生意看似成功(如右面好威、米海,金股尚有點財經知識,只是發過少量CB予金人及一次低價供股,另外賣下D金器賺短期盈利),但需要大錢,埋下亂發新股的誘因,大股東在在需財,但銀行不能貸大錢給他們(有些唔想欠銀行錢),所以就用印公仔紙集資,但是dilute了每股盈利,令股價長時間在低位,其實,做好盈利,不亂發新股,每股盈利升,股價就升,盈利好起來後,多善用銀行貸款,有需要時才向股東集資,這樣股價愈做愈好,這樣不用發太多新股就可集資足夠,可以用來搞大生意,如利豐。
我覺得小股東多是寂寞難耐,所以喜歡短炒,但炒之前無做足分析,或是無資源、無時間等去做,但是這是必要的。
在速效的社會上,長線持有是違反香港人(?)的天性,我不是不贊成人去短炒,但是炒之前先用十分鐘去看看多年的股價圖才好決定買不買。
http://realblog.zkiz.com/viewpage.php?tid=3950
上市公司若有盈利能力,應該居安思危,有遠見的(眼光大多數人以為自己有,但可能是以為),多廣置有價值地產/股票,不要做莊,不要投機,若甚麼也不懂的,多派息,多回購,令股價維持,要錢時,以配股融資都容易一點。到自己不行時,儘量不要傷害小股東,令小股東能夠有顏面,全身而退,不要像某等公司故亂控股、配股,令小股東利益受損。
公司虧空公款,由來已久,其實這是短視的做法,假設公司有8倍市盈率,你用服務費名義去拿去一個月10萬元,盈利減少了120萬,公司市值就減少了960 萬,若大股東持股有50%,即少了480萬身家,為120萬少了480萬,又背上虧空公款的罪名,值得嗎?我就覺得這堆董事真愚笨,為自己的利益,偷一元無幾元。公司的錢不是自己的,是股東的;大股東偷了公司的錢,以為自己絲毫無損就可以,但是公司價值是以盈利來衡量,你偷了錢,公司盈利少了,損失最大反而是大股東,即是你本人,你的公司始終不成氣候,就是因為你自己太短視了。
若我是公司主席,我隻拿非常少的人工,又不會用某些原因偷公司錢,因為我雖每年拿少幾百萬/一千多萬,公司市值起碼增值千萬/億元以上,最多派息派多一點,派息多,公司股價升得更多,我身家更上一層樓。
上市公司高層(大股東們)拿少D人工,減少一點明騙公司的關連交易,谷大盈利,派多D息,來抵消人工少了,間公司好D,又可以增加配股,集多D錢,公司的市值多了,財富更多。上市公司是互惠互利的遊戲,不是你贏我輸的遊戲,上市公司主席們,請善用你們上市公司的功能,為你、為股東賺取最大的財富。
由此可見,我不是抱著陰謀論,特別去喜歡講莊家炒股魚肉股民的故事,但如果我不寫這些,都寫甚麼股都值得買,會有人記得我寫這些東西嗎?
尤其在寫小股,小股沒人買,又沒人看,宣傳是非常難的,不寫這些東西,根本沒人會注意。寫這些東西,是為香港股市留下一個小紀錄,令未來的人可以看到這些東西,汲取教訓及用作做一些商業史及某些人物的題材。
其實,我都喜歡公司去做好一盤生意。
我搞這個Blog,寫了兩年多,由無人欣賞,到現時起碼都有一千幾百人聽我亂講,是每日都要花三小時更新,假日更需要六個小時,到處找一些好看的東西,可寫的題材,但犧牲的不只是社交生活、甚至是家庭生活和金錢所造出來的。
我只是搞一個小小的Blog而已,何況搞一盤生意額十億、甚至過百億的生意,讀者可以想到當中的辛酸嗎?所以我很欣賞那些企業家,為了自己的夢想,成就一個商業的王國,亦對一些有理想的創業家有憧憬。
其實,我和天曉小弟一樣,抱著當一個偉大的企業家的夢想呢。
除了建滔化工外,今日公佈業績的呢隻股票都公佈了業績,盈利及營業額都創新高呢。
P.S. 其實個counter 已經過了五十萬頁面次,但都值得紀念吧。
龍生:究竟北控水務(371)能否成為另一隻佳訊(30)(2)?
其後glassfund看過龍生的文後,他不相北控水務(371,前稱運亮、IFTA Pacific、上華控股)會有佳信(30)的升幅,理由如下:
(1) 因為佳訊大升至約4元後,市值僅十餘億,雖然北控水務經注入大量水務資產及配股後,資產劇增,但是經發行大量新股及可換股債券集資及收購後,市值已接近80億,絕對超越了價值。
(2) 經派發特別股息及售出資產後,佳訊是一隻無負債,並只有少量業務的殼股,但北控水務在未注入資產之前,負債纍纍,若非動大手術,該公司其實已資不抵債。
(3) 佳訊在全購後,其實股權非常集中,但是北控水務經大量發行新股、可換股債後,股權集中度較佳訊為差。
(4) 佳訊在舊股東主政下,往績其實不差,財力也不錯。但是北控水務的舊股東屢屢缺水,導致股權大為分散,住績較差,故此他不太看好。
筆者也大致認同以上的觀點。
至於glassfund兄對於選股,亦不厭其煩再重申一次,找爆升股的要點在於以下各端:
(1) 市值
(2) 股權集中度
(3) 大股東往績
(4) 資產負債情況 : 有足夠流動現金及資產,加上負債少,足夠維持長期營運。
(5) 業務可有可無,亦不太複雜: 最好只剩下少量維持上市,少量虧損,目的只是維持上市地位,避免除牌的業務。
(6)運用自已挑選股票的能力
(7) 善用味皇兄的網站及周顯的書
(8) 對宏觀的經濟有一定的認識:
-因為像去年大市一樣,市場情況不好,甚麼股都會大跌。
-若沒有概念,股價會牛皮。
-若概念建立,又符合市況,甚麼股票都會大升。
(9)融匯貫通,加以思考。
希望大家記得以下各點,加上自己的觀點,就能得出自己的投資方法。
存稿系列(6): 威高威威不是威
今次我講的經營服飾品牌Wanko及Veeko化妝品零售品牌Colormix的威高國際(1173)。
最近我的居所附近的商場開了家Wanko,回家晚上走過的時候,顧客也不多,作為一位男性,也覺得那些衣服非常老土,像是40-50歲的老女人才穿的東西。於是我順帶留意其他地方Weeko及較年輕的Veeko,以我的觸覺來看,認為Veeko那些衣服是適合20至30歲穿的。這兩個品牌都較他的網站所稱的適合20至36歲及16至29歲高出不少。另外,有一次好像是在某一個商場留意到Colourmix,發現他們貨品的排位很混亂,未拆箱的東西放在店的一角,相對卓悅(653)的半整齊無香味和莎莎(178)貨又整齊又香,對男性顧客可能就沒甚麼,但對女性顧客來說真的不是很好的體驗,也不想在這兒消費。
雖然,我知道這隻股很多股票散戶非常喜歡,甚至從事價值投資的惠理基金(806) 入股,但綜合我有限的行街經驗,我就認為它不太值得投資。對比這公司這10年來的年報,營業額確實由3億增至約11億,但利潤卻沒有很大的增長,相對比創辦人年紀相若、也做女性行政裝的慕詩(130) ,雖則同期銷售由接近2億增加至超過5億但相對來說慕詩毛利高很多,至2011年盈利總算可比10年前更高,我認為有2個原因:
1. 管理層不夠專注: 雖然慕詩老闆的另一面是一個喜愛物業投資的炒家,但他卻非以這東西為上市公司主業,就算他前兩年曾有利用上市公司短炒寫字樓物業的經驗,但不久就退出了,獲利甚豐,況且慕詩業務地域都集中在兩岸三地,開舖的地方也經選擇,較易管理。不過,威高的業務上述的兩岸三地外,亦把觸角發展至新加坡,鋪子也不經選擇地開,後來在2004年又新創辦了Colourmix,雖然近來Colormix轉虧為盈,但又輪到服裝業績也不太好,這是否在Colourmix耗了不少精力,搞得服裝業也不行了?
2. 品牌不高貴: 按我看年報的感覺,威高的年報很俗,也不感覺很有潮流,用的代言人也是電視出名明星,不太特別,但他衣服價錢不低,所以消費者可能認為衣服物非所值,廣告成本也高,但效果一般。相反慕詩懂用外國不知名的女模特兒,成本較低之餘,也能營造較高貴的感覺,自然毛利可以高一些,所以在租金成本上升的潮流中,利潤較低的威高自己受創甚深。
近半年,兩者盈利情況好像也開始有些變化。慕詩陸續減少了分店數目,加上被終止分銷權,銷售持續減少,利潤也大幅下降84%,但是威高雖時裝業務不振,但靠著業務分散,營業額又增長約9%,盈利也只是下降了15%左右,可見分散業務是有一定效用,不過看到兩者的財務情況,慕詩坐擁大量現金,但威高就財務漸漸轉差,處於負債邊緣。照個人看法而言,在擴張性上面,前者還可以持盈保泰,留待日後良好發展機會再把資金善用,但後者在資金逐步短缺下,就不得不放緩擴張了,如果停止擴張,保留陣地的話,在租金大增下,他又如何維持盈利,情況會否變得更壞? 所以在這一點我會買慕詩。
不過,隨著香港人年紀老化,年紀老的人愈來愈多,他們對Veeko的消費可能增多,甚至他可以分拆Colourmix出來,釋放出公司的價值。所以我可能看錯也說不定呢。
就這兩間時裝上市的情況來看,究竟是專注一些,還是分散一些? 究竟是穩步發展,還是持盈保泰? 似乎還是沒有定案,可能在公司擴張及發展上,因時制宜這個評語,似乎較為適當。
因為在市場快速成長的時候,不斷搶據點就適合,但擴張得不快,財務及管理追不上的話,也許就這樣沒有了。如果保守的話,可能能夠維持情況,但是競爭力可能不知不覺減少了。但在市場放慢或縮少的情況下,搶據點就是賭博,賭贏了是短時期的問題對公司是為成長打下基礎,但縮減可能保持到盈利,或許可能等待別人倒下笑到最後,但是未來發展能力可能同時削弱,終致輸掉整場遊戲,所以商業世界的東西有時真是猜不透,摸不著,這就是商業引人入勝的地方。
湯未生特約: 帶老婆去購物(完整版本)
上星期六,未生需要和怪獸老婆去置富產業信託(778)旗下置富嘉湖的茶樓和怪獸老婆家人吃午飯。喝完茶後,眾人陸續散去,因為下雨的關係,未生和怪獸老婆因沒有帶傘,為避雨把商場各處逛了一圈,最後因怪獸老婆不斷購物,使未生快破產了,所以決心把這題目寫好賺錢。
在嘉湖山莊興建初期,位於樂湖居商場先落成,因回報率不高,長江實業(1,現長江和記實業)早年已把部分樓面售予新北江集團,故商場易名為嘉湖新北江商場,後來日資百貨八百伴於該商場開店,曾盛極一時,後來八百伴因經營不善倒閉,可能鑑於部分商場已拆售予多個賣方,購回不易,故難以規劃,加上當時經濟不景,且完整業權的嘉湖銀座商場快建成,或導致未來新北江的出租情況下降,故再把其餘商場部分拆售,之後又歷經多次拆售,結果新北江演變得越來越亂,已不算是齊整的商場了,鋪頭非常多但很少,管理也非常差,但卻保留了其多元的特色。
置富嘉湖前稱嘉湖銀座,在香港經濟低沉期1999年落成,商場和在樂湖新北江的規劃大致相若,分為兩大部分有樂町和日比谷,旁邊設有天水圍暫時唯一酒店嘉湖海逸酒店。根據原來的城市設計,附近是西鐵和巴士總站,旁邊是天水圍公園,格局非常龐大,有一個大商場的氣派,但是後來卻因為西鐵延至屯門,所以導致後來的規劃錯位,未能成為整個天水圍的中心,人流未能聚集。
未生憶起2000年代初曾和祖母去過商場日比谷部分,1樓是很大的冒險樂園,2樓是食物廣場,3樓是整層的百佳超級市場,但人流不太多,加上商場的通道非常闊,竟有些空蕩的感覺。後來一別十餘年,長實好像不願意再投入資金發展商場,顯得更破落了,日比谷1樓上2樓電梯常常壞,酒樓也非常殘破,洗手間和後巷的設計已過時,部分樓上的店鋪有空置的情況,有點死場的感覺,加上為提升出租空間,超級市場位置分割為多家民生商店,感覺很不一致。
在2013年8月,置富產業信託以58.49億元向長實購入嘉湖銀座的商場部分,以配售基金單位及幾筆低息的銀行貸款支付。這幾年間,天水圍圖書館搬走了,換上了馬會、太興等新店鋪,令人耳目一新,酒樓翻新了,分割為兩家食肆,加上把散鋪換上一些連鎖餐廳,部分洗手間也有更新,感覺有些好轉,租金估計也有一定上升。根據置富產業信託的報告,該商場2016年租金收入為置富產業信託之冠,達到2.646億,較購入2014年度的2.186億,增加了21%,估值達68.81億,增加約18%,成為收入增長的主要動力。
根據傳媒報導,置富產業信託希望本年於商場進行資產增值及翻新動作。未生當日逛商場所見永旺(984)在Living Store 旁邊的非常殘破小型遊戲Molly Fantasy竟然爆滿,員工收錢收到手軟,未生也在短短時間貢獻幾十塊給他們,且戲院已多年沒有翻新,故翻新增加增加體驗性消費元素,是正確的決定。
另外,近幾年天水圍的私樓和居屋擁有者因財富效應關係,消費力變強,但嘉湖銀座商場賣的產品雖平民但無吸引力,難以留住高消費客戶,如果論一般休閑消費,或許新北江、天一商場、領展(823)新翻新的天盛商場和T Town會較優勝,但從另一角度觀之,未生認為該商場的增長潛力非常強。
未來在天榮站物業發展之下,該商場的檔次有力提升,再加上天水圍人口還會繼續增加及消費力因供滿樓提升,嘉湖銀座如果能力抓緊這個機會,或會因地利成為區內龍頭商場,租金可幾倍的提升,加上現時其負債比率低,以借貸提升回報能力強勁,另外高沽低買的作風,相信其發展空間廣大,未來租金尚有增長空間,可以作為長線持有股票對待。
200萬過後的感覺
之前超過100萬的
文字資料。
在超過了100萬之後,根據非常神通的摩爾定律的結果,又過了接近一年半,去年年底已經達到另一倍的大半。最近再經過連日手上部分持股暴升後,加上抽走的部分資金另作用途後,計起來應該超過了200萬的資產了。這一年半主要變化:
1. 認識了小花。
2. 工作上,人工多了一點點,花紅多了一點點。
3. 前後因遺失及弄破,買了幾部智能電話,認識了很多以往沒有辦法找到網友,多了交流。
4. 重倉買了奧普集團(477)、奧思(1161)等重倉股,身價暴升。
5. 最近以不錯價格購入現居公屋附近的居屋,以後變成樓奴,身家估計有望進一步增加。
今年初投資回報在最近接連爆發下,至今回報暫逾雙位數百分比。
回說這一年半的過程,其實都是硬挺下去的結果。在10月破了100萬後,其實都浮浮沉沉,在11月底正式開始在一些殼股的支持下,市值上了一個新的紀錄,年底超過100萬作收,年初接連在資金流入及花紅的支持下,資產快速增長,但其後部分股票回降,又回吐了一點,其後保持平穩。年中,資金量在股票升值下,再越上新台階,但是年底多種事故下,最終在去年年底越過新關口有難度。年初仍然表現平穩,但資金流入卻支持組合陸續增長,至過年前已接近目標,但過年後回降,不過在這2、3天重倉股股價回升後,數字終於衝過200萬了,在今天奧普不錯的業績下,回報回降一些,但今天購入炒業績的興達(1899)表現不佳,看來又要飽吃驚風散。儘管如此,我也仍然多謝命運支持,亦應該感恩。
現在身價雖然超過200萬,在物業成交後,身家會增加一個不少的比例。但是卻背上一身債項,所以沒有甚麼感覺,雖然數字上距財務上自由愈來愈近,但卻感覺又要過苦日子,但我和小花也是節儉的人,相信也沒有甚麼好可怕。近來只希望在債務下來後,努力賺錢找新工作降債,然後換上一個較低的步調,繼續慢慢積累實力及現金流,慢慢變成不用工作。
那甚麼是個終結呢。我想如果每個月有3萬塊現金流入就足夠吧,如果我的回報水平是6%息率,那應該是600萬的財務資產吧,如果是8%,就是450萬,所以我還要努力地加強實力,積累足夠的錢,給我做我喜歡的事例如看書和搞網站,然後養活我和小花家庭的人,此外,也需想控制風險,但我有一點點信心能做到,不過我還是不太確定。但我總希望能夠一步一步向我理想的目標進發,不過我還是沒有信心甚麼時候達成我的目標,希望大家繼續祝我好運吧。
到最後,我希望為自己找一個學習的榜樣,但現在我只找到反例。其中一個,工作為家,沒有休息,吃飯也不定時,遲早會不成的,另外某個自稱單身的作家,說用某些方式去搵錢,只是為了聚集朋友,一事無成,雖然著作頗豐,但卻過著一些不負責任的人生。我覺得這兩個四十至五十歲的人的人生都是失敗,我自己可不想學他呢。因為我想有平衡的生活,現在我還會記得我對後者的20年之約,現在還有17年多,我會努力把我的人生建好,不會重蹈這兩位不平衡的人的人生覆轍。
伊人置業(0271,現亞洲證券、華地、丹楓控股)招股廣告
這家公司的故事待續。如有資料請多多提供。
網友99BB提及的資料如下:
1. 當年的伊人shirt,係名牌shirt衫,工展會一定有佢份, 英文名係union。 細路時都以擁有一件依人shirt為榮, 拍得住英國名牌arrow。
2. 佢賣衫的位置。正正就是現在儉德大廈某銀行的位置。 地下一個舖面,二三樓全層,九龍舊舖在旺角近警署附近。
3. 當年賣衫都算佢巴閉,佢在中環有座伊人大廈,在德輔道中32號。當年伊人大廈,坐船過海時就見到, 大大個招牌, 又係高樓。 後來伊人shirt好似將伊人置業分拆出來。
4. 根據網站資料,伊人置業一定是由伊人shirt分拆出來,呢度就係間伊人shirt的資料。 呢度係伊人置業的遠東交易所資料,兩間公司的英文名係一樣的。
以下的廣告亦可知道,伊人置業和伊人恤一定有關。

高明供股法-位元堂(897)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10373
該系去年以位元堂(897,前得利)新股換取旗下利來控股(221,將易名PNG資源控股)股票,使其持股量增至49%,其後位元堂股價大跌,後者則無太大變動。
今天早上,公司宣佈一系列動作:
(1) 25合1
(2) 1供5,每股20.7仙,5送1紅股,即1供6,每股17.25仙,發行大約17.45億股,集資約2.92億元。
母公司宏安(1222)除按比例認購1.26億股外,亦多認購4.56億股,合共5.82億股,其餘股份由御用證券行金利豐包銷,若無人供股,宏安持股量將由約7.25%,增至約29.5%。
(3) 每手股數由合併前6,000股,改為合併後10,000股(即合併前25萬股)。
(4) 向宏安購入其5項物業,作價1.143億元,包括:
1.香港新界沙田大圍路68-72號B鋪;
2.香港九龍彌敦道738-740A號利華大廈地下及閣樓;
3.香港九龍觀塘瑞和街23-33號地下B鋪;
4.香港新界上水新康街68號地下、一樓及二樓;
5.香港香港仔東勝道10號朗盈商業大廈地下A鋪。
其中第一項在2009年購入,作價3,000萬。
過程中,公司以一些廢紙鞏固較底層公司系內控股權,把廢紙股權分散,然後大舉壓低被換廢紙價格,然後賤價供股,集中直接控制公司的股權。
因為貨源在街較多,較易於吸街外錢之餘,因買賣只是系內交易,並無損失物業,母公司出資1億供股,但供股後取回1.143億元,已經有一定的得益,並鞏固系內股權,位元堂也取得其餘的資金,故系內更是受益不盡,所以可謂其股票並無成本,不炒也沒有所謂,所以亦不建議供股。
但小股東卻是被動,不供股就等攤薄,供股則別人用計變成零成本,變成進退兩難,但不供就更好,因為不用一錯再錯。
況且,包銷商「促使的任何認購者與其一致行動人士於完成供股後不得持有10.0%或以上之位元堂投票權」,使供股人士不能調查實際持股情況,這使供得更大的股東更被動,變成瞎子摸象,不能看清股權分佈,要贏則困難也。
何時港交所才能有效控制這類供股行動?
不可盡信系列之三的錯誤(第三次更正)
對不起大家,由於我把中國水務(855)和中國水業(1129)混淆了,所以做錯了資料搜集:
這是中國水務(855)不務正業的資料,所以不適用於本文:
早期入股明興水務(402)約百分之十的股權。
第二次是用聖品沙棘作價兩億,以發行CB及股票,以每股0.15來換零食公司華園(2349)
這隻股由短短大約十個月前一毛錢的供股價,升至一元四角。
第三次是供股(一供五)包銷PRIME INVEST(721),每股一毛錢,如果成功則佔83.33%股權。
不過今次是第二家:中國水業(1129)不務正業的資料才對
這家公司原名天鷹電腦,是一家買賣電腦零件的公司,亦和菱控一樣在科網熱前上市,原本是一隻創業板股,後來就轉了去主板上市。
之後,這家公司不停虧損,終於成為一隻仙股,後來改營水業,由仙級,變成二元股,後來像足概念股一直跌,加上大舉集資,跌到現在大約幾毛錢。
這家公司一出手就買另一隻創業板股,iMerchant 菱控(8009),這隻股在科網時期上市,上市價大約1.08元,但上市不久,由於科網熱潮爆破,曾經單日下跌5成,跌到大約三四毛錢,之後十合一,徘徊在一元上下,但上市後的現金並無亂用,幾乎是一隻殼股,近來由於其部分的銀行資產價值不菲,升值效應顯著,所以股價慢慢上升至二元,但前陣子否認賣出該資產後後,股價下跌,停牌後,就傳出賣殼的公告。
今次作價1.8億。較停牌前2元左右有溢價30%,之後大股東用5千幾萬買回貴重的資產。即賣殼用了1.3億左右,其實加上現金,可能還只值幾千萬。
呢隻股貨疏(流通股數只是三四千萬股),成日差價好闊,一定會像8272百富國際、環球工程那樣暴升10倍(如果像母公司炒法的話,估計有拆細效應),明天復牌的話一定是升幅榜冠軍。
Next Page